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显示组件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2  136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触控显示组件及包括该触控显示组件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轻、薄电子设备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电子设备在具有大显示屏的同时不占据太大的空间。为此,折叠屏和具有折叠屏的可折叠电子设备应运而生。折叠屏的触控功能有外挂和内嵌两种方案。外挂方案是分别制作独立的触控板和显示模组,然后将二者组装到一起。内嵌方案是将触控板和显示模组融为一体。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一种触控显示组件以及电子设备,可消除外挂式柔性触控板的键合位置对屏幕黑边的影响。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触控显示组件,包括:柔性显示模组,包括第一面和与所述第一面相对的第二面;外挂式柔性触控板,包括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一部分连接的第二部分和与所述第二部分连接的第三部分,所述第一部分设置于所述柔性显示模组的所述第一面,所述第二部分弯折使得所述第三部分位于所述柔性显示模组的第二面,所述第三部分包括键合部;以及柔性电路板,与所述键合部电连接。所述柔性触控板的所述第二部分以0.1至1.5毫米的曲率半径弯折。

    可选地,所述柔性显示模组的厚度在10微米至50微米的范围内。

    可选地,所述外挂式柔性触控板的厚度在30微米至50微米的范围内。

    可选地,所述柔性触控板的所述第二部分以0.1至0.5毫米的曲率半径弯折。

    可选地,所述第二部分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部分的厚度。

    可选地,所述柔性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以及偏光片,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前表面,其中,所述外挂式柔性触控板通过光学透明胶层粘附在所述偏光片上。

    可选地,所述柔性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所述触控显示组件还包括偏光片,其中,所述外挂式柔性触控板通过光学透明胶粘附在所述显示面板上,所述偏光片贴附在所述外挂式柔性触控板上。

    可选地,所述柔性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背膜,粘附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后表面;缓冲层,覆盖所述背膜,其中,所述外挂式柔性触控板的第三部分粘附于所述缓冲层。

    可选地,所述柔性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背膜,粘附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后表面;支撑部,设置于所述背膜,其中,所述外挂式柔性触控板的第三部分粘附于所述支撑部。

    可选地,所述外挂式柔性触控板的厚度在30微米至50微米的范围内。

    可选地,所述外挂式柔性触控板包括石墨烯、碳纳米管、纳米银或金属网格形成的触控导电图案。

    可选地,所述外挂式柔性触控板包括pi基膜。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前述任一触控显示组件。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触控显示组件包括柔性显示模组、外挂式柔性触控板及柔性电路板。柔性显示模组包括第一面和与所述第一面相对的第二面。外挂式柔性触控板包括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一部分连接的第二部分和与所述第二部分连接的第三部分,所述第一部分设置于所述柔性显示模组的所述第一面,所述第二部分弯折使得所述第三部分位于所述柔性显示模组的第二面,所述第三部分包括键合部。柔性电路板与所述键合部电连接。这样,可消除外挂式柔性触控板的键合位置对屏幕黑边的影响,屏幕黑边可以做得更小乃至消除。此外,由于键合部位于柔性显示模组的背面,可消除外挂式柔性触控板的键合位置与透明保护盖板之间的干涉问题,使得屏幕表面更加平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一种外挂式方案的触控显示组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另一种外挂式方案的触控显示组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触控显示组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根据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组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根据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组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根据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组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得本申请的申请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对于折叠屏的触控功能,就目前的工艺而言,由于制造良率等因素,采用外挂式方案具有较佳的成效比,当屏幕尺寸超过8寸时尤其如此。一种方案是采用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基膜,如图1所示,触控图案制作在pet基膜上从而得到触控板108,然后将触控板108通过光学透明胶层106贴合到偏振片104上,偏振片104位于显示面板102上。另一种方案是采用cop(环烯烃聚合物,cycloolefinpolymer)作为基膜,如图2所示,触控图案制作在cop基膜上从而得到触控板208,然后将触控板208通过光学透明胶层206贴合到显示面板202上,偏振片204位于触控板208之上。

