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循环冷却水系统的注塑模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2  134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循环冷却水系统的注塑模。



    背景技术:

    随着垃圾分类的推广和强制实施,家用垃圾桶的需求量快速增长,目前的家用垃圾桶主要采用注塑生产而成,而注塑过程中,影响生产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降温冷却。凹模由于中间有凹入的型腔,凹模侧壁的厚度薄,散热较快,一般采用常规的降温冷却结构即可实现快速降温的目的,而凸模内部为整体的实心结构,降温速度慢,因此需要对凸模内部的降温冷却结构进行设计改造,以提高凸模的降温速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提供一种带循环冷却水系统的注塑模。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带循环冷却水系统的注塑模,包括上模座、凹模、凸模、下模座,凹模固定安装在上模座的底端中心,凸模固定安装在下模座的顶端中心,凹模与凸模配合形成型腔,在上模座和凹模的中心设置有与型腔连通的注塑嘴,所述凸模中设置有开口朝下的第一冷却腔,所述凸模的内侧壁上固接有若干片按照环形阵列排布的散热翅片,所述凸模与下模座之间安装有冷却夹套,所述冷却夹套的顶端中心开设有第一出液口,所述冷却夹套的套筒位于第一冷却腔中,使套筒的外侧壁、凸模的内侧壁、散热翅片之间形成若干个散热通道,凸模的底部设置有多个按照环形阵列排布的第一入液口,所述第一入液口、散热通道、第一出液口之间形成供冷却液流通的流通通道,所述冷却夹套的安装板夹在凸模的底端与下模座之间,所述第一出液口中螺接有从下模座中心的圆孔穿出的排液管,所述套筒中设置有开口朝下的第二冷却腔,下模座上开设有与第二冷却腔相连通的第二入液口和第二出液口。

    进一步的,所述套筒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与散热翅片配合的卡槽,散热翅片部分插入卡槽中。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板的顶端和下模座的顶端均设置有密封圈槽,密封圈槽中安装有o型密封圈。

    进一步的,所述下模座的底端固接有与圆孔同轴的螺管,所述螺管上螺接有压紧环,所述压紧环与螺管的末端之间夹置有套在排液管上的密封盘根。

    进一步的,所述上模座的底端固接有四根竖直向下且按照矩形阵列排布的导向管,所述凸模的底部四个拐角处分别固接一根竖直向上的导向杆,所述导向杆与位于同一竖方向上的导向管插接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凸模中设置第一冷却腔,第一冷却腔本身避免凸模中间为实心结构,有助于凸模散热;在完成向型腔中注入熔融状态的塑料原料后,向第一冷却腔中通入不断流动冷却液,对凸模进行降温冷却,以提高凸模的降温速度;在套筒中设置第二冷却腔,一直向第二冷却腔中注入冷却液,来降低套筒的温度,同时间接对与套筒接触的散热翅片进行降温,间接提高凸模的降温速度。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注塑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模座、凹模、导向管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凸模、导向柱装配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凸模、导向柱装配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冷却夹套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冷却夹套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下模座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下模座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开孔”、“上”、“下”、“厚度”、“顶”、“中”、“长度”、“内”、“四周”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至图8所示,一种带循环冷却水系统的注塑模,包括正方形的上模座1、圆台型的凹模2、圆台型的凸模3、正方形的下模座5,凹模2中设置有螺旋冷却通道,螺旋冷却通道的一端安装有进液嘴21、另一端安装有出液嘴22,凹模2固定安装在上模座1的底端中心,凸模3固定安装在下模座5的顶端中心,凹模2与凸模3配合形成型腔,在上模座1和凹模2的中心设置有与型腔连通的注塑嘴8,凸模3中设置有开口朝下的第一冷却腔31,凸模3的内侧壁上固接有若干片按照环形阵列排布的散热翅片32,凸模3与下模座5之间安装有冷却夹套4,冷却夹套4的顶端中心设有第一出液口43,冷却夹套4的套筒41位于第一冷却腔31中,并且套筒41的外侧与散热翅片32接触,使套筒41的外侧壁、凸模3的内侧壁、散热翅片32之间形成若干个散热通道,凸模3的底部设置有多个按照环形阵列排布的第一入液口33,第一入液口33、散热通道、第一出液口43之间形成供冷却液流通的流通通道,冷却夹套4的安装板42夹在凸模3的底端与下模座5之间,第一出液口33中螺接有从下模座5中心的圆孔51穿出的排液管44,套筒41中设置有开口朝下的第二冷却腔45,下模座5上开设有与第二冷却腔45相连通的第二入液口52和第二出液口53。

