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风型太阳能光伏板屋顶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2  159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防风型太阳能光伏板屋顶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太阳能光伏板制造技术的逐渐完善,其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太阳能发电作为一种新兴的可再生能源,只要有阳光的地方就可安装太阳能光伏板。建筑屋顶多位于高处,且面积空旷、无遮挡物,能够接受充足的阳光,是一处安装太阳能光伏板的理想区域。现有的太阳能光伏板多以某一角度固定安装,或在太阳能光伏板安装结构上加设角度调节机构,接收不同角度的太阳光,但建筑屋顶上的风力一般较强,太阳能光伏板受到强风的间歇冲击,长久下去影响太阳能光伏板的使用,尤其是在恶劣天气,强风作用于太阳能光伏板表面,固定安装的边缘承受较大的集中应力,严重地还会导致光伏板破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防风型太阳能光伏板屋顶安装结构,旨在优化屋顶太阳能光伏板安装结构,提高太阳能光伏板承受强风侵袭的能力。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防风型太阳能光伏板屋顶安装结构,包括若干太阳能光伏板,若干所述太阳能光伏板通过安装板装设于安装支架上,所述安装支架固定于屋顶,所述安装板正面并排设有若干个容纳槽,所述太阳能光伏板外围通过缓冲结构活动安装于所述容纳槽内,所述缓冲结构包括包覆于所述太阳能光伏板外围的弹性封边,所述弹性封边上下两端对称设有两扣板,所述弹性封边通过两所述扣板与所述太阳能光伏板抵接,两所述扣板上远离所述弹性封边的一端均设有若干限位挡板,若干所述限位挡板沿所述扣板长度方向等距设置,所述容纳槽侧壁上设有与所述限位挡板适配的限位凹槽,所述限位凹槽沿与所述太阳能光伏板垂直的方向设置,所述容纳槽端部还设有封装板,所述封装板罩设于相邻两所述容纳槽内的限位凹槽上方,所述容纳槽底部还设有若干缓冲弹簧,所述扣板通过所述缓冲弹簧与所述封装板抵接。

    优选地,所述封装板横截面设为t型结构,所述封装板的两翼板罩设于所述限位凹槽上方;所述安装板正面还设有若干安装槽,任一所述安装槽设于相邻两所述容纳槽之间,所述封装板的腹板容置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封装板的腹板和安装板上还设有若干螺纹孔,所述封装板通过封装螺栓固定于所述安装板上。

    优选地,所述限位挡板与所述扣板呈一体结构设置,任一所述限位挡板上均设有螺纹孔,两所述扣板通过紧固螺栓,以及套设于所述紧固螺栓端部的螺母固定。

    优选地,所述限位挡板横截面设为t型结构,所述限位凹槽上设有与所述限位挡板适配的两限位卡口。

    优选地,所述容纳槽底部设有弹性缓冲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安装板上并排设置多个容纳槽,有序安装太阳能光伏板,操作方便。设于容纳槽内的缓冲弹簧,在强风天气下,可缓释太阳能光伏板表面和外围承受的荷载;设于光伏板外的弹性封边,可进一步缓冲集中于太阳能光伏板外围的应力,避免太阳能光伏板破裂。封装板的两翼板罩设于相邻两容置槽的限位凹槽上方,并与限位凹槽和限位挡板共同作用,导向太阳能光伏板在容纳槽内的活动方向和活动范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防风型太阳能光伏板屋顶安装结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防风型太阳能光伏板屋顶安装结构剖视图;

    图3为图1中x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2中y处的局部放大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出防风型太阳能光伏板屋顶安装结构,包括若干太阳能光伏板1,若干所述太阳能光伏板1通过安装板2安装于安装支架3上,所述安装支架3固定于屋顶4,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2正面并排设有若干个容纳槽21,所述太阳能光伏板1外围通过缓冲结构活动安装于所述容纳槽21内,所述缓冲结构包括包覆于所述太阳能光伏板1外围的弹性封边22,所述弹性封边22上下两端对称设有两扣板23,所述弹性封边22通过两所述扣板23与所述太阳能光伏板1抵接,两所述扣板23上远离所述弹性封边22的一端设有若干限位挡板24,若干所述限位挡板24沿所述扣板23长度方向等距设置,所述容纳槽21侧壁上设有与所述限位挡板24适配的限位凹槽25,所述容纳槽21端部还设有封装板5,所述封装板5罩设于相邻两所述容纳槽21内的限位凹槽25上方。限位挡板24在限位凹槽25内上下活动,进而带动太阳能光伏板1在容纳槽21内活动,安装于限位凹槽25上方的封装板5用于限制限位挡板24移动幅度,避免限位挡板24沿限位凹槽25长度方向滑出。

