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军事训练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组装式蛇形跑场地布设装置,具体涉及一种30米×2组装式蛇形跑场地布设装置。
背景技术:
30米×2蛇形跑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体育训练大纲》中规定的全军通用训练与考核课目,适用于60岁以下的所有军人。大纲配套版《军事体育训练教程》中,规范的30米×2蛇形跑场地、器材及动作要领表述如下:(1)场地:在标准的田径场跑道上(道宽1.25m)或平整的场地上,划两条间隔30m的平行线,作为起终点线和折返线。(2)器材:在两条间隔2.5m的跑道分道线上直线相距5m处,设置1根立杆,共设7根立杆,立杆高度不低于1.8m(见图1)。(3)动作要领:受训者双脚站立在第一标志杆左侧的起点线后,听到“预备”信号后,做好站立式起跑动作;听到“起跑”信号后跑向第二标志杆,并从外侧绕过标志杆,依次从立杆外侧绕过至最后一根标志杆折返,按原路返回至起终点线(最后5m直线冲刺)。30米×2蛇形跑场地、器材根据《军事体育训练教程》描述规定,由各单位自行布设、定制。
目前,全军各单位关于30米×2蛇形跑场地、器材的建设主要采取两种方式:活动样和固定式。(1)30米×2蛇形跑活动式场地、器材布设简介:一是指场地、器材可以随时布设、拆卸;二是指场地、器材可以在任何合理的空间内布设、拆卸。布设方式通常采用传统的人工和卷尺相结合方法,首先对照参照物标出起终点线和折返线,然后根据2.5米距宽画出与起终点线和折返线垂直的标志杆放置线,接着根据标志杆左4右3的排列方法,在左侧标志杆放置线上每间隔10米标记,在右侧标志杆放置线上依次间隔5米、10米、10米标记,最后按照标记点放好7根圆盘底座的标志杆,保留起终点线标记,擦除其他标志线(见图2)。(2)30米×2蛇形跑固定式场地、器材布设简介:30米×2蛇形跑固定式场地是在改进了活动式场地、器材布设耗时多、浪费人力的基础上,在固定场地上提前打好地桩套筒,每次使用时插入标志杆即可。
上述的30米×2蛇形跑活动式场地、器材布设的问题在于:(1)场地布设参与人员较多、耗时较长。一块场地一般需要4~5人,在较为熟练的情况下,耗时15min~30min完成;多块场地同时布设时,涉及到场地间平行间距等问题,人工耗时更长。(2)场地调整难度大。在军事体育训练与考核中,根据现场情况需要临时转场或添加场地、器材是随时可能出现的情况,目前活动式场地、器材的布设方法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场地、器材的转移和重新布局,严重影响了考核、训练进度流程。(3)场地布设辅材多,工序繁琐。活动式场地布设的辅材包括:场地测量器材、画线标记器材、擦除标记器材等,通过人工反复测量、校准垂直、平行,描画、擦除,最终才能完成单一场地的设置。
上述30米×2蛇形跑固定式场地、器材布设的问题在于:(1)场地调整受限。在已有固定地桩套筒的场地上进行临时转场或添加场地、器材都基本难以实现。(2)不可用于考核,仅能用于练习。固定式场地违背了30米×2蛇形跑的考核规则,即“该课目考核规则中明确指出撞倒标志杆为犯规动作之一,若出现此类情况不记录考核成绩”。活动式场地、器材布设配置的标志杆均为圆盘底座标志杆,既起到固定标志杆的作用也起到判断肢体对标志杆冲击力过大的作用;但固定式场地的标志杆均插在地桩套筒内,即使在受试者违规冲击的情况下也不会出现撞倒标志杆的情况,给全军其他参考单位造成了不公平合理的客观可能性。因此,此类模式只能用于训练场地建设,不能用于考核场地布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装式蛇形跑场地布设装置,尤其是一种30米×2组装式蛇形跑场地布设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场地布设参与人员较多、耗时较长、场地调整难度大、场地布设辅材多、工序繁琐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过程如下:
一种组装式蛇形跑场地布设装置,包括校平杆、校平杆底座、若干根布设杆和若干个布设杆底座,所述校平杆与校平杆底座的个数相同,所述布设杆的根数与布设杆底座的个数相同,所述校平杆底座的中心与校平杆的一端通过第一转轴活动连接,所述布设杆底座的中心与布设杆的一端通过第二转轴活动连接,所述校平杆底座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角度限位槽,所述布设杆底座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二角度限位槽,所述布设杆的另一端与相邻布设杆底座上的第二角度限位槽连接,形成首尾相连的折线型结构,所述折线型结构的布设杆一端与校平杆底座上的第一角度限位槽连接。
进一步,所述校平杆底座的中心设置有第一凸耳,所述第一凸耳上设置有第一转轴安装孔;所述校平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一u型安装槽,所述第一u型安装槽两侧壁的前端均为梯形结构,所述第一u型安装槽两侧壁上设置有校平杆转轴安装孔,所述第一u型安装槽与第一凸耳相匹配,所述校平杆转轴安装孔与第一转轴安装孔位于同一轴线上,所述第一转轴贯穿校平杆转轴安装孔、第一转轴安装孔,实现校平杆的第一u型安装槽与校平杆底座的第一转轴安装孔活动连接,所述校平杆与校平杆底座可以为垂直连接状态,也可以为水平连接状态。
