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触控基板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2  122


    本实用新型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触控基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触控面板可以感测用户的触摸输入(例如显示设备的屏幕上的触摸或手势),目前,触控面板广泛应用于例如智能电话和平板电脑等便携式显示设备中,以及应用于例如智能家居系统、车载系统等场景系统中。电容式触控面板通常包括触摸感应单元和处理芯片,触摸感应单元包括沿竖向延伸的多条第一通道,和沿横向延伸的多条第二通道,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相重叠部分形成耦合电容,用于检测触摸输入。处理芯片上具有多个管脚,每条第一通道以及每条第二通道与处理芯片上的管脚一一相连,若手指触摸屏幕,触摸点对应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将触摸信号传递至处理芯片中,处理芯片根据触摸信号计算出手指的触摸位置。

    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随着显示设备应用领域的扩大,对于触控面板的尺寸的要求也逐渐增多,在一些应用场景下,经常需要使用到一个方向长于另一方向的异型触控面板,例如对于车载系统中的显示设备来说,通常需要窄长型触控面板。相较于常规的触控面板,在异型触控面板中,第一通道或第二通道的数量也相应增多,通常需要增加处理芯片中的管脚数量,或者使用多片处理芯片与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相连,而处理芯片的制作工艺复杂,制作周期长,且制作成本高,不利于触控面板的开发与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提供一种触控基板,其通过将位于不同触控区域的第二电极相连,使相连的第二电极用同一第二信号线传递信号,由于第二信号线与外部管脚一一相连以传递第二电极感测触摸动作所发出的信号,因此可以减少所需的管脚的数量。

    解决本实用新型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触控基板,该触控基板包括:

    基底;

    多个第一电极,设置在所述基底上,且沿第一方向延伸;

    多个第二电极,设置在所述基底上,且沿第二方向延伸;

    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交叉设置;所述触控基板具有沿第一方向并排设置的多个触控区域,且所述第一电极在所述多个触控区域的交界处断开设置,将所述第一电极划分为多个第一子电极,且所述第一子电极与第一信号线一一对应连接;

    至少部分位于不同触控区域的所述第二电极的第一端通过第一连接线相连,相连的所述第二电极中任一第二电极的第二端与第二信号线相连。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触控基板,通过将位于不同触控区域的第二电极的第一端相连,再将上述相连的第二电极中任一第二电极的第二端与第二信号线相连,使上述相连且位于不同触控区域的第二电极用同一第二信号线传递信号,由于第二信号线与外部管脚一一相连,以传递第二电极感测触摸动作所发出的信号,因此可以减少接收第二电极的信号所需的管脚的数量。

    优选的是,所述多个触控区域包括第一触控区域和第二触控区域;

    位于所述第一触控区域和所述第二触控区域中的所述第二电极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线一一对应连接。

    优选的是,各个所述第一连接线在基底上的正投影无重叠。

    优选的是,所述第二信号线与位于所述第一触控区域中的所述第二电极的第二端一一对应连接;或者,

    所述第二信号线与位于所述第二触控区域中的所述第二电极的第二端一一对应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多个第一子电极与所述多个第二电极分层设置;且在所述多个第一子电极与所述多个第二电极之间设置有第一绝缘层。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子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在垂直于所述触控基板的方向具有多个重叠区域;

    每个所述重叠区域中,所述第一子电极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

    所述第一子电极的第一部分、所述第一子电极的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二电极同层设置,且将所述第二电极夹设在二者之间,所述第一子电极的第三部分连接在所述第一子电极的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一子电极的第二部分之间,且设置在所述第二电极之上;

    或,

    每个所述重叠区域中,所述第二电极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

    所述第二电极的第一部分、所述第二电极的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一子电极同层设置,且将所述第一子电极夹设在二者之间,所述第二电极的第三部分连接在所述第二电极的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电极的第二部分之间,且设置在所述第子一电极之上。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子电极的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一子电极的第二部分之间设置有第一绝缘层,且所述第一绝缘层位于所述第一子电极的第三部分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

    或,

    所述第二电极的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电极的第二部分之间设置有第一绝缘层,且所述第一绝缘层位于所述第二电极的第三部分与所述第一子电极之间。

    优选的是,上述触控基板还包括:处理单元,所述处理单元上具有多个管脚;

