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读笔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2  142


    本实用新型涉及教育设备技术领域,尤指一种点读笔。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的学习和生活也逐渐进入智能化时代,点读笔是一种突破传统思维的高科技学习工具,对中小学生或者年幼儿童的学习教育有很好的辅助作用。利用点读笔点击有声读物,通过点到哪里读到哪里的方式,结合听说读的学习方法,可激发人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目前市面上的点读笔,由于体积都很小,结构比较紧凑,通常采用没有显示屏或者尺寸很小的显示屏来显示基本的交互信息。同时用户在使用点读笔时,点读笔的输入操作都是通过都是机械式按键实现,机械式按键占用了较大的空间,从而不仅限制了显示屏的尺寸,同时使得点读笔的尺寸也不能进一步减小。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点读笔,具有结构紧凑,显示屏较大,提高用户交互体验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点读笔,包括:

    外壳组件,所述外壳组件形成有容置腔;

    线路板,所述线路板设于所述容置腔内,并设有处理器;

    显示屏,所述显示屏容置于所述容置腔,并设于所述线路板的一表面;以及

    触控屏,所述触控屏设于所述显示屏背离所述线路板的一侧,并与所述线路板电性连接,用户通过所述触控屏输入操作指令,以使所述处理器根据所述操作指令控制所述点读笔。

    可选地,所述点读笔还包括用于安装所述触控屏的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触控屏抵持于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壁,所述第一支架固定于所述外壳组件。

    可选地,所述容置腔形成有视窗孔,所述显示屏和所述触控屏均正对于所述视窗孔设置。

    可选地,所述外壳组件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以及第二支架,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围合形成所述容置腔,所述线路板、所述显示屏、所述触控屏均收容于所述容置腔,所述视窗孔设于所述上壳体,所述第二支架开设有正对所述视窗孔的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支架卡接于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壁。

    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架的外表面和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壁的二者之一形成有凸起,所述第一支架的外表面和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壁的二者之另一形成有凹陷部,所述凸起卡接于所述凹陷部以使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架设置有凹陷部,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壁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嵌入所述凹陷部,以使所述第一支架卡接于所述第二支架。

    可选地,所述点读笔还包括电源开关键,所述电源开关键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架,所述线路板安装有按压开关,所述按压开关的触头穿过所述第一支架并抵持于所述电源开关键。

    可选地,所述触控屏为电容触控屏或者电阻触控屏。

    可选地,所述点读笔还包括电源,所述电源为可充电电池。

    可选地,所述点读笔还包括触控笔杆,所述触控笔杆与所述线路板电性连接,并伸出于所述容置腔,所述触控笔杆用于接收点读信息。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外壳组件的容置腔内设置触控屏、显示屏和线路板,所述触控屏设置于所述显示屏上方,一般现有结构的显示屏上方一般安装镜片进行保护,而在本实用新型的点读笔的结构中,触控屏设置在显示屏的上方,替代了现有结构的中镜片,从而并不需要其他额外的空间来安装触控屏,同时防止灰尘进入,防止显示屏划伤;另外,将触控屏与处理器连接;用户通过所述触控屏输入操作指令以使所述处理器根据所述操作指令控制所述点读笔,从而通过触控屏进一步替代了现有机械按键,从而使得原来的机械按键所占用的空间得以释放,从而使得点读笔的结构可以做的更加紧凑,尺寸更加精细,也为了显示屏的安装腾出了相应的空间,可以使得显示屏可以做的更大、更宽,从而提高了用户的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点读笔的爆炸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点读笔的装配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点读笔另一角度的装配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点读笔100,参考图1-图3,包括:

    外壳组件11,所述外壳组件11形成有容置腔;

    线路板13,所述线路板13设于所述容置腔内,并设有处理器;

    显示屏17,所述显示屏17容置于所述容置腔,并设于所述线路板13的一表面;以及

    触控屏15,所述触控屏15设于所述显示屏7背离所述线路板13的一侧,并与所述线路板13电性连接,用户通过所述触控屏输入操作指令,以使所述处理器根据所述操作指令控制所述点读笔。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外壳组件11的容置腔内设置触控屏15、显示屏17和线路板13,所述触控屏15设置于所述显示屏17上方,一般现有结构的显示屏17上方一般安装镜片进行保护,而在本实用新型的点读笔100的结构中,触控屏15设置在显示屏17的上方,替代了现有结构的中镜片,从而并不需要其他额外的空间来安装触控屏15,同时防止灰尘进入,防止显示屏17划伤;另外,将触控屏15与处理器连接;用户通过所述触控屏15输入操作指令以使所述处理器根据所述操作指令控制所述点读笔100,从而通过触控屏15进一步替代了现有机械按键,从而使得原来的机械按键所占用的空间得以释放,从而使得点读笔100的结构可以做的更加紧凑,尺寸更加精细,也为了显示屏17的安装腾出了相应的空间,可以使得显示屏17可以做的更大、更宽,从而提高了用户的体验。

