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折叠球门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2  37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折叠球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可折叠球门如中国专利201420153978.7所示的形式,该专利[0021]段记载有“为了使两支撑架2与球门框1的连接简单可靠,且使两支撑架2只能在设定的方向上及范围内转动,以方便其位置的摆放,所述各支撑架2上分别设置有套接头21,所述各套接头21上分别设置有导向槽22,所述球门框1与各支撑架2对应连接的位置处分别设置有导向柱12,所述各套接头21可转动地套接在球门框1上并通过导向槽22与导向柱12的连接而使各支撑架2可转动地连接在球门框1上,如图所示,各支撑架2分别由底部直杆及与底部直杆的后端相连接的呈一定角度折弯的支撑杆组成,所述支撑杆与底部直杆相连接的部分由下向上、又后往前倾斜设置,所述支撑杆的上部分与底部直杆相互平行,所述各支撑架2的底部直杆的前端及支撑杆上部分的前端分别连接有一套接头21,所述各支撑架2通过其底部直杆及支撑杆上的套接头21和与其对应连接的杆体11作为立柱的部分相连接后与该杆体11作为立柱的部分形成直角梯形结构,且所述各套接头21分别通过铆钉铆接固定在支撑架2上”,由上述可知,现有技术中,所述各套接头21可转动地套接在球门框1上并通过导向槽22与导向柱12的连接而使各支撑架2可转动地连接在球门框1上。然而,由于套接头21具有一定形状、体积,其套设在球门框1上,相当于在球门框1表面形成了外凸的部位。在运动员高速奔跑、运动的过程中,有可能不慎碰撞到球门框1。当套接头21被高度运动的运动员碰触时,由于套接头21凸出于球门框1表面,套接头21会较球门框1的其他平整部位对运动员造成更大的伤害,如造成刮伤,因而,现有技术中的可折叠球门存在不安全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折叠球门,其立柱与横梁的交接处外壁光滑、平整,因而不安全风险较低。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可折叠球门,包括横梁、左立柱和右立柱,所述左立柱连接有左支撑结构,所述右立柱连接有右支撑结构,所述左立柱的顶端与所述横梁通过轴套连接结构实现可转动连接,所述轴套连接结构设于所述左立柱与所述横梁的交接处内部,所述右立柱的顶端与所述横梁通过轴套连接结构实现可转动连接,所述轴套连接结构设于所述右立柱与所述横梁的交接处内部。

    具体地,所述轴套连接结构包括连接套和连接轴,所述左立柱和所述右立柱各自的顶端均固定地设有连接套,所述横梁的两端均固定地设有一个所述连接轴,所述连接套可转动地套在所述连接轴外,形成转动副。

    具体地,所述轴套连接结构包括连接套和连接轴,所述横梁的两端均固定地设有一个所述连接套,所述左立柱和所述右立柱各自的顶端均固定地设有连接轴,所述连接套可转动地套在所述连接轴外,形成转动副。

    具体地,所述横梁、所述左立柱和所述右立柱均呈圆管状,所述横梁的两端朝下弯曲,所述横梁的两端内侧均固定地设有所述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末端外露于所述横梁的端部,所述左立柱和所述右立柱各自的顶端内侧均固定地设有所述连接套。

    具体地,所述连接轴与所述连接套均为塑料,所述连接轴的末端设有若干弹片,所述弹片的末端外侧设有限位凸缘,所述连接套的末端能抵着所述限位凸缘,以对所述连接轴限位。

    具体地,所述横梁由左横梁和右横梁组成,所述左横梁和所述右横梁均呈圆管状,所述可折叠球门包括翻折结构,所述翻折结构包括中间连接件、第一连接芯和第二连接芯,所述第一连接芯与所述第二连接芯均与所述中间连接件铰接,所述左横梁与所述右横梁这两者中的一个的内端为固接端,所述第一连接芯局部固定地穿设于所述固接端,相应地,所述左横梁与所述右横梁这两者中的另一个的内端为插接端,所述第一连接芯与所述第二连接芯均与所述插接端的内壁轮廓适配,所述插接端设有安装卡位和折叠卡位,所述第二连接芯设有第一弹性卡件,当所述第一弹性卡件卡在所述安装卡位时,所述第二连接芯的整体和所述第一连接芯的局部均处于所述插接端内,当所述第一弹性卡件卡在所述折叠卡位时,所述第二连接芯的局部处于所述插接端内,而所述中间连接件处于所述插接端外。