    所述第一信号线与所述管脚一一相连;所述第二信号线与所述管脚一一相连。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电极和/或所述第二电极的材料包括纳米银线、氧化铟锡、铝、铜、银中的任一种。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信号线和/或所述第二信号线和/或所述第一连接线的材料,包括纳米银线、氧化铟锡、铝、铜、银中的任一种。

    相应地,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所述的触控基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触控基板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触控基板的一种实施例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触控基板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触控基板的一种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线与第二电极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触控基板的一种实施例的截面图;

    图6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触控基板的另一种实施例的截面图之一;

    图7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触控基板的另一种实施例的截面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附图中各部件的形状和大小不反映真实比例,目的只是为了便于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容的理解。

    如图1所述,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基板,该触控基板包括:基底1、多个第一电极2和多个第二电极3。多个第一电极2设置在基底1上,且多个第一电极2沿第一方向s1延伸,多个第二电极3设置在基底1上,且多个第二电极3沿第二方向s2延伸。

    具体地,第一电极2和第二电极3交叉设置,触控基板具有沿第一方向s1并排设置的多个触控区域(例如图1中灰底的第一触控区域11和白底第二触控区域12),且第一电极2在多个触控区域的交界处(例如图1中第一触控区域11与第二触控区域12的交界处)断开设置。将第一电极2划分为多个第一子电极21,第一子电极21与第一信号线01一一对应连接。至少部分位于不同触控区域的第二电极3的第一端a通过第一连接线03相连,相连的第二电极3中任一第二电极3的第二端b与第二信号线02相连。通过将第一电极2和第二电极3交叉设置,以使第一电极2与第二电极3在垂直于基底1的方向上具有多个重叠区域4,在每个重叠区域4中,第一电极2与第二电极3之间具有耦合电容,若本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基板应用到显示装置中,当手指触摸屏幕时,会使触摸点对应位置的重叠区域3中耦合电容的电场线分布发生变化,由于第一电极2与第一信号线01一一相连,第二信号线02与对应的第二电极3相连,且第一电极2在多个触控区域的交界处断开设置,使相连且位于不同触控区域的第二电极3可以分别对应不同的第一电极2,因此根据电场线发生变化的电容对应的第一电极2与第二电极3,可以确定出手指触摸屏幕的触摸点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基板在第一方向s1上的长度,大于在第二方向s2上的长度。例如,如图2a和图2b所示,若触控基板001为具有长边和短边的矩形触控基板,则第一方向s1为平行于矩形的长边的方向,第二方向s2为平行于矩形的短边的方向。相应地,沿第一方向s1延伸、且沿第二方向s2依次铺设的多个第一电极2的数量,少于沿第二方向s2延伸、且沿第一方向s1依次铺设的多个第二电极3的数量。以下本实施例中以触控基板001为矩形,且触控基板001的朝向如图2a所示,为第一方向s1(即长边方向)为行方向,第二方向s2(即短边方向)为列方向为例进行说明。

    本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触控基板,通过将位于不同触控区域的第二电极3的第一端a相连,再将上述相连的第二电极3中任一第二电极3的第二端b与第二信号线02相连,使上述相连且位于不同触控区域的第二电极3用同一第二信号线02传递信号,由于第二信号线02与外部管脚一一相连,以传递第二电极3感测触摸动作所发出的信号,因此使位于不同触控区域的第二电极3用同一第二信号线02传递信号,可以减少接收第二电极3的信号所需的管脚的数量。

    可选地,如图1、图3a、图3b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基板中,第一电极2和第二电极3可以是条状电极、菱形电极、网状形电极等类型的电极。参见图3a,若第一电极2和第二电极3为菱形电极,则每条第一电极2由多个沿第一方向s1并排设置的第一菱形子电极22相连形成,每条第二电极3由多个沿第二方向s2并排设置的第二菱形子电极31相连形成;参见图3b,若第一电极2和第二电极3为网状电极,则每条第一电极2由多个沿第一方向s1并排设置的第一十字形子电极23相连形成,每条第二电极3由多个沿第二方向s2并排设置的第二十字形子电极32相连形成,多个第一电极2与第二电极3形成网状电极。当然,第一电极2和第二电极3也可以为其他类型的电极,具体地根据需要设计,在此不做限定。需要说明的是,以下本实施例中以触控基板中的第一电极2和第二电极3为条状电极(如图1所示)为例进行说明。并且,以第一子电极21为触控电极,第二电极3为感应电极为例进行说明,触控电极与感应电极相重叠处形成耦合电容,以感测触摸动作。