    在这两种方案中,fpc(柔性印刷电路板,flexibleprintedcircuit)一般连接到触控板上位于屏幕边缘的键合部以传递触控信号。

    虽然键合部已经做得越来越小,但其仍然占据一定宽度,影响屏幕的黑边进一步缩小。另外,显示模组的偏振片与透明保护盖板之间的空间一般只有50um,而键合区域的高度可达80um,因此键合区域与透明保护盖板之间产生干涉,导致屏幕表面变形,影响外观。对此,一种解决方案是使光学透明胶避让键合区域。但是,由于键合区域没有点胶和光学透明胶覆盖保护,导致可靠性变差。

    本申请人提出一种技术方案,使触控板弯折至显示面板的背面,从而在屏幕背面进行fpc键合,既能够解决影响屏幕黑边的问题,也能够解决厚度和可靠性问题。下面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

    图3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触控显示组件300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如图3所示,根据示例实施例的触控显示组件300包括柔性显示模组320、外挂式柔性触控板340和柔性电路板350。

    根据实施例,柔性显示模组320包括第一面322和与第一面322相对的第二面324。第一面322可以是显示面,第二面324可以是非显示面。外挂式柔性触控板340包括第一部分342、与第一部分342连接的第二部分344和与第二部分344连接的第三部分346。第一部分342设置于柔性显示模组320的第一面322,第二部分344弯折使得第三部分346位于柔性显示模组的第二面324,第三部分346包括键合部348。柔性电路板350与键合部348电连接。第二部分344可位于第一部分342的任一端。根据一些实施例,第二部分344和第三部分346可包括两个,并可位于第一部分342的任一端或任两端。

    根据该实施例,第二部分344弯折使得第三部分346位于柔性显示模组的第二面。这样,可消除外挂式柔性触控板的键合位置对屏幕黑边的影响,屏幕黑边可以做得更小乃至消除。此外,由于键合部348位于柔性显示模组320的背面,可消除外挂式柔性触控板的键合位置与透明保护盖板之间的干涉问题,使得屏幕表面更加平整。而且,由于键合部348位于柔性显示模组320的背面,可以有足够的空间做点胶防护,解决了外挂式柔性触控板的键合区域防护问题。

    根据一些实施例,外挂式柔性触控板340采用pi基膜。利用pi材料的优异延展性,更利于外挂式柔性触控板的弯折。

    根据一些实施例,外挂式柔性触控板340包括石墨烯、碳纳米管、纳米银或金属网格等形成的触控导电图案。金属网格技术是使用银、铜等金属导电材料或者氧化物在基膜上压制所形成的导电金属网,具有原料成本低和可绕折性好等优势。纳米银技术是指将纳米银墨水材料涂抹在基膜上,然后利用镭射光刻技术,刻画制成具有纳米级别的银线导电网络,具有良率高、线宽小、导电性好和耐绕折等优点。纳米银材质具有较小的曲率半径,且在弯曲时的电阻变化率小,更适于折叠屏。

    根据一些实施例,外挂式柔性触控板340采用pi基膜,外挂式柔性触控板340的第二部分344以0.1至1.5毫米的曲率半径弯折,从而可以制作更薄的触控显示组件300。根据另一些实施例,外挂式柔性触控板340的第二部分344能够以0.1至0.5毫米的曲率半径弯折以进一步降低触控显示组件300的厚度。

    根据实施例,如图3所示,柔性显示模组320可包括显示面板302、偏光片304。根据示例实施例,显示面板302包括oled显示面板。偏光片304设置在显示面板302的前表面(显示表面或主显示表面)。外挂式柔性触控板340通过光学透明胶层330粘附在偏光片304上。

    根据实施例,柔性显示模组320还可包括压敏胶层306、背膜308以及缓冲层310。背膜308通过压敏胶层306粘附在显示面板302的后表面。缓冲层310覆盖背膜308,外挂式柔性触控板340的第三部分346粘附于缓冲层310。背膜308可隔离氧、水、杂质等,从而保护显示面板。背膜可包括聚偏氯乙烯、乙烯-乙烯醇共聚物、聚酰胺、聚酯类等材料。根据一些实施例,缓冲层310可采用背胶泡棉或其他材料层。

