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军事训练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蛇形跑场地布设装置,具体涉及一种30米×2蛇形跑场地布设装置。
背景技术:
30米×2蛇形跑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体育训练大纲》中规定的全军通用训练与考核课目,适用于60岁以下的所有军人。大纲配套版《军事体育训练教程》中,规范的30米×2蛇形跑场地、器材及动作要领表述如下:(1)场地:在标准的田径场跑道上(道宽1.25m)或平整的场地上,划两条间隔30m的平行线,作为起终点线和折返线。(2)器材:在两条间隔2.5m的跑道分道线上直线相距5m处,设置1根立杆,共设7根立杆,立杆高度不低于1.8m(见图1)。(3)动作要领:受训者双脚站立在第一标志杆左侧的起点线后,听到“预备”信号后,做好站立式起跑动作;听到“起跑”信号后跑向第二标志杆,并从外侧绕过标志杆,依次从立杆外侧绕过至最后一根标志杆折返,按原路返回至起终点线(最后5m直线冲刺)。30米×2蛇形跑场地、器材根据《军事体育训练教程》描述规定,由各单位自行布设、定制。
目前,全军各单位关于30米×2蛇形跑场地、器材的建设主要采取两种方式:活动样和固定式。(1)30米×2蛇形跑活动式场地、器材布设简介:一是指场地、器材可以随时布设、拆卸;二是指场地、器材可以在任何合理的空间内布设、拆卸。布设方式通常采用传统的人工和卷尺相结合方法,首先对照参照物标出起终点线和折返线,然后根据2.5米距宽画出与起终点线和折返线垂直的标志杆放置线,接着根据标志杆左4右3的排列方法,在左侧标志杆放置线上每间隔10米标记,在右侧标志杆放置线上依次间隔5米、10米、10米标记,最后按照标记点放好7根圆盘底座的标志杆,保留起终点线标记,擦除其他标志线(见图2)。(2)30米×2蛇形跑固定式场地、器材布设简介:30米×2蛇形跑固定式场地是在改进了活动式场地、器材布设耗时多、浪费人力的基础上,在固定场地上提前打好地桩套筒,每次使用时插入标志杆即可。
上述的30米×2蛇形跑活动式场地、器材布设的问题在于:(1)场地布设参与人员较多、耗时较长。一块场地一般需要4~5人,在较为熟练的情况下,耗时15min~30min完成;多块场地同时布设时,涉及到场地间平行间距等问题,人工耗时更长。(2)场地调整难度大。在军事体育训练与考核中,根据现场情况需要临时转场或添加场地、器材是随时可能出现的情况,目前活动式场地、器材的布设方法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场地、器材的转移和重新布局,严重影响了考核、训练进度流程。(3)场地布设辅材多,工序繁琐。活动式场地布设的辅材包括:场地测量器材、画线标记器材、擦除标记器材等,通过人工反复测量、校准垂直、平行,描画、擦除,最终才能完成单一场地的设置。
上述30米×2蛇形跑固定式场地、器材布设的问题在于:(1)场地调整受限。在已有固定地桩套筒的场地上进行临时转场或添加场地、器材都基本难以实现。(2)不可用于考核,仅能用于练习。固定式场地违背了30米×2蛇形跑的考核规则,即“该课目考核规则中明确指出撞倒标志杆为犯规动作之一,若出现此类情况不记录考核成绩”。活动式场地、器材布设配置的标志杆均为圆盘底座标志杆,既起到固定标志杆的作用也起到判断肢体对标志杆冲击力过大的作用;但固定式场地的标志杆均插在地桩套筒内,即使在受试者违规冲击的情况下也不会出现撞倒标志杆的情况,给全军其他参考单位造成了不公平合理的客观可能性。因此,此类模式只能用于训练场地建设,不能用于考核场地布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蛇形跑场地布设装置,尤其是一种30米×2蛇形跑场地布设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场地布设参与人员较多、耗时较长、场地调整难度大、场地布设辅材多、工序繁琐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过程如下:
