本实用新型属于注塑模具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便于生产的微型塑料模具。
背景技术:
注塑模具是一种生产塑胶制品的工具;也是赋予塑胶制品完整结构和精确尺寸的工具。注塑成型是批量生产某些形状复杂部件时用到的一种加工方法。具体指将受热融化的塑料由注塑机高压射入模腔,经冷却固化后,得到成形品。
微型塑料产品生产时大多采用一模多腔的微型塑料模具提高生产效率,但产品冷却时间大大降低了生产效率,现有的注塑模具通常采用冷却液和自然冷却的方式对产品进行冷却,但采用冷却液进行冷却,结构复杂,模具磨损大,不适用于微型注塑模具生产,而自然冷却由于模板之间密封较好,自然冷却导致冷却时间较长,降低了生产效率,不利于生产加工的需求。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加快冷却时间、便于生产的微型塑料模具。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生产的微型塑料模具,散热口可加快模具内部热量流失,缩短产品冷却时间,提高生产效率,满足生产需求;且该模具结构简单,适用于微型塑料模具,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使用风流冷却避免了使用冷却液带走模具表面机油的情况,避免模具之间的磨损,便于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所述的便于生产的微型塑料模具包括底座1、动模2、定模3、风机4、风管5;所述底座1内设有风机4,风机4与风管5相连,风管5与动模2上的通风道6相连,所述动模2固定在底座1上,动模2上设有动模腔7,动模腔7周围设有通风道6,通风道6与动模2四壁连通,形成散热口8,且动模2通过导向柱9与定模3相连。
作为优选,所述底座1上设有入风口10。
作为优选,所述通风道6设于动模腔7下方,且距动模腔7底面2-3c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可加快模具内部热量流失,缩短产品冷却时间,提高生产效率,满足生产需求;其次,装置结构简单,适用于微型塑料模具,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2是通风道与动模的关系图;
图中,1-底座、2-动模、3-定模、4-风机、5-风管、6-通风道、7-动模腔、8-散热口、9-导向柱、10-入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以方便技术人员理解。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的便于生产的微型塑料模具包括底座1、动模2、定模3、风机4、风管5;所述底座1内设有风机4,风机4与风管5相连,风管5与动模2上的通风道6相连,使用风流冷却避免了使用冷却液带走模具表面机油的情况,避免模具之间的磨损,便于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
所述动模2固定在底座1上,动模2上设有动模腔7,动模腔7周围设有通风道6,通风道6与动模2四壁连通,形成散热口8,风机4将经风管5鼓入通风道6内,风流在通风道6内循环,并将动模2内部的热量带走,并经散热口8排出,加快动模2内部热量流失,以保证产品快速冷却,提高生产效率,便于生产,同时可延长了模具的使用寿命,动模2通过导向柱9与定模3相连。
所述底座1上设有入风口10,为风机4提供循环冷风,加快循环,保证通风道6内的热风及时由散热口8排出。
所述通风道6设于动模腔7下方,且距动模腔7底面2-3cm,在保证注塑的稳定前体下,动模腔7内的产品将热量传递到动模2上,合适的距离可加快产品热量流失,缩短冷却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动模2和定模3通过导向柱9相连,放于注塑机上合模后进行注胶,注胶完成及时打开风机9经风管5向通风道6内通风,保证通风道6内的风流快速将动模2内部热量带走,经散热口8排出,形成循环风流,缩短产品冷却时间,产品冷却后取出即可再次生产。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1.一种便于生产的微型塑料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便于生产的微型塑料模具包括底座(1)、动模(2)、定模(3)、风机(4)、风管(5);所述底座(1)内设有风机(4),风机(4)与风管(5)相连,风管(5)与动模(2)上的通风道(6)相连,所述动模(2)固定在底座(1)上,动模(2)上设有动模腔(7),动模腔(7)周围设有通风道(6),通风道(6)与动模(2)四壁连通,形成散热口(8),且动模(2)通过导向柱(9)与定模(3)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生产的微型塑料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设有入风口(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生产的微型塑料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道(6)设于动模腔(7)下方,且距动模腔(7)底面2-3cm。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