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螺杆塑料挤出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2  122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料加工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单螺杆塑料挤出机。



    背景技术:

    在塑料挤出成型设备中,塑料挤出机通常称之为主机,而与其配套的后续设备塑料挤出成型机则称为辅机。塑料挤出机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已由原来的单螺杆衍生出双螺杆、多螺杆,甚至无螺杆等多种机型。塑料挤出机可以与管材、薄膜、捧材、单丝、扁丝、打包带、挤网、板片材、异型材、造粒、电缆包覆等各种塑料成型辅机匹配,组成各种塑料挤出成型生产线,生产各种塑料制品。因此,塑料挤出成型机械无论现在或将来,都是塑料加工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的机种之一。

    塑料挤出机按其螺杆数量可以分为单螺杆挤出机、双螺杆挤出机和多螺杆挤出机。目前以单螺杆挤出机应用最为广泛,适宜于一般材料的挤出加工。双螺杆挤出机由于具有由摩擦产生的热量较少、物料所受到的剪切比较均匀、螺杆的输送能力较大、挤出量比较稳定、物料在机筒内停留长,混合均匀。

    在现有技术中,塑料挤出机的物料在加料过程中与空气接触导致水分增多,不利于后期挤出;并且现有的挤出机装置不易移动,在移动的过程中较为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螺杆塑料挤出机,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加料过程水分过多以及装置笨重不易移动的问题,提供的单螺杆塑料挤出机具有物料水分含量少、混料均匀、易于挤出以及易于移动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单螺杆塑料挤出机,所述单螺杆塑料挤出机包括:

    机架;

    机箱,所述机箱固定在所述机架上,所述机箱内部安装有传动电机,所述传动电机与控制主板电性连接,所述控制主板固定在所述机箱的侧面;

    预混腔,所述预混腔通过预混腔支架固定在所述机架上;

    双层料斗,所述双层料斗安装在所述预混腔的上方,所述双层料斗的底部与所述预混腔的进料端连通,所述双层料斗的内层为加料区域,所述双层料斗的外层为气流交换区域;所述气流交换区域的顶部圆环上设置有惰性气体进气口,所述惰性气体进气口与惰性气体钢瓶通过管道连通;所述加料区域与所述气流交换区域的隔层为网状结构;所述双层料斗的底部安装有滤网;

    机筒,所述机筒的进料端与所述预混腔的出料端连通,所述机筒通过机筒支架固定在所述机架上,所述机筒的中空区域设置有螺杆,所述螺杆与所述传动电机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所述机筒的中部设置有排气孔,所述排气孔与所述惰性气体进气口通过管道连接;

    机头,所述机头的进料端与所述机筒的出料端连通,所述机头通过机头支架固定在所述机架上。

    本实用新型的单螺杆塑料挤出机在传统的单螺杆塑料挤出机的基础上改进了料斗,将之前的单层料斗更改为双层料斗,通过设置气流交换区域和加料区域,气流交换区域的顶部圆环上设置有惰性气体进气口便于通入惰性气体进行保护,加料区域与气流交换区域的隔层为网状结构,使得惰性气体可自由扩散在加料区域中,不仅可以实现分散物料的作用,还可以使得物料不易软化,利于后期挤出工序,实现了能源循环利用,降低了生产能耗,提高了生产效率和挤出塑料的质量;通过将机筒机头采用不同的支架进行固定,固定效果更好,整体更为稳固。

    通过在机筒的中部设置有排气孔,使得通入的惰性气体及时排出,避免影响后续挤出导致塑料板材中有气泡等缺陷;排气孔与惰性气体进气口通过管道连接,使得惰性气体可以循环利用,减少了惰性气体钢瓶的使用量,提高了物料利用率。

    高分子材料中高温情况下容易降解并且容易产生晶点,通过惰性气体可减缓物料氧化程度,进行分散混合不仅可以达到分散的效果,还可带走部分预热,避免局部温度过高产生炭化的凝胶点,从而吸附形成晶点。预混腔的腔体为光滑曲面,不存在死角,造成少量原料长时间受热、过度聚合、降解。通过在双层料斗底部安装滤网,其中滤网可拆卸清洗,滤网的孔径依据不同的塑料进行控制滤网细度,勤换滤网(尤其是陈旧设备),也有利于晶点减少。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机架为开口向上的u型机架,所述机架的底部设置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底端安装有可限位的滑轮,所述伸缩杆通过所述控制主板控制伸缩。将机架设置为u型机架,在节约材料的同时也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安装伸缩杆与滑轮,当伸缩杆向上收缩时,滑轮逐渐隐藏,机架与地面逐渐贴合,此时为工作状态,更为安全稳固;当伸缩杆向下伸长时,机架逐渐远离地面,便于移动单螺杆塑料挤出机。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机箱上设置有检修窗;所述机筒上设置有透明观察窗。在机箱上设置检修窗便于后期检修,在机筒上设置透明观察窗便于观察并且不影响整体密闭性。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机筒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与控制主板电性连接。设置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使得控制主板上的温度和压力更真实,操作者更便于控制整体工艺。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机筒的加热方式为电阻加热、电感应加热或远红外线加热。机筒可以适应不同的加热方式。