一种蛇形跑场地布设装置,包括校平杆和若干根布设杆,若干根布设杆首尾相连形成折线形结构,所述折线形结构的布设杆一端与校平杆连接,相邻所述布设杆之间通过空心转轴活动连接,所述布设杆一端与校平杆通过空心转轴活动连接,所述布设杆与校平杆之间、相邻两根所述布设杆之间分别设置角度限位装置。
进一步,所述布设杆为一体结构,所述布设杆的两端设置有用于连接的转轴孔。
进一步,所述布设杆为组装结构,所述布设杆由2-6节套筒组成,所述套筒为圆柱形套筒,所述套筒两端的外径相同,所述套筒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外螺纹,所述套筒的另一端设置有与第一外螺纹相匹配的第一内螺纹,所述2-6节套筒的首尾通过螺纹连接形成一根布设杆,所述布设杆的两端设置有用于连接的转轴孔。
进一步,所述布设杆为组装结构,所述布设杆由2-6节套管组成,所述2-6节套管首尾相连形成一根布设杆,组装成布设杆的套管从布设杆的一端向另一端呈现套管的外径逐渐减小的趋势,所述套管两端分别设置定位孔,所述套管的一端内侧设置有v型定位弹片,所述v型定位弹片的一侧弹片上设置有圆柱形定位柱,所述v型定位弹片的圆柱形定位柱从套管一端的定位孔穿出,所述布设杆的两端设置有用于连接的转轴孔;当所述2-6节套管首尾相连时,所述外径较小的套管的一端内侧设置v型定位弹片,且v型定位弹片的圆柱形定位柱从套管一端的定位孔穿出,外径较小的套管设置有v型定位弹片的一端插套在外径较大的套管内,v型定位弹片的圆柱形定位柱从外径较大的套管的定位孔穿出,实现相邻两节套管的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布设杆为伸缩结构,所述布设杆由2-6节空心圆管组成,所述2-6节空心圆管首尾相连形成一根布设杆,组装成布设杆的空心圆管从布设杆的一端向另一端呈现空心圆管的外径逐渐减小的趋势,相邻两节空心圆管的连接处设置有位置紧固装置,所述位置紧固装置由设置在外径较大的空心圆管下端的固定套和设置在外径较小的空心圆管上端的活动套组成,所述固定套上部分设置有第二外螺纹,所述活动套的上部分设置有与固定套上部分的第二外螺纹相匹配的第二内螺纹,所述活动套为倒锥形套筒结构,所述固定套的上部分与空心圆管下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套的下部分设置有锁槽,所述外径较小的空心圆管上端插嵌在固定套下端的锁槽内,所述活动套套在固定套的外周上,所述活动套与固定套通过螺纹连接,并收紧锁槽,实现相邻两节空心圆管连接处的位置固定,所述布设杆的两端设置有用于连接的转轴孔。
进一步,所述空心转轴内设置有可拆卸的粉盒,所述空心转轴上部的内壁设置有用于放置粉盒的卡槽,所述粉盒的底部设置有开口缝,从粉盒顶部向粉盒施压后,粉盒底部破裂,粉落在空心转轴的底部,粉落的位置作为设置标志杆的点,实现标志杆位置打点。
进一步,所述校平杆的一端设置有用于连接的转轴孔。
进一步,所述角度限位装置为可拆卸的角度限位杆,所述角度限位杆的两端设置有l型拐角,所述角度限位杆的长度根据夹角的角度、其与空心转轴之间的距离而确定,夹角的角度越大,则角度限位杆的长度越长,角度限位杆与空心转轴之间的距离越长,角度限位杆的长度越长,所述校平杆与相邻布设杆上分别设置有用于安装角度限位杆的角度限位孔,所述相邻的布设杆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安装角度限位杆的角度限位孔,所述角度限位杆两端的l型拐角插入角度限位孔,实现角度固定。