进一步,所述布设杆为一体结构。
进一步,所述布设杆为组装结构,所述布设杆由2-6节套筒组成,所述套筒为圆柱形套筒,所述套筒两端的外径相同,所述套筒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外螺纹,所述套筒的另一端设置有与第一外螺纹相匹配的第一内螺纹,所述2-6节套筒的首尾通过螺纹连接形成一根布设杆。
进一步,所述布设杆为伸缩结构,所述布设杆由2-6节空心圆管组成,所述2-6节空心圆管首尾相连形成一根布设杆,组装成布设杆的空心圆管从布设杆的一端向另一端呈现空心圆管的外径逐渐减小的趋势,相邻两节空心圆管的连接处设置有位置紧固装置,所述位置紧固装置由设置在外径较大的空心圆管下端的固定套和设置在外径较小的空心圆管上端的活动套组成,所述固定套上部分设置有第二外螺纹,所述活动套的上部分设置有与固定套上部分的第二外螺纹相匹配的第二内螺纹,所述活动套为倒锥形套筒结构,所述固定套的上部分与空心圆管下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套的下部分设置有锁槽,所述外径较小的空心圆管上端插嵌在固定套下端的锁槽内,所述活动套套在固定套的外周上,所述活动套与固定套通过螺纹连接,并收紧锁槽,实现相邻两节空心圆管连接处的位置固定。
进一步,所述布设杆底座的中心设置有第二凸耳,所述第二凸耳上设置有第二转轴安装孔;所述布设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二u型安装槽,所述第二u型安装槽两侧壁的前端均为梯形结构,所述第二u型安装槽两侧壁上设置有布设杆转轴安装孔,所述第二u型安装槽与第二凸耳相匹配,所述布设杆转轴安装孔与第二转轴安装孔位于同一轴线上,所述第二转轴贯穿布设杆转轴安装孔、第二转轴安装孔,实现布设杆的第二u型安装槽与布设杆底座的第二转轴安装孔活动连接,所述布设杆与布设杆底座可以为垂直连接状态,也可以为水平连接状态。
进一步,所述第一角度限位槽由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组成,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夹角为63.44°,所述校平杆与校平杆底座为水平连接状态,与校平杆底座活动连接的校平杆一端位于第一凹槽中。
进一步,所述第二角度限位槽由第三凹槽和第四凹槽组成,第三凹槽和第四凹槽的夹角为126.88°,所述布设杆与布设杆底座为水平连接状态,与布设杆底座活动连接的布设杆一端位于第三凹槽中。
进一步,所述布设杆的另一端安装在相邻布设杆底座上的第四凹槽中,若干根布设杆依次连接成折线型结构,所述折线型结构的布设杆一端安装在校平杆底座上的第二凹槽中。
进一步,所述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第三凹槽和第四凹槽上设置有弧形防脱落护板。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
(1)本实用新型所述蛇形跑场地布设装置实现30米×2蛇形跑场地快速布设,解决在教学训练和考核时需要临时转场或添加场地、器材时的限时需求;
(2)本实用新型所述蛇形跑场地布设装置实现30米×2蛇形跑场地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布设,解决因天气变化需要转场或撤场的突发状况,以及各级单位因训练场地受限,无固定训练、考核位置的实际困难。
(3)本实用新型所述蛇形跑场地布设装置实现30米×2蛇形跑场地便捷布设,解决耗时、耗力、耗物的现实情况,避免了反复测量、复尺的繁琐工序;
(4)本实用新型所述蛇形跑场地布设装置实现30米×2蛇形跑考核、训练场地的标准化,解决人工布设误差较大问题,以及不符合规范要求的现存场地。
(5)本实用新型所述蛇形跑场地布设装置实现30米×2蛇形跑考核、训练器材的可持续利用性,解决因长期至于室外或不能合理收纳搬运造成的器材磨损。
附图说明
图1为30m×2蛇形跑场地与蛇形跑轨迹的示意图;
图2为30m×2蛇形跑活动式场地布设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3所述组装式蛇形跑场地布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由套筒连接组成的布设杆的连接方式示意图;
图6为伸缩结构的布设杆中相邻两节空心圆管的连接方式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布设杆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校平杆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二u型安装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二u型安装槽的左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校平杆底座的侧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校平杆底座与校平杆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校平杆底座与校平杆连接的左视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