    可选地,本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基板中,第一电极2和/或第二电极3的材料可以包括纳米银线(agnw)、氧化铟锡(indiumtinoxide,ito)、铝(al)、铜(cu)、银(ag)中的任一种材料。第一电极2和第二电极3可以使用同一种材料,也可以使用不同材料,具体的可以根据需要设计。当然,第一电极2或第二电极3的材料也可以是其他材料,只要所使用的材料具有导电性即可,在此不做限定。

    可选地,本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触控基板中,第一信号线01和/或第二信号线02和/或第一连接线03的材料,可以包括纳米银线(agnw)、氧化铟锡(indiumtinoxide,ito)、铝(al)、铜(cu)、银(ag)中的任一种材料。第一信号线01和/或第二信号线02和/或第一连接线03可以和第一电极2或第二电极3使用同一种材料,也可以和第一电极2或第二电极3使用不同材料,具体的可以根据需要设计。当然,第一信号线01或第二信号线02或第一连接线03的材料也可以是其他材料,只要所使用的材料具有导电性即可,在此不做限定。

    可选地,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基板中,触控基板可以包括多个触控区域,例如触控基板包括两个触控区域,两个触控区域分别为第一触控区域11和第二触控区域12,第一触控区域11与第二触控区域12沿第一方向s1并排设置。第一触控区域11和第二触控区域12中设置有沿第一方向s1延伸的第一电极2和沿第二方向s2延伸的感应电极(即图1中第二电极3)。第一电极2在第一触控区域11与第二触控区12域的交界处断开设置,将第一电极2划分为多个触控电极(即图1中第一子电极21),触控电极与第一信号线01一一对应连接。位于第一触控区域11和第二触控区域12中的感应电极的第一端a通过第一连接线03一一对应连接,每两个相连的感应电极中任一感应电极的第二端b与第二信号线相02连。

    本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基板,通过将位于第一触控区域11的感应电极的第一端a,与位于第二触控区域12的感应电极的第一端a通过第一连接线03一一对应相连,再将每两个相连的感应电极中任一感应电极的第二端b与第二信号线02相连,使相连的两个的感应电极用同一第二信号线02传递信号,由于第二信号线02与外部管脚一一相连,以传递感应电极感测触摸动作所发出的信号,从而使位于不同触控区域的感应电极用同一第二信号线02传递信号,可以减少接收感应电极的信号所需的管脚的数量。

    可选地,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基板中,至少部分位于不同触控区域的感应电极(即图1中第二电极3)的第一端a通过第一连接线03相连,各个第一连接线03在基底上的正投影无重叠。具体地,结合图1、图4,以触控基板包括第一触控区域11和第二触控区域12为例,沿第一触控区域11背离第二触控区域12的方向d1,将位于第一触控区域的感应电极依次记作l1,l2……ln;沿第二触控区域12背离第一触控区域11的方向d2,将位于第二触控区域的感应电极依次记作k1,k2……kn;沿第一触控区域背离第二触控区域的方向d1,将第一连接线依次记作j1,j2……jn。将设置在第一触控区域中、距离第二触控区域最远的感应电极ln,与设置在第二触控区域中、距离第一触控区域最远的感应电极kn通过第一连接线jn相连;设置在第一触控区域中、距离第二触控区域第二远的感应电极ln-1,与设置在第二触控区域中、距离第一触控区域第二远的感应电极kn-1通过第一连接线jn-1相连,依次类推,设置在第一触控区域中、距离第二触控区域最近的感应电极l1,与设置在第二触控区域中、距离第一触控区域最近的感应电极k1通过第一连接线j1相连。通过上述方式设置各个第一连接线03,使各个第一连接线03在基底1上的正投影无重叠,从而在各个第一连接线03之间不用设置绝缘层。当然,第一连接线03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使位于不同触控区域中的感应电极相连,即各个第一连接线03在基底上的正投影可以具有重叠区域,只要在各个第一连接线03的重叠区域中设置绝缘层,使各个第一连接线03的电信号互不干扰即可,在此不做限定。

