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机用折叠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2  140


    本实用新型涉及跑步机技术领域,尤其是跑步机用折叠机构。



    背景技术:

    跑步机是室内锻炼的一种工具,应用十分广泛,是最为普遍的一种健身器材,它能够使使用者在进行跑步或者行走运动的同时保持在相对固定的位置。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跑步机的立柱通常为永久固定的,在不使用时,跑步机依旧占用较大空间,设计不合理,因此,迫切需要开发一款能够将立柱折叠的折叠机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跑步机用折叠机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跑步机用折叠机构,包括跑步机主体以及转动连接在所述跑步机主体上的立柱,所述立柱上设置有第一限位件,所述跑步机主体上具有与所述第一限位件相配合的第二限位件,当所述立柱往上翻转至所述第一限位件与所述第二限位件配合顶靠时,所述立柱被限位。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第一限位件包括有第一配合面,所述第二限位件包括有与所述第一配合面相配合的第二配合面,当所述立柱往上翻转至所述第一配合面与所述第二配合面贴合时,所述立柱被限位。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跑步机主体侧边设置有第一定位块,所述立柱下端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定位块上,所述第二限位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定位块上。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第一限位件与所述立柱一体成型,所述第二限位件与所述第一定位块一体成型。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第一定位块与所述跑步机主体固定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跑步机主体侧边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上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处穿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与所述立柱转动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跑步机主体与所述连接件之间设置有第二定位块。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连接件通过螺栓固设在所述第二定位块上。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第二定位块与所述跑步机主体固定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跑步机主体的两侧侧边处均设置有对应的所述立柱、所述支撑杆、所述连接件和所述限位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往上翻转立柱至第一限位件与第二限位件配合顶靠后自动限位,为使用者提供可靠的支撑部位;折叠方便,直接往下翻转立柱即可完成折叠收纳,折叠后有效的减少跑步机的占用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的连接件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立柱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定位块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定位块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连接件、支撑杆以及第二定位件的配合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第一限位块与连接轴的配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1:参见图1-图5,跑步机用折叠机构,包括跑步机主体1,所述跑步机主体1的两侧侧边处均设置有对应的立柱2、支撑杆3、连接件4和限位结构。

    所述立柱2转动连接在所述跑步机主体1上,所述支撑杆3转动连接在所述立柱2上,优选的,支撑杆3转动连接在立柱2与所述跑步机主体1连接的一端端部处。

    设置在跑步机主体两侧的立柱共同连接支撑一扶手,为使用者提供支撑点。

    所述跑步机主体1与所述立柱2的连接处设置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立柱2上的第一限位件以及设置在所述跑步机主体1上与所述第一限位件21配合的第二限位件12,当所述立柱翻转至所述第一限位件21与所述第二限位件12配合顶靠时,所述立柱2被限位,此时,立柱2翻过其与跑步机主体1相垂直时的位置,即从立柱2收拢时与跑步机主体1平行或趋于平行的状态下,上翻角度超过90度。

    其中,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的配合方式优选面与面之间的贴合方式,所述第一限位件包括有第一配合面,所述第二限位件包括有与所述第一配合面相配合的第二配合面,当所述立柱往上翻转至所述第一配合面与所述第二配合面贴合时,所述立柱被限位。

    优选的,所述跑步机主体1侧边设置有第一定位块11,第一定位块11与跑步机主体1的配合方式优选固定配合连接,所述立柱2下端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定位块11上,所述第二限位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定位块11上。

    其中,当第二限位件12设置的位置位于立柱2转动连接点右侧时,第一限位件21与第二限位件12相贴合顶靠的两个侧面相对于所述跑步机主体1之间的角度小于90度;当第二限位件12设置的位置位于立柱2转动连接点左侧时,第一限位件21与第二限位件12相贴合顶靠的两个侧面相对于所述跑步机主体1之间的角度大于90度。该处所述的角度为以立柱收拢时为起点所计算的角度。

    所述连接件4设置在跑步机主体1上且与所述支撑杆3滑动配合,优选的,在连接件4上开设连接孔41,所述支撑杆3穿设在所述连接孔41处并与所述连接孔41滑动配合连接。

    优选的,所述跑步机主体1侧边设置有第二定位块5,第二定位块5与跑步机主体1的配合方式优选固定配合连接,所述连接件4设置在所述第二定位块5上,优选的,所述连接件4通过螺栓固设在所述第二定位块5上。

    使用时,往上翻转立柱2,待翻至第一限位件与第二限位件顶靠时,扶手无法继续翻转,此时被限位,为使用者提供支撑点;在收纳时,直接往下翻至立柱2与跑步机主体1平行或趋于平行即可。

    实施例2:参见图3-图8,与实施例1相比,区别在于支撑杆与连接件之间设置有限位组件,其他均相同。

    跑步机用折叠机构,包括跑步机主体1,所述跑步机主体1的两侧侧边处均设置有对应的立柱2、支撑杆3、连接件4和限位结构。

    所述立柱2转动连接在所述跑步机主体1上,所述支撑杆3转动连接在所述立柱2上,优选的,支撑杆3转动连接在立柱2与所述跑步机主体1连接的一端端部处。

    设置在跑步机主体两侧的立柱共同连接支撑一扶手,为使用者提供支撑点。

    所述跑步机主体1与所述立柱2的连接处设置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立柱2上的第一限位件以及设置在所述跑步机主体1上与所述第一限位件21配合的第二限位件12,当所述第一限位件与所述第二限位件配合顶靠时,所述立柱被限位,此时,立柱翻过其与跑步机主体相垂直时的位置,即从立柱收拢时与跑步机主体平行或趋于平行的状态下,上翻角度超过90度。

