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加固组合墙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2  155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的砼制品领域,具体为一种双层加固组合墙。



    背景技术:

    在施工过程中,大规模砖胎膜砌筑施工时土方开挖量大、砖及砂浆价格较高、如有防水要求时还需在砖胎膜内侧进行抹灰、人工投入量大、需等砌体砂浆强度达到以后才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施工周期长;预制pc板可以做到免砌筑免抹灰,节约工期,但是成本造价高,自重大,施工难度高,运输及吊装不方便;预制空心水泥板价格低廉强度高轻质施工便捷绿色环保,免砌筑、免抹灰、省时省工,能够有效缩短工期。

    目前,在建筑工程中,预制空心水泥板,因其质轻、施工周期短、成本低、方便运输、便于安装等优点而在基础梁的搭建中多被采用。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采用预制空心水泥板搭建而成的单层空心水泥板在受到回填土或混凝土等较大外力时易向一侧倾斜甚至倒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层加固组合墙,该组合墙拼装快捷、运输方便、稳固性强,不易倾斜或倒塌。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双层加固组合墙,包括内板和外板,所述的内板与外板平行垂直布置,所述的内板与外板之间设有一连接装置,所述的连接装置包括设置在内板一侧表面上的第一凹槽以及设置在外板一侧表面上与第一凹槽对应的第一凸块。

    在上述的双层加固组合墙中,所述的第一凹槽为x形槽,所述的第一凸块为与x形槽对应的x形凸块。

    在上述的双层加固组合墙中,所述的横向相邻的两块内板之间设有啮合部,所述的纵向相邻的两块内板之间设有插接部。

    在上述的双层加固组合墙中,所述的啮合部为设于横向相邻的两块内板之间的若干第二凸块、与第二凸块配合的若干第二凹槽;所述的第二凸块为长方体。

    在上述的双层加固组合墙中,所述的插接部由设于内板下侧的卡块与设于内板上侧的与卡块对应的卡槽组成;所述的卡块与卡槽之间设有一层胶黏剂。

    在上述的双层加固组合墙中,所述的卡块为带台阶的凸条,所述的卡槽为与带台阶的凸条配合的带台阶的凹槽。

    在上述的双层加固组合墙中,所述的相邻的两块外板之间的连接方式与所述的相邻的两块内板之间的连接方式一致。

    在上述的双层加固组合墙中,所述的内板与外板的内部均设有从上往下依次布置的空心圆柱体,所述的空心圆柱体与所述的第二凸块一一对应。

    在上述的双层加固组合墙中,所述的外板的外表面的四周设有均匀分布的圆孔;所述的相邻的两块外板连接处上设有固定装置。

    在上述的双层加固组合墙中,所述的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板和连接件;所述的固定板上设有与所述的外板上的圆孔对应的孔洞,所述的连接件为螺母;所述的螺母将所述的固定板上的圆孔与所述的固定板上的孔洞串在一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采用双层单元拼装形成的组合墙,内外层板通过连接装置连接在一起,相互支撑,有效地提高了整个组合墙的稳固性,不易向某一侧倾斜;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组成单元质轻强度高,拼装简便,还具有一定的防水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双层组合墙的整体布置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双层组合墙局部拆解前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双层组合墙局部拆解后视图;