    套筒41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与散热翅片配合的卡槽411,散热翅片32部分插入卡槽411中,一是使套筒41对散热翅片32和凸模3形成支撑,二是增加散热翅片32与套筒41的接触面积,提高对凸模3进行间接降温的效果。

    安装板42的顶端均设置有密封圈槽421,密封圈槽421中安装有o型密封,在安装板42与凸模3的底端之间的形成密封结构;下模座5的顶端均设置有密封圈槽54,密封圈槽54中安装有o型密封圈,在安装板42与下模座5之间的形成密封结构。

    下模座5的底端固接有与圆孔51同轴的螺管55,螺管55上螺接有压紧环56,压紧环56与螺管55的末端之间夹置有套在排液管44上的密封盘根57,密封盘根57防止冷却液从排液管44与圆孔41之间的缝隙流出。

    上模座1的底端固接有四根竖直向下且按照矩形阵列排布的导向管6,凸模3的底部四个拐角处分别固接一根竖直向上的导向杆7,导向杆7与位于同一竖方向上的导向管6插接配合,以保证凸模3与凹模2在合模时的精准度。

    在凸模中设置第一冷却腔,第一冷却腔本身避免凸模中间为实心结构,有助于凸模散热;在完成向型腔中注入熔融状态的塑料原料后,向第一冷却腔中通入不断流动冷却液,对凸模进行降温冷却,以提高凸模的降温速度;在套筒中设置第二冷却腔,一直向第二冷却腔中注入冷却液,来降低套筒的温度,同时间接对与套筒接触的散热翅片进行降温,间接提高凸模的降温速度。

    在使用时,将进液嘴、第一入液口、第二入液口分别通过带有电磁阀的管道与泵送冷却液的增压泵的出口连通,增压泵的入口与储存冷却液的储液箱连通,出液嘴、第一出液口、第二出液口分别通过带有电磁阀的管道与收集冷却液的回收液箱连通,回收后的冷却液经过冷却过滤后用抽液泵泵入储液箱中循环利用。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带循环冷却水系统的注塑模,包括上模座、凹模、凸模、下模座,凹模固定安装在上模座的底端中心,凸模固定安装在下模座的顶端中心,凹模与凸模配合形成型腔,在上模座和凹模的中心设置有与型腔连通的注塑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模中设置有开口朝下的第一冷却腔,所述凸模的内侧壁上固接有若干片按照环形阵列排布的散热翅片,所述凸模与下模座之间安装有冷却夹套,所述冷却夹套的顶端中心开设有第一出液口,所述冷却夹套的套筒位于第一冷却腔中,使套筒的外侧壁、凸模的内侧壁、散热翅片之间形成若干个散热通道,凸模的底部设置有多个按照环形阵列排布的第一入液口,所述第一入液口、散热通道、第一出液口之间形成供冷却液流通的流通通道,所述冷却夹套的安装板夹在凸模的底端与下模座之间,所述第一出液口中螺接有从下模座中心的圆孔穿出的排液管,所述套筒中设置有开口朝下的第二冷却腔,下模座上开设有与第二冷却腔相连通的第二入液口和第二出液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循环冷却水系统的注塑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与散热翅片配合的卡槽,散热翅片部分插入卡槽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循环冷却水系统的注塑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的顶端和下模座的顶端均设置有密封圈槽,密封圈槽中安装有o型密封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循环冷却水系统的注塑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座的底端固接有与圆孔同轴的螺管,所述螺管上螺接有压紧环,所述压紧环与螺管的末端之间夹置有套在排液管上的密封盘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循环冷却水系统的注塑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座的底端固接有四根竖直向下且按照矩形阵列排布的导向管,所述凸模的底部四个拐角处分别固接一根竖直向上的导向杆,所述导向杆与位于同一竖方向上的导向管插接配合。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循环冷却水系统的注塑模,包括上模座、凹模、凸模、下模座,凸模中设置有第一冷却腔,凸模的内侧壁上固接有若干片散热翅片,凸模与下模座之间安装有冷却夹套,冷却夹套的套筒位于第一冷却腔中,冷却夹套的安装板夹在凸模的底端与下模座之间,套筒中设置有第二冷却腔。有益效果是:在凸模中设置第一冷却腔,第一冷却腔本身避免凸模中间为实心结构;在完成向型腔中注入熔融状态的塑料原料后,向第一冷却腔中通入不断流动冷却液,对凸模进行降温冷却,以提高凸模的降温速度;在套筒中设置第二冷却腔,一直向第二冷却腔中注入冷却液,来降低套筒的温度,同时间接对与套筒接触的散热翅片进行降温,间接提高凸模的降温速度。

    技术研发人员:曾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技术研发日:2019.07.17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566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