    所述容纳槽21底部还设有若干缓冲弹簧6,任一所述缓冲弹簧6两端分别与所述容纳槽21和扣板23抵接。正常状态下,缓冲弹簧6处于伸展状态,使扣板23与封装板5抵接。强风条件下,风作用于太阳能光伏板1表面,压迫缓冲弹簧6收缩,将风对太阳能光伏板1的作用力转移至缓冲弹簧6,降低太阳能光伏板1表面和外围承受的荷载,避免太阳能光伏板1破裂。

    所述封装板5横截面呈t形设置,所述封装板5的两翼板51罩设于所述限位凹槽25上方;所述安装板2正面还设有若干安装槽26,任一所述安装槽26设于相邻两所述容纳槽21之间,所述封装板5的腹板52容置于所述安装槽26内,组装时直接将封装板5的腹板52扣合于安装槽26内,即可完成封装板5的安装。本实用新型在安装板2上并排设置多个安装太阳能光伏板1的容纳槽21,同一封装板5的两翼板51罩设于相邻两容置槽的限位凹槽25上方,便于太阳能光伏板1的安装,操作方便,尤其在需要调节太阳能光伏板1光照角度的情况下,将角度调节机构直接作用于安装板2,即可实现对多块太阳能光伏板1光照角度的同步调整。

    所述限位挡板24与所述扣板23呈一体结构设置,任一所述限位挡板24上均设有螺纹孔,两所述扣板23通过紧固螺栓8,以及套设于所述紧固螺栓8端部的螺母固定,从两侧锁紧弹性封边22,完成太阳能光伏板1外围的封装。将螺纹孔设置于扣板23上,可避免在太阳能光伏板1上打孔,弹性封边22可选用橡胶材质的结构,强风天气下,利用弹性封边22产生的微量形变缓冲集中于太阳能光伏板1外围的应力。

    如图3所示,所述限位挡板24横截面呈t型设置,限位凹槽25设为与限位挡板24适配的形状,限位挡板24在限位凹槽25内上下活动的过程中,可限制限位挡板24活动范围,避免限位挡板24从限位凹槽25开口方向移出,影响太阳能光伏板1复位。

    强风天气下,太阳能光伏板1存在被吹变形的情况,所述容纳槽21底部设有弹性缓冲条9,变形的太阳能光伏板1与弹性缓冲条9端部抵接,避免太阳能光伏板1直接与容纳槽21底部撞击。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防风型太阳能光伏板屋顶安装结构,包括若干太阳能光伏板,若干所述太阳能光伏板通过安装板装设于安装支架上,所述安装支架固定于屋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正面并排设有若干个容纳槽,所述太阳能光伏板外围通过缓冲结构活动安装于所述容纳槽内,所述缓冲结构包括包覆于所述太阳能光伏板外围的弹性封边,所述弹性封边上下两端对称设有两扣板,所述弹性封边通过两所述扣板与所述太阳能光伏板抵接,两所述扣板上远离所述弹性封边的一端均设有若干限位挡板,若干所述限位挡板沿所述扣板长度方向等距设置,所述容纳槽侧壁上设有与所述限位挡板适配的限位凹槽,所述容纳槽端部还设有封装板,所述封装板罩设于相邻两所述容纳槽内的限位凹槽上方,所述容纳槽底部还设有若干缓冲弹簧,任一所述缓冲弹簧两端分别与所述容纳槽和扣板抵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风型太阳能光伏板屋顶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板横截面呈t形设置,所述封装板的两翼板罩设于所述限位凹槽上方;所述安装板正面还设有若干安装槽,任一所述安装槽设于相邻两所述容纳槽之间,所述封装板的腹板容置于所述安装槽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风型太阳能光伏板屋顶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挡板与所述扣板呈一体结构设置,任一所述限位挡板上均设有螺纹孔,两所述扣板通过紧固螺栓,以及套设于所述紧固螺栓端部的螺母固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风型太阳能光伏板屋顶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挡板横截面呈t型设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风型太阳能光伏板屋顶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底部设有弹性缓冲条。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防风型太阳能光伏板屋顶安装结构,包括依次安装于屋顶的安装板、安装支架,太阳能光伏板通过弹性封边、两扣板以及缓冲弹簧活动安装于安装板上的容纳槽内,扣板上设有限位挡板,容纳槽上设有与限位挡板适配的限位凹槽,限位凹槽端部还设有封装板。通过在安装板上并排设置多个容纳槽,有序安装太阳能光伏板,操作方便;设于容纳槽内的缓冲弹簧,在强风天气下,可缓释太阳能光伏板表面和外围承受的荷载;设于光伏板外的弹性封边,可进一步缓冲太阳能光伏板外围的应力,避免太阳能光伏板破裂;封装板与限位凹槽和限位挡板共同作用,导向太阳能光伏板在容纳槽内的活动方向和活动范围。

    技术研发人员:庄泽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坤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6.14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538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