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绿色建筑的绿化幕墙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2  171


    本实用新型涉及绿化幕墙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绿色建筑的绿化幕墙。



    背景技术:

    目前绿色建筑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包括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等,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物。绿色建筑技术注重低耗、高效、经济、环保、集成与优化,是人与自然、现在与未来之间的利益共享,是可持续发展的建设手段。而绿色幕墙是指在幕墙上覆盖有绿色植物的生态幕墙,其是随着建筑生态化的发展而发展的,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或使用要求,能够改变建筑生态和建筑色彩。

    现有申请号为201820360320.1中国实用新型,该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绿色幕墙,其主要技术方案要点包括与建筑物固定的支架,支架固定安装有多个竖直排布的种植盆,支架水平滑动连接有多个位于种植盆上方的连接块,每个连接块对应一个种植盆,支架设有驱使连接块移动的驱动机构,连接块安装有挡板。利用驱动机构根据天气情况使连接块在支架上滑动,调整挡板的位置,从而提高对植物的保护效果。挡板在移动的同时,也能起到调整幕墙的视觉效果的作用。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由于驱动机构较为复杂,因而不方便在高空进行作业;且当幕墙安装在较高的建筑上时,种植盆容易形成高空坠物,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绿色建筑的绿化幕墙,能够较为快捷的安装绿化幕墙,提高拆装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绿色建筑的绿化幕墙,包括建筑墙体以及固定在建筑墙体上的幕墙墙板,所述幕墙墙板内开设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内固设有若干层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上依次上下堆叠有若干栽种有绿植的植栽箱,所述植栽箱的一侧开设有用于出苗的出苗孔;所述幕墙墙板与建筑墙体之间设有安装结构,所述安装结构包括竖直固定在建筑墙体内的固定板以及竖直固定在幕墙墙板上并与固定板相插接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与固定板结构相同,所述安装板上铰接有定位销;所述固定板和安装板相对的一面均开设有让位槽,所述让位槽相互错位,且两个让位槽相背的一端均凸设有卯头,两个让位槽相向的一端凸设有榫头;所述卯头均水平开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一卯槽和第二卯槽,所述第一卯槽和第二卯槽相互垂直;所述榫头朝向卯头的一端凸设有倒t形的凸棱,所述凸棱分别与第一卯槽和第二卯槽相嵌合;所述安装板和固定板通过榫头和卯头相插接并在让位槽形成配合空间,所述定位销插设于配合空间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安装板的榫头插设于固定板的让位槽内,同时使安装板的让位槽与固定板的榫头相嵌合,随后沿让位槽向卯头滑动安装板,并使凸棱分别插入第一卯槽和第二卯槽内,从而避免安装板和固定板发生水平方向的相对位移和垂直于建筑墙体的相对位移;同时榫头和卯头在让位槽形成配合空间,再将定位销插设于配合空间内,从而避免安装板和固定板发生竖直方向的相对位移,实现对固定板和安装板相固定,从而减少了安装步骤,提高了安装效率;且当需要对安装腔内的绿植进行更换时,将该处的植栽箱抽出即可,方便对绿植进行更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植栽箱的顶部均开设有燕尾槽,所述植栽箱的底部均设有与燕尾槽滑移连接的滑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植栽箱或装饰箱的底部的滑轨沿燕尾槽与另一个植栽箱或装饰箱的顶部相连接,从而方便对植栽箱和装饰箱进行拆装,由于燕尾槽呈上小下大的梯形,从而避免连接后的植栽箱或装饰箱发生脱离。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出苗孔的外表面固设有限向弧板,所述限向弧板呈开口朝上的j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向弧板能够使植栽箱内的营养土落入到限向弧板的弧形处,从而能够对漏出的营养土进行收集,同时能够对绿植的生长方向进行限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腔的一侧竖直开设有引水槽,所述饮水槽的顶端外接有连接外界水源的水管,所述水管靠近外界水源的一端设有止水阀;所述植栽箱靠近引水槽的一端均开设有引水孔,所述引水孔内插接有引水海绵,所述引水海绵的一端抵接于引水槽,所述引水海绵的另一端铺设于植栽箱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引水海绵将引水槽内的水均匀扩散至植栽箱内,随后植栽箱内的植物通过毛吸作用进行吸水,从而使植栽箱内的植物能够被均匀灌溉,避免植栽箱内的绿植因浇水过多或浇水过少引起的死亡,提高了浇灌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引水槽的底部连接有倾斜设置的导水槽,所述导水槽靠近引水槽的一端高于另一端,所述幕墙墙板远离引水槽的一侧底部开设有与导水槽相连通的排水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绿植进行浇灌后,多余的水分沿引水槽流入导水槽,再沿导水槽流下,并从排水孔排出,从而避免多余的水分积留在幕墙墙板内而对幕墙墙板造成侵蚀。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腔远离引水槽的一侧可拆卸连接有端盖,所述端盖内圈设有密封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端盖能够避免植栽箱从安装腔远离引水槽的一侧滑出,同时对植栽箱和装饰箱进行限位,避免植栽箱从安装腔的开口处倒塌,保证植栽箱和装饰箱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植栽箱远离引水槽的一侧均设有方便抽出的把手。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通过设置安装板和固定板,方便对幕墙墙板进行安装,节约了安装步骤,提高了安装效率;

