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机配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注塑机用注塑螺杆。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申请号为cn201020686340.1,公开了一种纺丝螺杆,依次由加料段、熔融段、均化段、混炼挤出段组成,在加料段、熔融段、均化段上设置有螺棱,所述螺杆长与螺棱的直径相比为l∶d=29∶1,所述混炼挤出段的圆周面上分布有圆柱状的凸钉,本实用新型其优点在于:在加料段:使物料进行预热、压实和输送,使物料平稳地从固体转化为液体作好准备;而在熔融段:使物料进一步压实和塑化,使物料均匀地从固体转化为液体状态,此段为固体与液体并存段。均化段:能使物料进一步塑化和均匀化:在混炼挤出段实现定量,定压,定温地从机头挤出。
但是,该实用新型受热不均匀,使得物料溶化速度不快,而且过长时间的熔融周期会因螺杆机筒高温内壁而把物料烧焦,因此容易出现挤出的物料有黑点或气泡,影响成品注塑质量,所以该现有螺杆结构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注塑机用注塑螺杆,具有物料熔融均匀和出料均匀的优点,同时能够提高成品注塑质量以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注塑机用注塑螺杆,包括均设置有螺棱的加料段、熔融段、均化段、混炼挤出段,所述加料段、熔融段、均化段和混炼挤出段各自占螺杆本体有效长度比为4.2:2.8:1.5:1.5,沿送料方向的所述加料段依次包括螺距和螺槽深度逐渐变小的渐变送料段、及螺距和螺槽深度不变的的等距送料段;所述熔融段为双螺棱等螺距设计,所述熔融段与等距送料段的螺槽深度相同;沿送料方向的所述均化段包括螺距逐渐变大的前均化渐变段、及螺距逐渐变小的后均化渐变段,所述前均化渐变段和后均化渐变段的长度比为1.2至1.4之间,所述前均化渐变段的螺距差大于后均化渐变段的螺距差,机筒在前均化渐变段靠近后均化渐变段位置配套设计排气孔;所述混炼挤出段依次包括反向螺棱段和等距出料段,所述反向螺棱段位于均化段一侧,且等距出料段和反向螺棱段的有效长度比为2。
在现有通用螺杆的设计基础上,首先通过改进现有加料段的设计,把现有加料段分为渐变送料段和等距送料段,物料从机筒的下料口进入机筒内之后,物料会在螺杆的转动下往螺杆头移动,物料在加料段期间,会在螺距和螺槽深度逐渐变小的渐变送料段进行预热和压实,接着进入到等距送料段内,压实物料在等距送料段的受热紧密挤压下,完成预融设定效果,接着预融物料真正进入到熔融段进行完全熔融,值得说明的是,此螺杆的熔融段采用双螺棱设计,能够提高物料充分完成熔融的效率,由此可以降低熔融段的有效长度,降低物料在熔融段停留的时间,提高熔融物料的质量以提高成品合格几率;
同时设定螺距逐渐变大的前均化渐变段、及螺距逐渐变小的后均化渐变段,机筒配合设定排气孔,能够降低熔融物料均化过程存在气泡等情况,同时混炼挤出段前端的反向螺棱段设计也是为了降低气泡的存在,由此进一步提高物料的质量以提高成品合格几率。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渐变送料段和等距送料段的长度比为3.5至4之间。
如此设置,通过设计渐变送料段和等距送料段长度比为3.5至4之间,实现等距送料段的有效长度较底,使得物料预熔融的周期不会过长,真正实现物料预融效果,不会造成物料内部结构变化而造成后续熔融不彻底的问题。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对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在现有通用螺杆的设计基础上,首先通过改进现有加料段的设计,把现有加料段分为渐变送料段和等距送料段,物料从机筒的下料口进入机筒内之后,物料会在螺杆的转动下往螺杆头移动,物料在加料段期间,会在螺距和螺槽深度逐渐变小的渐变送料段进行预热和压实,接着进入到等距送料段内,压实物料在等距送料段的受热紧密挤压下,完成预融设定效果,接着预融物料真正进入到熔融段进行完全熔融,值得说明的是,此螺杆的熔融段采用双螺棱设计,能够提高物料充分完成熔融的效率,由此可以降低熔融段的有效长度,降低物料在熔融段停留的时间,提高熔融物料的质量以提高成品合格几率;