    其中,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的配合方式优选面与面之间的贴合方式,所述第一限位件包括有第一配合面,所述第二限位件包括有与所述第一配合面相配合的第二配合面,当所述立柱往上翻转至所述第一配合面与所述第二配合面贴合时,所述立柱被限位。

    优选的,所述跑步机主体1侧边设置有第一定位块11,第一定位块11与跑步机主体1的配合方式优选固定配合连接,所述立柱2下端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定位块11上,所述第二限位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定位块11上。

    其中,当第二限位件12设置的位置位于立柱2转动连接点右侧时,第一限位件21与第二限位件12相贴合顶靠的两个侧面相对于所述跑步机主体1之间的角度小于90度;当第二限位件12设置的位置位于立柱2转动连接点左侧时,第一限位件21与第二限位件12相贴合顶靠的两个侧面相对于所述跑步机主体1之间的角度大于90度。该处所述的角度为以立柱收拢时为起点所计算的角度。

    所述连接件4设置在跑步机主体1上且与所述支撑杆3滑动配合,优选的,在连接件4上开设连接孔41,所述支撑杆3穿设在所述连接孔41处并与所述连接孔41滑动配合连接。

    所述支撑杆3上开设有卡槽31,所述连接件4上设置有与所述卡槽31相配合的第一限位块42,第一限位块42上包括有一个能够与支撑杆3不接触的平面,在该平面面向支撑杆3时,第一限位块42与支撑杆3不接触,其中,在第一限位件与第二限位件贴合顶靠时,卡槽31位于第一限位块42的位置处,该位置能够保证第一限位块42旋转后与卡槽31卡接,当所述第一限位块42卡入到所述卡槽31内时,所述支撑杆3被限位。

    优选的,所述连接件4上开设有与所述连接孔41连通的腔体43,所述第一限位块42设置在所述腔体43内。

    所述连接件4上开设有与所述腔体连通的通孔44,所述通孔44内活动连接有与所述第一限位块42相连的连接轴45。

    优选的,所述连接轴45一端与所述连接件4转动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通孔44并延伸至所述通孔44外,所述第一限位块42固设在所述连接轴45上,所述连接轴45外端处设置有手柄46,所述连接件4上设置有对所述手柄46起限位作用的若干第二限位块47。

    优选的,所述跑步机主体1侧边设置有第二定位块5,第二定位块5与跑步机主体1的配合方式优选固定配合连接,所述连接件4设置在所述第二定位块5上,优选的,所述连接件4通过螺栓固设在所述第二定位块5上。

    使用时,往上翻转立柱2,待翻至第一限位件与第二限位件顶靠时,扶手无法继续翻转,此时立柱2在一个翻转方向上被限位,之后,旋转手柄46,促使第一限位块42卡入到卡槽31内,支撑杆3被限位,即立柱2的另一个翻转方向被限位,扶手前后均无法翻转,为使用者提供更为可靠的支撑点。

    在收纳时,首先旋转手柄46,将第一限位块42离开卡槽31,再往下翻至立柱与跑步机主体平行或趋于平行即可。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技术特征:

    1.跑步机用折叠机构,包括跑步机主体以及转动连接在所述跑步机主体上的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上设置有第一限位件,所述跑步机主体上具有与所述第一限位件相配合的第二限位件,当所述立柱往上翻转至所述第一限位件与所述第二限位件配合顶靠时,所述立柱被限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跑步机用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件包括有第一配合面,所述第二限位件包括有与所述第一配合面相配合的第二配合面,当所述立柱往上翻转至所述第一配合面与所述第二配合面贴合时,所述立柱被限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跑步机用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跑步机主体侧边设置有第一定位块,所述立柱下端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定位块上,所述第二限位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定位块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跑步机用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件与所述立柱一体成型,所述第二限位件与所述第一定位块一体成型。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跑步机用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块与所述跑步机主体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跑步机用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跑步机主体侧边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上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处穿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与所述立柱转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跑步机用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跑步机主体与所述连接件之间设置有第二定位块。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跑步机用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通过螺栓固设在所述第二定位块上。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跑步机用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块与所述跑步机主体固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6或7或8或9所述的跑步机用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跑步机主体的两侧侧边处均设置有对应的所述立柱、所述支撑杆、所述连接件、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跑步机用折叠机构。包括跑步机主体以及转动连接在所述跑步机主体上的立柱,所述立柱上设置有第一限位件,所述跑步机主体上具有与所述第一限位件相配合的第二限位件,当所述立柱往上翻转至所述第一限位件与所述第二限位件配合顶靠时,所述立柱被限位。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往上翻转立柱至第一限位件与第二限位件配合顶靠后自动限位,为使用者提供可靠的支撑部位;折叠方便,直接往下翻转立柱即可完成折叠收纳,折叠后有效的减少跑步机的占用空间。

    技术研发人员:朱玉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朱玉华
    技术研发日:2019.07.02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568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