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充电的新能源电动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1  227


    本实用新型涉及交通工具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高效充电的新能源电动车。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高效充电的新能源电动车是一种用于方便人们出行的交通工具,其在交通工具的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现有的高效充电的新能源电动车包括支架、前轮、驱动电机、后轮、车把、后座、车座、电池箱、两组电池和充电口,支架的左下侧与前轮的中部可转动连接,后轮的前侧中部与驱动电机的后侧连接,支架的右下侧与驱动电机的中部连接,车把的下端中部与支架的左上侧连接,后座的底端中部与支架的右上侧连接,车座的底端与后座的顶端左侧连接,电池箱的顶端与支架的底端中部连接,电池箱的中部设置有腔体,两组电池的底端均与腔体的底端连接,两组电池的顶端左侧和右侧分别设置有正极和负极,两组电池串联并通过车把可对驱动电机进行供电作用,充电口的左端与电池箱的右端下侧连接,充电口分别与两组电池电连接;现有的高效充电的新能源电动车使用时,通过车把控制两组电池对驱动电机进行供电作用,驱动电机带动后轮转动,后轮推动电动车前行,在对两组电池进行充电作用时,外界电源通过充电口将电能传递至两组电池内部即可;现有的高效充电的新能源电动车使用中发现,在对两组电池进行充电作业时,两组电池串联,串联状态的两组电池充电缓慢,充电时间较长,电能在导线中能量消耗较多,同时充电电压较高,导致实用性和可靠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通过调整两组电池处于并联状态,加快电动车充电速度,缩短充电时间,减少电能在导线中的能量损耗,同时减小输电电压,提高实用性和可靠性的高效充电的新能源电动车。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效充电的新能源电动车,包括支架、前轮、驱动电机、后轮、车把、后座、车座、电池箱、两组电池和充电口,支架的左下侧与前轮的中部可转动连接,后轮的前侧中部与驱动电机的后侧连接,支架的右下侧与驱动电机的中部连接,车把的下端中部与支架的左上侧连接,后座的底端中部与支架的右上侧连接,车座的底端与后座的顶端左侧连接,电池箱的顶端与支架的底端中部连接,电池箱的中部设置有腔体,两组电池的底端均与腔体的底端连接,两组电池的顶端左侧和右侧分别设置有正极和负极,充电口的左端与电池箱的右端下侧连接;还包括调整电机、减速器、转轴、拉伸装置、移动杆、第一导电片、第二导电片、第三导电片、第四导电片、第五导电片和第六导电片,调整电机位于左侧电池的左方,调整电机的底端与腔体底端左侧连接,调整电机的顶端与减速器的底端连接,减速器的顶端与转轴的底端连接,转轴的顶端与拉伸装置的底端连接,拉伸装置的后端与腔体后端左侧连接,移动杆的左端位于拉伸装置的左方,移动杆的右端穿过拉伸装置并伸出至拉伸装置的右方,第一导电片的顶端与移动杆的底端左侧连接,第二导电片位于第一导电片的右方,第二导电片的顶端与移动杆的底端连接,第三导电片位于第二导电片的右方,第三导电片的顶端与移动杆的底端连接,第四导电片位于第三导电片的右方,第四导电片的顶端与移动杆的底端连接,第五导电片位于第四导电片的右方,第五导电片的顶端与移动杆的底端连接,第六导电片位于第五导电片的右方,第六导电片的顶端与移动杆的底端连接,第六导电片的右方设置有第七导电片,第七导电片的顶端与移动杆的底端连接,第七导电片的右方设置有第八导电片,第八导电片的顶端与移动杆的底端连接,左侧电池顶端的正极位于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之间,左侧电池顶端的负极位于第三导电片和第四导电片之间,右侧电池顶端正极位于第五导电片和第六导电片之间,右侧电池顶端负极位于第七导电片和第八导电片之间,第四导电片与第六导电片电连接,第二导电片与第八导电片均通过车把与驱动电机电连接,第一导电片与第五导电片电连接,第三导电片与第七导电片电连接,充电口分别与第一导电片和第七导电片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效充电的新能源电动车,还包括两组支撑杆,两组支撑杆的底端分别与左侧电池的顶端左侧和右侧电池的顶端右侧连接,两组支撑杆的上侧均设置有左右贯穿的第一通孔,两组支撑杆分别通过两组第一通孔分别套装在移动杆的左侧和右侧并均与移动杆可滑