    进一步地,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基板中,在使位于第一触控区域11和第二触控区域12中的感应电极(即图1中的第二电极3)的第一端a通过第一连接线03一一对应连接后,第二信号线02与位于第一触控区域11中的感应电极的第二端b一一对应连接(如图1所示),或者,第二信号线02与位于第二触控区域12中的感应电极的第二端b一一对应连接(如图4所示)。通过上述方式设置第二信号线02,便于第二信号线02与外部管脚绑定(bonding),简化了触控基板的制作工艺。当然,第二信号线02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与感应电极的第二端相连,例如部分第二信号线02与位于第一触控区域11中对应的感应电极的第二端一一对应相连,其余的第二信号线02,与位于第二触控区域12中对应的感应电极的第二端一一对应相连,只要能使位于不同触控区域且相连的感应电极中,任一感应电极的第二端与第二信号线02一一对应相连即可,在此不做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若本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基板包括多个触控区域,多个触控区域中,每两个触控区域可以按照上述连接方式进行设置。上述仅以触控基板包括两个触控区域为例进行说明,不对本实用新型中触控区域的数量进行限定。

    可选地,本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基板中,多个触控电极与多个感应电极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设置在基底之上。以下以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为例进行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图5所示,图5可以为图1在触控电极与感应电极的重叠区域4的一种实施例的截面图,多个触控电极(即图1中第一子电极21)与多个感应电极(即图1中第二电极3)分层设置,且在多个触控电极与多个感应电极之间设置有第一绝缘层5。具体地,本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基板包括基底1,位于基底1之上的触控电极(或感应电极),位于触控电极(或感应电极)之上的第一绝缘层5,位于第一绝缘层5之上的感应电极(或触控电极),位于感应电极(或触控电极)之上的第二绝缘层6,若本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基板应用到显示装置中,第二绝缘层6用于使触控基板与显示装置中其他结构相绝缘,且能形成保护层对触控基板中的各结构起到一定保护作用。在本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基板中,分层设置的触控电极与感应电极之间形成耦合电容以感测触摸动作,耦合电容的下极板为触控电极和感应电极之间靠近基底1的电极,相应的,耦合电容的上极板为触控电极和感应电极之间背离基底1的电极,上极板与下极板之间的绝缘介质为设置在触控电极与感应电极之间的绝缘层。触控基板还包括与触控电极和感应电极相连的外围走线,所述外围走线可以包括第一连接线03、第一信号线01、第二信号线02,各个外围走线可以设置在基底1上的任一层,只要能实现各个外围走线与触控电极和感应电极的连接关系即可,在此不做限定。触控基板周边区域还设置有绝缘外框7,例如可以是黑矩阵外框,若本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基板应用到显示装置中,绝缘外框7用于使外围走线与显示装置中的其他结构相绝缘。

    实施例二、

    如图1、图6、图7所示,触控电极和感应电极在垂直于触控基板的方向具有多个重叠区域,图6、图7可以为图1在触控电极与感应电极的重叠区域4的一种实施例的截面图。每个重叠区域4中,触控电极与感应电极部分同层设置。以下以方式一和方式二为例进行说明。

    方式一、

    具体地,如图6所示,每个重叠区域4中,触控电极(即第一子电极21)包括第一部分211、第二部分212和第三部分213。触控电极的第一部分211、触控电极的第二部分212与感应电极(即第二电极3)同层设置,且将感应电极夹设在二者之间,触控电极的第三部分213连接在触控电极的第一部分211与触控电极的第二部分212之间,且设置在所述感应电极之上。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触控电极的第一部分211与触控电极的第二部分212之间设置有第一绝缘层5,且第一绝缘层5位于触控电极的第三部分213与感应电极之间。在本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基板中,触控电极的第三部分213和感应电极形成耦合电容以感测触摸动作,耦合电容的下极板为感应电极,相应的,耦合电容的上极板为触控电极的第三部分213,上极板与下极板之间的绝缘介质为设置在触控电极的第三部分213与感应电极之间的第一绝缘层5。

    方式二、

    可选地,如图7所示,每个重叠区域4中,感应电极(即第二电极3)包括第一部分301、第二部分302和第三部分303。感应电极的第一部分301、感应电极的第二部分302与触控电极(即第一子电极21)同层设置,且将触控电极夹设在二者之间,感应电极的第三部分303连接在感应电极的第一部分301与感应电极的第二部分302之间,且设置在触控电极之上。

    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感应电极的第一部分301与感应电极的第二部分302之间设置有第一绝缘层5,且第一绝缘层5位于感应电极的第三部分303与触控电极之间。在本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基板中,感应电极的第三部分303和触控电极形成耦合电容以感测触摸动作,耦合电容的下极板为触控电极,相应的,耦合电容的上极板为感应电极的第三部分303,上极板与下极板之间的绝缘介质为设置在感应电极的第三部分303与触控电极之间的第一绝缘层5。