    2.通过设置若干可拆卸的植栽箱,方便对植栽箱进行更换;

    3.通过设置端盖,能够避免植栽箱滑出,同时对植栽箱进行限位,避免植栽箱从安装腔的开口处倒塌,保证幕墙墙板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解雇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安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建筑墙体;2、幕墙墙板;21、安装腔;210、安装架;22、植栽箱;221、限向弧板;222、引水孔;223、出苗孔;224、燕尾槽;225、滑轨;226、气孔;227、引水海绵;228、把手;23、引水槽;231、水管;24、导水槽;25、排水孔;26、端盖;3、安装结构;31、固定板;311、让位槽;312、卯头;3121、第一卯槽;3122、第二卯槽;313、榫头;3131、凸棱;32、安装板;33、定位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及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绿色建筑的绿化幕墙,包括建筑墙体1以及通过安装结构3固定在建筑墙体1外表面的幕墙墙板2,幕墙墙板2内开设有安装腔21,安装腔的一侧螺栓固定有端盖26,端盖26内围设有密封圈;安装腔21内固设有若干层水平的安装架210,安装腔21内通过安装架210依次上下堆叠有若干长条状的植栽箱22,植栽箱22内栽种有绿植;植栽箱22的顶部均开设有燕尾槽224,植栽箱22的底部均设有与燕尾槽224滑移连接的滑轨225;植栽箱22的一侧均设有方便将植栽箱从安装架210上抽出的把手228;其中,为方便植栽箱22内的绿植出苗,植栽箱22的截面呈突出于安装腔21的六边形,且植栽箱22的一侧开设有出苗孔223,植栽箱22的底部开设有气孔226,出苗孔223外表面固设有限向弧板221,限向弧板221呈j形。

    将幕墙墙板2通过安装结构3固定在建筑墙体1的外表面后,再沿燕尾槽224滑动植栽箱22,从而将植栽箱22依次堆叠在安装腔21内,再将端盖26螺栓固定在幕墙墙板2上,实现对幕墙墙板2的绿化。

    进一步的,为实现对植栽箱22内绿植的浇灌,参照图1及图3,安装腔21的一侧竖直开设有引水槽23,引水槽23的顶端外接有水管231,水管231连接外界水源,且水管231靠近外界水源的一端设有止水阀;植栽箱22靠近引水槽23的一端的底部均开设有水平的引水孔222(参照图2),植栽箱22通过引水孔222插设有长条状的引水海绵227,引水海绵227的一端抵接于引水槽23,引水海绵227的另一端铺设于植栽箱22内。

    引水海绵227将引水槽23内的水均匀扩散至植栽箱22内,随后植栽箱22内的植物通过毛吸作用进行吸水,从而使植栽箱22内的植物能够被均匀灌溉,避免植栽箱22内的绿植因浇水过多或浇水过少引起的死亡,提高了浇灌效率。

    进一步的,为及时将多余的水分排出引水槽23,参照图3,引水槽23的底部连接有导水槽24,导水槽24倾斜设置,且导水槽24靠近引水槽23的一端高于另一端,幕墙墙板2远离引水槽23的一侧底部开设有与导水槽24相连通的排水孔25;对绿植进行浇灌后,多余的水分沿引水槽流入导水槽24,再沿导水槽24流下,并从排水孔25排出,从而避免多余的水分积留在幕墙墙板2内而对幕墙墙板2造成侵蚀。

    参照图4,安装结构3包括固定板31、与固定板31插接固定的安装板32以及三合页铰接在安装板32上的方形的定位销33,固定板31竖直固定在建筑墙体1内,安装板32竖直固定在幕墙墙板2朝向建筑墙体1的侧面,安装板32与固定板31结构相同,此处以安装板32为例。