配重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t1起点线,t2折返线,t3标志杆,t4标志杆放置点,1校平杆,11第一u型安装槽,12校平杆转轴安装孔,2校平杆底座,21第一凸耳,22第一转轴安装孔,3布设杆,33套筒,31第二u型安装槽,32布设杆转轴安装孔,331第一外螺纹,34空心圆管,341固定套,342活动套,4布设杆底座,41第二凸耳,42第二转轴安装孔,5第一转轴,6第二转轴,71第一凹槽,72第二凹槽,73第三凹槽,74第四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场地布设参与人员较多、耗时较长、场地调整难度大、场地布设辅材多、工序繁琐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组装式蛇形跑场地布设装置,尤其是一种30米×2组装式蛇形跑场地布设装置。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所述组装式蛇形跑场地布设装置,包括校平杆1、校平杆底座2、若干根布设杆3和若干个布设杆底座4,所述校平杆1与校平杆底座2的个数相同,所述布设杆3的根数与布设杆底座4的个数相同,所述校平杆底座2的中心与校平杆1的一端通过第一转轴5活动连接,所述布设杆底座4的中心与布设杆3的一端通过第二转轴6活动连接,所述校平杆底座2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角度限位槽,所述布设杆底座4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二角度限位槽,所述布设杆3的另一端与相邻布设杆底座4上的第二角度限位槽连接,形成首尾相连的折线型结构,所述折线型结构的布设杆3一端与校平杆底座2上的第一角度限位槽连接。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所述组装式蛇形跑场地布设装置,包括校平杆1、校平杆底座2、若干根布设杆3和若干个布设杆底座4,所述校平杆1与校平杆底座2的个数相同,所述布设杆3的根数与布设杆底座4的个数相同,所述校平杆底座2的中心与校平杆1的一端通过第一转轴5活动连接,所述布设杆底座4的中心与布设杆3的一端通过第二转轴6活动连接,所述校平杆底座2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角度限位槽,所述布设杆底座4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二角度限位槽,所述布设杆3的另一端与相邻布设杆底座4上的第二角度限位槽连接,形成首尾相连的折线型结构,所述折线型结构的布设杆3一端与校平杆底座2上的第一角度限位槽连接。所述校平杆底座2的中心设置有第一凸耳21,所述第一凸耳21上设置有第一转轴安装孔22;所述校平杆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u型安装槽11,所述第一u型安装槽11两侧壁的前端均为梯形结构,所述第一u型安装槽11两侧壁上设置有校平杆转轴安装孔12,所述第一u型安装槽11与第一凸耳21相匹配,所述校平杆转轴安装孔12与第一转轴安装孔22位于同一轴线上,所述第一转轴5贯穿校平杆转轴安装孔12、第一转轴安装孔22,实现校平杆1的第一u型安装槽11与校平杆底座2的第一转轴安装孔22活动连接,所述校平杆1与校平杆底座2可以为垂直连接状态,也可以为水平连接状态。所述布设杆3为一体结构。所述布设杆底座4的中心设置有第二凸耳41,所述第二凸耳41上设置有第二转轴安装孔42;所述布设杆3的一端设置有第二u型安装槽31,所述第二u型安装槽31两侧壁的前端均为梯形结构,所述第二u型安装槽31两侧壁上设置有布设杆转轴安装孔32,所述第二u型安装槽31与第二凸耳41相匹配,所述布设杆转轴安装孔32与第二转轴安装孔42位于同一轴线上,所述第二转轴6贯穿布设杆转轴安装孔32、第二转轴安装孔42,实现布设杆3的第二u型安装槽31与布设杆底座4的第二转轴安装孔42活动连接,所述布设杆3与布设杆底座4可以为垂直连接状态,也可以为水平连接状态。所述第一角度限位槽由第一凹槽71和第二凹槽72组成,第一凹槽71和第二凹槽72的夹角为63.44°,所述校平杆1与校平杆底座2为水平连接状态,与校平杆底座2活动连接的校平杆1一端位于第一凹槽71中。所述第二角度限位槽由第三凹槽73和第四凹槽74组成,第三凹槽73和第四凹槽74的夹角为126.88°,所述布设杆3与布设杆底座4为水平连接状态,与布设杆底座4活动连接的布设杆3一端位于第三凹槽73中。所述布设杆3的另一端安装在相邻布设杆底座4上的第四凹槽74中,若干根布设杆3依次连接成折线型结构,所述折线型结构的布设杆3一端安装在校平杆底座2上的第二凹槽72中。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所述组装式蛇形跑场地布设装置,见图3,包括一根校平杆1、一个校平杆底座2、六根布设杆3和六个布设杆底座4,所述校平杆1与校平杆底座2的个数相同,所述布设杆3的根数与布设杆底座4的个数相同,所述校平杆底座2的中心与校平杆1的一端通过第一转轴5活动连接,见图12和图13,所述布设杆底座4的中心与布设杆3的一端通过第二转轴6活动连接,所述校平杆底座2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角度限位槽,见图8和图11,所述布设杆底座4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二角度限位槽,见图7,所述布设杆3的另一端与相邻布设杆底座4上的第二角度限位槽连接,形成首尾相连的折线型结构,所述折线型结构的布设杆3一端与校平杆底座2上的第一角度限位槽连接。