同时设定螺距逐渐变大的前均化渐变段、及螺距逐渐变小的后均化渐变段,机筒配合设定排气孔,能够降低熔融物料均化过程存在气泡等情况,同时混炼挤出段前端的反向螺棱段设计也是为了降低气泡的存在,由此进一步提高物料的质量以提高成品合格几率。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加料段;2、熔融段;3、均化段;4、混炼挤出段;5、渐变送料段;6、等距送料段;7、前均化渐变段;8、后均化渐变段;9、反向螺棱段;10、等距出料段。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注塑机用注塑螺杆,参照图1所示,包括均设置有螺棱的加料段1、熔融段2、均化段3、混炼挤出段4,加料段1、熔融段2、均化段3和混炼挤出段4各自占螺杆本体有效长度比为4.2:2.8:1.5:1.5。
沿送料方向的加料段1依次包括螺距和螺槽深度逐渐变小的渐变送料段5、及螺距和螺槽深度不变的的等距送料段6,渐变送料段5和等距送料段6的长度比为3.5至4之间。
熔融段2为双螺棱等螺距设计,熔融段2与等距送料段6的螺槽深度相同;沿送料方向的均化段3包括螺距逐渐变大的前均化渐变段7、及螺距逐渐变小的后均化渐变段8,前均化渐变段7和后均化渐变段8的长度比为1.2至1.4之间,前均化渐变段7的螺距差大于后均化渐变段8的螺距差,机筒在前均化渐变段7靠近后均化渐变段8位置配套设计排气孔,
混炼挤出段4依次包括反向螺棱段9和等距出料段10,反向螺棱段9位于均化段3一侧,且等距出料段10和反向螺棱段9的有效长度比为2。
工作原理:
在现有通用螺杆的设计基础上,首先通过改进现有加料段1的设计,把现有加料段1分为渐变送料段5和等距送料段6,物料从机筒的下料口进入机筒内之后,物料会在螺杆的转动下往螺杆头移动,物料在加料段1期间,会在螺距和螺槽深度逐渐变小的渐变送料段5进行预热和压实,接着进入到等距送料段6内,压实物料在等距送料段6的受热紧密挤压下,完成预融设定效果,接着预融物料真正进入到熔融段2进行完全熔融,值得说明的是,此螺杆的熔融段2采用双螺棱设计,能够提高物料充分完成熔融的效率,由此可以降低熔融段2的有效长度,降低物料在熔融段2停留的时间,提高熔融物料的质量以提高成品合格几率;
同时设定螺距逐渐变大的前均化渐变段7、及螺距逐渐变小的后均化渐变段8,机筒配合设定排气孔,能够降低熔融物料均化过程存在气泡等情况,同时混炼挤出段4前端的反向螺棱段9设计也是为了降低气泡的存在,由此进一步提高物料的质量以提高成品合格几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实施方式,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
1.一种注塑机用注塑螺杆,包括均设置有螺棱的加料段(1)、熔融段(2)、均化段(3)、混炼挤出段(4),其特征是:所述加料段(1)、熔融段(2)、均化段(3)和混炼挤出段(4)各自占螺杆本体有效长度比为4.2:2.8:1.5:1.5,沿送料方向的所述加料段(1)依次包括螺距和螺槽深度逐渐变小的渐变送料段(5)、及螺距和螺槽深度不变的等距送料段(6);所述熔融段(2)为双螺棱等螺距设计,所述熔融段(2)与等距送料段(6)的螺槽深度相同;沿送料方向的所述均化段(3)包括螺距逐渐变大的前均化渐变段(7)、及螺距逐渐变小的后均化渐变段(8),所述前均化渐变段(7)和后均化渐变段(8)的长度比为1.2至1.4之间,所述前均化渐变段(7)的螺距差大于后均化渐变段(8)的螺距差,机筒在前均化渐变段(7)靠近后均化渐变段(8)位置配套设计排气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塑机用注塑螺杆,其特征是:所述渐变送料段(5)和等距送料段(6)的长度比为3.5至4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塑机用注塑螺杆,其特征是:所述混炼挤出段(4)依次包括反向螺棱段(9)和等距出料段(10),所述反向螺棱段(9)位于均化段(3)一侧,且等距出料段(10)和反向螺棱段(9)的有效长度比为2。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