    基于方式一和方式二,结合图6、图7,在触控电极的第三部分213(方式一)或感应电极的第三部分303(方式二)之上还设置有第二绝缘层6,若本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基板应用到显示装置中,第二绝缘层6用于使触控基板与显示装置中其他结构相绝缘,且能形成保护层对触控基板中的各结构起到一定保护作用。触控基板还包括与触控电极和感应电极相连的外围走线,所述外围走线可以包括第一连接线03、第一信号线01、第二信号线02,各个外围走线可以设置在基底1上的任一层,只要能实现各个外围走线与触控电极和感应电极的连接关系即可,在此不做限定。触控基板周边区域还设置有绝缘外框7,例如可以是黑矩阵外框,若本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基板应用到显示装置中,绝缘外框7用于使外围走线与显示装置中的其他结构相绝缘。

    可选地,本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基板还可以包括:处理单元,处理单元用于接收触控电极与感应电极传递的感测触摸动作的信号,对该信号进行计算,确定触摸点的位置以及执行触摸点对应要执行的操作。处理单元上具有多个管脚,第一信号线01与管脚一一相连,以传递触控电极(即第一子电极21)感测触摸动作所发出的信号,第二信号线02与管脚一一相连,以传递感应电极(即第二电极3)感测触摸动作所发出的信号。处理单元例如可以是集成电路芯片(integratedcircuit,ic)等,具体的根据需要设计,在此不做限定。

    可选地,本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基板还可以包括: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第一电路板例如可以是柔性电路板(flexibleprintedcircuit,fpc),第二电路板例如可以是印刷电路板(printedcircuitboard,pcb),上述处理单元可以设置在pcb上,fpc与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相连,且fpc与pcb相连,以将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上的信号传递至设置在pcb上的处理单元中。

    相应地,本实施例还一种触控基板的制作方法。

    具体地,若触控基板中,触控电极与感应电极如实施例一所示分层设置,触控基板的制作方法包括:

    s01、制作基底,基底可以为玻璃基底等类型的基底,在此不做限定。

    s02、在基底的周边区域制作绝缘外框。

    具体地,通过涂布、曝光、显影、烘烤等步骤制作绝缘外框。

    s03、在基底之上、绝缘外框之内制作第一层电极。第一层电极可以包括触控电极,也可以包括感应电极。若外围走线(第一信号线、第二信号线和第一连接线)使用的材料与触控电极或感应电极相同,则第一层电极可以包括外围走线。

    具体地,通过膜层蒸镀工艺在基底之上、绝缘外框之内形成导电膜层,再根据第一层电极的图案对形成的导电膜层进行图案化(pattern)工艺,包括光刻胶涂覆、曝光、显影、烘烤、刻蚀、感光光阻材料剥离等步骤,完成第一层电极的导电图案。

    s04、在第一层电极之上制作第一绝缘层。

    具体地,将制作第一绝缘层的材料整面涂覆在第一层电极之上,且使外围走线与管脚bonding的部分裸露,再经过曝光等步骤固化材料以形成第一绝缘层。

    s05、在第一绝缘层之上、绝缘外框之内制作第二层电极。若第一层电极包括触控电极,则第二层电极包括感应电极,若第二层电极包括感应电极,则第二层电极包括触控电极。若外围走线(第一信号线、第二信号线和第一连接线)使用的材料与触控电极或感应电极相同,则第二层电极可以包括外围走线。

    具体地,通过膜层蒸镀工艺在基底之上,绝缘外框之内形成导电膜层,再根据第二层电极的图案对形成的导电膜层进行图案化(pattern)工艺,包括光刻胶涂覆、曝光、显影、烘烤、刻蚀、感光光阻材料剥离等步骤,完成第二层电极的导电图案。