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效充电的新能源电动车,还包括右限位环,右限位环位于右侧支撑杆的右方,右限位环中部设置有左右贯穿的第二通孔右限位环通过第二通孔套装在移动杆的右侧并与移动杆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效充电的新能源电动车,还包括左限位环,左限位环位于左侧支撑杆的左方,左限位环的中部设置有左右贯穿的第三通孔,左限位环通过第三通孔套装在移动杆上并与移动杆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效充电的新能源电动车,还包括操作开关,操作开关的左端与支架的左上侧连接,操作开关与调整电机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效充电的新能源电动车,还包括左盖板,腔体左端连通设置有检修口,左盖板的右端盖装在检修口的左端,左盖板与电池箱通过螺栓紧固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效充电的新能源电动车,还包括右盖板,腔体右端连通设置有拆卸口,右盖板的左端盖装在拆卸口的右端,右盖板与电池箱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效充电的新能源电动车,还包括第一导向杆和第二导向杆,第一导向杆位于右侧电池的右方,第一导向杆的底端与腔体底端右侧连接,第一导向杆的上侧连通设置有第四通孔,第四通孔的形状为方形,第二导向杆的形状与第四通孔的形状对应,第二导向杆的左端与移动杆的右端连接,第二导向杆的右端穿过第四通孔并伸出至第一导向杆的右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打开调整电机,调整电机带动减速器正向转动,减速器通过转轴和拉伸装置带动移动杆向左移动,第二导电片、第四导电片、第六导电片和第八导电片均向左移动并分别与两组电池顶端的正极和负极分别接触,两组电池串联,调整电机停止转动,移动杆停止移动,两组电池通过第二导电片、第八导电片和车把带动驱动电机转动,打开调整电机,调整电机带动减速器反向转动,减速器通过转轴和拉伸装置带动移动杆向右移动,第一导电片、第三导电片、第五导电片和第七导电片向右移动并分别与两组电池顶端的正极和负极分别接触,两组电池并联,调整电机停止转动,移动杆停止移动,外界电源通过充电口、第一导电片和第七导电片对两组电池进行充电工作,通过调整两组电池处于并联状态,加快电动车充电速度,缩短充电时间,减少电能在导线中的能量损耗,同时减小输电电压,提高实用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电池箱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电池箱左视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电池箱右视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1、支架;2、前轮;3、驱动电机;4、后轮;5、车把;6、后座;7、车座;8、电池箱;9、电池;10、充电口;11、调整电机;12、减速器;13、转轴;14、拉伸装置;15、移动杆;16、第一导电片;17、第二导电片;18、第三导电片;19、第四导电片;20、第五导电片;21、第六导电片;22、第七导电片;23、第八导电片;24、支撑杆;25、右限位环;26、左限位环;27、操作开关;28、左盖板;29、右盖板;30、第一导向杆;31、第二导向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效充电的新能源电动车,包括支架1、前轮2、驱动电机3、后轮4、车把5、后座6、车座7、电池箱8、两组电池9和充电口10,支架1的左下侧与前轮2的中部可转动连接,后轮4的前侧中部与驱动电机3的后侧连接,支架1的右下侧与驱动电机3的中部连接,车把5的下端中部与支架1的左上侧连接,后座6的底端中部与支架1的右上侧连接,车座7的底端与后座6的顶端左侧连接,电池箱8的顶端与支架1的底端中部连接,电池箱8的中部设置有腔体,两组电池9的底端均与腔体的底端连接,两组电池9的顶端左侧和右侧分别设置有正极和负极,充电口10的左端与电池箱8的右端下侧连接;还包括调整电机11、减速器12、转轴13、拉伸装置14、移动杆15、第一导电片16、第二导电片17、第三导电片18、第四导电片19、第五导电片20和第六导电片21,调整电机11位于左侧电池9的左方,调整电机11的底端与腔体底端左侧连接,调整电机11的顶端与减速器12的底端连接,减速器12的顶端与转轴13的底端连接,转轴13的顶端