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快速冷却的动模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2  120


    本实用新型属于注塑模具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可快速冷却的动模结构。



    背景技术:

    塑胶注塑模具冷却系统在注塑模具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注塑模具生产效率和塑件质量,目前注塑模具的冷却时间约占整个注塑循环周期的2/3,冷却时间较长,现有技术中容易出现冷却不均匀,从而导致塑件产生变形和内部残余热应力,使得产品报废率增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人们经过不断探索,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如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注塑模具[申请号:201621390906.x],包括型腔板和型芯,所述型腔板围成型腔,型腔底部开设有贯穿型腔板、并与所述型腔相通的通孔,所述型芯穿过通孔并伸入型腔内。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注塑模具具有结构简单、易于精确加工的优点。但是该方案仍然存在无法快速冷却产品,容易出现冷却不均匀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可快速冷却的动模结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一种可快速冷却的动模结构,包括底板,所述的底板一侧设有定模块,所述的定模块内设有若干沿定模块中心线环形阵列分布的一号成型孔,所述的定模块远离底板一侧设有动模块,所述的动模块内设有若干沿动模块中心线环形阵列分布的二号成型孔,二号成型孔与一号成型孔的位置一一对应,当合模时,每个二号成型孔与一个一号成型孔相连通形成一个完整的型腔,所述的动模块内设有快速冷却组件,所述的动模块远离定模块一侧设有后模架,所述的后模架远离动模块一侧设有前模架,所述的前模架远离后模架一侧设有注塑板,所述的注塑板内设有注塑主流道。

    在上述的可快速冷却的动模结构中,所述的快速冷却组件包括设置于动模块内的若干冷却水道,所述的冷却水道沿动模块轴心线呈矩形阵列分布,所述的冷却水道与二号成型孔相垂直。

    在上述的可快速冷却的动模结构中,所述的冷却水道的轴心线与二号成型孔轴心线之间的垂直距离相等,相邻的两个冷却水道轴心线的垂直距离相等,每个二号成型孔两侧设有数量相等的冷却水道。

    在上述的可快速冷却的动模结构中,所述的定模块内还设有若干底部冷却水道,所述的底部冷却水道与一号成型孔相垂直,所述的底部冷却水道的轴心线与一号成型孔轴心线的垂直距离相等,所述的底部冷却水道与冷却水道相互平行且长度相等,每个一号成型孔两侧设有数量相等的底部冷却水道。

    在上述的可快速冷却的动模结构中,所述的前模架内设有与注塑主流道位置相对应的一级流道孔,所述的前模架内设有沿前模架轴心线呈矩形阵列分布的一号固定腔,所述的后模架内设有与一级流道孔位置相对应的二级流道孔,所述的二级流道孔连接有若干分流道,所述的后模架内还设有与每个一号固定腔一一对应的二号固定腔,所述的后模架底部还设有一号凹槽。

    在上述的可快速冷却的动模结构中,所述的动模块设有若干与分流道位置相对应的分流孔,当合模时,每个分流道与一个分流孔相连通,每个分流孔连接一个二号成型孔,所述的二号成型孔与二号固定腔位置一一对应,当合模时,二号成型孔与二号固定腔相对应且连通。

    在上述的可快速冷却的动模结构中,所述的动模块靠近后模架一端设有一号凸块,所述的一号凸块形状与一号凹槽相配适,当合模时,一号凸块进入一号凹槽内。

    在上述的可快速冷却的动模结构中,所述的动模块远离后模架一端设有一号凸块设有二号凸块,所述的定模块内设有与二号凸块相配适的二号凹槽,当合模时,二号凸块进入二号凹槽内。

    在上述的可快速冷却的动模结构中,所述的每个一号固定腔内设有一根依次延伸通入至二号固定腔、二号成型孔以及一号成型孔内的模芯,所述的模芯的直径小于二号成型孔以及一号成型孔的直径,所述的模芯内设有可沿竖直方向往复直线运动的顶杆。

    在上述的可快速冷却的动模结构中,所述的每个一号成型孔连接有若干沿一号成型孔轴心呈环形阵列分布的凹槽,所述的凹槽的深度沿一号成型孔顶部到底部逐渐变小。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通过均匀分布的冷却水道和底部冷却水道,可保证在冷却过程中,冷却均匀,不会产生温差,从而避免产品产生形变和内部残余热应力,使冷却过程更为快速,降低产品报废率。