所述校平杆底座2的中心设置有第一凸耳21,所述第一凸耳21上设置有第一转轴安装孔22;所述校平杆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u型安装槽11,所述第一u型安装槽11两侧壁的前端均为梯形结构,所述第一u型安装槽11两侧壁上设置有校平杆转轴安装孔12,所述第一u型安装槽11与第一凸耳21相匹配,所述校平杆转轴安装孔12与第一转轴安装孔22位于同一轴线上,所述第一转轴5贯穿校平杆转轴安装孔12、第一转轴安装孔22,实现校平杆1的第一u型安装槽11与校平杆底座2的第一转轴安装孔22活动连接,所述校平杆1与校平杆底座2可以为垂直连接状态,也可以为水平连接状态。所述布设杆3为组装结构,所述布设杆3由2-6节套筒33组成,所述套筒33为圆柱形套筒,所述套筒33两端的外径相同,见图4,所述套筒33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外螺纹331,所述套筒33的另一端设置有与第一外螺纹331相匹配的第一内螺纹,所述3节套筒33的首尾通过螺纹连接形成一根布设杆3,见图5。所述布设杆底座4的中心设置有第二凸耳41,所述第二凸耳41上设置有第二转轴安装孔42;所述布设杆3的一端设置有第二u型安装槽31,见图10,所述第二u型安装槽31两侧壁的前端均为梯形结构,所述第二u型安装槽31两侧壁上设置有布设杆转轴安装孔32,所述第二u型安装槽31与第二凸耳41相匹配,所述布设杆转轴安装孔32与第二转轴安装孔42位于同一轴线上,所述第二转轴6贯穿布设杆转轴安装孔32、第二转轴安装孔42,实现布设杆3的第二u型安装槽31与布设杆底座4的第二转轴安装孔42活动连接,所述布设杆3与布设杆底座4可以为垂直连接状态,也可以为水平连接状态。所述第一角度限位槽由第一凹槽71和第二凹槽72组成,第一凹槽71和第二凹槽72的夹角为63.44°,所述校平杆1与校平杆底座2为水平连接状态,与校平杆底座2活动连接的校平杆1一端位于第一凹槽71中。所述第二角度限位槽由第三凹槽73和第四凹槽74组成,第三凹槽73和第四凹槽74的夹角为126.88°,所述布设杆3与布设杆底座4为水平连接状态,与布设杆底座4活动连接的布设杆3一端位于第三凹槽73中。所述布设杆3的另一端安装在相邻布设杆底座4上的第四凹槽74中,若干根布设杆3依次连接成折线型结构,所述折线型结构的布设杆3一端安装在校平杆底座2上的第二凹槽72中。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所述组装式蛇形跑场地布设装置,包括校平杆1、校平杆底座2、若干根布设杆3和若干个布设杆底座4,所述校平杆1与校平杆底座2的个数相同,所述布设杆3的根数与布设杆底座4的个数相同,所述校平杆底座2的中心与校平杆1的一端通过第一转轴5活动连接,所述布设杆底座4的中心与布设杆3的一端通过第二转轴6活动连接,所述校平杆底座2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角度限位槽,所述布设杆底座4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二角度限位槽,所述布设杆3的另一端与相邻布设杆底座4上的第二角度限位槽连接,形成首尾相连的折线型结构,所述折线型结构的布设杆3一端与校平杆底座2上的第一角度限位槽连接。所述校平杆底座2的中心设置有第一凸耳21,所述第一凸耳21上设置有第一转轴安装孔22;所述校平杆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u型安装槽11,所述第一u型安装槽11两侧壁的前端均为梯形结构,所述第一u型安装槽11两侧壁上设置有校平杆转轴安装孔12,所述第一u型安装槽11与第一凸耳21相匹配,所述校平杆转轴安装孔12与第一转轴安装孔22位于同一轴线上,所述第一转轴5贯穿校平杆转轴安装孔12、第一转轴安装孔22,实现校平杆1的第一u型安装槽11与校平杆底座2的第一转轴安装孔22活动连接,所述校平杆1与校平杆底座2可以为垂直连接状态,也可以为水平连接状态。所述布设杆3为伸缩结构,所述布设杆3由2-6节空心圆管34组成,所述2-6节空心圆管34首尾相连形成一根布设杆3,组装成布设杆3的空心圆管34从布设杆3的一端向另一端呈现空心圆管34的外径逐渐减小的趋势,相邻两节空心圆管34的连接处设置有位置紧固装置,所述位置紧固装置由设置在外径较大的空心圆管34下端的固定套341和设置在外径较小的空心圆管34上端的活动套342组成,所述固定套341上部分设置有第二外螺纹,所述活动套342的上部分设置有与固定套341上部分的第二外螺纹相匹配的第二内螺纹,所述活动套342为倒锥形套筒结构,所述固定套341的上部分与空心圆管34下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套341的下部分设置有锁槽,所述外径较小的空心圆管34上端插嵌在固定套341下端的锁槽内,所述活动套342套在固定套341的外周上,所述活动套342与固定套341通过螺纹连接,并收紧锁槽,实现相邻两节空心圆管34连接处的位置固定,见图6。