    可以理解的是,该外壳组件的材质可以采用金属(金属的材质可选择不锈钢材料、铝质材料,铝合金材料、铜质材料、铜合金材料、铁质材料、铁合金材料等)、塑料(塑料可选择硬质塑料,如abs、pom、ps、pmma、pc、pet、pbt、ppo等),以及其他合金材料等。或者采用金属材料和塑料的混合,只要能较好地提高外壳组件的稳定即可。如此,更加有利于提升外壳组件的设置稳定性,从而有效提升外壳组件的实用性、可靠性、及耐久性。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用户通过触控屏15输入的操作指令包括:左、右、确认、长按、左滑动、右滑动。通过用户通过触控屏15输入的操作指令包括:左、右、确认、长按、左滑动、右滑动,处理器控制点读笔100实现可以实现左、右、确认、长按、左滑动、右滑动等功能;当然触控屏15的输入的操作指令还可以为其他用于控制点读笔100的指令,比如控制音量的调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计触控屏15需要实现的功能,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所述点读笔100还包括用于安装所述触控屏15的第一支架151,所述第一支架151开设有第一通孔1511,所述第一通孔1511的孔壁抵持于所述触控屏15,所述第一支架151固定于所述外壳组件11。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支架151将触控屏15固定在外壳组件11内,从而不仅使得触控屏15稳定安装,而且使得触控屏15不会受到点读笔100其他内部结构的干扰,从而保证了触控屏15的正常功能的实现,另外,可以通过触控屏15于第一通孔1511过盈配合的方式固定触控屏15,也可以通过粘接的方式将触控屏15粘接在第一通孔1511的孔壁上,从而实现触控屏15的固定,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触控屏15和第一支架151的连接方式,只需要方便触控屏15和第一支架151的固定即可,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所述第一支架151卡接于所述外壳组件11。第一支架151和外壳组件11的固定方式可以是多种,可以是通过螺丝或者螺钉固定连接,或者通过粘接的方式固定,而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支架151和外壳组件11卡接,可方便第一支架151和外壳组件11的安装,提高装配和生产的效率。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所述容置腔形成有视窗孔1111,所述显示屏17和所述触控屏15均正对于所述视窗孔1111设置。设置视窗孔1111,便于触控屏15显露于用户可操作的位置,从而方便用户对触控屏15进行操控。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所述点读笔100还包括电源开关键153,所述电源开关键153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架151,所述线路板13安装有按压开关1531,所述按压开关1531的触头穿过所述第一支架151并抵持于所述电源开关键153。通过电源开关键153的上下移动就可以实现按压开关1531的触头的上下移动,进而实现按压开关1531的开启和闭合,从而达到控制点读笔100开关的功能,而将电源开关键153安装在第一支架151可以使得点读笔100的结构更加紧凑,在本实施例中电源开关键153通过卡接的方式固定在第一支架151上,从而具有安装方便的优点,当然,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电源开关键153和第一支架151的具体固定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外壳组件11包括上壳体111和下壳体113以及第二支架115,所述上壳体111和所述下壳体113围合形成容置腔,所述线路板13、所述显示屏17、所述触控屏15收容于所述容置腔,所述视窗孔1111设于所述上壳体111,所述第二支架115开设有正对所述视窗孔1111的的第二通孔1151,所述第一支架151卡接于所述第二通孔1151的孔壁。通过将外壳组件11设置上壳体111和下壳体113,所述上壳体111和所述下壳体113围合形成容置腔,可以方便所述线路板13、所述显示屏17、所述触控屏15的安装,而设置第二支架115可以实现第一支架151的固定,当然上壳体111和下壳体113可以通过卡接的方式固定,从而方便外壳组件11的安装。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架151的外表面和所述第二通孔1151的孔壁的二者之一形成有凸起,所述第一支架151的外表面和所述第二通孔1151的孔壁的二者之另一形成有凹陷部,所述凸起卡接于所述凹陷部以使所述第一支架151和所述第二支架115固定连接。可以理解的是,卡接安装可以方便地将第一支架151和第二支架115固定连接,并且凸起和凹陷部可以通过注塑成型或者3d打印制作。如此设置,结构简单,易于成型,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并且保证第一支架151和第二支架115具有较好的连接效果。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支架151设置有凹陷部155,所述第二通孔1151的孔壁设置有凸起1153,所述凸起1153嵌入所述凹陷部155以使所述第一支架151卡接于所述第二通孔1151的孔壁。将所述第一支架151设置有凹陷部155,所述第二通孔1151的孔壁设置有凸起1153,可以实现第一支架151和第二支架115的安装,从而实现了第一支架151和触控屏15的固定,当然,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设置第一支架151和第二支架115具体的卡接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触控屏15为电容触控屏或者电阻触控屏。触控屏15的尺寸和大小可以根据显示屏17的尺寸和大小进行选择,而触控屏的型号可以为电容触控屏或者电阻触控屏,也可以为红外触控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综合考虑实用性和经济性的因素对触控屏进行选择,只需要方便用户的输入即可,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将触控屏15的设置成其他类型,只需要实现触控屏15输入功能即可,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所述点读笔100还包括电源,所述电源为可充电电池19。通过电源实现了点读笔100的供电,当然电源可以为可充电电池19,从而不需要更换电池19,从而提高了用户的体验。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所述点读笔还包括触控笔杆20,所述触控笔杆20与所述线路板13电性连接,并伸出于所述容置腔,所述触控笔杆20用于接收点读信息。设置触控笔杆20使得点读笔100在外观上与平常使用的水性笔和/或铅笔的外形类似,便于用户使用(一般情况下,点读笔都是给初学写字的人使用的,相近的外观便于其操作)。该触控笔杆20内还可以设置点读信息采集装置,例如图像传感器等,从而便于对需要点读的物件进行数据采集。

