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墙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2  160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的砼制品领域,具体为一种组合墙。



    背景技术:

    传统建筑工程中基础梁、承台、集水坑等侧模一般采用砖胎膜搭建而成,采用砖胎膜砌筑而成的墙垒,其施工周期长、人工投入量大、成本高,当有防水要求时,还需在砖胎膜内侧进行抹灰才能防水。采用预制pc板可以做到免砌筑免抹灰,节约工期,但是成本造价高,自重大,施工难度高,运输及吊装不方便。高强预制空心水泥板价格低廉,强度高质轻,施工便捷绿色环保,免砌筑免抹灰,省时省工,能够有效缩短工期。

    中国专利“一种轻质节能的纤维水泥板和墙板及其墙体”(专利号cn201520671352.x,公开日2015-12-30)公开了一种轻质节能的纤维水泥板和墙板及其墙体,所述纤维水泥板的一面设有至少2个相互平行的凸条;相邻两个所述凸条的侧壁与纤维水泥板表面构成一凹槽,所述凹槽的横截面为等腰梯形;所述等腰梯形为正六边形的一半。所述墙板由任意两块纤维水泥板的凸条相连接构成正六边形,墙板的截面为蜂窝结构;所述墙板的表面由纤维水泥板拼接构成;所述墙体由所述墙板拼接构成。该实用新型的水泥板之间啮合度不高,对应的水泥板容易偏移。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墙,该组合墙拼接方便、啮合度高、质轻强度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组合墙,包括板本体,横向相邻的两块板啮合,纵向相邻的两块板通过插接的方式连接,纵向相邻的两块板的插接连接面具有胶黏剂层。

    在上述的组合墙中,所述的纵向相邻的两块板的插接部由第一插接部和第二插接部组成;所述的第一插接部为槽,所述的第二插接部为与槽配合的凸条。

    在上述的组合墙中,所述的槽为带台阶的槽,所述的凸条为与槽配合的带台阶的凸条。

    在上述的组合墙中,所述的横向相邻的两块板的啮合部由多个卡块、与多个卡块对应的卡槽组成。

    在上述的组合墙中,所述的卡块为长方体,所述的卡槽为与卡块对应的半包围挖空的长方体。

    在上述的组合墙中,所述的墙为环形。

    在上述的组合墙中,所述的墙在水平面的投影为环状矩形。

    在上述的组合墙中,所述的板内设有减重腔。

    在上述的组合墙中,所述的减重腔从上往下依次水平布置;所述的减重腔多个且与啮合部的卡块一一对应。

    在上述的组合墙中,所述的减重腔为空心圆柱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相邻两块水泥板之间布设有啮合部和插接部,使整个组合墙的拼接组装简便、且板与板之间的连接稳固,不易偏移;在板的内部设有减重腔,减轻整个板的重量,加快了拼装的速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墙的整体布置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墙的上层单元板的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墙的下层单元板的结构图;

    附图中标记为:1-带台阶的槽,2-带台阶的凸条,3-空心圆柱体,4-卡块,5-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如图1-3,一种组合墙,包括板本体,其特征在于,横向相邻的两块板啮合,纵向相邻的两块板通过插接的方式连接,纵向相邻的两块板的插接连接面具有胶黏剂层。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板采用高强硅酸盐水泥、玻璃纤维、中砂、玻璃纤维网/密目钢丝网,超细矿粉经生产工艺成型、加压、高温蒸养处理制成,其具有质量轻、强度高、能防水的特点;所述的组合墙由左右相邻的两块板啮合连接以及上下相邻的两块板插接而成,所述的板与三块相邻的板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纵向相邻的两块板的插接部由第一插接部和第二插接部组成;优选地,所述的第一插接部为槽;所述的第二插接部为与槽配合的凸条;所述的槽为带台阶的槽1,所述的凸条为与槽配合的带台阶的凸条2;将所述的槽与凸条分别设计为带台阶的槽1与带台阶的凸条2,可以增大两者的接触面积,这样可以提高两者间的连接吻合度,在所述的带台阶的槽1内放置有胶水或者其它胶黏剂,将所述的带台阶的凸条2插入槽内,每一层对应的槽与凸条通过胶水紧紧的粘合在一起,可以提高纵向板连接的稳固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横向相邻的两块板的啮合部由多个卡块4、与多个卡块4对应的卡槽5组成;优选的,所述的卡块4为长方体,所述的卡槽5为与卡块4对应的半包围挖空的长方体;通过在横向相邻的两块板的连接处设置多个卡块4以及与卡块4对应的多个卡槽5,可以增大横向相邻两块板的接触面积,并且,在拼装过程中,在卡槽5内表面附上一层混凝土,将卡槽5与对应的卡块4拼接在一起,将多余的混凝土挤出,既可以提高两者的连接的稳固性,又可以填补连接处存在的缝隙。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墙为环形;所述的墙在水平面的投影为环状矩形;将纵向的板通过插接的方式上下连接,横向的板通过啮合部左右拼接,多块板首尾拼接形成一个环状矩形,用于混凝土的固形。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板内设有减重腔;所述的减重腔从上往下依次水平布置;所述的减重腔多个且与啮合部的卡块一一对应;所述的减重腔为空心圆柱体3;在所述的板内设有多个并排的空心圆柱体3,所述的空心圆柱体3之间的距离一致,所述的空心圆柱体3与所述的啮合部的卡块一一对应;在所述的板内部设空心圆柱体3可以减轻板本身的重量,便于运输与拼装,节约工程周期;此外,还可以在所述的空心圆柱体3内填充消音隔音材料,可以用于有隔音需求的建筑板墙。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技术特征:

    1.一种组合墙,包括板本体,其特征在于,横向相邻的两块板啮合,纵向相邻的两块板通过插接的方式连接,纵向相邻的两块板的插接连接面具有胶黏剂层;所述的纵向相邻的两块板的插接部由第一插接部和第二插接部组成;所述的第一插接部为槽,所述的第二插接部为与槽配合的凸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槽为带台阶的槽,所述的凸条为与槽配合的带台阶的凸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横向相邻的两块板的啮合部由多个卡块、与多个卡块对应的卡槽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卡块为长方体,所述的卡槽为与卡块对应的半包围挖空的长方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墙为环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组合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墙在水平面的投影为环状矩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板内设有减重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组合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减重腔从上往下依次水平布置;所述的减重腔多个且与啮合部的卡块一一对应。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组合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减重腔为空心圆柱体。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的砼制品领域,其公开了一种组合墙,包括板本体,其特征在于,横向相邻的两块板啮合,纵向相邻的两块板通过插接的方式连接,纵向相邻的两块板的插接连接面具有胶黏剂层;所述的纵向相邻的两块板的插接部由第一插接部和第二插接部组成;所述的第一插接部为槽,所述的第二插接部为与槽配合的凸条;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组合墙拼装方便快速、且板与板之间啮合度高,不易偏移。

    技术研发人员:黄邦群;李秋成;倪鹏飞;郑大鑫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碧越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5.14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588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