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注塑件水口自动切除治具。
背景技术:
塑胶产品应用范围广泛,塑胶件是家电、汽车、手机、pc、医疗器械、照明电器中不可或缺的部件,塑胶件正在不同领域替代传统的金属零件,从而达到简化产品结构、减重和节约制造成本的目的。
塑胶件一般采用注塑成型,从注塑机中取出的注塑件往往周边会形成水口料,需要切除水口料以避免影响注塑件的整体美观性,且便于下道工序对注塑件进行加工处理。目前,切水口工序主要采用人工操作,具体为:人工将注塑件放置于啤机的夹具内,然后手动拉下啤机把手以切断水口,具有对操作者技能要求高、加工效率低、故障率高、手动放置差异性大等缺点。现在也有部分厂家采用半自动切水口治具,具有治具噪音大、切除后的水口料易飞溅伤人等缺点。目前市场上也有全自动的切水口机,但具有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的缺点,不利于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注塑件水口自动切除治具,弥补现有全自动切水口机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的缺点,有利于生产推广。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发明目的:
一种注塑件水口自动切除治具,包括切刀机构和塑胶件传送机构,所述的塑胶件传送机构包括第一动力部件和塑胶件载具,在第一动力部件的作用下,所述塑胶件载具靠近或远离切水口工位;所述的切刀机构包括第二动力部件、上切刀和下切刀,在第二动力部件的作用下,所述的上切刀靠近或远离下切刀。
进一步的,所述的上切刀套设有第一刀套,所述的下切刀套设有第二刀套;所述第一刀套和第二刀套对应设有凹槽以形成排渣口。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刀套的凹槽内设有斜坡以便于水口渣体排出。
进一步的,注塑件水口自动切除治具还包括废渣收集槽,所述废渣收集槽设置于斜坡的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的塑胶件传送机构还包括与第一动力部件驱动连接的底板,所述塑胶件载具和下切刀均设置于底板上,有利于结构紧凑。
进一步的,所述的塑胶件传送机构还包括导轨,所述的底板滑动设置于导轨上。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的下方设有塑胶件容纳腔或传送带,便于将切除水口后的塑胶件集中起来以进入下一道加工工序。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动力部件和第二动力部件均为气缸,有利于节约制造成本。
进一步的,注塑件水口自动切除治具还包括支架,所述的切刀机构和塑胶件传送机构均设置于支架上,有利于整体结构紧凑、节约空间。
进一步的,注塑件水口自动切除治具还包括塑胶件吸取机构,所述的塑胶件吸取机构包括安装板和连有真空发生装置的吸盘,所述的吸盘和上切刀均设置于安装板上,所述的安装板与所述第二动力部件驱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注塑件水口自动切除治具,实现注塑件水口的自动化切除操作,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效率高的优点,并且通过对各个注塑件精确定位,确保各个注塑件水口切除的一致性,不同批次之间的注塑件差异性小,有利于提升注塑件的良品率。此外,第一刀套和第二刀套对应设有凹槽,在切水口时,两个凹槽拼接形成排渣口以将水口渣体排出至废渣收集槽中,从而避免水口渣飞溅伤人,安全性高。本实用新型的注塑件水口自动切除治具已在注塑生产线中引用,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一种注塑件水口自动切除治具的立体效果图。
图2为实施例中一种注塑件水口自动切除治具的后视图。
图3为实施例中一种注塑件水口自动切除治具的工作台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中上切刀和下切刀在接触闭合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中吸盘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如下:
1:支架,2:切刀机构,3:塑胶件传送机构,4:废渣收集槽,5:塑胶件吸取机构,6:顶板,7:导向柱,8:立架,11:工作台,21:第二气缸,22:上切刀,23:下切刀,24:支撑板,31:第一气缸,32:导轨,33:底板,34:塑胶件载具,51:安装板,52:吸盘,53:孔板,111:投放口,221:第一凹槽,231:第二凹槽,232:斜坡,521:吸嘴,522:柱管。
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本文为了方便阅读,因此根据附图指出“上”、“下”、“左”、“右”,其目的是指出各元件之间的参考相对位置,而非用以限制本申请。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注塑件水口自动切除治具,能够自动切除注塑件的水口,实现注塑件整体的美观性和实用性。将完成注塑成型的注塑件通过机械手从注塑机中取出,然后放置于该注塑件水口自动切除治具对应的工位上,达到注塑和切水口自动化操作的目的,具有智能化程度高、提高生产效率、注塑件外型美观的优点。
如图1至图5所示,该注塑件水口自动切除治具包括支架1、切刀机构2、塑胶件传送机构3、废渣收集槽4、塑胶件吸取机构5、顶板6和导向柱7,其中,支架1上设有工作台11,工作台11上设有投放口111以投放完成切水口工序的塑胶件,支架1的底部设有万向轮以便于周转移动。投放口111下方可设有传送带,使得完成切水口工序的塑胶件通过传送带输送至下一道工序,也可在投放口111下方设置塑胶件容纳腔以便于将切完水口后的塑胶件集中处理。切刀机构2、塑胶件传送机构3、废渣收集槽4和塑胶件吸取机构5均设置于工作台11上,顶板6通过立架8设置于工作台11上。
