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车用电机轮轴固定装置及平衡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1  275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平衡车用电机轮轴固定装置及平衡车。



    背景技术:

    现有平衡车的车轮的电机轮轴采用安装支架固定,现有的安装支架与电机轮轴接触的部位,安装支架上设有向内凹陷的凹槽。本申请发明人在发明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如凹槽的形状需与电机轮轴的截面外缘形状相匹配,安装支架结构复杂,凹槽开设麻烦,且对安装支架的结构强度有较大影响,影响电机轮轴的可靠固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平衡车用电机轮轴固定装置,能够解决现有技术缺陷,为平衡车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压板。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平衡车用电机轮轴固定装置,包括与平衡车壳体连接的固定基座、压板和紧固件,固定基座上开设有用于放置电机轮轴的凹槽二,电机轮轴处于压板和固定基座之间,压板具有平整的下表面,电机轮轴在与压板抵靠的位置开设有凹槽一,紧固件将压板连接于固定基座上,且紧固件将压板抵紧电机轮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压板采用平整的表面,通过紧固件固定安装,较现有技术方案,结构造型简单,不占用平衡车内部的空间,通过与平衡车的固定连接,保证了电机轮轴的安全稳定的工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压板沿垂直方向开设有用于紧固件穿过的通孔,通孔位于压板的前后两侧,前后两侧通孔的孔心的距离大于电机轮轴的直径,在固定基座上与压板通孔相应位置处开设有用于紧固件连接的螺纹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压板具有了与平衡车固定连接的部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基座的材质为金属材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基座采用金属材质,使螺钉紧固在基座上之后不易脱丝,使平衡车的使用更加安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压板通孔的个数为四个,分别为通孔一、通孔二、通孔三、通孔四,分别位于压板的四角,压板为大致呈矩形状的扁平金属板或硬质塑料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压板可以覆盖整个固定基座的上表面,使电机轮轴的固定更加稳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凹槽一的底部为平面,压板的长度与电机轮轴的凹槽一底部的平面的长度相契合,压板的下表面与凹槽一的底部的平面相接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压板与电机轮轴部位相配合固定,从而更好的固定电机轮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凹槽一的深度为电机轮轴直径的1/8-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使电机轮轴的安装更加紧固,深度的设置可以使电机轮轴在不用增加材料成本的情况下达到紧固的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电机轮轴自由端的端部与凹槽一的相邻端部之间的距离为2-5mm。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电机轮轴与固定基座之间的固定可以更加的牢固,防止电机轮轴发生滑脱的现象,保证了行驶过程中的安全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电机轮轴固定后,所述固定基座的上表面与压板的下表面之间具有间隙或相接触,所述凹槽二开设于固定基座的中间位置,左右贯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压板可能与固定基座紧密连接也可能与固定基座具有间隙的连接,固定基座上可以安装放置电机轮轴。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平衡车,包括如前所述的任意一项平衡车用电机轮轴固定装置,还包括壳体,固定基座位于壳体的左右两侧,与壳体一体成型或可拆卸的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平衡车壳体具有与压板固定的部件,压板通过固定基座与平衡车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平衡车壳体两侧具有侧板,在侧板上边缘的中间位置开设有用于配合电机轮轴的轮轴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平衡车壳体上具有与电机轮轴配合安装的位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电机轮轴固定装置与平衡车安装固定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为图1的爆炸示意图。

    图4为图1中压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车轮及轮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平衡车壳体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中:压板1;上表面11;下表面12;通孔一13;通孔二14;通孔三15;通孔四16;固定基座2;凹槽二21;安装孔22;车轮3;电机轮轴31;凹槽一32;穿线孔33;紧固件4;下壳5;侧板51;轮轴槽52。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实现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扣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本申请中的上、下、左、右、前、后等表示方位的术语,仅是为了更清楚表述的需要,并不表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唯一限定。具体而言,本申请中的上、下、左、右,指的是如图1所示,电机轮轴安装好后,正常使用时的平衡车的上、下、左、右;前则以平衡车前进方向为前,后则以平衡车后退方向为后。

    实施例1

    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平衡车用电机轮轴固定装置,用于固定平衡车的车轮的电机轮轴31,电机轮轴固定装置包括与平衡车壳体连接的固定基座2、压板1和紧固件4,固定基座2上开设有用于放置电机轮轴31的凹槽二21,电机轮轴31处于压板1和固定基座2之间,压板1具有平整的下表面12,电机轮轴31在与压板1抵靠的位置开设有凹槽一32,紧固件4将压板1连接于固定基座2上,且紧固件4将压板1抵紧电机轮轴31。在本实施例中,平衡车的下壳体5与固定基座2相连接。