所述布设杆底座4的中心设置有第二凸耳41,所述第二凸耳41上设置有第二转轴安装孔42;所述布设杆3的一端设置有第二u型安装槽31,所述第二u型安装槽31两侧壁的前端均为梯形结构,所述第二u型安装槽31两侧壁上设置有布设杆转轴安装孔32,所述第二u型安装槽31与第二凸耳41相匹配,所述布设杆转轴安装孔32与第二转轴安装孔42位于同一轴线上,所述第二转轴6贯穿布设杆转轴安装孔32、第二转轴安装孔42,实现布设杆3的第二u型安装槽31与布设杆底座4的第二转轴安装孔42活动连接,所述布设杆3与布设杆底座4可以为垂直连接状态,也可以为水平连接状态。所述第一角度限位槽由第一凹槽71和第二凹槽72组成,第一凹槽71和第二凹槽72的夹角为63.44°,所述校平杆1与校平杆底座2为水平连接状态,与校平杆底座2活动连接的校平杆1一端位于第一凹槽71中。所述第二角度限位槽由第三凹槽73和第四凹槽74组成,第三凹槽73和第四凹槽74的夹角为126.88°,所述布设杆3与布设杆底座4为水平连接状态,与布设杆底座4活动连接的布设杆3一端位于第三凹槽73中。所述布设杆3的另一端安装在相邻布设杆底座4上的第四凹槽74中,若干根布设杆3依次连接成折线型结构,所述折线型结构的布设杆3一端安装在校平杆底座2上的第二凹槽72中。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所述组装式蛇形跑场地布设装置,包括校平杆1、校平杆底座2、若干根布设杆3和若干个布设杆底座4,所述校平杆1与校平杆底座2的个数相同,所述布设杆3的根数与布设杆底座4的个数相同,所述校平杆底座2的中心与校平杆1的一端通过第一转轴5活动连接,所述布设杆底座4的中心与布设杆3的一端通过第二转轴6活动连接,所述校平杆底座2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角度限位槽,所述布设杆底座4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二角度限位槽,所述布设杆3的另一端与相邻布设杆底座4上的第二角度限位槽连接,形成首尾相连的折线型结构,所述折线型结构的布设杆3一端与校平杆底座2上的第一角度限位槽连接。所述校平杆底座2的中心设置有第一凸耳21,所述第一凸耳21上设置有第一转轴安装孔22;所述校平杆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u型安装槽11,所述第一u型安装槽11两侧壁的前端均为梯形结构,所述第一u型安装槽11两侧壁上设置有校平杆转轴安装孔12,所述第一u型安装槽11与第一凸耳21相匹配,所述校平杆转轴安装孔12与第一转轴安装孔22位于同一轴线上,所述第一转轴5贯穿校平杆转轴安装孔12、第一转轴安装孔22,实现校平杆1的第一u型安装槽11与校平杆底座2的第一转轴安装孔22活动连接,所述校平杆1与校平杆底座2可以为垂直连接状态,也可以为水平连接状态。所述布设杆3为伸缩结构,所述布设杆3由2-6节空心圆管34组成,所述2-6节空心圆管34首尾相连形成一根布设杆3,组装成布设杆3的空心圆管34从布设杆3的一端向另一端呈现空心圆管34的外径逐渐减小的趋势,相邻两节空心圆管34的连接处设置有位置紧固装置,所述位置紧固装置由设置在外径较大的空心圆管34下端的固定套341和设置在外径较小的空心圆管34上端的活动套342组成,所述固定套341上部分设置有第二外螺纹,所述活动套342的上部分设置有与固定套341上部分的第二外螺纹相匹配的第二内螺纹,所述活动套342为倒锥形套筒结构,所述固定套341的上部分与空心圆管34下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套341的下部分设置有锁槽,所述外径较小的空心圆管34上端插嵌在固定套341下端的锁槽内,所述活动套342套在固定套341的外周上,所述活动套342与固定套341通过螺纹连接,并收紧锁槽,实现相邻两节空心圆管34连接处的位置固定。所述布设杆底座4的中心设置有第二凸耳41,所述第二凸耳41上设置有第二转轴安装孔42;所述布设杆3的一端设置有第二u型安装槽31,所述第二u型安装槽31两侧壁的前端均为梯形结构,所述第二u型安装槽31两侧壁上设置有布设杆转轴安装孔32,所述第二u型安装槽31与第二凸耳41相匹配,所述布设杆转轴安装孔32与第二转轴安装孔42位于同一轴线上,所述第二转轴6贯穿布设杆转轴安装孔32、第二转轴安装孔42,实现布设杆3的第二u型安装槽31与布设杆底座4的第二转轴安装孔42活动连接,所述布设杆3与布设杆底座4可以为垂直连接状态,也可以为水平连接状态。所述第一角度限位槽由第一凹槽71和第二凹槽72组成,第一凹槽71和第二凹槽72的夹角为63.44°,所述校平杆1与校平杆底座2为水平连接状态,与校平杆底座2活动连接的校平杆1一端位于第一凹槽71中。所述第二角度限位槽由第三凹槽73和第四凹槽74组成,第三凹槽73和第四凹槽74的夹角为126.88°,所述布设杆3与布设杆底座4为水平连接状态,与布设杆底座4活动连接的布设杆3一端位于第三凹槽73中。所述布设杆3的另一端安装在相邻布设杆底座4上的第四凹槽74中,若干根布设杆3依次连接成折线型结构,所述折线型结构的布设杆3一端安装在校平杆底座2上的第二凹槽72中。所述第一凹槽71、第二凹槽72、第三凹槽73和第四凹槽74上设置有弧形防脱落护板。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零件使用原理简单,且属于常见零部件,均为购买所得,均不再详细描述。
关于布设杆的组装:
第一种方式:所述布设杆3为一体结构,这种组装方式中布设杆3为一个完整的长度,所述布设杆3与布设杆底座4为水平连接状态,与布设杆底座4活动连接的布设杆3一端位于第三凹槽73中。所述布设杆3的另一端安装在相邻布设杆底座4上的第四凹槽74中,将若干根布设杆3依次连接成折线型结构,所述折线型结构的布设杆3一端安装在校平杆底座2上的第二凹槽72中。
