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跑步机技术领域,尤其是跑步机立柱限位结构。
背景技术:
跑步机是室内锻炼的一种工具,应用十分广泛,是最为普遍的一种健身器材,它能够使使用者在进行跑步或者行走运动的同时保持在相对固定的位置。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跑步机的立柱通常为永久固定的,在不使用时,跑步机依旧占用较大空间,设计不合理。
针对上述问题,有厂家将立柱与跑步机主体之间设计为转动连接方式,并用螺栓固定的方式对立柱进行限位,收纳时,拆卸螺栓即可达到立柱收纳的效果,但是这种方式操作不便,同时在多次使用后,螺栓与螺纹连接处会磨损,极易造成立柱无法被有效的固定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跑步机立柱限位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跑步机立柱限位结构,包括跑步机主体以及转动连接在所述跑步机主体两侧的立柱,所述立柱与所述跑步机主体转动连接端开设有卡槽,所述跑步机主体上转动连接有限位块,当所述限位块旋转至与所述卡槽卡接后,所述立柱被限位。通过旋转的方式将限位块卡入到卡槽内,达到限位立柱的作用。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跑步机主体侧边处设置有第一限位凸块,所述立柱与所述跑步机主体转动连接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限位凸块配合的第二限位凸块,当所述第一限位凸块与所述第二限位凸块顶靠时,所述立柱在其上翻方向上被限位。额外设计第一限位凸块与第二限位凸块的配合结构,一方面提供额外的限位方式,提升限位效果,另一方面有助于判断何时旋转限位块,即在立柱上翻至第一限位凸块与第二限位凸块顶靠后,直接旋转限位块即可将限位块卡入到卡槽内。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跑步机主体的侧边处设置有定位件,所述立柱和所述限位块分别转动设置在所述定位件的对应位置处。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立柱下端设置有旋转件,所述立柱通过所述旋转件与所述定位件转动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第一限位凸块设置在所述定位件上,所述第二限位凸块设置在所述旋转件上。通过旋转件和定位件的配合,使得立柱与跑步机主体之间连接更为方便,整体组装使用更为便捷。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定位件上设置有连接轴,所述旋转件与所述连接轴转动连接。设置连接轴,使得立柱翻转更为顺畅,便于收纳和打开。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连接轴外端处设置有对所述旋转件起限位作用的限位套圈。设置限位套圈,能够防止立柱在翻转过程中与连接点分离,保证装置的稳定性。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定位件上开设有为所述限位块提供旋转空间的槽体,所述槽体处转动设置有转轴,所述限位块固设在所述转轴上。将限位块内置,使其旋转时更为稳定,不会脱落,便于限位操作。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转轴一端与所述槽体转动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槽体壁并延伸至所述定位件外,且在该端端部处设置有手柄。设置手柄更为省力,同样方便限位操作。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定位件上设置有对所述手柄起限位作用的限位件。设置限位件保证限位块旋转到位,便于限位操作,避免因限位块旋转角度过大导致其限位部位移出至卡槽外,从而无法起到限位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旋转的方式锁止或松开立柱,锁止时对立柱进行限位,为使用者提供可靠的支撑部位;松开时即可折叠立柱,折叠后有效的减少跑步机的占用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立柱与定位件转动连接处的各部件爆炸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定位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参见图1-图3,跑步机立柱限位结构,包括跑步机主体1以及转动连接在所述跑步机主体1两侧的立柱2,其中立柱2优先在跑步机主体1两侧各设一个,两个立柱2共同支撑一扶手,用于对使用者提供支撑点。
所述立柱2与所述跑步机主体1转动连接端开设有卡槽31,所述跑步机主体1上转动连接有限位块32,当所述限位块32旋转至与所述卡槽31卡接后,所述立柱2被限位。通过旋转的方式将限位块卡入到卡槽内,达到限位立柱的作用。
其中,限位块32外壁包括有一平整面,且除该平整面之外,其他外壁为圆弧面,在平整面面向卡槽时,立柱无法被限位。
优选的,为便于生产组装方便,在跑步机主体1的侧边处设置有定位件33,所述立柱2和所述限位块32分别转动设置在所述定位件33的对应位置处。
优选的,为更便于生产组装方便,在立柱2下端设置有旋转件34,卡槽31开设在旋转件34上,所述立柱2通过所述旋转件34与所述定位件33转动连接。
所述定位件33上设置有与旋转件34匹配的连接轴35,所述旋转件34套设在所述连接轴35上并与其转动连接,所述连接轴35外端处设置有对所述旋转件34起限位作用的限位套圈36,在旋转件装配到连接轴上之后,装配上限位套圈,限定旋转件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置。
所述定位件33上开设有为所述限位块32提供旋转空间的槽体331,所述槽体331处转动设置有转轴37,所述限位块32固设在所述转轴37上。其中,槽体331开设的位置位于定位件33底部往跑步机主体1外侧延伸出来的延伸部332的顶面上,延伸部顶面与连接轴之间存在一定间距,限位块部位位于槽体内,部分位于槽体外,位于槽体外的部分由上述的间距提供旋转空间。
所述转轴37一端与所述槽体331转动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槽体331壁并延伸至所述定位件33外,且在该端端部处设置有手柄38,即转轴37穿过的为上述延伸部332。
其中,转轴外端包括有多边形连接件,手柄上开设与该多边形连接件匹配的槽,通过多边形连接件与该槽配合,使得手柄能够轻松的转动转轴。