    参照图4,固定板31与安装板32相对的一面开设有水平的让位槽311,让位槽311的一端凸设有卯头312,让位槽311远离卯头312的一端凸设有榫头313;卯头312水平开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一卯槽3121和第二卯槽3122,第一卯槽3121和第二卯槽3122相互垂直而形成倒t形的嵌槽,榫头313朝向卯头312的一端凸设有倒t形的凸棱3131,凸棱3131分别与第一卯槽3121和第二卯槽3122相嵌合。

    将安装板32的榫头313插设于固定板31的让位槽311内,同时使安装板32的让位槽311与固定板31的榫头313相嵌合,随后沿让位槽311向卯头312滑动安装板32,并使凸棱3131分别插入第一卯槽3121和第二卯槽3122内,从而避免安装板32和固定板31发生水平方向的相对位移和垂直于建筑墙体1的相对位移;同时榫头313和卯头312在让位槽311形成配合空间,再将定位销33插设于配合空间内,从而避免安装板32和固定板31发生竖直方向的相对位移,实现对固定板31和安装板32相固定。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安装板32和固定板31,方便对幕墙墙板2进行安装,节约了安装步骤,提高了安装效率;通过设置若干可拆卸的植栽箱22,方便对植栽箱22进行更换;通过设置端盖26,能够避免植栽箱22滑出,同时对植栽箱22进行限位,避免植栽箱22从安装腔21的开口处倒塌,保证幕墙墙板2的稳定性。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绿色建筑的绿化幕墙,包括建筑墙体(1)以及固定在建筑墙体(1)上的幕墙墙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幕墙墙板(2)内开设有安装腔(21),所述安装腔(21)内固设有若干层安装架(210),所述安装架(210)上依次上下堆叠有若干栽种有绿植的植栽箱(22),所述植栽箱(22)的一侧开设有用于出苗的出苗孔(223);所述幕墙墙板(2)与建筑墙体(1)之间设有安装结构(3),所述安装结构(3)包括竖直固定在建筑墙体(1)内的固定板(31)以及竖直固定在幕墙墙板(2)上并与固定板(31)相插接的安装板(32),所述安装板(32)与固定板(31)结构相同,所述安装板(32)上铰接有定位销(33);所述固定板(31)和安装板(32)相对的一面均开设有让位槽(311),所述让位槽(311)错位,且两个让位槽(311)相背的一端均凸设有卯头(312),两个让位槽(311)相向的一端凸设有榫头(313);所述卯头(312)均水平开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一卯槽(3121)和第二卯槽(3122),所述第一卯槽(3121)和第二卯槽(3122)相互垂直;所述榫头(313)朝向卯头(312)的一端凸设有倒t形的凸棱(3131),所述凸棱(3131)分别与第一卯槽(3121)和第二卯槽(3122)相嵌合;所述安装板(32)和固定板(31)通过榫头(313)和卯头(312)相插接并在让位槽(311)形成配合空间,所述定位销(33)插设于配合空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的绿化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植栽箱(22)的顶部均开设有燕尾槽(224),所述植栽箱(22)的底部均设有与燕尾槽(224)滑移连接的滑轨(22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的绿化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出苗孔(223)的外表面固设有限向弧板(221),所述限向弧板(221)呈开口朝上的j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的绿化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腔(21)的一侧竖直开设有引水槽(23),所述引水槽的顶端外接有连接外界水源的水管(231),所述水管(231)靠近外界水源的一端设有止水阀;所述植栽箱(22)靠近引水槽(23)的一端均开设有引水孔(222),所述引水孔(222)内插接有引水海绵(227),所述引水海绵(227)的一端抵接于引水槽(23),所述引水海绵(227)的另一端铺设于植栽箱(22)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的绿化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水槽(23)的底部连接有倾斜设置的导水槽(24),所述导水槽(24)靠近引水槽(23)的一端高于另一端,所述幕墙墙板(2)远离引水槽(23)的一侧底部开设有与导水槽(24)相连通的排水孔(2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的绿化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腔(21)远离引水槽(23)的一侧可拆卸连接有端盖(26),所述端盖(26)内圈设有密封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的绿化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植栽箱(22)远离引水槽(23)的一侧均设有方便抽出的把手(228)。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绿色建筑的绿化幕墙,其包括建筑墙体以及固定在建筑墙体上的幕墙墙板,所述幕墙墙板内开设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内固设有若干层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上依次上下堆叠有若干栽种有绿植的植栽箱,所述植栽箱的一侧开设有用于出苗的出苗孔;所述幕墙墙板与建筑墙体之间设有安装结构。本实用新型具有能够较为快捷的安装绿化幕墙,提高拆装效率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吴广礼;杨绍宾;朱帝;池洋;祖立山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四汇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6.27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573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