进一步,所述角度限位装置为v型折叠限位杆,所述v型折叠限位杆由两根限位杆组成,所述两根限位杆的一端通过第一转轴活动连接,所述校平杆与相邻布设杆上分别设置有用于安装角度限位杆的角度限位孔,所述v型折叠限位杆的两端分别与校平杆的角度限位孔、布设杆的角度限位孔通过第二转轴活动连接,所述相邻的布设杆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安装角度限位杆的角度限位孔,所述v型折叠限位杆的两端分别相邻两根布设杆的角度限位孔通过第二转轴活动连接,所述角度限位杆的长度根据夹角的角度、其与空心转轴之间的距离而确定,夹角的角度越大,则角度限位杆的长度越长,角度限位杆与空心转轴之间的距离越长,角度限位杆的长度越长,所述v型折叠限位杆展开成一字型时,校平杆与相邻布设杆的夹角为预设夹角,相邻两根布设杆的夹角为预设夹角。
进一步,所述校平杆与相邻布设杆之间的最大夹角α为63.44°,相邻两根所述布设杆之间的最大夹角β为126.88°,所述校平杆的长度是2m,所述布设杆的最长长度为5.59m。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
(1)本实用新型所述蛇形跑场地布设装置实现30米×2蛇形跑场地快速布设,解决在教学训练和考核时需要临时转场或添加场地、器材时的限时需求;
(2)本实用新型所述蛇形跑场地布设装置实现30米×2蛇形跑场地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布设,解决因天气变化需要转场或撤场的突发状况,以及各级单位因训练场地受限,无固定训练、考核位置的实际困难。
(3)本实用新型所述蛇形跑场地布设装置实现30米×2蛇形跑场地便捷布设,解决耗时、耗力、耗物的现实情况,避免了反复测量、复尺的繁琐工序;
(4)本实用新型所述蛇形跑场地布设装置实现30米×2蛇形跑考核、训练场地的标准化,解决人工布设误差较大问题,以及不符合规范要求的现存场地。
(5)本实用新型所述蛇形跑场地布设装置实现30米×2蛇形跑考核、训练器材的可持续利用性,解决因长期至于室外或不能合理收纳搬运造成的器材磨损。
附图说明
图1为30m×2蛇形跑场地与蛇形跑轨迹的示意图;
图2为30m×2蛇形跑活动式场地布设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5所述蛇形跑场地布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可拆卸的角度限位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v型折叠限位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v型定位弹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套管与v型定位弹片组合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由套管连接组成的布设杆的连接方式示意图;
图11为由套筒连接组成的布设杆的连接方式示意图;
图12为伸缩结构的布设杆中相邻两节空心圆管的连接方式示意图;
图中,t1起点线,t2折返线,t3标志杆,t4标志杆放置点,1校平杆,2布设杆,21套筒,211第一外螺纹,22套管,221定位孔,222v型定位弹片,223圆柱形定位柱,23空心圆管,231固定套,232活动套,233第二外螺纹,3空心转轴,31转轴孔,41角度限位杆,411l型拐角,42角度限位孔,43v型折叠限位杆,431第一转轴,α校平杆与相邻布设杆之间的最大夹角,β相邻两根所述布设杆之间的最大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场地布设参与人员较多、耗时较长、场地调整难度大、场地布设辅材多、工序繁琐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蛇形跑场地布设装置,尤其是一种30米×2蛇形跑场地布设装置。