与拉伸装置14的底端连接,拉伸装置14的后端与腔体后端左侧连接,移动杆15的左端位于拉伸装置14的左方,移动杆15的右端穿过拉伸装置14并伸出至拉伸装置14的右方,第一导电片16的顶端与移动杆15的底端左侧连接,第二导电片17位于第一导电片16的右方,第二导电片17的顶端与移动杆15的底端连接,第三导电片18位于第二导电片17的右方,第三导电片18的顶端与移动杆15的底端连接,第四导电片19位于第三导电片18的右方,第四导电片19的顶端与移动杆15的底端连接,第五导电片20位于第四导电片19的右方,第五导电片20的顶端与移动杆15的底端连接,第六导电片21位于第五导电片20的右方,第六导电片21的顶端与移动杆15的底端连接,第六导电片21的右方设置有第七导电片22,第七导电片22的顶端与移动杆15的底端连接,第七导电片22的右方设置有第八导电片23,第八导电片23的顶端与移动杆15的底端连接,左侧电池9顶端的正极位于第一导电片16和第二导电片17之间,左侧电池9顶端的负极位于第三导电片18和第四导电片19之间,右侧电池9顶端正极位于第五导电片20和第六导电片21之间,右侧电池9顶端负极位于第七导电片22和第八导电片23之间,第四导电片19与第六导电片21电连接,第二导电片17与第八导电片23均通过车把5与驱动电机3电连接,第一导电片16与第五导电片20电连接,第三导电片18与第七导电片22电连接,充电口10分别与第一导电片16和第七导电片22电连接;打开调整电机,调整电机带动减速器正向转动,减速器通过转轴和拉伸装置带动移动杆向左移动,第二导电片、第四导电片、第六导电片和第八导电片均向左移动并分别与两组电池顶端的正极和负极分别接触,两组电池串联,调整电机停止转动,移动杆停止移动,两组电池通过第二导电片、第八导电片和车把带动驱动电机转动,打开调整电机,调整电机带动减速器反向转动,减速器通过转轴和拉伸装置带动移动杆向右移动,第一导电片、第三导电片、第五导电片和第七导电片向右移动并分别与两组电池顶端的正极和负极分别接触,两组电池并联,调整电机停止转动,移动杆停止移动,外界电源通过充电口、第一导电片和第七导电片对两组电池进行充电工作,通过调整两组电池处于并联状态,加快电动车充电速度,缩短充电时间,减少电能在导线中的能量损耗,同时减小输电电压,提高实用性和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效充电的新能源电动车,还包括两组支撑杆24,两组支撑杆24的底端分别与左侧电池9的顶端左侧和右侧电池9的顶端右侧连接,两组支撑杆24的上侧均设置有左右贯穿的第一通孔,两组支撑杆24分别通过两组第一通孔分别套装在移动杆15的左侧和右侧并均与移动杆15可滑动连接;通过设置两组支撑杆,可对移动杆进行固定和支撑,提高移动杆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效充电的新能源电动车,还包括右限位环25,右限位环25位于右侧支撑杆24的右方,右限位环25中部设置有左右贯穿的第二通孔右限位环25通过第二通孔套装在移动杆15的右侧并与移动杆15固定连接;通过设置右限位环,可使移动杆向左移动时,右限位环的左端与右侧支撑杆的右端接触,方便对移动杆向左移动位置进行限制,防止移动杆的右端与右侧支撑杆脱离,提高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效充电的新能源电动车,还包括左限位环26,左限位环26位于左侧支撑杆24的左方,左限位环26的中部设置有左右贯穿的第三通孔,左限位环26通过第三通孔套装在移动杆15上并与移动杆15固定连接;移动杆向右移动时,左限位环的右端与左侧支撑杆的左端接触,方便对移动杆向右移动位置进行限制,提高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效充电的新能源电动车,还包括操作开关27,操作开关27的左端与支架1的左上侧连接,操作开关27与调整电机11电连接;通过设置操作开关,可控制调整电机的转动方向,方便调控两组电池的充放电状态,提高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效充电的新能源电动车,还包括左盖板28,腔体左端连通设置有检修口,左盖板28的右端盖装在检修口的左端,左盖板28与电池箱8通过螺栓紧固连接;通过打开左盖板,可方便对腔体内的装置进行检修,提高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效充电的新能源电动车,还包括右盖板29,腔体右端连通设置有拆卸口,右盖板29的左端盖装在拆卸口的右端,右盖板29与电池箱8通过螺栓固定连接;通过打开右盖板,可方便对右限位环进行拆卸,方便对移动杆进行拆卸和更换,提高