    具体地,所述第二连接芯呈圆管状,所述第二连接芯可滑动地穿设于所述插接端,所述第一弹性卡件为呈“v”字状的弹性片体,所述第一弹性卡件设于所述第二连接芯内,所述第一弹性卡件的一端固接于所述第二连接芯的内壁,所述第二连接芯的外壁设有通过口,所述第一弹性卡件的另一端设有卡紧凸块,所述卡紧凸块能局部穿出所述通过口,并卡在所述安装卡位或所述折叠卡位。

    具体地,所述第一连接芯的铰接端与所述第二连接芯的铰接端均设有抵顶面,两个所述抵顶面能够相互抵靠,以限制所述第一连接芯和/或所述第二连接芯朝后方翻折,两个所述抵顶面各自的前侧边缘处均设有避让倒圆/避让倒角,在所述第一连接芯和/或所述第二连接芯朝前方翻折的过程中,所述第一连接芯和所述第二连接芯各自所设的避让倒圆/避让倒角相互避让。

    具体地,所述可折叠球门包括底梁,所述底梁由左底梁和右底梁组成,所述左底梁和所述右底梁均呈圆管状,所述左底梁的外端铰接于所述左支撑结构的底部,所述右底梁的外端铰接于所述右支撑结构的底部,所述左底梁和右底梁这两者的其中一个的内端设有第二弹性卡件,相应地,所述左底梁和右底梁这两者的其中另一个的内端设有卡口,所述第二弹性卡件能卡在所述卡口,使所述左底梁与所述右底梁各自的内端相互保持固定地套接。

    具体地,所述左支撑结构包括左底杆和左支撑杆,所述左底杆与所述左立柱固接,所述左支撑杆的两端分别固接于所述左立柱和所述左底杆,所述右支撑结构包括右底杆和右支撑杆,所述右底杆与所述右立柱固接,所述右支撑杆的两端分别固接于所述右立柱和所述右底杆,所述左底梁和所述右底梁各自的外端均设有塑胶接头,所述塑胶接头铰接于所述左底杆、所述右底杆的前端,所述塑胶接头的端部呈球状。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由于轴套连接结构设于左立柱(右立柱)与横梁交接处的内部,轴套连接结构在使得左立柱(右立柱)与横梁形成可转动连接的同时,并不外露于左立柱(右立柱)以及横梁的表面,使得左立柱(右立柱)与横梁的交接处外壁保持光滑、平整,即使高度奔跑、运动的远动员减速不及,撞在球门上,远动员也只与光滑、平整的左立柱(右立柱)以及横梁发生碰撞,而不会碰撞到外凸的部位,从而降低远动员受到刮伤等较严重的伤害,从而降低不安全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可折叠球门的立体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3为横梁左端与左立柱的交接处的剖切视图的局部视图;

    图4为横梁左端与左立柱的交接处的分解视图的局部视图;

    图5为可折叠球门第二种折叠方式的视图;

    图6为可折叠球门的立体图,其中横梁和底梁均被拆开;

    图7为图6中b处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8为图6中d处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9为可折叠球门的局部视图,其中右底梁被翻起,横梁被拆开;

    图10为图9中c处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11为翻折结构的翻折状态视图,其中第一弹性卡件被移出;

    图12为可折叠球门第一种折叠方式的视图;

    图13为翻折结构的未翻折状态视图。

    图中:1、左立柱;2、右立柱;3、轴套连接结构;31、连接套;32、连接轴;321、弹片;322、限位凸缘;41、左横梁;411、安装卡位;412、折叠卡位;42、右横梁;51、中间连接件;52、第一连接芯;53、第二连接芯;531、第一弹性卡件;532、通过口;533、卡紧凸块;54、容纳槽;55、抵顶面;56、避让倒圆;61、左底梁;611、卡口;62、右底梁;621、第二弹性卡件;71、左底杆;72、左支撑杆;81、右底杆;82、右支撑杆;9、塑胶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见图1,可折叠球门包括横梁、左立柱1和右立柱2。左立柱1连接有左支撑结构,右立柱2连接有右支撑结构。左立柱1的顶端与横梁通过轴套连接结构3实现可转动连接,轴套连接结构3设于左立柱1与横梁交接处的内部。右立柱2的顶端与横梁通过轴套连接结构3实现可转动连接,轴套连接结构3设于右立柱2与横梁交接处的内部。由于轴套连接结构3设于左立柱1(右立柱2)与横梁交接处的内部,轴套连接结构3在使得左立柱1(右立柱2)与横梁形成可转动连接的同时,并不外露于左立柱1(右立柱2)以及横梁的表面,使得左立柱1(右立柱2)与横梁的交接处外壁保持光滑、平整,即使高度奔跑、运动的远动员减速不及,撞在球门上,远动员也只与光滑、平整的左立柱1(右立柱2)以及横梁发生碰撞,而不会碰撞到外凸的部位,从而降低远动员受到刮伤等较严重的伤害,从而降低不安全风险。

