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板。
背景技术:
预应力混凝土是为了弥补混凝土过早出现裂缝的现象,在构件使用以前,预先给混凝土一个预压力,即在混凝土的受拉区内,用人工加力的方法,将钢筋进行张拉,利用钢筋的回缩力,使混凝土受拉区预先受压力。这种储存下来的预加压力,当构件承受由外荷载产生拉力时,首先抵消受拉区混凝土中的预压力,然后随荷载增加,才使混凝土受拉,这就限制了混凝土的伸长,延缓或不使裂缝出现,这就叫做预应力混凝土。
由于预制板是事先做好后,再运输至施工现场,在运输的过程中,车辆的晃动容易导致混凝土预制板之间发生碰撞,从而导致混凝土预制板的棱边处易被撞碎,从而影响混凝土预制板的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板,在混凝土预制板的棱边处可拆卸连接有防护罩,防护罩能够防止运输途中混凝土预制板的棱边处发生碰撞,防止混凝土棱边处因碰撞而损坏,不影响混凝土预制板的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板,包括混凝土预制板本体,混凝土预制板本体沿其宽度方向均匀开设有多个通孔,通孔沿混凝土预制板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混凝土预制板本体的高度方向的棱边处设置有防撞机构;所述防撞机构包括可拆卸连接于混凝土预制板本体棱边上的防护罩,防护罩呈三棱柱,防护罩的一侧敞口设置以便套设于混凝土预制板的棱边处。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将防护罩套设于混凝土预制板本体的棱边处,防护罩能够防止运输途中混凝土预制板的棱边处与外界物体发生碰撞而损坏,防护罩与混凝土预制板本体之间可拆卸连接,施工时,可将防护罩从混凝土预制板本体上拆卸下来,不影响混凝土预制板本体的安装和美观,防止混凝土棱边处因碰撞而损坏,即不影响混凝土预制板的质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混凝土预制板本体于高度棱边垂直的两个侧面靠近棱边的位置处均固设有凸棱一、凸棱二以及凸棱三,防护罩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供凸棱一、凸棱二和凸棱三插接的凹槽一、凹槽二和凹槽三,防护罩由塑性形变的材料制成。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防护罩由塑性形变的材料制成,使防护罩能够套设于混凝土预制板本体的棱边处,使凸棱一、凸棱二和凸棱三插接于防护罩底部和顶部的凹槽一、凹槽二和凹槽三内,即可将防护罩与混凝土预制板本体固定,凸棱一、凸棱二和凸棱三与凹槽一、凹槽二和凹槽三插接,能够便于防护罩的拆卸和安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凸棱一、凸棱二和凸棱三靠近棱角的一侧均开设有斜面。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斜面能够便于防护罩滑移至凸棱一、凸棱二和凸棱三的顶部,从而便于凸棱一、凸棱二和凸棱三卡接于凹槽一、凹槽二和凹槽三内,便于防护罩安装于混凝土预制板本体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混凝土预制板本体的两侧沿其长度方向分别开设有两个吊装槽,吊装槽内浇筑有吊装柱。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吊装柱能够便于对混凝土预制板本体进行吊装,便于对混凝土预制板本体进行转移。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混凝土预制板本体内浇筑有沿混凝土预制板本体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延伸的加强网,加强网位于混凝土预制板本体的边缘处。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由于混凝土本体内开设有通孔,加强网能够加强混凝土预制板本体的支撑,防止混凝土预制板本体的两侧开裂,还能防止混凝土预制板本体位于通孔的位置处塌陷。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混凝土预制板本体内位于相邻的通孔之间浇筑有与加强网垂直设置的支撑网。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支撑网不仅能够加强对加强网的支撑,还能使混凝土预制板本体浇筑的更牢固,同时防止混凝土预制板本体位于通孔的位置处塌陷。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混凝土预制板本体位于通孔的位置处沿通孔的延伸方向浇筑有螺旋型的加强筋。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加强筋能够加强通孔处的支撑强度,使混凝土预制板本体位于通孔位置处浇筑的更牢固,防止混凝土预制板本体的通孔处塌陷。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在混凝土预制板本体的棱边处可拆卸连接有防护罩,防护罩能够防止运输途中混凝土预制板的棱边处发生碰撞而损坏,防护罩与混凝土预制板本体之间可拆卸连接,施工时,可将防护罩从混凝土预制板本体上拆卸下来,不影响混凝土预制板本体的安装和美观,防止混凝土棱边处因碰撞而损坏,即不影响混凝土预制板的质量;
2.通过在混凝土预制板本体于高度棱边垂直的两个侧面靠近棱边的位置处均固设有凸棱一、凸棱二以及凸棱三,防护罩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供凸棱一、凸棱二和凸棱三插接的凹槽一、凹槽二和凹槽三,防护罩由塑性形变的材料制成,凸棱一、凸棱二和凸棱三与凹槽一、凹槽二和凹槽三插接,能够便于防护罩的拆卸和安装;