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效充电的新能源电动车,还包括第一导向杆30和第二导向杆31,第一导向杆30位于右侧电池9的右方,第一导向杆30的底端与腔体底端右侧连接,第一导向杆30的上侧连通设置有第四通孔,第四通孔的形状为方形,第二导向杆31的形状与第四通孔的形状对应,第二导向杆31的左端与移动杆15的右端连接,第二导向杆31的右端穿过第四通孔并伸出至第一导向杆30的右方;通过设置第一导向杆和第二导向杆,可对移动杆进行导向,防止移动杆左右移动时,移动杆发生转动,提高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效充电的新能源电动车,其在工作时,首先通过操作开关打开调整电机,调整电机带动减速器正向转动,减速器通过转轴和拉伸装置带动移动杆向左移动,第二导电片、第四导电片、第六导电片和第八导电片均向左移动并分别与两组电池顶端的正极和负极分别接触,两组电池串联,调整电机停止转动,移动杆停止移动,两组电池通过第二导电片、第八导电片和车把带动驱动电机转动,通过操作开关打开调整电机,调整电机带动减速器反向转动,减速器通过转轴和拉伸装置带动移动杆向右移动,第一导电片、第三导电片、第五导电片和第七导电片向右移动并分别与两组电池顶端的正极和负极分别接触,两组电池并联,调整电机停止转动,移动杆停止移动,外界电源通过充电口、第一导电片和第七导电片对两组电池进行充电工作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效充电的新能源电动车,其安装方式、连接方式或设置方式均为常见机械方式,只要能够达成其有益效果的均可进行实施;操作开关可在市场采购。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高效充电的新能源电动车,包括支架(1)、前轮(2)、驱动电机(3)、后轮(4)、车把(5)、后座(6)、车座(7)、电池箱(8)、两组电池(9)和充电口(10),支架(1)的左下侧与前轮(2)的中部可转动连接,后轮(4)的前侧中部与驱动电机(3)的后侧连接,支架(1)的右下侧与驱动电机(3)的中部连接,车把(5)的下端中部与支架(1)的左上侧连接,后座(6)的底端中部与支架(1)的右上侧连接,车座(7)的底端与后座(6)的顶端左侧连接,电池箱(8)的顶端与支架(1)的底端中部连接,电池箱(8)的中部设置有腔体,两组电池(9)的底端均与腔体的底端连接,两组电池(9)的顶端左侧和右侧分别设置有正极和负极,充电口(10)的左端与电池箱(8)的右端下侧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整电机(11)、减速器(12)、转轴(13)、拉伸装置(14)、移动杆(15)、第一导电片(16)、第二导电片(17)、第三导电片(18)、第四导电片(19)、第五导电片(20)和第六导电片(21),调整电机(11)位于左侧电池(9)的左方,调整电机(11)的底端与腔体底端左侧连接,调整电机(11)的顶端与减速器(12)的底端连接,减速器(12)的顶端与转轴(13)的底端连接,转轴(13)的顶端与拉伸装置(14)的底端连接,拉伸装置(14)的后端与腔体后端左侧连接,移动杆(15)的左端位于拉伸装置(14)的左方,移动杆(15)的右端穿过拉伸装置(14)并伸出至拉伸装置(14)的右方,第一导电片(16)的顶端与移动杆(15)的底端左侧连接,第二导电片(17)位于第一导电片(16)的右方,第二导电片(17)的顶端与移动杆(15)的底端连接,第三导电片(18)位于第二导电片(17)的右方,第三导电片(18)的顶端与移动杆(15)的底端连接,第四导电片(19)位于第三导电片(18)的右方,第四导电片(19)的顶端与移动杆(15)的底端连接,第五导电片(20)位于第四导电片(19)的右方,第五导电片(20)的顶端与移动杆(15)的底端连接,第六导电片(21)位于第五导电片(20)的右方,第六导电片(21)的顶端与移动杆(15)的底端连接,第六导电片(21)的右方设置有第七导电片(22),第七导电片(22)的顶端与移动杆(15)的底端连接,第七导电片(22)的右方设置有第八导电片(23),第八导电片(23)的顶端与移动杆(15)的底端连接,左侧电池(9)顶端的正极位于第一导电片(16)和第二导电片(17)之间,左侧电池(9)顶端的负极位于第三导电片(18)和第四导电片(19)之间,右侧电池(9)顶端正极位于第五导电片(20)和第六导电片(21)之间,右侧电池(9)顶端负极位于第七导电片(22)和第八导电片(23)之间,第四导电片(19)与第六导电片(21)电连接,第二导电片(17)与第八导电片(23)均通过车把(5)与驱动电机(3)电连接,第一导电片(16)与第五导电片(20)电连接,第三导电片(18)与第七导电片(22)电连接,充电口(10