第二种方式:所述布设杆3为组装结构,所述布设杆3由2-6节套筒33组成,所述套筒33为圆柱形套筒,所述套筒33两端的外径相同,见图4,所述套筒33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外螺纹331,所述套筒33的另一端设置有与第一外螺纹331相匹配的第一内螺纹,所述3节套筒33的首尾通过螺纹连接形成一根布设杆3,见图5。所述布设杆底座4的中心设置有第二凸耳41,所述第二凸耳41上设置有第二转轴安装孔42;所述布设杆3的一端设置有第二u型安装槽31,见图10,所述第二u型安装槽31两侧壁的前端均为梯形结构,所述第二u型安装槽31两侧壁上设置有布设杆转轴安装孔32,所述第二u型安装槽31与第二凸耳41相匹配,所述布设杆转轴安装孔32与第二转轴安装孔42位于同一轴线上,所述第二转轴6贯穿布设杆转轴安装孔32、第二转轴安装孔42,实现布设杆3的第二u型安装槽31与布设杆底座4的第二转轴安装孔42活动连接,所述布设杆3与布设杆底座4可以为垂直连接状态,也可以为水平连接状态。所述第一角度限位槽由第一凹槽71和第二凹槽72组成,第一凹槽71和第二凹槽72的夹角为63.44°,所述校平杆1与校平杆底座2为水平连接状态,与校平杆底座2活动连接的校平杆1一端位于第一凹槽71中。所述第二角度限位槽由第三凹槽73和第四凹槽74组成,第三凹槽73和第四凹槽74的夹角为126.88°,所述布设杆3与布设杆底座4为水平连接状态,与布设杆底座4活动连接的布设杆3一端位于第三凹槽73中。所述布设杆3的另一端安装在相邻布设杆底座4上的第四凹槽74中,若干根布设杆3依次连接成折线型结构,所述折线型结构的布设杆3一端安装在校平杆底座2上的第二凹槽72中。
第三种方式:所述布设杆3为伸缩结构,所述布设杆3由2-6节空心圆管34组成,所述2-6节空心圆管34首尾相连形成一根布设杆3,组装成布设杆3的空心圆管34从布设杆3的一端向另一端呈现空心圆管34的外径逐渐减小的趋势,相邻两节空心圆管34的连接处设置有位置紧固装置,所述位置紧固装置由设置在外径较大的空心圆管34下端的固定套341和设置在外径较小的空心圆管34上端的活动套342组成,所述固定套341上部分设置有第二外螺纹,所述活动套342的上部分设置有与固定套341上部分的第二外螺纹相匹配的第二内螺纹,所述活动套342为倒锥形套筒结构,所述固定套341的上部分与空心圆管34下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套341的下部分设置有锁槽,所述外径较小的空心圆管34上端插嵌在固定套341下端的锁槽内,所述活动套342套在固定套341的外周上,所述活动套342与固定套341通过螺纹连接,并收紧锁槽,实现相邻两节空心圆管34连接处的位置固定,见图6。所述布设杆底座4的中心设置有第二凸耳41,所述第二凸耳41上设置有第二转轴安装孔42;所述布设杆3的一端设置有第二u型安装槽31,所述第二u型安装槽31两侧壁的前端均为梯形结构,所述第二u型安装槽31两侧壁上设置有布设杆转轴安装孔32,所述第二u型安装槽31与第二凸耳41相匹配,所述布设杆转轴安装孔32与第二转轴安装孔42位于同一轴线上,所述第二转轴6贯穿布设杆转轴安装孔32、第二转轴安装孔42,实现布设杆3的第二u型安装槽31与布设杆底座4的第二转轴安装孔42活动连接,所述布设杆3与布设杆底座4可以为垂直连接状态,也可以为水平连接状态。所述第一角度限位槽由第一凹槽71和第二凹槽72组成,第一凹槽71和第二凹槽72的夹角为63.44°,所述校平杆1与校平杆底座2为水平连接状态,与校平杆底座2活动连接的校平杆1一端位于第一凹槽71中。所述第二角度限位槽由第三凹槽73和第四凹槽74组成,第三凹槽73和第四凹槽74的夹角为126.88°,所述布设杆3与布设杆底座4为水平连接状态,与布设杆底座4活动连接的布设杆3一端位于第三凹槽73中。所述布设杆3的另一端安装在相邻布设杆底座4上的第四凹槽74中,若干根布设杆3依次连接成折线型结构,所述折线型结构的布设杆3一端安装在校平杆底座2上的第二凹槽72中。这种是不可拆卸只能伸缩的布设杆3,需要伸长时,将活动套342拧松,使其与固定套341的螺纹连接分离,此时固定套341下端的锁槽松开外径较小的空心圆管34上端,将伸缩在外径较大的空心圆管34中的外径较小的空心圆管34拉出,达到需要长度时,将活动套342套在固定套341上并拧紧,此时锁槽收紧,实现相邻两节空心圆管34的连接,当使用完毕后,将活动套342拧松,使其与固定套341的螺纹连接分离,此时固定套341下端的锁槽松开外径较小的空心圆管34上端,将外径较小的空心圆管34向外径较大的空心圆管34中推,使得外径较小的空心圆管34缩在外径较大的空心圆管34的内空腔,将活动套342套在固定套341上并拧紧,此时锁槽收紧,实现相邻两节空心圆管34的位置固定,实现布设杆3的缩短,这种组装方式类似于旋转拖把的伸缩拖把杆结构,属于现有技术。