    2、本实用新型通过动模块双侧的一号凸块与二号凸块,进一步保证了在注塑过程中模具整体不会发生偏移,型腔不发生变化,避免产品不合格。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个方向的爆炸示意图。

    图5是动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动模块另一个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动模块的俯视图。

    图8是定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后模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模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的俯视图。

    图12是图11中b-b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中:底板1、定模块2、一号成型孔3、动模块4、快速冷却组件5、后模架6、前模架7、注塑板8、注塑主流道9、冷却水道10、底部冷却水道11、一级流道孔12、一号固定腔13、二级流道孔14、分流道15、二号固定腔16、分流孔17、一号凹槽18、一号凸块19、二号凸块20、二号凹槽21、模芯22、顶杆23、凹槽24、二号成型孔3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图3、图11所示,一种可快速冷却的动模结构,包括底板1,所述的底板1一侧设有定模块2,所述的定模块2内设有若干沿定模块2中心线环形阵列分布的一号成型孔3,所述的定模块2远离底板1一侧设有动模块4,所述的动模块4内设有若干沿动模块4中心线环形阵列分布的二号成型孔30,二号成型孔30与一号成型孔3的位置一一对应,当合模时,每个二号成型孔30与一个一号成型孔3相连通形成一个完整的型腔,所述的动模块4内设有快速冷却组件5,所述的动模块4远离定模块2一侧设有后模架6,所述的后模架6远离动模块4一侧设有前模架7,所述的前模架7远离后模架6一侧设有注塑板8,所述的注塑板8内设有注塑主流道9。

    在本实施例中,当合模时,底板1、定模块2、动模块4、后模架6、前模架7和注塑板8相互靠近,二号成型孔30与一号成型孔3相连通形成一个完整的型腔,熔融原料从注塑主流道9注入。

    结合图2、图12所示,所述的快速冷却组件5包括设置于动模块4内的若干冷却水道10,所述的冷却水道10沿动模块4轴心线呈矩形阵列分布,所述的冷却水道10与二号成型孔30相垂直。

    具体地说,冷却水道10水平贯穿于动模块4内,二号成型孔30竖直贯穿于动模块4内,冷却水道10与二号成型孔30互不相交。

    结合图1、图12所示,所述的冷却水道10的轴心线与二号成型孔30轴心线之间的垂直距离相等,相邻的两个冷却水道10轴心线的垂直距离相等,每个二号成型孔30两侧设有数量相等的冷却水道10。

    本实施例中,冷却水道10的轴心线与二号成型孔30轴心线之间的垂直距离相等,相邻的两个冷却水道10轴心线的垂直距离相等,冷却水道10分布均匀可保证在冷却过程中,二号成型孔30内的产品冷却速度相同,冷却均匀,不会产生温差,从而避免产品发生形变,每个二号成型孔30两侧设有数量相等的冷却水道10可使冷却过程更为快速。

    结合图1、图2、图12所示,所述的定模块2内还设有若干底部冷却水道11,所述的底部冷却水道11与一号成型孔3相垂直,所述的底部冷却水道11的轴心线与一号成型孔3轴心线的垂直距离相等,所述的底部冷却水道11与冷却水道10相互平行且长度相等,每个一号成型孔3两侧设有数量相等的底部冷却水道11。

    本实施例中,底部冷却水道11的轴心线与一号成型孔3轴心线的垂直距离相等,每个一号成型孔3两侧设有数量相等的底部冷却水道11可保证在冷却过程中,位于一号成型孔3内的产品底部同样冷却均匀,使冷却速度相同,去除内部残余热应力,避免产品发生形变,使产品整体冷却更快速。

    结合图2、图4、图9所示,所述的前模架7内设有与注塑主流道9位置相对应的一级流道孔12,所述的前模架7内设有沿前模架7轴心线呈矩形阵列分布的一号固定腔13,所述的后模架6内设有与一级流道孔12位置相对应的二级流道孔14,所述的二级流道孔14连接有若干分流道15,所述的后模架6内还设有与每个一号固定腔13一一对应的二号固定腔16,所述的后模架6底部还设有一号凹槽18。