    机筒与机头之间设置有多孔板。多孔板的作用是使塑料由旋转流动变成直线流动,使物料沿流动方向形成压力,使制品更加密实,从而使物料塑化更加均匀,并且还可阻止杂质和未塑化的物料通过。如果加用过滤网时,多孔板还可支撑过滤网,但挤出黏度较大、热稳定性较差的物料如硬聚氯乙烯等,一般不加过滤网。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单螺杆塑料挤出机,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双层料斗通过设置气流交换区域和加料区域,气流交换区域的顶部圆环上设置有惰性气体进气口便于通入惰性气体进行保护,加料区域与气流交换区域的隔层为网状结构,使得惰性气体可自由扩散在加料区域中,不仅可以实现分散物料的作用,还可以使得物料不易软化,利于后期挤出工序,实现了能源循环利用,降低了生产能耗,提高了生产效率和挤出塑料的质量;通过将机筒机头采用不同的支架进行固定,固定效果更好,整体更为稳固。将机架设置为u型机架,在节约材料的同时也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安装伸缩杆与滑轮,当伸缩杆向上收缩时,滑轮逐渐隐藏,机架与地面逐渐贴合,此时为工作状态,更为安全稳固;当伸缩杆向下伸长时,机架逐渐远离地面,便于移动单螺杆塑料挤出机。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单螺杆塑料挤出机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2显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单螺杆塑料挤出机的移动状态示意图。

    图3显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单螺杆塑料挤出机的双层漏斗结构示意图。

    图4显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单螺杆塑料挤出机的右视图。

    图5显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单螺杆塑料挤出机的仰视图。

    元件标号说明

    1-机架;2-机箱;3-控制主板;4-预混腔;5-预混腔支架;6-双层料斗;7-加料区域;8-气流交换区域;9-机筒;10-机筒支架;11-机头;12-伸缩杆;13-滑轮;14-检修窗;15-透明观察窗;16-惰性气体进气口,17-机头支架,18-惰性气体钢瓶,19-排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请参阅图1至图5。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请参阅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单螺杆塑料挤出机,所述单螺杆塑料挤出机包括:

    机架1,机架1为开口向上的u型机架1,所述机架1的底部设置有伸缩杆12,所述伸缩杆12的底端安装有可限位的滑轮13,所述伸缩杆12通过所述控制主板3控制伸缩;

    机箱2,所述机箱2固定在所述机架1上,所述机箱2内部安装有传动电机,所述传动电机与控制主板3电性连接,所述控制主板3固定在所述机箱2的侧面;机箱2上设置有检修窗14;

    预混腔4,所述预混腔4通过预混腔支架5固定在所述机架1上;

    双层料斗6,所述双层料斗6安装在预混腔4的上方,所述双层料斗6的底部与所述预混腔4的进料端连通,所述双层料斗6的内层为加料区域7,所述双层料斗6的外层为气流交换区域8;所述气流交换区域8的顶部圆环上设置有惰性气体进气口16,所述惰性气体进气口16与惰性气体钢瓶18通过管道连通;所述加料区域7与所述气流交换区域8的隔层为网状结构;机筒9,所述机筒9的进料端与所述预混腔4的出料端连通,所述机筒9通过机筒支架10固定在所述机架1上,所述机筒9的中空区域设置有螺杆,所述螺杆与所述传动电机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机筒9上设置有透明观察窗15;所述机筒9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与控制主板3电性连接;所述机筒的中部设置有排气孔19,所述排气孔19与所述惰性气体进气口16通过管道连接;所述双层料斗6的底部安装有滤网20;