    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图1、图3、图4,轴套连接结构3包括连接套31和连接轴32。左立柱1和右立柱2各自的顶端均固定地设有连接套31。横梁的两端均固定地设有一个连接轴32。连接套31可转动地套在连接轴32外,形成转动副。

    具体地,横梁、左立柱1和右立柱2均呈圆管状,横梁的两端朝下弯曲。横梁的两端内侧均固定地设有连接轴32,连接轴32的末端外露于横梁的端部。左立柱1和右立柱2各自的顶端内侧均固定地设有连接套31。如此,便于将连接轴32固定地安装至横梁的两端内侧,并且,便于将连接套31固定地安装至左立柱1和右立柱2各自的顶端内侧。

    作为替代实施方式(此实施方式图未示出,可参考图3),连接套31与连接轴32的安装位置相互调转,即横梁的两端均固定地设有一个连接套31,左立柱1和右立柱2各自的顶端均固定地设有连接轴32,连接套31可转动地套在连接轴32外,形成转动副。

    具体地,见图3、图4,连接轴32与连接套31均为塑料,连接轴32的末端设有若干弹片321,弹片321的末端外侧设有限位凸缘322,连接套31的末端能抵着限位凸缘322,以对连接轴32限位。作为优选,在连接轴32与连接套31相互完成安装后,弹片321在自身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保持贴靠于连接套31的末端(下端)内壁,使连接轴32与连接套31形成弹性的摩擦接触,并且使连接轴32与连接套31保持同轴,避免其两者因相互间因间隙较大而错位。

    具体地,见图1,横梁由左横梁41和右横梁42组成,左横梁41和右横梁42均呈圆管状。结合图2、图11,可折叠球门包括翻折结构,翻折结构包括中间连接件51、第一连接芯52和第二连接芯53。第一连接芯52与第二连接芯53均与中间连接件51铰接。左横梁41与右横梁42这两者中的一个的内端为固接端,在本实施例中(见图2),右横梁42的内端为上述固接端,第一连接芯52局部固定地穿设于上述固接端。相应地,左横梁41与右横梁42这两者中的另一个的内端为插接端,在本实施例中(见图2),左横梁41的内端为上述插接端,插接端的外壁设有安装卡位411和折叠卡位412,安装卡位411和折叠卡位412均为穿孔。结合图2、图11,第二连接芯53设有第一弹性卡件531,在本实施中(结合图2、图11),第二连接芯53呈圆管状,第二连接芯53可滑动地穿设于插接端。第一弹性卡件531为呈“v”字状的弹性片体,第一弹性卡件531设于第二连接芯53内。第一弹性卡件531的一端固接于第二连接芯53的内壁,第二连接芯53的外壁设有通过口532,第一弹性卡件531的另一端设有卡紧凸块533,卡紧凸块533能局部穿出通过口532,并卡在安装卡位411或折叠卡位412。

    具体地,结合图1、图6、图8,可折叠球门包括底梁,底梁由左底梁61和右底梁62组成,左底梁61和右底梁62均呈圆管状。左底梁61的外端铰接于左支撑结构的底部,右底梁62的外端铰接于右支撑结构的底部。左底梁61和右底梁62这两者的其中一个的内端设有第二弹性卡件621,在本实施例中,右底梁62设有第二弹性卡件621。相应地,左底梁61和右底梁62这两者的其中另一个的内端设有卡口611,在本实施例中,左底梁61设有卡口611。在本实施中,第二弹性卡件621与第一弹性卡件531形状相同,且该两者的安装方式以及卡紧方式均相同,第二弹性卡件621能卡住卡口611,使左底梁61与右底梁62各自的内端相互保持固定地套接。

    当第一弹性卡件531(卡紧凸块533)卡在安装卡位411时(如图2所示),第二连接芯53的整体和第一连接芯52的局部均处于上述插接端内,并且,第一连接芯52的另一局部固定地穿设于上述固接端,在此状态下,上述固接端与上述插接端相互抵着或彼此靠近,第一连接芯52使左横梁41与右横梁42相互形成稳固连接,使球门处于安装状态,并保持稳定。

