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预制墙板。
背景技术:
在预制厂(场)或建筑工地加工制成供建筑装配用的加筋混凝土板型构件,简称墙板或壁板。采用预制混凝土墙板建造装配式大板建筑,可以提高工厂化、机械化施工程度,减少现场湿作业,节约现场用工,克服季节影响,缩短建筑施工周期。预制墙板需要将其构件运输到现场,再与建筑主体结构安装在一起,然后采用混凝土浇注,以形成墙体。但是,采用混凝土浇注会造成自然资源浪费,预制生成精度低,现场组装的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制墙板,能够提高现场组装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预制墙板,包括预制板,所述预制板的顶端设置有预埋螺栓,所述预制板的底端开设有供预埋螺栓插入的安装孔;所述预制板上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供预埋螺栓穿过的通孔;且相邻通孔之间的距离与拼接后的预制板顶端预埋螺栓之间的距离相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现场组装时,将两个混凝土板对齐,再将连接板安装到两个相邻的预制板的顶端,预埋螺栓穿过连接板,并通过与预埋螺栓螺纹连接的螺母对连接板进行固定,对两个相邻的预制板进行连接,下方预制板的预埋螺栓能够插入到其上方预制板的安装孔内,对上下两层预制板进行连接,提高现场的组装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预制板的一侧固定有凸起,所述预制板的另一侧开设有供凸起插入的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凸起插入到凹槽内,不仅能够对相邻的两个预制板进行定位,而且还能够增加预制板连接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凹槽的侧边开设有连接孔,连接孔上设置有穿过连接孔的螺栓螺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穿过连接孔的螺栓螺母能够对插入到凹槽内的凸起进行固定,增加凸起和凹槽连接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预制板顶端和底端的两侧开设有放置槽,所述预埋螺栓和安装孔设置在放置槽上,且连接板置于连接槽放置槽内后,连接板与预制板的顶端或者底端平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板与预制板的顶端或者底端平齐,减小上下两层预制板拼接的间隙,增加预制板拼接的紧凑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预制板的侧边连接有过渡板,且过渡板的横截面为t字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t字型的过渡板在墙体的拐角位置处设置,便于不同位置的预制板的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预制板的侧边连接有过渡板,且过渡板的横截面为l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l型的过渡板在墙体的拐角位置处设置,便于不同位置的预制板的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预埋螺栓的顶端设置有吊环,吊环包括与预埋螺栓螺纹连接的连接套以及固定在连接套侧边的固定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纹连接在预埋螺栓上的吊环便于预制板进行吊装。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现场组装时,将两个混凝土板对齐,再将连接板安装到两个相邻的预制板的顶端,预埋螺栓穿过连接板,并通过与预埋螺栓螺纹连接的螺母对连接板进行固定,对两个相邻的预制板进行连接,下方预制板的预埋螺栓能够插入到其上方预制板的安装孔内,对上下两层预制板进行连接,提高现场的组装效率;
2、凸起插入到凹槽内,不仅能够对相邻的两个预制板进行定位,而且还能够增加预制板连接的稳定性;
3、过连接孔的螺栓螺母能够对插入到凹槽内的凸起进行固定,增加凸起和凹槽连接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体现实施例一顶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体现实施例一底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二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三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四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预制板;11、凸起;12、凹槽;121、连接孔;13、放置槽;14、预埋螺栓;15、安装孔;2、连接板;21、通孔;22、吊环;221、连接套;222、固定环;3、螺栓螺母;4、过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一种预制墙板,参见图1和图2,包括预制板1、连接两块相连预制板1的连接板2以及对两个相邻预制板1进行连接的螺栓螺母3。
预制板1的一侧设置有凸起11,另一侧开设有供凸起11插入的凹槽12。凸起11和凹槽12均竖直设置,凹槽12的侧边开设有连接孔121,连接孔121供螺栓螺母3的螺栓穿过。预制板1的凸起插入到相邻预制板1的凹槽内后,通过螺栓螺母3对凸起11和凹槽12进行连接。
预制板1顶端和底端的两侧开设有放置槽13,放置槽13共连接板2的放置。连接板2置于放置槽13内后,连接板2的顶端与预制板1的顶端或底端平齐。预制板1的顶端预留有预埋螺栓14,预制板1的底端开设有供预埋螺栓14插入的安装孔15;且预埋螺栓14和安装孔15设置在放置槽13上。下方预制板1的预埋螺栓14能够插入到其上方预制板1的安装孔15内,连接板2上开设有供预埋螺栓14穿过的多个通孔21,且相邻通孔21之间的距离与拼接后的预制板1顶端预埋螺栓14之间的距离相同。连接板2安装到预制板1的顶端后,通过与预埋螺栓14螺纹连接的螺母对连接板2进行固定。
实施例二:参见图3,本实施例和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预制墙板还包括与预制板1连接的过渡板4。过渡板4的横截面为t字形,且过渡板4的侧边开设有供凸起11插入的凹槽12或者凸出有能够插入凹槽12内的凸起。
实施例三:参见图4,本实施例和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过渡板4的形状不同,过渡板4的横截面为l形。
实施例四:参见图5,预埋螺栓14的顶端设置有吊环22,吊环22包括与预埋螺栓14螺纹连接的连接套221以及固定在连接套221侧边的固定环222。吊拉时,吊钩(吊索)挂在固定环222上对预制板1进行吊拉。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1.一种预制墙板,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制板(1),所述预制板(1)的顶端设置有预埋螺栓(14),所述预制板(1)的底端开设有供预埋螺栓(14)插入的安装孔(15);所述预制板(1)上设置有连接板(2);所述连接板(2)上开设有供预埋螺栓(14)穿过的通孔(21);且相邻通孔(21)之间的距离与拼接后的预制板(1)顶端预埋螺栓(14)之间的距离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板(1)的一侧固定有凸起(11),所述预制板(1)的另一侧开设有供凸起(11)插入的凹槽(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制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12)的侧边开设有连接孔(121),连接孔(121)上设置有穿过连接孔(121)的螺栓螺母(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板(1)顶端和底端的两侧开设有放置槽(13),所述预埋螺栓(14)和安装孔(15)设置在放置槽(13)上,且连接板(2)置于连接槽放置槽(13)内后,连接板(2)与预制板(1)的顶端或者底端平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板(1)的侧边连接有过渡板(4),且所述过渡板(4)的横截面为t字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板(1)的侧边连接有过渡板(4),且所述过渡板(4)的横截面为l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埋螺栓(14)的顶端设置有吊环(22),吊环(22)包括与预埋螺栓(14)螺纹连接的连接套(221)以及固定在连接套(221)侧边的固定环(222)。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