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配式建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模块化钢结构建筑装配式集成墙板及体系。
背景技术:
模块化钢结构建筑是一种可以实现快速拼装的高集成度装配式建筑,具有建设速度快、标准化程度高、全生命周期可持续的特点。模块化钢结构建筑的建造方法与传统建筑的建造方法不同,是将标准化模块在工厂中预制生产,生产完成后运输至建设场地进行连接拼装,施工全过程采用干法作业,能够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
目前的技术条件下,模块化建筑的装配式程度不高。模块化建筑的理想建造模式应该兼具集成性好、连接速度快、力学性能好的特点,而目前的模块化建筑的建造过程中的围护系统建造不能同时兼具以上特点,若仍然沿用传统的建造模式,则有悖于模块化建筑装配式和高度集成的特点。因此,模块化建筑的外墙装配式设计是一个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集成墙板,通过反打技术实现了墙体多层次集合,实现多种功能集成化设计,包括保温、防水、通风和饰面功能的集成。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集成墙板,其特殊之处在于:
所述集成墙板从内向外依次包括外饰层、空气间层、防水层、结构层和保温层。
进一步地,上述结构层和外饰层在纵向错位设置,位于集成墙板上部的结构层超出外饰层,位于集成墙板下部的外饰层超出结构层。
进一步地,上述空气间层为轻钢龙骨。
进一步地,上述轻钢龙骨为横向和/或竖向设置。
进一步地,上述保温层为气凝胶;结构层为欧松板;防水层为防水透气膜;外饰层为竹木板或石料板。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用于模块化钢结构建筑的集成墙板体系,其特殊之处在于:
包括上述任一一种集成墙板,还包括横向龙骨和纵向龙骨;
所述横向龙骨和纵向龙骨设置在钢结构主体上;
所述集成墙板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集成墙板之间相互拼接并固定在横向龙骨和/或纵向龙骨上。
进一步地,上下拼接的两个集成墙板之间为卡接,所述位于上方的集成墙板下部超出结构层的外饰层覆盖位于下方的集成墙板上部超出外饰层的结构层。
进一步地,上述集成墙板通过角钢连接件固定在横向龙骨和/或纵向龙骨上。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集成墙板,可实现装配式墙体功能的集成,有效提高装配式墙体工业化程度;复合墙板体系实现多种功能集成化设计,包括保温、防水、通风和饰面功能的集成;
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模块化钢结构建筑的集成墙板体系,其连接体系拆装速度快且操作简单;
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模块化钢结构建筑的集成墙板体系,紧固件在连接体系表面没有凹凸,室内外不需要对热桥做特殊处理;
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模块化钢结构建筑的集成墙板体系,模块单元之间全螺栓连接,拼装现场无焊接;
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模块化钢结构建筑的集成墙板体系,上下模块相互卡接,提高整体刚度,提高保温隔热性能;
6)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模块化钢结构建筑的集成墙板体系,所有紧固件为国标标准构件,方便采购;所述连接件和角件可以根据设计,标准化批量生产;
7)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模块化钢结构建筑的集成墙板体系,本设计可以实现施工的可逆性,方便组装和拆卸。
附图说明
图1为集成墙板的爆炸图;
图2为集成墙板的正视图;
图3为集成墙板横向剖面图;
图4为安装于模块化钢结构主体上的龙骨分布示意图;
图5为集成墙板体系组装模式图;
图6为集成墙板与模块化钢结构连接处细部构造图;
图7为图5中左起第一附图的放大图;
图8为图5中左起第四附图的放大图。
其中,1、外饰层;2、空气间层;3、防水层;4、结构层;5、保温层;6、第一角钢连接件;7、第二角钢连接件;8、第三角钢连接件;9、第一全螺纹抗剪螺杆;10、第二全螺纹抗剪螺杆;11、横向龙骨;12、纵向龙骨;13、连接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图3,一种集成墙板,从内向外依次包括外饰层1、空气间层2、防水层3、结构层4和保温层5。
所述结构层4和外饰层1在纵向错位设置,位于集成墙板上部的结构层4超出外饰层1,位于集成墙板下部的外饰层1超出结构层4。