3.通过在混凝土预制板本体位于通孔的位置处沿通孔的延伸方向浇筑有螺旋型的加强筋,加强筋能够加强通孔处的支撑强度,使混凝土预制板本体位于通孔位置处浇筑的更牢固,防止混凝土预制板本体的通孔处塌陷。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轴测图;
图2是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3是防护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5是图4的a部放大图。
图中,1、混凝土预制板本体;101、凸棱一;1011、斜面;102、凸棱二;103、凸棱三;11、通孔;12、加强网;13、支撑网;14、加强筋;15、吊装槽;151、吊装柱;2、防撞机构;21、防护罩;211、凹槽一;212、凹槽二;213、凹槽三;214、圆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板,参见图1,包括混凝土预制板本体1,混凝土预制板本体1沿其宽度方向均匀开设有多个通孔11,通孔11沿混凝土预制板本体1的长度方向延伸,通孔11不仅能够节省材料,还能减轻混凝土预制板本体1的重量,便于搬运和运输。混凝土预制板本体1的两侧沿其长度方向分别开设有两个吊装槽15,吊装槽15内浇筑有吊装柱151,吊装柱151能够便于对混凝土预制板本体1进行吊装,便于对混凝土预制板本体1进行转移。
参见图2,为了加强混凝土预制板本体1的支撑强度,混凝土预制板本体1内浇筑有水平设置的加强网12,加强网12位于混凝土预制板本体1的边缘处,加强网12位于通孔11的两侧且沿混凝土预制板本体1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延伸;混凝土预制板本体1位于相邻的两个通孔11之间浇筑有与加强网12垂直设置的支撑网13,支撑网13和加强网12一体成型,支撑网13能够加强对混凝土预制板本体1的支撑,防止混凝土预制板本体1塌陷或开裂;混凝土预制板本体1位于通孔11的位置处沿通孔11的延伸方向浇筑有螺旋型的加强筋14,加强筋14能够加强通孔11处的支撑强度,防止混凝土预制板本体1的通孔11处塌陷。
参见图1和图3,参加为了防止运输过程中,混凝土预制板本体1的棱边处发生碰撞而损坏,混凝土预制板本体1的棱边处设置有防撞机构2。参见图4和图5,防撞机构2包括可拆卸连接于混凝土预制板本体1上的防护罩21,防护罩21呈三棱柱状,防护罩21的三棱柱一侧敞口设置以便防护罩21能够从敞口端套设于混凝土预制板本体1的棱边处,混凝土预制板本体1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交叉的棱角处均固设有凸棱一101、凸棱二102以及凸棱三103,防护罩21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供凸棱一101、凸棱二102和凸棱三103插接的凹槽一211、凹槽二212和凹槽三213,防护罩21由塑性形变的材料制成,凸棱一101、凸棱二102和凸棱三103靠近棱角的一侧均开设有斜面1011,斜面1011能够便于防护罩21滑移至凸棱一101、凸棱二102和凸棱三103的顶部,从而便于凸棱一101、凸棱二102和凸棱三103卡接于凹槽一211、凹槽二212和凹槽三213内,便于防护罩21的拆卸和安装。防护罩21的棱边处开设有圆角214,圆角214能够减少防护罩21对相邻的混凝土预制板本体1之间的磨损。
使用原理:将混凝土预制板本体1制作好以后,将防护罩21套设于混凝土预制板本体1的棱边处,使凸棱一101、凸棱二102和凸棱三103卡接于凹槽一211、凹槽二212和凹槽三213内,防止运输过程中混凝土预制板本体1之间发生碰撞;需要对混凝土吊装时,使吊钩钩住混凝土上的吊装柱151,即可便于对混凝土预制板本体1进行吊装。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板,包括混凝土预制板本体(1),混凝土预制板本体(1)沿其宽度方向均匀开设有多个通孔(11),通孔(11)沿混凝土预制板的长度方向延伸,其特征在于:
所述混凝土预制板本体(1)的高度方向的棱边处设置有防撞机构(2);
所述防撞机构(2)包括可拆卸连接于混凝土预制板本体(1)棱边上的防护罩(21),防护罩(21)呈三棱柱,防护罩(21)的一侧敞口设置以便套设于混凝土预制板本体(1)的棱边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预制板本体(1)于高度棱边垂直的两个侧面靠近棱边的位置处均固设有凸棱一(101)、凸棱二(102)以及凸棱三(103),防护罩(21)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供凸棱一(101)、凸棱二(102)和凸棱三(103)插接的凹槽一(211)、凹槽二(212)和凹槽三(213),防护罩(21)由塑性形变的材料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棱一(101)、凸棱二(102)和凸棱三(103)靠近棱角的一侧均开设有斜面(10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预制板本体(1)的两侧沿其长度方向分别开设有两个吊装槽(15),吊装槽(15)内浇筑有吊装柱(15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预制板本体(1)内浇筑有沿混凝土预制板本体(1)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延伸的加强网(12),加强网(12)位于混凝土预制板本体(1)的边缘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预制板本体(1)内位于相邻的通孔(11)之间浇筑有与加强网(12)垂直设置的支撑网(1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预制板本体(1)位于通孔(11)的位置处沿通孔(11)的延伸方向浇筑有螺旋型的加强筋(14)。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