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所述蛇形跑场地布设装置,包括校平杆1和若干根布设杆2,若干根布设杆2首尾相连形成折线形结构,所述折线形结构的布设杆2一端与校平杆1连接,相邻所述布设杆2之间通过空心转轴3活动连接,所述布设杆2一端与校平杆1通过空心转轴3活动连接,所述布设杆2与校平杆1之间、相邻两根所述布设杆2之间分别设置角度限位装置,所述布设杆2为一体结构,所述布设杆2的两端设置有用于连接的转轴孔31,所述校平杆1的一端设置有用于连接的转轴孔31。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所述蛇形跑场地布设装置,包括校平杆1和若干根布设杆2,若干根布设杆2首尾相连形成折线形结构,所述折线形结构的布设杆2一端与校平杆1连接,相邻所述布设杆2之间通过空心转轴3活动连接,所述布设杆2一端与校平杆1通过空心转轴3活动连接,所述布设杆2与校平杆1之间、相邻两根所述布设杆2之间分别设置角度限位装置。所述布设杆2为组装结构,所述布设杆2由2-6节套筒21组成,所述套筒21为圆柱形套筒,所述套筒21两端的外径相同,所述套筒2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外螺纹211,所述套筒21的另一端设置有与第一外螺纹211相匹配的第一内螺纹,见图6,所述2-6节套筒21的首尾通过螺纹连接形成一根布设杆2,见图11,所述布设杆2的两端设置有用于连接的转轴孔31。所述校平杆1的一端设置有用于连接的转轴孔31。所述角度限位装置为可拆卸的角度限位杆41,见图4,所述角度限位杆41的两端设置有l型拐角411,所述角度限位杆41的长度根据夹角的角度、其与空心转轴3之间的距离而确定,夹角的角度越大,则角度限位杆41的长度越长,角度限位杆41与空心转轴3之间的距离越长,角度限位杆41的长度越长,所述校平杆1与相邻布设杆2上分别设置有用于安装角度限位杆41的角度限位孔42,所述相邻的布设杆2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安装角度限位杆41的角度限位孔42,所述角度限位杆41两端的l型拐角411插入角度限位孔42,实现角度固定。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所述蛇形跑场地布设装置,包括校平杆1和若干根布设杆2,若干根布设杆2首尾相连形成折线形结构,所述折线形结构的布设杆2一端与校平杆1连接,相邻所述布设杆2之间通过空心转轴3活动连接,所述布设杆2一端与校平杆1通过空心转轴3活动连接,所述布设杆2与校平杆1之间、相邻两根所述布设杆2之间分别设置角度限位装置。所述布设杆2为组装结构,所述布设杆2由2-6节套管22组成,所述2-6节套管22首尾相连形成一根布设杆2,组装成布设杆2的套管22从布设杆2的一端向另一端呈现套管22的外径逐渐减小的趋势,所述套管22两端分别设置定位孔221,见图8,所述套管22的一端内侧设置有v型定位弹片222,所述v型定位弹片222的一侧弹片上设置有圆柱形定位柱223,见图7,所述v型定位弹片222的圆柱形定位柱223从套管22一端的定位孔221穿出,见图9,所述布设杆2的两端设置有用于连接的转轴孔31;当所述2-6节套管22首尾相连时,所述外径较小的套管22的一端内侧设置v型定位弹片222,且v型定位弹片222的圆柱形定位柱223从套管22一端的定位孔221穿出,外径较小的套管22设置有v型定位弹片222的一端插套在外径较大的套管22内,v型定位弹片222的圆柱形定位柱223从外径较大的套管22的定位孔221穿出,实现相邻两节套管22的固定连接,见图10。所述校平杆1的一端设置有用于连接的转轴孔31。所述空心转轴3内设置有可拆卸的粉盒,所述空心转轴3上部的内壁设置有用于放置粉盒的卡槽,所述粉盒的底部设置有开口缝,从粉盒顶部向粉盒施压后,粉盒底部破裂,粉落在空心转轴3的底部,粉落的位置作为设置标志杆的点,实现标志杆位置打点。