    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点读笔,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组件,所述外壳组件形成有容置腔;

    线路板,所述线路板设于所述容置腔内,并设有处理器;

    显示屏,所述显示屏容置于所述容置腔,并设于所述线路板的一表面;以及

    触控屏,所述触控屏设于所述显示屏背离所述线路板的一侧,并与所述线路板电性连接,用户通过所述触控屏输入操作指令,以使所述处理器根据所述操作指令控制所述点读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点读笔,其特征在于,所述点读笔还包括用于安装所述触控屏的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触控屏抵持于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壁,所述第一支架固定于所述外壳组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点读笔,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腔形成有视窗孔,所述显示屏和所述触控屏均正对于所述视窗孔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点读笔,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组件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以及第二支架,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围合形成所述容置腔,所述线路板、所述显示屏、所述触控屏均收容于所述容置腔,所述视窗孔设于所述上壳体,所述第二支架开设有正对所述视窗孔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支架卡接于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壁。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点读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的外表面和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壁的二者之一形成有凸起,所述第一支架的外表面和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壁的二者之另一形成有凹陷部,所述凸起卡接于所述凹陷部以使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固定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点读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设置有凹陷部,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壁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嵌入所述凹陷部,以使所述第一支架卡接于所述第二支架。

    7.如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点读笔,其特征在于,所述点读笔还包括电源开关键,所述电源开关键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架,所述线路板安装有按压开关,所述按压开关的触头穿过所述第一支架并抵持于所述电源开关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点读笔,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屏为电容触控屏或者电阻触控屏。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点读笔,其特征在于,所述点读笔还包括电源,所述电源为可充电电池。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点读笔,其特征在于,所述点读笔还包括触控笔杆,所述触控笔杆与所述线路板电性连接,并伸出于所述容置腔,所述触控笔杆用于接收点读信息。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点读笔,包括外壳组件,所述外壳组件形成有容置腔;线路板,所述线路板设于所述容置腔内,并设有处理器;显示屏,所述显示屏容置于所述容置腔,并设于所述线路板的一表面;以及触控屏,所述触控屏设于所述显示屏背离所述线路板的一侧,并与所述线路板电性连接,用户通过所述触控屏输入操作指令,以使所述处理器根据所述操作指令控制所述点读笔。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点读笔,具有结构紧凑,显示屏较大,提高用户交互体验的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张大刚;孔猛;张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麦片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8.27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560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