    如图4所示,压板1为大致呈矩形状的扁平金属板或硬质塑料板,压板的上表面11和下表面12以及四个侧面均为平面。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仅需要保证压板上的用于接触电机轮轴的那一个表面为平面即可。压板1的相邻的侧面相连接的各角为圆弧形倒角,压板沿上下方向开设有用于紧固件穿过的通孔,具体而言,上表面11靠近四个角的位置向下开设有用于和固定基座安装固定的通孔一13、通孔二14、通孔三15以及通孔四16,并贯通于下表面12。如图1所示压板1通过紧固件4,固定于固定基座2上,压板下表面12与电机轮轴31接触抵压,将电机轮轴固定于压板与固定基座之间。在本实施例中,紧固件为内六角螺钉,螺钉头部的尺寸大于各通孔的尺寸,螺钉杆部的尺寸小于各通孔的尺寸,固定基座2上开设有与螺钉杆部上外螺纹相匹配的安装孔22,安装孔为内螺纹孔。

    如图5所示,平衡车的车轮3内具有轮毂电机,轮毂电机的定子连接电机轮轴,转子处于定子的外围且可绕定子转动。电机的电机轮轴31从车轮侧面中心位置伸出,电机轮轴一端相对于固定基座固定连接,电机轮轴的另一端相对于轮毂电机的定子固定连接。在电机轮轴31圆柱形顶部上开设有一个凹槽一32,凹槽一的底部为横向设置的平面,凹槽一的两侧为竖向布置的平面,凹槽一32的底部的平面的长度与压板1的长度相契合。压板1的下表面12与凹槽一32的底面接触,凹槽一32的左右内侧壁与压板1的左右两侧面接触,形成与压板1的配合固定;在其他实施例中,压板的长度可小于凹槽一底部的平面的长度。电机轮轴31的轴心处开设有用于导线穿入定子内部的穿线孔33。固定基座的材质为金属材质(如铁、铝、铜等),螺纹孔不容易滑牙。尤其固定基座采用铸铁制成时成本较低。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凹槽一32的深度为电机轮轴31直径的1/8-1/4,可以使电机轮轴在不增加材料成本的情况下达到紧固的作用。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电机轮轴31自由端的端部与凹槽一32的相邻端部之间的距离为2-5mm,这样可以防止电机轮轴在运动过程中发生滑动脱落。

    如图2、图3及图6所示,固定基座2上开设有用于放置电机轮轴31的凹槽二21,在电机轮轴31的顶部上开设有一个凹槽一32,电机轮轴31的其余外缘表面呈弧形面,呈弧形面的电机轮轴31放置于凹槽二21内;紧固件可将压板1压于电机轮轴上的凹槽一32的部位,即紧固件4穿过压板,紧固件4将压板和固定基座连接在一起,从而通过拧紧紧固件,可将电机轮轴固定于固定基座上。安装好之后,压板的下表面抵靠于凹槽一的底部平面,凹槽一的底部平面可略高于固定基座的上表面或与固定基座的上平面平齐,即压板的下表面可与固定基座的上表面之间留有间隙或紧密接触;若留有间隙,则通过紧固件的作用,更有利于压板将电机轮轴固定于固定基座上。

    在其他实施例中,固定基座可以连接在平衡车的上壳体上,固定基座可处于电机轮轴的上方,压板可处于电机轮轴的下方,相应的在电机轮轴的底部开设有一个凹槽一。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一种平衡车,具有如实施例1所述的平衡车用电机轮轴固定装置,还具有壳体和车轮3,车轮3安装于壳体的左、右两侧;固定基座2一体成型或可拆卸地连接于壳体的左、右两侧的车轮位置安装处。压板1安装在壳体上的固定基座上,电机轮轴31处于压板和固定基座之间,紧固件将压板固定于固定基座上,电机轮轴31被压板1固定在壳体的固定基座上。