    若外围走线与触控电极或感应电极使用不同的材料,则需要进行单独制作外围走线,进行步骤s051。

    s051、制作外围走线,与第二层电极同层设置。

    具体地,通过膜层蒸镀工艺在基底之上形成导电膜层,再根据外部走线的图案对形成的导电膜层进行图案化(pattern)工艺,包括光刻胶涂覆、曝光、显影、烘烤、刻蚀、感光光阻材料剥离等步骤,完成外围走线的导电图案。

    s06、在第二层电极之上制作第二绝缘层。

    具体地,将制作第一绝缘层的材料整面涂覆在第二层电极之上,再经过曝光等步骤固化材料以形成第二绝缘层。

    可选地,若触控基板中,触控电极与感应电极如实施例二所示部分同层设置,则触控基板的制作方法中,在上述步骤03中,第一层电极包括触控电极(或感应电极)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以及感应电极(或触控电极)。且在上述步骤s04中,在完成第一绝缘层的制作后,需要在第一绝缘层上制作多个桥点,也就是贯穿第一绝缘层的通孔(如图6所示)。在步骤s04中,感应电极层包括触控电极(或感应电极)的第三部分,触控电极(或感应电极)的第三部分可以通过桥点桥接在触控电极(或感应电极)的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

    相应地,本实施例还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触控基板。该显示装置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对于该显示装置的其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均为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具有的,在此不做赘述,也不应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触控基板,通过将位于不同触控区域的第二电极3的第一端a相连,再将上述相连的第二电极3中任一第二电极3的第二端b与第二信号线02相连,使上述相连且位于不同触控区域的第二电极3用同一第二信号线02传递信号,由于第二信号线02与外部管脚一一相连,以传递第二电极3感测触摸动作所发出的信号,因此使位于不同触控区域的第二电极3用同一第二信号线02传递信号,可以减少接收第二电极3的信号所需的管脚的数量。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触控基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底;

    多个第一电极,设置在所述基底上,且沿第一方向延伸;

    多个第二电极,设置在所述基底上,且沿第二方向延伸;

    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交叉设置;所述触控基板具有沿第一方向并排设置的多个触控区域,且所述第一电极在所述多个触控区域的交界处断开设置,将所述第一电极划分为多个第一子电极,且所述第一子电极与第一信号线一一对应连接;

    至少部分位于不同触控区域的所述第二电极的第一端通过第一连接线相连,相连的所述第二电极中任一第二电极的第二端与第二信号线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触控区域包括第一触控区域和第二触控区域;

    位于所述第一触控区域和所述第二触控区域中的所述第二电极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线一一对应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基板,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第一连接线在基底上的正投影无重叠。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信号线与位于所述第一触控区域中的所述第二电极的第二端一一对应连接;或者,

    所述第二信号线与位于所述第二触控区域中的所述第二电极的第二端一一对应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子电极与所述多个第二电极分层设置;且在所述多个第一子电极与所述多个第二电极之间设置有第一绝缘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在垂直于所述触控基板的方向具有多个重叠区域;

    每个所述重叠区域中,所述第一子电极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

    所述第一子电极的第一部分、所述第一子电极的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二电极同层设置,且将所述第二电极设在二者之间,所述第一子电极的第三部分连接在所述第一子电极的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一子电极的第二部分之间,且设置在所述第二电极之上;

    或,

    每个所述重叠区域中,所述第二电极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

    所述第二电极的第一部分、所述第二电极的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一子电极同层设置,且将所述第一子电极设在二者之间,所述第二电极的第三部分连接在所述第二电极的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电极的第二部分之间,且设置在所述第一子电极之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控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电极的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一子电极的第二部分之间设置有第一绝缘层,且所述第一绝缘层位于所述第一子电极的第三部分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

    或,

    所述第二电极的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电极的第二部分之间设置有第一绝缘层,且所述第一绝缘层位于所述第二电极的第三部分与所述第一子电极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基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处理单元,所述处理单元上具有多个管脚;

    所述第一信号线与所述管脚一一相连;所述第二信号线与所述管脚一一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或所述第二电极的材料包括纳米银线、氧化铟锡、铝、铜、银中的任一种。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线和/或所述第二信号线和/或所述第一连接线的材料,包括纳米银线、氧化铟锡、铝、铜、银中的任一种。

    1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0任一所述的触控基板。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触控基板及显示装置,属于显示技术领域。该触控基板包括基底、设置在基底上且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电极、设置在基底上且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电极。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交叉设置,触控基板具有沿第一方向并排设置的多个触控区域,至少部分位于不同触控区域的第二电极的第一端通过第一连接线相连,相连的第二电极中任一第二电极的第二端与第二信号线相连。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触控基板,通过将不同触控区域的第二电极相连,使相连的第二电极用同一第二信号线传递信号,由于第二信号线与外部管脚一一相连以传递第二电极发出的信号,从而可以减少所需的管脚的数量。

    技术研发人员:徐文结;王静;储微微;郭总杰;於飞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8.15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556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