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机箱结构。
背景技术:
对于信息服务企业而言,选择服务器时首先要考虑服务器的体积、功耗、发热量等物理参数,因为信息服务企业通常使用大型专用机房统一部署和管理大量的服务器资源,机房通常设有严密的保安措施、良好的冷却系统、多重备份的供电系统,其机房的造价相当昂贵,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部署更多的服务器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服务成本。现在常用的服务器按照外形结构不同主要有塔式和机架式两种类型。
塔式服务器一般比较常见,它的外形及结构都与普通的pc机差不多,只是个头稍大一些,其外形尺寸并无统一标准。塔式服务器的主板扩展性较强,插槽也很多,而且塔式服务器的机箱内部往往会预留很多空间,以便进行硬盘,电源等的冗余扩展。这种服务器无需额外设备,对放置空间没多少要求,并且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配置也能够很高,因而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可以满足一般常见的服务器应用需求。这种类型服务器尤其适合常见的入门级和工作组级服务器应用,而且成本比较低,性能能满足大部分中小企业用户的要求,目前的市场需求空间还是很大的。但这种类型服务器也有不少局限性,在需要采用多台服务器同时工作以满足较高的服务器应用需求时,由于其个体比较大,占用空间多,也不方便管理,便显得很不适合。
机架服务器是工业标准化下的产品,其外观按照统一标准来设计,配合机柜统一使用,以满足企业的服务器密集部署需求。机架服务器的主要作用是为节省空间,由于能够将多台服务器装到一个机柜上,不仅可以占用更小的空间,而且也便于统一管理。这种服务器的优点是占用空间小,而且便于统一管理,但由于内部空间限制,扩充性较受限制,例如1u的服务器大都只有1到2个插槽。因此这种服务器多用于服务器数量较多的大型企业使用,也有不少企业采用这种类型的服务器,但将服务器交付给专门的服务器托管机构来托管,尤其是目前很多网站的服务器都采用这种方式。在价格方面,机架式服务器一般比同等配置的塔式服务器贵。
现有的塔式服务器和机架式服务器的机箱互不兼容,无法转换使用,当需要多台服务器同时工作以满足较高的服务器应用时,只能重新设计和另外购置机架式服务器的机箱,造成极大的浪费,增加了成本和设计资源,服务器机箱使用不灵活。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机箱结构,可适用于塔式服务器和机架式服务器,转换灵活,可满足不同需求的用户,节约更换和重新设计服务器的成本,灵活度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机箱结构,包括机箱体、底座、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机箱体后侧面上具有多个插槽,所述机箱体的顶面的后端和所述机箱体的底面的后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所述底座顶面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置有用于撑起所述机箱体的第一连接凸起和第二连接凸起,所述第一连接凸起与所述机箱体底面的前端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凸起与所述机箱体底面的后端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件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上均设置有用于作为机架式使用时与机架连接的连接孔;
所述底座用于支撑和抬起所述机箱体;
所述第一连接件用于作为机架式使用时与所述机架连接,作为塔式使用时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用于作为机架式使用时与所述机架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底座与机箱体可拆卸连接,作为塔式使用时,底座支撑机箱体,连接有底座的机箱体可随意放置于各个地方,灵活、方便,底座可防止机箱体底面受损,且第一连接凸起和第二连接凸起抬起机箱体,机箱体和底座之间留有间隙,便于散热;作为机架式使用时,将底座拆卸,通过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上的连接孔与机架连接,转换方便,可适用于塔式服务器和机架式服务器,可满足不同需求的用户,节约更换和重新设计服务器的成本,灵活度高。
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一提手和第二提手,所述第一提手与所述机箱体顶面的前端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提手与所述机箱体顶面的后端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件可拆卸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便于作为塔式使用时,转移机箱体,第一提手和第二提手可拆卸,作为机架式使用时,拆卸第一提手和第二提手,便于与机架连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防护盖,所述防护盖与所述机箱后侧面适配,所述防护盖的表面为镂空状,所述防护盖的一侧与所述机箱后端未设置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侧面通过铰链连接,所述防护盖的另一侧与所述机箱后端未设置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另一侧面可拆卸连接,所述铰链与所述机箱可拆卸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作为塔式使用时,机箱体后端插接的部件易损坏,防护盖可对机箱体后端插接的部件进行保护,采用镂空结构,便于散热,防护盖一侧与机箱体铰接,便于开合,更换和取放插接的部件,铰链和防护盖均与机箱体可拆卸连接,便于在转换成机架式使用时,将防护盖拆卸。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具有用于抬起所述底座的支撑部,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多条连通所述底座底面和所述底座顶面的通气通道。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支撑部抬起底座底面,再设置通气通道,机箱体散发的热量可通过通气通道传递到底座底面与支撑面间的间隙,再通过此间隙排出,可提高通风散热能力。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部底面具有防滑层。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提高作为塔式使用时放置在支撑面上的稳定性,避免滑移碰撞造成损坏。
进一步的,作为机架式使用时,还包括推拉把,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上均设置有所述推拉把,所述第一连接件上的所述推拉把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后侧面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上的所述推拉把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后侧面可拆卸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便于作为机架式使用时,将机箱体从机架内拉出或者推入。