    机头11,所述机头11的进料端与所述机筒9的出料端连通,所述机头11通过机头支架17固定在所述机架1上。

    具体地,机筒9的加热方式为电阻加热、电感应加热或远红外线加热。

    工作原理:将物料加入双层料斗6中,进过双层料斗6进入预混腔4预热混合后,再进入机筒9中进行挤出,机筒9一般在有效长度上分为三段,按螺杆直径大小、螺距、螺深确定三段有效长度,一般按各占三分之一划分;开始叫输送段:物料在此处要求不能塑化,但要预热、受压挤实,过去老挤出理论认为此处物料是松散体,后来通过证明此处物料实际是固体塞,就是说这里物料受挤压后是一固体象塞子一样,因此只要完成输送任务就是它的功能了;第二段叫压缩段,此时螺槽体积由大逐渐变小,并且温度要达到物料塑化程度,此处产生压缩由输送段三,在这里压缩到一,这叫螺杆的压缩比为3:1,有的机器也有变化,完成塑化的物料进入到第三段;第三段是计量段,此处物料保持塑化温度,只是象计量泵那样准确、定量输送熔体物料,以供给机头11,此时温度不能低于塑化温度,一般略高点。双层漏斗中气流交换区域8进行热量交换进行干燥,降低物料中水分含量。安装伸缩杆12与滑轮13,当伸缩杆12向上收缩时,滑轮13逐渐隐藏,机架1与地面逐渐贴合,此时为工作状态,更为安全稳固;当伸缩杆12向下伸长时,机架1逐渐远离地面,便于移动单螺杆塑料挤出机。通过在机筒的中部设置有排气孔19,使得通入的惰性气体及时排出,避免影响后续挤出导致塑料板材中有气泡等缺陷;排气孔19与惰性气体进气口16通过管道连接,使得惰性气体可以循环利用,减少了惰性气体钢瓶18的使用量,提高了物料利用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单螺杆塑料挤出机具有物料水分含量少、混料均匀、易于挤出以及易于移动的优点。所以,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技术特征:

    1.一种单螺杆塑料挤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单螺杆塑料挤出机包括:

    机架(1);

    机箱(2),所述机箱(2)固定在所述机架(1)上,所述机箱(2)内部安装有传动电机,所述传动电机与控制主板(3)电性连接,所述控制主板(3)固定在所述机箱(2)的侧面;

    预混腔(4),所述预混腔(4)通过预混腔支架(5)固定在所述机架(1)上;

    双层料斗(6),所述双层料斗(6)安装在所述预混腔(4)的上方,所述双层料斗(6)的底部与所述预混腔(4)的进料端连通,所述双层料斗(6)的内层为加料区域(7),所述双层料斗(6)的外层为气流交换区域(8),所述气流交换区域(8)的顶部圆环上设置有惰性气体进气口(16),所述惰性气体进气口(16)与惰性气体钢瓶(18)通过管道连通;所述加料区域(7)与所述气流交换区域(8)的隔层为网状结构;所述双层料斗(6)的底部安装有滤网(20);

    机筒(9),所述机筒(9)的进料端与所述预混腔(4)的出料端连通,所述机筒(9)通过机筒支架(10)固定在所述机架(1)上,所述机筒(9)的中空区域设置有螺杆,所述螺杆与所述传动电机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所述机筒的中部设置有排气孔(19),所述排气孔(19)与所述惰性气体进气口(16)通过管道连接;

    机头(11),所述机头(11)的进料端与所述机筒(9)的出料端连通,所述机头(11)通过机头支架(17)固定在所述机架(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螺杆塑料挤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为开口向上的u型机架(1)。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单螺杆塑料挤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的底部设置有伸缩杆(12),所述伸缩杆(12)的底端安装有可限位的滑轮(13),所述伸缩杆(12)通过所述控制主板(3)控制伸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螺杆塑料挤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2)上设置有检修窗(1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螺杆塑料挤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筒(9)上设置有透明观察窗(15)。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一种单螺杆塑料挤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筒(9)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与控制主板(3)电性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单螺杆塑料挤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筒(9)的加热方式为电阻加热、电感应加热或远红外线加热。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料加工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单螺杆塑料挤出机,包括:机架;机箱固定在机架上,机箱内部安装有传动电机,传动电机与控制主板电性连接;预混腔;双层料斗安装在预混腔的上方,双层料斗的底部与预混腔的进料端连通;机筒的进料端与预混腔的出料端连通,机筒通过机筒支架固定在机架上,机筒的中空区域设置有螺杆,螺杆与传动电机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机头的进料端与机筒的出料端连通,机头通过机头支架固定在机架上。本实用新型解决现有技术中加料过程水分过多以及装置笨重不易移动的问题,提供的单螺杆塑料挤出机具有物料水分含量少、混料均匀、易于挤出以及易于移动的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膜太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6.11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549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