所述定位件33上设置有对所述手柄38起限位作用的限位件39,限位件同样设置在上述延伸部的外壁上,限位件的形状优选半圆形,其内凹面朝向上方。设置限位件保证限位块旋转到位,便于限位操作,避免因限位块旋转角度过大导致其限位部位移出至卡槽外,从而无法起到限位作用,松开操作同样与上述类同。
优选的,为便于更为方便的对立柱进行限位,设计有如下结构:
所述跑步机主体1侧边处设置有第一限位凸块41,所述立柱2与所述跑步机主体1转动连接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限位凸块41配合的第二限位凸块42,当所述第一限位凸块41与所述第二限位凸块42顶靠时,所述立柱2在其上翻方向上被限位。
优选的,卡槽31开设在第二限位凸块42上。
此时,立柱2翻过其与跑步机主体1相垂直时的位置,即从立柱2收拢时与跑步机主体1平行或趋于平行的状态下,上翻角度超过90度。
优选的,所述第一限位凸块41设置在所述定位件33上,所述第二限位凸块42设置在所述旋转件34上。其中,第一限位凸块41设置在定位件33的延伸部332上。
同时,第一限位凸块41与第二限位凸块42顶靠时,卡槽31的位置面向限位块32,此时限位块32旋转后能卡入到卡槽31内,要保证上述结构能够实现,只需对第一限位凸块41和第二限位凸块42的设置位置以及两者顶靠面的角度进行分析确定即可,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很容易做到的事情,不作过多赘述。
其中,当第二限位凸块42设置的位置位于立柱2转动连接点右侧时,第一限位凸块41与第二限位凸块42相贴合顶靠的两个侧面相对于所述跑步机主体1之间的角度小于90度;当第二限位凸块42设置的位置位于立柱2转动连接点左侧时,第一限位凸块41与第二限位凸块42相贴合顶靠的两个侧面相对于所述跑步机主体1之间的角度大于90度。该处所述的角度为以立柱2收拢时为起点所计算的角度。
第一限位凸块41和第二限位凸块42的配合方式优选面与面之间的贴合方式,所述第一限位凸块41包括有第一配合面,所述第二限位凸块42包括有与所述第一配合面相配合的第二配合面,当所述立柱2往上翻转至所述第一配合面与所述第二配合面贴合时,所述立柱2被限位。
额外设计第一限位凸块41与第二限位凸块42的配合结构,一方面提供额外的限位方式,提升限位效果,另一方面有助于判断何时旋转限位块32,即在立柱2上翻至第一限位凸块41与第二限位凸块42顶靠后,直接旋转限位块32即可将限位块32卡入到卡槽31内。
使用时,拉起立柱2,直接拉到第一限位凸块41与第二限位凸块42配合顶靠的位置,然后直接旋转手柄38,将限位块32卡入到卡槽31内即可;需要折叠收纳时,反向旋转手柄38,使得限位块32的平整面面向卡槽31,此时限位块32与卡槽31分离,再直接翻下收拢立柱2即可。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1.跑步机立柱限位结构,包括跑步机主体(1)以及转动连接在所述跑步机主体(1)两侧的立柱(2),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2)与所述跑步机主体(1)转动连接端开设有卡槽(31),所述跑步机主体(1)上转动连接有限位块(32),当所述限位块(32)旋转至与所述卡槽(31)卡接后,所述立柱(2)被限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跑步机立柱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跑步机主体(1)侧边处设置有第一限位凸块(41),所述立柱(2)与所述跑步机主体(1)转动连接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限位凸块(41)配合的第二限位凸块(42),当所述第一限位凸块(41)与所述第二限位凸块(42)顶靠时,所述立柱(2)在其上翻方向上被限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跑步机立柱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跑步机主体(1)的侧边处设置有定位件(33),所述立柱(2)和所述限位块(32)分别转动设置在所述定位件(33)的对应位置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跑步机立柱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2)下端设置有旋转件(34),所述立柱(2)通过所述旋转件(34)与所述定位件(33)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跑步机立柱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凸块(41)设置在所述定位件(33)上,所述第二限位凸块(42)设置在所述旋转件(34)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跑步机立柱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33)上设置有连接轴(35),所述旋转件(34)与所述连接轴(35)转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跑步机立柱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轴(35)外端处设置有对所述旋转件(34)起限位作用的限位套圈(36)。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跑步机立柱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33)上开设有为所述限位块(32)提供旋转空间的槽体(331),所述槽体(331)处转动设置有转轴(37),所述限位块(32)固设在所述转轴(37)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跑步机立柱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37)一端与所述槽体(331)转动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槽体(331)壁并延伸至所述定位件(33)外,且在该端端部处设置有手柄(38)。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跑步机立柱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33)上设置有对所述手柄(38)起限位作用的限位件(39)。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