    附图中标记为:1-内板,2-外板,3-连接件,4-固定板,5-圆孔,6-第一凹槽,7-第一凸块,8-第二凹槽,9-第二凸块,10-空心圆柱体,11-卡块,12-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如图1-3,一种双层加固组合墙,包括内板1和外板2,所述的内板1与外板2平行垂直布置,所述的内板1与外板2之间设有一连接装置,所述的连接装置包括设置在内板1一侧表面上的第一凹槽6以及设置在外板2一侧表面上与第一凹槽6对应的第一凸块7。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凹槽6为x形槽,所述的第一凸块7为与x形槽对应的x形凸块;所述的内板1与外板2通过x形槽与x形凸块连接在一起,所述的第一凹槽6与第一凸块7设为x形,对于内板1与外板2的连接稳固有更好的效果;所述的外板2上的x形槽在拼装时先附上一层混凝土,x形槽与x形凸条连接时将多余的混凝土挤出,既填补了缝隙,又提高了连接的稳固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横向相邻的两块内板1之间设有啮合部,所述的纵向相邻的两块内板1之间设有插接部;所述的横向相邻的两块内板1之间通过啮合部拼接在一起,所述的纵向相邻的两块内板1之间通过插接部拼接在一起。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啮合部为设于横向相邻的两块内板1之间的若干第二凸块9、与第二凸块9配合的若干第二凹槽8;所述的第二凸块9为长方体;在拼接过程中,在所述的第二凹槽8上附有一层混凝土,将所述的第二凸块9与对应的第二凹槽8拼接在一起,挤去多余的混凝土,填补拼接的缝隙,加强相邻板块间的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插接部由设于内板1下侧的卡块11与设于内板1上侧的与卡块11对应的卡槽12组成;所述的卡块11与卡槽12之间设有一层胶黏剂;所述的卡块11为带台阶的凸条,所述的卡槽12为与带台阶的凸条配合的带台阶的凹槽;将所述的卡块11与卡槽12分别设计为带台阶的凸条和带台阶的凹槽,可以提高其接触面积,从而提高连接的吻合度和粘固性;所述的带台阶的凹槽内可以盛装胶水或其它胶黏剂,所述的带台阶的凹槽与带台阶的凸条层层嵌套在一起,再通过胶水的作用,提高连接粘固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相邻的两块外板2之间的连接、组合方式与上述的相邻的两块内板1之间的连接、组合方式一致。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内板1与外板2的内部均设有从上往下依次布置的空心圆柱体10,所述的空心圆柱体10与所述的第二凸块9一一对应;在所述的内板1与外板2的内部设空心圆柱体10,用于减轻板块自身的重量,便于运输安装。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外板2的外表面的四周设有均匀分布的圆孔5;所述的相邻的两块外板2连接处上设有固定装置;在外板3的外表面上的上下左右四侧边处设有间距相等的圆孔5,同一侧的圆孔5到同一侧边的距离相等;所述的圆孔5的深度小于空心圆柱体10上端顶点到外板2的外表面上的距离。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板4和连接件3;所述的固定板4上设有与所述的外板2上的圆孔5对应的孔洞,所述的连接件3为螺母;所述的螺母将所述的固定板上的圆孔5与所述的固定板4上的孔洞串在一起;所述的固定板4上的孔洞与相邻两块外板2上的圆孔5一一对应,所述的螺母贯穿孔洞与圆孔,将固定板4与外板2连接在一起,由于同一固定板4与相邻的两块外板2固定在一起,可以有效提高组合墙整体的稳固性。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技术特征:

    1.一种双层加固组合墙,包括内板和外板,所述的内板与外板平行垂直布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板与外板之间设有一连接装置,所述的连接装置包括设置在内板一侧表面上的第一凹槽以及设置在外板一侧表面上与第一凹槽对应的第一凸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加固组合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凹槽为x形槽,所述的第一凸块为与x形槽对应的x形凸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加固组合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横向相邻的两块内板之间设有啮合部,所述的纵向相邻的两块内板之间设有插接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层加固组合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啮合部为设于横向相邻的两块内板之间的若干第二凸块、与第二凸块配合的若干第二凹槽;所述的第二凸块为长方体。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层加固组合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插接部由设于内板下侧的卡块与设于内板上侧的与卡块对应的卡槽组成;所述的卡块与卡槽之间设有一层胶黏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层加固组合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卡块为带台阶的凸条,所述的卡槽为与带台阶的凸条配合的带台阶的凹槽。

    7.根据权利要求3-6任一所述的双层加固组合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相邻的两块外板之间的连接方式与所述的相邻的两块内板之间的连接方式一致。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层加固组合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板与外板的内部均设有从上往下依次布置的空心圆柱体,所述的空心圆柱体与所述的第二凸块一一对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加固组合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板的外表面的四周设有均匀分布的圆孔;所述的相邻的两块外板连接处上设有固定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双层加固组合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板和连接件;所述的固定板上设有与所述的外板上的圆孔对应的孔洞,所述的连接件为螺母;所述的螺母将所述的固定板上的圆孔与所述的固定板上的孔洞串在一起。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的砼制品领域,其公开了一种双层加固组合墙,包括内板和外板,所述的内板与外板平行垂直布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板与外板之间设有一连接装置,所述的连接装置包括设置在内板一侧表面上的第一凹槽以及设置在外板一侧表面上与第一凹槽对应的第一凸块;本实用新型采用双层单元拼装形成的组合墙,内外层板通过连接装置连接在一起,相互支撑,有效地提高了整个组合墙的稳固性,不易向某一侧倾斜。

    技术研发人员:黄邦群;李秋成;倪鹏飞;韩超相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碧越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5.14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588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