    根据实施例,触控显示组件300还包括透明保护盖板370,透明保护盖板370通过光学透明胶层360与外挂式柔性触控板340耦接,如图3所示。

    根据一些实施例,柔性显示模组320的厚度在10微米至50微米的范围内,外挂式柔性触控板340的厚度在30微米至50微米的范围内。

    图4示出根据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组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如图4所示,根据示例实施例的触控显示组件400与图3所示的触控显示组件300基本相同,区别仅在于,第二部分444的厚度小于第一部分442的厚度。由于第二部分444的厚度小于第一部分442的厚度,第二部分444能够以更小的曲率半径弯折,例如以0.1至0.5毫米的曲率半径弯折,从而能够进一步降低触控显示组件400的厚度。根据一些实施例,第三部分446可具有与第二部分444相同的厚度,而根据另一些实施例,第三部分446可具有与第一部分442相同的厚度。

    如图4所示,触控显示组件400包括柔性显示模组420、外挂式柔性触控板440和柔性电路板450。柔性显示模组420包括第一面422和与第一面422相对的第二面424。外挂式柔性触控板440包括第一部分442、与第一部分442连接的第二部分444和与第二部分444连接的第三部分446。第一部分442设置于柔性显示模组420的第一面422,第二部分444弯折使得第三部分446位于柔性显示模组的第二面424,第三部分446包括键合部448。柔性电路板450与键合部448电连接。柔性显示模组420可包括显示面板402、偏光片404、压敏胶层406、背膜408以及缓冲层410。外挂式柔性触控板440通过光学透明胶层430粘附在偏光片404上。触控显示组件400还可包括通过光学透明胶层460与外挂式柔性触控板440耦接的透明保护盖板470。由于图4所示实施例与图3基本相同,故省略相同部件的详细描述。

    图5示出根据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组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如图5所示,根据示例实施例的触控显示组件500与图3所示的触控显示组件300基本相同,区别仅在于,在图5所示实施例中,偏振片504位于外挂式柔性触控板540之上。通过将偏光片设置在外挂式柔性触控板540之上,可减少反射,具有更好的屏幕显示效果。

    如图5所示,触控显示组件500包括柔性显示模组520、外挂式柔性触控板540和柔性电路板550。柔性显示模组520包括第一面522和与第一面522相对的第二面524。外挂式柔性触控板540包括第一部分542、与第一部分542连接的第二部分544和与第二部分544连接的第三部分546。第一部分542设置于柔性显示模组520的第一面522,第二部分544弯折使得第三部分546位于柔性显示模组的第二面524,第三部分546包括键合部548。柔性电路板550与键合部548电连接。柔性显示模组520可包括显示面板502、压敏胶层506、背膜508以及缓冲层510。触控显示组件500还包括偏光片504。外挂式柔性触控板540通过光学透明胶层530粘附在显示面板502上。偏光片504贴附在外挂式柔性触控板540上,从而可以减少反射,具有更好的屏幕显示效果。触控显示组件500还可包括通过光学透明胶层560与偏光片504耦接的透明保护盖板570。为简洁起见,这里对与前述实施例相同的部件不再赘述。

    另外,易于理解,也可以将图5所示实施例与图4所示实施例结合,使得第二部分544的厚度小于第一部分542的厚度,此处不再赘述。

    图6示出根据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组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如图6所示,根据示例实施例的触控显示组件600与图3所示的触控显示组件600基本相同,区别仅在于,柔性显示模组620在背膜608上设置有支撑部612,可对外挂式柔性触控板640的第三部分646提供支撑。此外,还可适配外挂式柔性触控板640弯折的第二部分644的曲率半径。

    如图6所示,触控显示组件600包括柔性显示模组620、外挂式柔性触控板640和柔性电路板650。柔性显示模组620包括第一面622和与第一面622相对的第二面624。外挂式柔性触控板640包括第一部分642、与第一部分642连接的第二部分644和与第二部分644连接的第三部分646。第一部分642设置于柔性显示模组620的第一面622,第二部分644弯折使得第三部分646位于柔性显示模组的第二面624,第三部分646包括键合部648。柔性电路板650与键合部648电连接。柔性显示模组620可包括显示面板602、偏光片604、压敏胶层606、背膜608以及支撑部612。支撑部612设置于背膜608上,外挂式柔性触控板640的第三部分646粘附于支撑部612。外挂式柔性触控板640通过光学透明胶层630粘附在偏光片604上。触控显示组件600还可包括通过光学透明胶层660与外挂式柔性触控板640耦接的透明保护盖板670。由于图6所示实施例与图3基本相同,故省略相同部件的详细描述。