    如图6所示,壳体一般包括上壳(图中未示出)和下壳5,固定基座2可处于上壳或下壳5上,以下壳5为例,下壳5具有用于和车轮3安装配合的侧板51,侧板51的上边缘中间位置向下开设有用于配合安装电机轮轴的轮轴槽52,在靠近侧板51的内侧中间位置具有固定基座2,固定基座2与下壳5一体成型,固定基座2上开设有与所述压板1上通孔位置和数量对应的安装孔22,用于和压板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在固定基座2上与侧板51上轮轴槽52相对应的中间位置开设有一条凹槽二21,用于放置电机轮轴31。下壳左右两侧电机轮轴固定位置构造相同。在下壳5内部靠近边缘以及中间的不同位置开设有若干用于和上壳和内部线路板安装固定的安装柱。

    本实施例中,下壳5为金属壳体或硬质塑料壳体,固定基座为金属材质,相较于固定基座为塑料材质的方案,金属材质的固定基座便于在其上开设内螺纹孔,以用于紧固件的连接,不易脱丝。

    电机轮轴31放置在下壳5的固定基座2上,处于凹槽二21上,也处于轮轴槽52上,压板1与下壳5的固定基座通过紧固件4固定连接,压板下表面抵靠于电机轮轴的凹槽一的底部平面,对电机轮轴31形成了固定的作用,保证了电机轮轴在工作的过程中的安全稳定,同时也保证了平衡车的安全运行。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固定基座、侧板以及用于配合电机轮轴的槽也可以设置在平衡车的上壳上而不是设置在下壳上,固定基座及侧板上的电机轮轴槽的造型结构与在下壳上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平衡车用电机轮轴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与平衡车壳体连接的固定基座(2)、压板(1)和紧固件(4),固定基座(2)上开设有用于放置电机轮轴(31)的凹槽二(21),电机轮轴(31)处于压板(1)和固定基座(2)之间,压板(1)具有平整的下表面(12),电机轮轴(31)在与压板(1)抵靠的位置开设有凹槽一(32),紧固件(4)将压板(1)连接于固定基座(2)上,且紧固件(4)将压板(1)抵紧电机轮轴(3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衡车用电机轮轴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1)沿垂直方向开设有用于紧固件穿过的通孔,通孔位于压板(1)的前后两侧,前后两侧通孔的孔心的距离大于电机轮轴的直径,在固定基座(2)上与压板(1)通孔相应位置处开设有用于紧固件连接的螺纹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衡车用电机轮轴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基座(2)的材质为金属材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衡车用电机轮轴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1)通孔的个数为四个,分别为通孔一(13)、通孔二(14)、通孔三(15)、通孔四(16),分别位于压板(1)的四角,压板(1)为大致呈矩形状的扁平金属板或硬质塑料板。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衡车用电机轮轴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一的底部为平面,压板(1)的长度与电机轮轴(31)的凹槽一(32)底部的平面的长度相契合,压板(1)的下表面(12)与凹槽一(32)的底部的平面相接触。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平衡车用电机轮轴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一(32)的深度为电机轮轴(31)直径的1/8-1/4。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衡车用电机轮轴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电机轮轴(31)自由端的端部与凹槽一(32)的相邻端部之间的距离为2-5mm。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衡车用电机轮轴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电机轮轴(31)固定后,所述固定基座(2)的上表面与压板(1)的下表面之间具有间隙或相接触,所述凹槽二(21)开设于固定基座(2)的中间位置,且左右贯通。

    9.一种平衡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任意一项平衡车用电机轮轴固定装置,还包括壳体,固定基座(2)位于壳体的左右两侧,固定基座(2)与壳体一体成型或可拆卸的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平衡车,其特征在于,平衡车壳体(5)两侧具有侧板(51),在侧板上边缘的中间位置开设有用于配合电机轮轴(31)的轮轴槽(52)。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平衡车用电机轮轴固定装置及平衡车,包括与平衡车壳体连接的固定基座、压板和紧固件,固定基座上开设有用于放置电机轮轴的凹槽二,电机轮轴处于压板和固定基座之间,压板具有平整的下表面,电机轮轴在与压板抵靠的位置开设有凹槽一,紧固件将压板连接于固定基座上,且紧固件将压板抵紧电机轮轴。本实用新型的平衡车用电机轮轴固定装置及平衡车,压板采用平整的表面,通过紧固件与固定基座固定安装,较现有技术方案,结构造型简单,不占用平衡车内部的空间,通过与平衡车的固定连接,保证了电机轮轴的安全稳定的工作。

    技术研发人员:臧传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阿尔郎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7.08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58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