)分别与第一导电片(16)和第七导电片(22)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充电的新能源电动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组支撑杆(24),两组支撑杆(24)的底端分别与左侧电池(9)的顶端左侧和右侧电池(9)的顶端右侧连接,两组支撑杆(24)的上侧均设置有左右贯穿的第一通孔,两组支撑杆(24)分别通过两组第一通孔分别套装在移动杆(15)的左侧和右侧并均与移动杆(15)可滑动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效充电的新能源电动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右限位环(25),右限位环(25)位于右侧支撑杆(24)的右方,右限位环(25)中部设置有左右贯穿的第二通孔右限位环(25)通过第二通孔套装在移动杆(15)的右侧并与移动杆(15)固定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效充电的新能源电动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左限位环(26),左限位环(26)位于左侧支撑杆(24)的左方,左限位环(26)的中部设置有左右贯穿的第三通孔,左限位环(26)通过第三通孔套装在移动杆(15)上并与移动杆(15)固定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效充电的新能源电动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操作开关(27),操作开关(27)的左端与支架(1)的左上侧连接,操作开关(27)与调整电机(11)电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高效充电的新能源电动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左盖板(28),腔体左端连通设置有检修口,左盖板(28)的右端盖装在检修口的左端,左盖板(28)与电池箱(8)通过螺栓紧固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高效充电的新能源电动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右盖板(29),腔体右端连通设置有拆卸口,右盖板(29)的左端盖装在拆卸口的右端,右盖板(29)与电池箱(8)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高效充电的新能源电动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导向杆(30)和第二导向杆(31),第一导向杆(30)位于右侧电池(9)的右方,第一导向杆(30)的底端与腔体底端右侧连接,第一导向杆(30)的上侧连通设置有第四通孔,第四通孔的形状为方形,第二导向杆(31)的形状与第四通孔的形状对应,第二导向杆(31)的左端与移动杆(15)的右端连接,第二导向杆(31)的右端穿过第四通孔并伸出至第一导向杆(30)的右方。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交通工具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高效充电的新能源电动车,其通过调整两组电池处于并联状态,加快电动车充电速度,缩短充电时间,减少电能在导线中的能量损耗,同时减小输电电压,提高实用性和可靠性;包括支架、前轮、驱动电机、后轮、车把、后座、车座、电池箱、两组电池和充电口,支架的左下侧与前轮的中部可转动连接,后轮的前侧中部与驱动电机的后侧连接,支架的右下侧与驱动电机的中部连接,车把的下端中部与支架的左上侧连接,后座的底端中部与支架的右上侧连接;还包括调整电机、减速器、转轴、拉伸装置、移动杆、第一导电片、第二导电片、第三导电片、第四导电片、第五导电片和第六导电片。

    技术研发人员:秦新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蓝途新能源电动车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6.17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58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