塑胶件传送机构3包括第一气缸31、导轨32、底板33和塑胶件载具34,塑胶件载具34用于定位放置完成注塑成型的注塑件,导轨32设置于工作台11上。塑胶件载具34设置于底板33上,底板33滑动设置于导轨32上,第一气缸31与底板33驱动连接以带动,底板33沿着导轨32滑动以使塑胶件靠近或远离切刀工位。此外,投放口111位于底板33的下方,随着底板33在导轨32上滑动,底板33遮盖投放口111,或底板33从投放口111处移开以使投放口111显露出来,从而便于塑胶件的投放。
切刀机构2包括第二气缸21、上切刀22、下切刀23和支撑板24,第二气缸21设置于顶板6上,上切刀22设置于支撑板24上,下切刀23设置于底板33的前端处,顶板6和支撑板24通过导向柱7连接,第二气缸21的伸出端与支撑板24连接;在第二气缸21的作用下,上切刀靠近或远离下切刀。上切刀22套设有第一刀套,对应地,下切刀23套设有第二刀套,并且第二刀套与所述的塑胶件载具34边缘适配卡接。此外,第一刀套和第二刀套对应设有第一凹槽221和第二凹槽231,第二凹槽231内设有斜坡232,废渣收集槽4位于斜坡232的下方;切水口时,由于上切刀22和下切刀23的切合作用,第一凹槽221和第二凹槽231拼接形成排渣口以使水口渣体顺着斜坡232进入废渣收集槽4中,有效避免水口渣体飞溅伤人。
塑胶件吸取机构5包括安装板51、连接有真空发生装置的吸盘52和孔板53,吸盘52包括连接为一体的吸嘴521和柱管522。孔板53的四个角与支撑板24的四个角通过螺栓固定,且孔板53上开设有允许吸嘴521穿设的通孔。安装板51固定于支撑板24上,且上切刀22固定于安装板51的前端边缘位置处。柱管522的端部固定于安装板51的中央位置处,并且柱管522与真空发生装置连通,吸嘴521用于吸取注塑件。本实施例共设有四个吸盘52,但并非限定该技术方案,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
该注塑件水口自动切除治具的工作流程为:首先,通过机械手将完成注塑成型的注塑件从注塑机中取出,经定位放置于该注塑件水口自动切除治具的塑胶件载具上;然后,在第一气缸31的作用下,底板33沿着导轨32滑动,带动塑胶件载具和下切刀23移动至塑胶件吸取机构5的正下方,此时投放口111被底板33遮盖;接着,在第二气缸21的作用下,支撑板24沿着导向柱7下移,带动安装板51、吸嘴521和下切刀23下移,促使吸嘴521吸附于塑胶件的表面,且上切刀22和下切刀23的接触作用力将水口从塑胶件的边缘切除,切除后的水口渣进入废渣收集槽4中;然后,在第二气缸21的作用下,支撑板24沿着导向柱7上移,带动安装板51、吸嘴521和下切刀23上移,在吸嘴521的吸附作用下,塑胶件随之上移;接着,在第一气缸31的作用下,底板33沿着导轨32作远离切水口工位的运动,使得投放口111显露出来;最后,停止真空发生装置为吸嘴521提供吸嘴真空度,吸嘴521对塑胶件无吸附力,使得塑胶件从吸嘴521上掉落至投放口111下方的传送带或塑胶件容纳腔中,完成自动切水口工序。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1.一种注塑件水口自动切除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切刀机构和塑胶件传送机构,所述的塑胶件传送机构包括第一动力部件和塑胶件载具,在第一动力部件的作用下,所述塑胶件载具靠近或远离切水口工位;所述的切刀机构包括第二动力部件、上切刀和下切刀,在第二动力部件的作用下,所述的上切刀靠近或远离下切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件水口自动切除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切刀套设有第一刀套,所述的下切刀套设有第二刀套;所述第一刀套和第二刀套对应设有凹槽以形成排渣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注塑件水口自动切除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刀套的凹槽内设有斜坡以便于水口渣体排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注塑件水口自动切除治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废渣收集槽,所述废渣收集槽设置于斜坡的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件水口自动切除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塑胶件传送机构还包括与第一动力部件驱动连接的底板,所述塑胶件载具和下切刀均设置于底板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注塑件水口自动切除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塑胶件传送机构还包括导轨,所述的底板滑动设置于导轨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注塑件水口自动切除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下方设有塑胶件容纳腔或传送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件水口自动切除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动力部件和第二动力部件均为气缸。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件水口自动切除治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架,所述的切刀机构和塑胶件传送机构均设置于支架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中所述的注塑件水口自动切除治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塑胶件吸取机构,所述的塑胶件吸取机构包括安装板和连有真空发生装置的吸盘,所述的吸盘和上切刀均设置于安装板上,所述的安装板与所述第二动力部件驱动连接。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