进一步的,所述机箱体表面具有多个透气孔。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提高机箱体内部的散热能力,保证机箱体内部元件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为塔式使用时的装配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为塔式使用时的后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为机架式使用时的装配图;
图中:1-机箱体、11-透气孔、2-底座、21-第一连接凸起、22-第二连接凸起、23-通气通道、24-支撑部、31-第一连接件、32-第二连接件、33-第三连接件、34-第四连接件、35-连接孔、36-推拉把、41-第一提手、42-第二提手、5-防护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机箱结构,包括机箱体1、底座2、第一连接件31、第二连接件32、第三连接件33和第四连接件34,机箱体1后侧面上具有多个插槽,机箱体1的顶面的后端和机箱体1的底面的后端分别与第一连接件31和第二连接件32连接,可以不可拆卸连接,如焊接,或者可拆卸连接,机箱体1的顶面的前端和机箱体1的底面的前端分别与第三连接件33和第四连接件34可拆卸连接,底座2顶面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置有用于撑起机箱体1的第一连接凸起21和第二连接凸起22,第一连接凸起21和第二连接凸起22均与底座2可拆卸连接,第一连接凸起21与第四连接件34可拆卸连接,第一连接凸起21与机箱体1底面的前端通过第四连接件34可拆卸连接,第二连接凸起22与第二连接件32可拆卸连接,第二连接凸起22与机箱体1底面的后端通过第二连接件32可拆卸连接,第一连接件31和第二连接件32上均设置有用于作为机架式使用时与机架连接的连接孔35。
底座2用于支撑和抬起机箱体1。
拆除第三连接件33、第四连接件34、底座2、第一连接凸起21和第二连接凸起22后,可作为机架式使用时。
作为机架式使用时,第一连接件31用于与机架连接,作为塔式使用时第一连接件31与底座2连接,第二连接件32用于作为机架式使用时与机架连接,与机架连接时,通过第一连接件31和第二连接件32上的连接孔35与螺栓配合,使机箱体1安装在机架上。
作为塔式使用时,还包括第一提手41和第二提手42,第一提手41与机箱体1顶面前端的第三连接件33可拆卸连接,第二提手42与机箱体1顶面后端的通过第二连接件32可拆卸连接,作为塔式使用时,第一提手41和第二提手42连接在机箱体1上,作为机架式使用时,将第一提手41、第二提手42以及第三连接件33均拆卸,使第一连接件31和第二连接件32与机架连接。
作为塔式使用时,包括防护盖5,防护盖5与机箱后侧面适配,防护盖5的表面为镂空状,防护盖5的一侧与机箱后端未设置第一连接件31和第二连接件32的一侧面通过铰链连接,防护盖5的另一侧与机箱后端未设置第一连接件31和第二连接件32的另一侧面可拆卸连接,铰链与机箱可拆卸连接。
底座2具有用于抬起底座2的支撑部24,底座2上设置有多条连通底座2底面和底座2顶面的通气通道23,支撑部24底面具有防滑层,防滑层可为表面为摩擦面的橡胶垫。
作为机架式使用时,还包括推拉把36,第一连接件31和第二连接件32上均设置有推拉把36,第一连接件31上的推拉把36与第一连接件31的后侧面可拆卸连接,第二连接件32上的推拉把36与第二连接件32的后侧面可拆卸连接,机箱体1表面具有多个透气孔11。
以上所述的可拆卸连接,包括卡接、螺栓连接等各种现有的连接方式,优选为螺栓连接。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1.一种机箱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箱体(1)、底座(2)、第一连接件(31)和第二连接件(32),所述机箱体(1)后侧面上具有多个插槽,所述机箱体(1)的顶面的后端和所述机箱体(1)的底面的后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件(31)和所述第二连接件(32)连接,所述底座(2)顶面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置有用于撑起所述机箱体(1)的第一连接凸起(21)和第二连接凸起(22),所述第一连接凸起(21)与所述机箱体(1)底面的前端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凸起(22)与所述机箱体(1)底面的后端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件(32)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31)和所述第二连接件(32)上均设置有用于作为机架式使用时与机架连接的连接孔(35);
所述底座(2)用于支撑和抬起所述机箱体(1);
所述第一连接件(31)用于作为机架式使用时与所述机架连接,作为塔式使用时与所述底座(2)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32)用于作为机架式使用时与所述机架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箱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提手(41)和第二提手(42),所述第一提手(41)与所述机箱体(1)顶面的前端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提手(42)与所述机箱体(1)顶面的后端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件(32)可拆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箱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护盖(5),所述防护盖(5)与所述机箱后侧面适配,所述防护盖(5)的表面为镂空状,所述防护盖(5)的一侧与所述机箱后端未设置所述第一连接件(31)和所述第二连接件(32)的一侧面通过铰链连接,所述防护盖(5)的另一侧与所述机箱后端未设置所述第一连接件(31)和所述第二连接件(32)的另一侧面可拆卸连接,所述铰链与所述机箱可拆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具有用于抬起所述底座(2)的支撑部(24),所述底座(2)上设置有多条连通所述底座(2)底面和所述底座(2)顶面的通气通道(2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24)底面具有防滑层。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机箱结构,其特征在于:作为机架式使用时,还包括推拉把(36),所述第一连接件(31)和所述第二连接件(32)上均设置有所述推拉把(36),所述第一连接件(31)上的所述推拉把(36)与所述第一连接件(31)的后侧面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32)上的所述推拉把(36)与所述第二连接件(32)的后侧面可拆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机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体(1)表面具有多个透气孔(11)。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