本实用新型所述30米×2组装式蛇形跑场地布设装置结构要点:所述布设装置的校平杆1长2米,主要用于控制场地方向使得起点、终点相互平行,且起点线与校平杆1重合;布设杆3共6根,每根由3段组成,最大伸长尺寸为5.59米,最小收缩尺寸为2米,每根布设杆3与一个布设杆底座4通过转轴活动连接,布设杆3与布设杆底座4连接的一端设置有梯形结构,起作用雷同于旋转拖把的伸缩杆结构,当梯形的底面与布设杆底座4表面接触时,布设杆3与布设杆底座4呈垂直状态连接,且不会倒下,此时布设杆3可作为标志杆使用,只需在垂直的布设杆3上套一个配重盘即可,所述配重盘属于购买所得,结构见图14,当梯形的斜边与布设杆底座4表面接触时,布设杆3与布设杆底座4处于同一水平面或平行水平面,或者说布设杆3与布设杆底座4上的第二凸耳41呈水平状态连接,布设杆3的另一端安装在相邻布设杆底座4的第四凹槽74中,校平杆1与相邻布设杆3之间的夹角α为63.44°,其余相邻两根布设杆3之间的角度均为126.88°。所述校平杆1与校平杆底座2的工作原理雷同于布设杆3与布设杆底座4的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所述30米×2组装式蛇形跑场地布设装置使用要点:一、找到参照物,对照参照物标出起点线;二、将每根布设杆3连接或拉伸至最大尺度即5.59m;三、校平杆1与校平杆底座2为水平连接状态,与校平杆底座2活动连接的校平杆1一端位于第一凹槽71中,所述布设杆3与布设杆底座4为水平连接状态,与布设杆底座4活动连接的布设杆3一端位于第三凹槽73中;所述布设杆3的另一端安装在相邻布设杆底座4上的第四凹槽74中,若干根布设杆3依次连接成折线型结构,所述折线型结构的布设杆3一端安装在校平杆底座2上的第二凹槽72中;四、将校平杆1与起点标志线重合后,按压住校平杆底座2,将校平杆1扶起使其与校平杆底座2呈垂直状态,然后在校平杆1上套一个配重盘,校平杆1即可作为标志杆使用,将校平杆底座2上的第二凹槽72中的布设杆3一端扶起,使其与布设杆底座4呈垂直状态,其余布设杆3依次按上述操作扶起,使其与布设杆底座4呈垂直状态,分别在布设杆3上套配重盘,所有的布设杆3及变成了标志杆。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在场地进行现场组装,也可以提前组装,根据具体需要确定。
本实用新型所述30米×2组装式蛇形跑场地布设装置适用范围:一、本单位无标志杆;二、本单位有同时布设多个场地的需求;三、本单位有快速布设场地的需求。
与以往30米×2蛇形跑场地布设相比,本实用新型存在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一、场地、器材布设时间和人力大幅缩减。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布设装置,最多需要2人,该布设装置可在5min之内完成所有布设内容;
二、场地、器材布设不受时间、空间限制。采用本技术提供的布设装置,可以在训练、考核需要的任何时间及任何平整场地,快速完成场地布设;
三、场地、器材布设技术便捷易掌握。以往活动式场地布设需要多人在相对熟练的情况下互相配合才能尽快完成场地布设任务,采用本技术提供的布设装置,不需要培训讲解,只需要按照操作流程打开或合并布设装置即可完成场地的布设和撤销。
四、场地、器材布设的人工误差得到有效控制。以往单个或多个活动式场地布设均由人工操作,误差在所难免,采用本技术提供的布设装置,在完全打开的情况下可以确保单个场地符合考核标准,多个场地符合一致性尺度。
五、场地、器材的布设标准符合考核、训练需求。固定式场地不符合《军事体育训练大纲》的规则要求,采用本技术提供的布设装置,可以选择利用布设装置本身的标志杆和配套底座,符合规则要求。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出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仅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该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1.一种组装式蛇形跑场地布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校平杆(1)、校平杆底座(2)、若干根布设杆(3)和若干个布设杆底座(4),所述校平杆(1)与校平杆底座(2)的个数相同,所述布设杆(3)的根数与布设杆底座(4)的个数相同,所述校平杆底座(2)的中心与校平杆(1)的一端通过第一转轴(5)活动连接,所述布设杆底座(4)的中心与布设杆(3)的一端通过第二转轴(6)活动连接,所述校平杆底座(2)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角度限位槽,所述布设杆底座(4)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二角度限位槽,所述布设杆(3)的另一端与相邻布设杆底座(4)上的第二角度限位槽连接,形成首尾相连的折线型结构,所述折线型结构的布设杆(3)一端与校平杆底座(2)上的第一角度限位槽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组装式蛇形跑场地布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校平杆底座(2)的中心设置有第一凸耳(21),所述第一凸耳(21)上设置有第一转轴安装孔(22);所述校平杆(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u型安装槽(11),所述第一u型安装槽(11)两侧壁的前端均为梯形结构,所述第一u型安装槽(11)两侧壁上设置有校平杆转轴安装孔(12),所述第一u型安装槽(11)与第一凸耳(21)相匹配,所述校平杆转轴安装孔(12)与第一转轴安装孔(22)位于同一轴线上,所述第一转轴(5)贯穿校平杆转轴安装孔(12)、第