所述角度限位装置为v型折叠限位杆43,见图5,所述v型折叠限位杆43由两根限位杆组成,所述两根限位杆的一端通过第一转轴431活动连接,所述校平杆1与相邻布设杆2上分别设置有用于安装角度限位杆41的角度限位孔42,所述v型折叠限位杆43的两端分别与校平杆1的角度限位孔42、布设杆2的角度限位孔42通过第二转轴活动连接,所述相邻的布设杆2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安装角度限位杆41的角度限位孔42,所述v型折叠限位杆43的两端分别相邻两根布设杆2的角度限位孔42通过第二转轴活动连接,所述角度限位杆41的长度根据夹角的角度、其与空心转轴3之间的距离而确定,夹角的角度越大,则角度限位杆41的长度越长,角度限位杆41与空心转轴3之间的距离越长,角度限位杆41的长度越长,所述v型折叠限位杆43展开成一字型时,校平杆1与相邻布设杆2的夹角为预设夹角,相邻两根布设杆2的夹角为预设夹角。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所述蛇形跑场地布设装置,包括校平杆1和若干根布设杆2,若干根布设杆2首尾相连形成折线形结构,所述折线形结构的布设杆2一端与校平杆1连接,相邻所述布设杆2之间通过空心转轴3活动连接,所述布设杆2一端与校平杆1通过空心转轴3活动连接,所述布设杆2与校平杆1之间、相邻两根所述布设杆2之间分别设置角度限位装置。所述布设杆2为伸缩结构,所述布设杆2由2-6节空心圆管23组成,所述2-6节空心圆管23首尾相连形成一根布设杆2,组装成布设杆2的空心圆管23从布设杆2的一端向另一端呈现空心圆管23的外径逐渐减小的趋势,相邻两节空心圆管23的连接处设置有位置紧固装置,所述位置紧固装置由设置在外径较大的空心圆管23下端的固定套231和设置在外径较小的空心圆管23上端的活动套232组成,所述固定套231上部分设置有第二外螺纹233,所述活动套232的上部分设置有与固定套231上部分的第二外螺纹233相匹配的第二内螺纹,所述活动套232为倒锥形套筒结构,所述固定套231的上部分与空心圆管23下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套231的下部分设置有锁槽,所述外径较小的空心圆管23上端插嵌在固定套231下端的锁槽内,所述活动套232套在固定套231的外周上,所述活动套232与固定套231通过螺纹连接,并收紧锁槽,实现相邻两节空心圆管23连接处的位置固定,见图12,所述布设杆2的两端设置有用于连接的转轴孔31。所述校平杆1的一端设置有用于连接的转轴孔31。所述角度限位装置为可拆卸的角度限位杆41,所述角度限位杆41的两端设置有l型拐角411,所述角度限位杆41的长度根据夹角的角度、其与空心转轴3之间的距离而确定,夹角的角度越大,则角度限位杆41的长度越长,角度限位杆41与空心转轴3之间的距离越长,角度限位杆41的长度越长,所述校平杆1与相邻布设杆2上分别设置有用于安装角度限位杆41的角度限位孔42,所述相邻的布设杆2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安装角度限位杆41的角度限位孔42,所述角度限位杆41两端的l型拐角411插入角度限位孔42,实现角度固定。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所述蛇形跑场地布设装置,见图3,包括1根校平杆1和6根布设杆2,6根布设杆2首尾相连形成折线形结构,所述折线形结构的布设杆2一端与校平杆1连接,相邻所述布设杆2之间通过空心转轴3活动连接,所述布设杆2一端与校平杆1通过空心转轴3活动连接,所述布设杆2与校平杆1之间、相邻两根所述布设杆2之间分别设置角度限位装置,所述校平杆1与相邻布设杆2之间的最大夹角α为63.44°,相邻两根所述布设杆2之间的最大夹角β为126.88°,所述校平杆1的长度是2m,所述布设杆2的最长长度为5.59m。