    当第一弹性卡件531(卡紧凸块533)卡在折叠卡位412时(如图7所示),第二连接芯53的局部处于上述插接端内,而中间连接件51处于上述插接端外,如此,左横梁41和右横梁42相互分离。需要说明的是,在分离左横梁41和右横梁42的过程中,需要分离左底梁61和右底梁62。当左横梁41和右横梁42被分离后,可以将左横梁41和右横梁42相对折叠,并将左底梁61和右底梁62相应摆动,形成如图12所示的折叠形态。

    具体地,第一连接芯52与插接端的内壁轮廓适配,使得当第一弹性卡件531(卡紧凸块533)卡在安装卡位411时(如图2所示),第一连接芯52的局部能够充分填充在上述插接端内,使左横梁41与右横梁42相互形成稳固连接,使球门处于安装状态,并保持稳定。第二连接芯53与插接端的内壁轮廓适配,使得当第一弹性卡件531(卡紧凸块533)卡在折叠卡位412时(如图7所示),第二连接芯53与上述插接端形成稳定连接,便于将左横梁41与第二连接芯53同步摆动,实现折叠。

    具体地,结合图6、图7图11和图13,第一连接芯52的铰接端与第二连接芯53的铰接端均设有抵顶面55,两个抵顶面55能够相互抵靠,以限制第一连接芯52和/或第二连接芯53朝后方翻折(图6中方向e为前方)。两个抵顶面55各自的前侧边缘处均设有避让倒圆56,在第一连接芯52和/或第二连接芯53朝前方翻折的过程中,第一连接芯52和第二连接芯53各自所设的避让倒圆56相互避让。通过在两个抵顶面55各自的前侧边缘处设置避让倒圆56,能够确保第一连接芯52及第二连接芯53在需要折叠时,均只能朝前方翻折,而不能朝后方翻折(受抵顶面55相互抵顶的限制),使左横梁41和右横梁42各自的翻转方式明确(只能朝前方翻折),从而避免使用者误操作。作为替代实施方式,避让倒圆56可被替代成避让倒角。

    具体地,中间连接件51、第一连接芯52和第二连接芯53均为塑胶。见图11,第一连接芯52与第二连接芯53各自的内端均设有容纳槽54。容纳槽54沿横向设置,中间连接件51呈板状,中间连接件51设于容纳槽54内,使翻折结构整体结构紧凑。

    具体地,见图1,左支撑结构包括左底杆71和左支撑杆72,左底杆71与左立柱1固接,左支撑杆72的两端分别固接于左立柱1和左底杆71。右支撑结构包括右底杆81和右支撑杆82,右底杆81与右立柱2固接,右支撑杆82的两端分别固接于右立柱2和右底杆81。结合图9、图10,左底梁61和右底梁62各自的外端均设有塑胶接头9,塑胶接头9通过螺钉铰接于左底杆71、右底杆81的前端。塑胶接头9的端部呈球状,不含尖锐的外凸部,避免刮伤他人。

    当将可折叠球门由图1所示状态变成图6所示状态后,可不将球门折叠成图12所示的状态,而是先将左底梁61和右底梁62翻折成如图9所示状态,继而重新将第一弹性卡件531(卡紧凸块533)卡在安装卡位411,使左横梁41和右横梁42形成组合,继而将左支撑结构及右支撑结构依次翻折,形成如图5所示状态,图5所示状态的球门所占的厚度空间较小,适合放置于缝隙等位置。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技术特征:

    1.可折叠球门,其特征在于:包括横梁、左立柱和右立柱,所述左立柱连接有左支撑结构,所述右立柱连接有右支撑结构,所述左立柱的顶端与所述横梁通过轴套连接结构实现可转动连接,所述轴套连接结构设于所述左立柱与所述横梁的交接处内部,所述右立柱的顶端与所述横梁通过轴套连接结构实现可转动连接,所述轴套连接结构设于所述右立柱与所述横梁的交接处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球门,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套连接结构包括连接套和连接轴,所述左立柱和所述右立柱各自的顶端均固定地设有连接套,所述横梁的两端均固定地设有一个所述连接轴,所述连接套可转动地套在所述连接轴外,形成转动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球门,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套连接结构包括连接套和连接轴,所述横梁的两端均固定地设有一个所述连接套,所述左立柱和所述右立柱各自的顶端均固定地设有连接轴,所述连接套可转动地套在所述连接轴外,形成转动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折叠球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所述左立柱和所述右立柱均呈圆管状,所述横梁的两端朝下弯曲,所述横梁的两端内侧均固定地设有所述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末端外露于所述横梁的端部,所述左立柱和所述右立柱各自的顶端内侧均固定地设有所述连接套。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可折叠球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轴与所述连接套均为塑料,所述连接轴的末端设有若干弹片,所述弹片的末端外侧设有限位凸缘,所述连接套的末端能抵着所述限位凸缘,以对所述连接轴限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球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由左横梁和右横梁组成,所述左横梁和所述右横梁均呈圆管状,所述可折叠球门包括翻折结构,所述翻折结构包括中间连接件、第一连接芯和第二连接芯,所述第一连接芯与所述第二连接芯均与所述中间连接件铰接,所述左横梁与所述右横梁这两者中的一个的内端为固接端,所述第一连接芯局部固定地穿设于所述固接端,相应地,所述左横梁与所述右横梁这两者中的另一个的内端为插接端,所述第一连接芯与所述第二连接芯均与所述插接端的内壁轮廓适配,所述插接端设有安装卡位和折叠卡位,所述第二连接芯设有第一弹性卡件,当所述第一弹性卡件卡在所述安装卡位时,所述第二连接芯的整体和所述第一连接芯的局部均处于所述插接端内,当所述第一弹性卡件卡在所述折叠卡位时,所述第二连接芯的局部处于所述插接端内,而所述中间连接件处于所述插接端外。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折叠球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芯呈圆管状,所述第二连接芯可滑动地穿设于所述插接端,所述第一弹性卡件为呈“v”字状的弹性片体,所述第一弹性卡件设于所述第二连接芯内,所述第一弹性卡件的一端固接于所述第二连接芯的内壁,所述第二连接芯的外壁设有通过口,所述第一弹性卡件的另一端设有卡紧凸块,所述卡紧凸块能局部穿出所述通过口,并卡在所述安装卡位或所述折叠卡位。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折叠球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芯的铰接端与所述第二连接芯的铰接端均设有抵顶面,两个所述抵顶面能够相互抵靠,以限制所述第一连接芯和/或所述第二连接芯朝后方翻折,两个所述抵顶面各自的前侧边缘处均设有避让倒圆/避让倒角,在所述第一连接芯和/或所述第二连接芯朝前方翻折的过程中,所述第一连接芯和所述第二连接芯各自所设的避让倒圆/避让倒角相互避让。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球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折叠球门包括底梁,所述底梁由左底梁和右底梁组成,所述左底梁和所述右底梁均呈圆管状,所述左底梁的外端铰接于所述左支撑结构的底部,所述右底梁的外端铰接于所述右支撑结构的底部,所述左底梁和右底梁这两者的其中一个的内端设有第二弹性卡件,相应地,所述左底梁和右底梁这两者的其中另一个的内端设有卡口,所述第二弹性卡件能卡在所述卡口,使所述左底梁与所述右底梁各自的内端相互保持固定地套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折叠球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支撑结构包括左底杆和左支撑杆,所述左底杆与所述左立柱固接,所述左支撑杆的两端分别固接于所述左立柱和所述左底杆,所述右支撑结构包括右底杆和右支撑杆,所述右底杆与所述右立柱固接,所述右支撑杆的两端分别固接于所述右立柱和所述右底杆,所述左底梁和所述右底梁各自的外端均设有塑胶接头,所述塑胶接头铰接于所述左底杆、所述右底杆的前端,所述塑胶接头的端部呈球状。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可折叠球门,包括横梁、左立柱、右立柱和底梁,所述左立柱连接有左支撑结构,所述右立柱连接有右支撑结构,所述左立柱的顶端与所述横梁通过轴套连接结构实现可转动连接,所述轴套连接结构设于所述左立柱与所述横梁的交接处内部,所述右立柱的顶端与所述横梁通过轴套连接结构实现可转动连接,所述轴套连接结构设于所述右立柱与所述横梁的交接处内部。由于轴套连接结构设于左立柱(右立柱)与横梁交接处的内部,轴套连接结构在使得左立柱(右立柱)与横梁形成可转动连接的同时,并不外露于左立柱(右立柱)以及横梁的表面,使得左立柱(右立柱)与横梁的交接处外壁保持光滑、平整。

    技术研发人员:梁广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梁广仁
    技术研发日:2019.04.04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536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