    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前述触控显示组件。电子设备可以是具有触控显示组件的各种终端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例如,电子设备可以是集成有前述触控显示组件、处理器、无线网络接口等部件的可卷曲交互终端设备或可折叠电子设备。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参照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中的一种或多种。

    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外挂式柔性触控板弯折使得键合部位于柔性显示模组的背面,可消除外挂式柔性触控板的键合位置对屏幕黑边的影响,屏幕黑边可以做得更小乃至消除。此外,由于键合部位于柔性显示模组的背面,可消除外挂式柔性触控板的键合位置与透明保护盖板之间的干涉问题,使得屏幕表面更加平整。

    根据一些实施例,外挂式柔性触控板采用pi基膜,利用pi材料的优异延展性,更利于外挂式柔性触控板的弯折。

    根据一些实施例,外挂式柔性触控板以0.1至1.5毫米的曲率半径弯折,可以制作更薄的触控显示组件。

    根据一些实施例,外挂式柔性触控板的第二部分能够以0.1至0.5毫米的曲率半径弯折,从而进一步降低触控显示组件的厚度。

    根据一些实施例,外挂式柔性触控板的弯折部分具有更小的厚度,从而能够以更小的曲率半径弯折,进一步降低触控显示组件的厚度。

    根据一些实施例,偏光片设置在外挂式柔性触控板之上,可减少反射,具有更好的屏幕显示效果。

    根据一些实施例,柔性显示模组在背膜上设置有支撑部,可对弯折至背侧的外挂式柔性触控板提供支撑。此外,支撑部还可适配外挂式柔性触控板弯折部分的曲率半径。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以上介绍仅为本申请的示例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制目的。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触控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柔性显示模组,包括第一面和与所述第一面相对的第二面;

    外挂式柔性触控板,包括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一部分连接的第二部分和与所述第二部分连接的第三部分,所述第一部分设置于所述柔性显示模组的所述第一面,所述第二部分弯折使得所述第三部分位于所述柔性显示模组的第二面,所述第三部分包括键合部;以及

    柔性电路板,与所述键合部电连接,

    其中,所述外挂式柔性触控板的所述第二部分以0.1至1.5毫米的曲率半径弯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部分的厚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触控板的所述第二部分以0.1至0.5毫米的曲率半径弯折。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显示模组包括:

    显示面板;以及

    偏光片,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前表面,

    其中,所述外挂式柔性触控板通过光学透明胶层粘附在所述偏光片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所述触控显示组件还包括偏光片,

    其中,所述外挂式柔性触控板通过光学透明胶粘附在所述显示面板上,所述偏光片贴附在所述外挂式柔性触控板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显示模组包括:

    显示面板;

    背膜,粘附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后表面;

    缓冲层,覆盖所述背膜,

    其中,所述外挂式柔性触控板的第三部分粘附于所述缓冲层。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显示模组包括:

    显示面板;

    背膜,粘附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后表面;

    支撑部,设置于所述背膜,

    其中,所述外挂式柔性触控板的第三部分粘附于所述支撑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挂式柔性触控板的厚度在30微米至50微米的范围内。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挂式柔性触控板包括pi基膜。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触控显示组件。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一种触控显示组件以及电子设备,涉及电子技术领域。一种触控显示组件包括:柔性显示模组,包括第一面和与所述第一面相对的第二面;外挂式柔性触控板,包括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一部分连接的第二部分和与所述第二部分连接的第三部分,所述第一部分设置于所述柔性显示模组的所述第一面,所述第二部分弯折使得所述第三部分位于所述柔性显示模组的第二面,所述第三部分包括键合部;以及柔性电路板,与所述键合部电连接。所述外挂式柔性触控板的所述第二部分以0.1至1.5毫米的曲率半径弯折。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消除外挂式柔性触控板的键合位置对屏幕黑边的影响,屏幕黑边可以做得更小乃至消除。

    技术研发人员:姜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6.19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558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