    当合模时,注塑主流道9与一级流道孔12相对应且连通,注塑时,熔融原料依次进入注塑主流道9、一级流道孔12、二级流道孔14以及分流道15内。

    结合图3、图7所示,所述的动模块4设有若干与分流道15位置相对应的分流孔17,当合模时,每个分流道15与一个分流孔17相连通,每个分流孔17连接一个二号成型孔30,所述的二号成型孔30与二号固定腔16位置一一对应,当合模时,二号成型孔30与二号固定腔16相对应且连通。

    本实施例中,当合模时,熔融原料通过分流道15流经分流孔17后进入二号成型孔30内。

    结合图3、图5所示,所述的动模块4靠近后模架6一端设有一号凸块19,所述的一号凸块19形状与一号凹槽18相配适,当合模时,一号凸块19进入一号凹槽18内。

    本实施例中,合模时,一号凸块19向一号凹槽18一侧方向移动可进行抵接配合,起定位作用一号凸块19与一号凹槽18的形状完全契合,接触面为光滑曲面。

    结合图4、图6、图8所示,所述的动模块4远离后模架6一端设有一号凸块19设有二号凸块20,所述的定模块2内设有与二号凸块20相配适的二号凹槽21,当合模时,二号凸块20进入二号凹槽21内。

    本实施例中,合模时,二号凸块20向二号凹槽21一侧方向移动可进行抵接配合,起到定位作用,二号凸块20与二号凹槽21的形状完全契合,接触面为光滑曲面,动模块4双侧都具有凸起部分,进一步保证了在注塑过程中模具整体不会发生偏移,型腔不发生变化,避免产品不合格。

    结合图5、图10、图12所示,所述的每个一号固定腔13内设有一根依次延伸通入至二号固定腔16、二号成型孔30以及一号成型孔3内的模芯22,所述的模芯22的直径小于二号成型孔30以及一号成型孔3的直径,所述的模芯22内设有可沿竖直方向往复直线运动的顶杆23。

    本实施例中,模芯22的直径小于二号成型孔30以及一号成型孔3的直径,这样可使模芯22与二号成型孔30以及一号成型孔3之间的环形空隙为成型腔,可使注塑完成的产品为中空状,当注塑冷却后,通过顶杆23将产品顶出即可。

    结合图8所示,所述的每个一号成型孔3连接有若干沿一号成型孔3轴心呈环形阵列分布的凹槽24,所述的凹槽24的深度沿一号成型孔3顶部到底部逐渐变小。

    具体的说,本模具生产的产品底部具有环形突起部分,凹槽24与所需生产的环形突起部分相契合。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合模后,注塑主流道9与一级流道孔12相对应且连通,注塑时,将熔融原料注入至注塑主流道9内,依次进入注塑主流道9、一级流道孔12、二级流道孔14以及分流道15内,模芯22依次延伸通入至一号固定腔13、二号固定腔16、二号成型孔30以及一号成型孔3内,模芯22与二号成型孔30以及一号成型孔3之间的环形空隙为成型腔,熔融原料通过分流道15流经分流孔17后进入二号成型孔30、一号成型孔3以及凹槽24内。

    当需要对模具进行冷却时,将冷却注入至冷却水道10以及底部冷却水道11内,可将产品进行快速冷却,同时冷却均匀,避免发生形变。

    冷却完成后通过顶杆23将产品顶出即可。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底板1、定模块2、一号成型孔3、动模块4、快速冷却组件5、后模架6、前模架7、注塑板8、注塑主流道9、冷却水道10、底部冷却水道11、一级流道孔12、一号固定腔13、二级流道孔14、分流道15、二号固定腔16、分流孔17、一号凹槽18、一号凸块19、二号凸块20、二号凹槽21、模芯22、顶杆23、凹槽24、二号成型孔30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技术特征:

    1.一种可快速冷却的动模结构,包括底板(1),所述的底板(1)一侧设有定模块(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模块(2)内设有若干沿定模块(2)中心线环形阵列分布的一号成型孔(3),所述的定模块(2)远离底板(1)一侧设有动模块(4),所述的动模块(4)内设有若干沿动模块(4)中心线环形阵列分布的二号成型孔(30),二号成型孔(30)与一号成型孔(3)的位置一一对应,当合模时,每个二号成型孔(30)与一个一号成型孔(3)相连通形成一个完整的型腔,所述的动模块(4)内设有快速冷却组件(5),所述的动模块(4)远离定模块(2)一侧设有后模架(6),所述的后模架(6)远离动模块(4)一侧设有前模架(7),所述的前模架(7)远离后模架(6)一侧设有注塑板(8),所述的注塑板(8)内设有注塑主流道(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快速冷却的动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快速冷却组件(5)包括设置于动模块(4)内的若干冷却水道(10),所述的冷却水道(10)沿动模块(4)轴心线呈矩形阵列分布,所述的冷却水道(10)与二号成型孔(30)相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快速冷却的动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却水道(10)的轴心线与二号成型孔(30)轴心线之间的垂直距离相等,相邻的两个冷却水道(10)轴心线的垂直距离相等,每个二号成型孔(30)两侧设有数量相等的冷却水道(1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快速冷却的动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模块(2)内还设有若干底部冷却水道(11),所述的底部冷却水道(11)与一号成型孔(3)相垂直,所述的底部冷却水道(11)的轴心线与一号成型孔(3)轴心线的垂直距离相等,所述的底部冷却水道(11)与冷却水道(10)相互平行且长度相等,每个一号成型孔(3)两侧设有数量相等的底部冷却水道(1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快速冷却的动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模架(7)内设有与注塑主流道(9)位置相对应的一级流道孔(12),所述的前模架(7)内设有沿前模架(7)轴心线呈矩形阵列分布的一号固定腔(13),所述的后模架(6)内设有与一级流道孔(12)位置相对应的二级流道孔(14),所述的二级流道孔(14)连接有若干分流道(15),所述的后模架(6)内还设有与每个一号固定腔(13)一一对应的二号固定腔(16),所述的后模架(6)底部还设有一号凹槽(18)。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快速冷却的动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模块(4)设有若干与分流道(15)位置相对应的分流孔(17),当合模时,每个分流道(15)与一个分流孔(17)相连通,每个分流孔(17)连接一个二号成型孔(30),所述的二号成型孔(30)与二号固定腔(16)位置一一对应,当合模时,二号成型孔(30)与二号固定腔(16)相对应且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快速冷却的动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模块(4)靠近后模架(6)一端设有一号凸块(19),所述的一号凸块(19)形状与一号凹槽(18)相配适,当合模时,一号凸块(19)进入一号凹槽(18)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快速冷却的动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模块(4)远离后模架(6)一端设有一号凸块(19)设有二号凸块(20),所述的定模块(2)内设有与二号凸块(20)相配适的二号凹槽(21),当合模时,二号凸块(20)进入二号凹槽(21)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快速冷却的动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每个一号固定腔(13)内设有一根依次延伸通入至二号固定腔(16)、二号成型孔(30)以及一号成型孔(3)内的模芯(22),所述的模芯(22)的直径小于二号成型孔(30)以及一号成型孔(3)的直径,所述的模芯(22)内设有可沿竖直方向往复直线运动的顶杆(23)。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快速冷却的动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每个一号成型孔(3)连接有若干沿一号成型孔(3)轴心呈环形阵列分布的凹槽(24),所述的凹槽(24)的深度沿一号成型孔(3)顶部到底部逐渐变小。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注塑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快速冷却的动模结构。本实用新型,包括底板,所述的底板一侧设有定模块,所述的定模块内设有若干沿定模块中心线环形阵列分布的一号成型孔,所述的定模块远离底板一侧设有动模块,所述的动模块内设有若干沿动模块中心线环形阵列分布的二号成型孔,二号成型孔与一号成型孔的位置一一对应,当合模时,每个二号成型孔与一个一号成型孔相连通形成一个完整的型腔,所述的动模块内设有快速冷却组件。本实用新型通过均匀分布的冷却水道和底部冷却水道,可保证在冷却过程中,冷却均匀,不会产生温差,从而避免产品产生形变和内部残余热应力,使冷却过程更为快速,降低产品报废率。

    技术研发人员:卢斌森;谢存干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台州市博纳模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4.09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568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