保温层5为气凝胶;结构层4为欧松板;防水层3为防水透气膜;外饰层1为竹木板或石料板。所述空气间层2为轻钢龙骨结构,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当外饰层1为质量较轻的材质时,所述轻钢龙骨为横向或竖向设置即可;当外饰层1为质量较重的材质时,所述轻钢龙骨为横向和竖向设置,增加稳定性。
参见图4-图6,一种用于模块化钢结构建筑装配式集成墙板体系,包括上述集成墙板,还包括横向龙骨11和纵向龙骨12;所述横向龙骨11和纵向龙骨12设置在钢结构主体上;所述集成墙板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集成墙板之间相互拼接并通过角钢连接件固定在横向龙骨11和/或纵向龙骨12上,形成集成墙板体系。横向龙骨11和纵向龙骨12均为薄壁轻钢龙骨。
进一步地,上下拼接的两个集成墙板之间为卡接,所述位于上方的集成墙板下部超出结构层4的外饰层1覆盖位于下方的集成墙板上部超出外饰层1的结构层4。所述集成墙板轻钢龙骨2和结构层4与饰面层1安装时在纵向错缝连接,上、下集成墙板连接时可相互卡接,增强围护结构刚度,同时避免热桥的发生,有利于保温隔热和外墙防水。
参见图4、图7和图8,所述钢结构主体上、纵向龙骨12上分别设有第一角钢连接件6、第二角钢连接件7、第三角钢连接件8,第一角钢连接件6、第二角钢连接件7、第三角钢连接件8结构相同,均为l型板,l型板的两个面均设有圆孔,第一角钢连接件6、第二角钢连接件7分别焊接在钢结构主体和纵向龙骨12上,第三角钢连接件8用第一全螺纹抗剪螺杆9固定在钢结构主体上。
参见图5、图7和图8,用于模块化钢结构建筑装配式集成墙板体系在组装时,先安装下方的集成墙板,先将集成墙板坐在第一角钢连接件6上,利用第一角钢连接件6竖直的面卡住集成墙板的防水层3、结构层4和保温层5,然后用自攻螺钉从防水层3、结构层4和保温层5穿入后固定在横向龙骨11上,然后再安装上方的集成墙板,在第二角钢连接件7的水平面固定第二全螺纹抗剪螺杆10,然后将上方的集成墙板坐在第二角钢连接件7上,利用第二全螺纹抗剪螺杆10卡住防水层3、结构层4和保温层5,然后再用自攻螺钉从防水层3、结构层4和保温层5穿入后固定在横向龙骨11上,保证上方的集成墙板下部伸出的外饰层覆盖下方的集成墙板上部伸出的结构层,使上下集成墙板卡接,外部平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调节,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所以,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1.一种集成墙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集成墙板从内向外依次包括外饰层(1)、空气间层(2)、防水层(3)、结构层(4)和保温层(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层(4)和外饰层(1)在纵向错位设置,位于集成墙板上部的结构层(4)超出外饰层(1),位于集成墙板下部的外饰层(1)超出结构层(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集成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间层(2)为轻钢龙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集成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轻钢龙骨为横向和/或竖向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一种集成墙板,其特征在于:保温层(5)为气凝胶;结构层(4)为欧松板;防水层(3)为防水透气膜;外饰层(1)为竹木板或石料板。
6.一种用于模块化钢结构建筑装配式集成墙板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4任一一种集成墙板,还包括横向龙骨(11)和纵向龙骨(12);
所述横向龙骨(11)和纵向龙骨(12)设置在钢结构主体上;
所述集成墙板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集成墙板之间相互拼接并固定在横向龙骨(11)和/或纵向龙骨(12)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模块化钢结构建筑装配式集成墙板体系,其特征在于:上下拼接的两个集成墙板之间为卡接,所述位于上方的集成墙板下部超出结构层(4)的外饰层(1)覆盖位于下方的集成墙板上部超出外饰层(1)的结构层(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用于模块化钢结构建筑装配式集成墙板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墙板通过角钢连接件固定在横向龙骨(11)和/或纵向龙骨(12)上。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