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消防安全领域,具体为一种无火工品作为推进和释放动力的超细干粉灭火弹。
背景技术:
火灾是危害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的一大杀手,现代科技与现代文明都有了高度的发展,但是火灾仍然不可避免,每年仍有以百万起为计算单位的火灾在世界各地发生。为此人们研制出许多适用不同火灾场景的灭火设备和装置,基本能够满足多数场景下对火灾扑救的需要。
近年来,针对高层建筑火灾扑救这一世界难题,人们正在研究利用旋翼无人机进行高空灭火的技术方法和手段。其中,利用旋翼无人机悬停在建筑窗口外,发射干粉灭火弹至室内爆炸,是一种最为普遍和高效的方式。但是,目前市面上的干粉灭火弹,其推进剂和爆破源均采用火工品,由于按照现行国家火工品管理法律法规,火工品在生产、运输、储存、使用、销毁环节都有着严格的管理规定,含有火工品的干粉灭火弹无法在消防救援行动中被广泛使用。因此,研发一种无火工品作为推进和爆炸动力的灭火弹对利用无人机进行高层建筑火灾扑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用于压缩气体抛投装置,以气体发生剂为干粉释放动力,适用于利用无人机进行高层建筑灭火的干粉灭火弹。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无火工品作为推进和释放动力的超细干粉灭火弹,包括相连的弹体和尾翼;所述的弹体内部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其中前部填充有用于灭火的超细干粉,后端填充有软布包装的气体发生剂;在接近前端弹体圆形封头处弹体上需设置一组金属薄膜封口,金属薄膜封口同在轴线位置沿外壁均匀对称设置,开口数量为2、4或6个,开口形式为圆形,直径一致;位于气体发生剂包内安装有电引发器,用于在接收到无线信号后将气体发生剂激发,气体发生剂激发后,当弹体内的压力超过金属薄膜封口的耐压值,在高压气体的作用下,超细干粉从金属薄膜封口处喷出。
进一步,弹体应按照压力瓶相关国家技术标准设计,金属薄膜封口的耐压值不小于1.2mpa。
进一步,所述的尾翼可采用折叠方式,包括横向或纵向折叠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适用压缩气体抛投方式,干粉释放动力采用气体发生剂,可规避现行国家火工品在生产、运输、储存、使用、销毁中的管控措施,使之成为一种可广泛生产、使用的灭火技术手段。同时,本实用新型,经无人机压缩气体抛投装置多枚依次抛投至建筑室内,在接收到无线信号后同时激发气体发生剂,多枚干粉灭火弹同时释放超细放干粉,可最大限度的提高室内空间灭火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超细干粉灭火剂、2-气体发生剂包、3-尾翼、4-电引发器、5-金属薄膜封口、6-气体发生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无火工品作为推进和释放动力的超细干粉灭火弹,包括依次相连的圆柱形弹体和尾翼3;弹体的头部为圆形,其内部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其中前部填充灭火药剂1,所占的体积较大;弹体的后端安装有气体发生剂包2,该气体发生剂包2包括位于弹体上电引发器4和内部的气体发生剂6。在接近前端弹体圆形封头处弹体上需设置一组金属薄膜封口,金属薄膜封口同在轴线位置沿外壁均匀对称设置,开口数量为2、4、6或其他偶数个,开口形式为圆形,直径一致,这是为了保证在干粉释放过程中,弹体受力在个方向受力基本一致,相互抵消。为了保证金属薄膜封口5在通常状态下不被破坏,弹体应按照压力瓶相关国家技术标准设计,使金属薄膜封口的耐压值不小于1.2mpa。
在遇到火灾发生时,将灭火弹通过压缩气体抛投装置抛投至高层建筑室内,通过电引发器4远程控制弹体内的气体发生剂6激发反应,产生的高压气体携带干粉冲破封口处的金属薄膜喷出弹体,达到灭火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中的尾翼3采用可折叠设计,在放入发射筒内部等待发射时,尾翼3为折叠状态;当灭火弹激发弹出后,尾翼可采用弹力或其他方式展开,从而达到稳定灭火弹飞行平衡的目的。
1.一种无火工品作为推进和释放动力的超细干粉灭火弹,其特征在于:包括相连的弹体和尾翼;所述的弹体内部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其中前部填充有用于灭火的超细干粉,后端填充有软布包装的气体发生剂;在接近前端弹体圆形封头处弹体上需设置一组金属薄膜封口,金属薄膜封口同在轴线位置沿外壁均匀对称设置,开口数量为2、4或6个,开口形式为圆形,直径一致;位于气体发生剂包内安装有电引发器,用于在接收到无线信号后将气体发生剂激发,气体发生剂激发后,当弹体内的压力超过金属薄膜封口的耐压值,在高压气体的作用下,超细干粉从金属薄膜封口处喷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火工品作为推进和释放动力的超细干粉灭火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薄膜封口的耐压值不小于1.2mpa。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火工品作为推进和释放动力的超细干粉灭火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尾翼可采用折叠方式,包括横向或纵向折叠式。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