一转轴安装孔(22),实现校平杆(1)的第一u型安装槽(11)与校平杆底座(2)的第一转轴安装孔(22)活动连接,所述校平杆(1)与校平杆底座(2)可以为垂直连接状态,也可以为水平连接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组装式蛇形跑场地布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布设杆(3)为一体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组装式蛇形跑场地布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布设杆(3)为组装结构,所述布设杆(3)由2-6节套筒(33)组成,所述套筒(33)为圆柱形套筒,所述套筒(33)两端的外径相同,所述套筒(33)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外螺纹(331),所述套筒(33)的另一端设置有与第一外螺纹(331)相匹配的第一内螺纹,所述2-6节套筒(33)的首尾通过螺纹连接形成一根布设杆(3)。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组装式蛇形跑场地布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布设杆(3)为伸缩结构,所述布设杆(3)由2-6节空心圆管(34)组成,所述2-6节空心圆管(34)首尾相连形成一根布设杆(3),组装成布设杆(3)的空心圆管(34)从布设杆(3)的一端向另一端呈现空心圆管(34)的外径逐渐减小的趋势,相邻两节空心圆管(34)的连接处设置有位置紧固装置,所述位置紧固装置由设置在外径较大的空心圆管(34)下端的固定套(341)和设置在外径较小的空心圆管(34)上端的活动套(342)组成,所述固定套(341)上部分设置有第二外螺纹,所述活动套(342)的上部分设置有与固定套(341)上部分的第二外螺纹相匹配的第二内螺纹,所述活动套(342)为倒锥形套筒结构,所述固定套(341)的上部分与空心圆管(34)下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套(341)的下部分设置有锁槽,所述外径较小的空心圆管(34)上端插嵌在固定套(341)下端的锁槽内,所述活动套(342)套在固定套(341)的外周上,所述活动套(342)与固定套(341)通过螺纹连接,并收紧锁槽,实现相邻两节空心圆管(34)连接处的位置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任意之一所述组装式蛇形跑场地布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布设杆底座(4)的中心设置有第二凸耳(41),所述第二凸耳(41)上设置有第二转轴安装孔(42);所述布设杆(3)的一端设置有第二u型安装槽(31),所述第二u型安装槽(31)两侧壁的前端均为梯形结构,所述第二u型安装槽(31)两侧壁上设置有布设杆转轴安装孔(32),所述第二u型安装槽(31)与第二凸耳(41)相匹配,所述布设杆转轴安装孔(32)与第二转轴安装孔(42)位于同一轴线上,所述第二转轴(6)贯穿布设杆转轴安装孔(32)、第二转轴安装孔(42),实现布设杆(3)的第二u型安装槽(31)与布设杆底座(4)的第二转轴安装孔(42)活动连接,所述布设杆(3)与布设杆底座(4)可以为垂直连接状态,也可以为水平连接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组装式蛇形跑场地布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角度限位槽由第一凹槽(71)和第二凹槽(72)组成,第一凹槽(71)和第二凹槽(72)的夹角为63.44°,所述校平杆(1)与校平杆底座(2)为水平连接状态,与校平杆底座(2)活动连接的校平杆(1)一端位于第一凹槽(71)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组装式蛇形跑场地布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角度限位槽由第三凹槽(73)和第四凹槽(74)组成,第三凹槽(73)和第四凹槽(74)的夹角为126.88°,所述布设杆(3)与布设杆底座(4)为水平连接状态,与布设杆底座(4)活动连接的布设杆(3)一端位于第三凹槽(73)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组装式蛇形跑场地布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布设杆(3)的另一端安装在相邻布设杆底座(4)上的第四凹槽(74)中,若干根布设杆(3)依次连接成折线型结构,所述折线型结构的布设杆(3)一端安装在校平杆底座(2)上的第二凹槽(72)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组装式蛇形跑场地布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71)、第二凹槽(72)、第三凹槽(73)和第四凹槽(74)上设置有弧形防脱落护板。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