所述布设杆2为组装结构,所述布设杆2由2-6节套管22组成,所述3节套管22首尾相连形成一根布设杆2,组装成布设杆2的套管22从布设杆2的一端向另一端呈现套管22的外径逐渐减小的趋势,所述套管22两端分别设置定位孔221,所述套管22的一端内侧设置有v型定位弹片222,所述v型定位弹片222的一侧弹片上设置有圆柱形定位柱223,所述v型定位弹片222的圆柱形定位柱223从套管22一端的定位孔221穿出,所述布设杆2的两端设置有用于连接的转轴孔31;当所述3节套管22首尾相连时,所述外径较小的套管22的一端内侧设置v型定位弹片222,且v型定位弹片222的圆柱形定位柱223从套管22一端的定位孔221穿出,外径较小的套管22设置有v型定位弹片222的一端插套在外径较大的套管22内,v型定位弹片222的圆柱形定位柱223从外径较大的套管22的定位孔221穿出,实现相邻两节套管22的固定连接。所述校平杆1的一端设置有用于连接的转轴孔31。所述角度限位装置为可拆卸的角度限位杆41,所述角度限位杆41的两端设置有l型拐角411,所述角度限位杆41的长度根据夹角的角度、其与空心转轴3之间的距离而确定,夹角的角度越大,则角度限位杆41的长度越长,角度限位杆41与空心转轴3之间的距离越长,角度限位杆41的长度越长,所述校平杆1与相邻布设杆2上分别设置有用于安装角度限位杆41的角度限位孔42,所述相邻的布设杆2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安装角度限位杆41的角度限位孔42,所述角度限位杆41两端的l型拐角411插入角度限位孔42,实现角度固定。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零件使用原理简单,且属于常见零部件,均为购买所得,均不再详细描述。
关于布设杆的组装:
第一种方式:所述布设杆2为一体结构,这种组装方式中布设杆2为一个完整的长度,只需将若干根布设杆2连接即可。
第一种方式:所述布设杆2为组装结构,所述布设杆2由2-6节套筒21组成,所述套筒21为圆柱形套筒,所述套筒21两端的外径相同,所述套筒2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外螺纹211,所述套筒21的另一端设置有与第一外螺纹211相匹配的第一内螺纹,所述2-6节套筒21的首尾通过螺纹连接形成一根布设杆2,所述布设杆2的两端设置有用于连接的转轴孔31。这种组合方式是常见的螺纹连接,使用时将各节套筒21进行螺纹连接,达到需要的长度,不使用时拆卸。
第三种方式:所述布设杆2为组装结构,所述布设杆2由2-6节套管22组成,所述2-6节套管22首尾相连形成一根布设杆2,组装成布设杆2的套管22从布设杆2的一端向另一端呈现套管22的外径逐渐减小的趋势,所述套管22两端分别设置定位孔221,所述套管22的一端内侧设置有v型定位弹片222,所述v型定位弹片222的一侧弹片上设置有圆柱形定位柱223,所述v型定位弹片222的圆柱形定位柱223从套管22一端的定位孔221穿出,所述布设杆2的两端设置有用于连接的转轴孔31;当所述2-6节套管22首尾相连时,所述外径较小的套管22的一端内侧设置v型定位弹片222,且v型定位弹片222的圆柱形定位柱223从套管22一端的定位孔221穿出,外径较小的套管22设置有v型定位弹片222的一端插套在外径较大的套管22内,v型定位弹片222的圆柱形定位柱223从外径较大的套管22的定位孔221穿出,实现相邻两节套管22的固定连接。这种组装方式,在使用中根据上述方法组装,使用完毕后,按下圆柱形定位柱223,即可断开相邻两根布设杆2的连接,也可按下圆柱形定位柱223后,将外径较小的套管22推入外径较大的套管22中,下次使用时直接拉出,使得圆柱形定位柱223从外径较大的套管22的定位孔221弹出即可,该连接方式类似于伸缩伞杆的工作原理。
第四种方式:所述布设杆2为伸缩结构,所述布设杆2由2-6节空心圆管23组成,所述2-6节空心圆管23首尾相连形成一根布设杆2,组装成布设杆2的空心圆管23从布设杆2的一端向另一端呈现空心圆管23的外径逐渐减小的趋势,相邻两节空心圆管23的连接处设置有位置紧固装置,所述位置紧固装置由设置在外径较大的空心圆管23下端的固定套231和设置在外径较小的空心圆管23上端的活动套232组成,所述固定套231上部分设置有第二外螺纹233,所述活动套232的上部分设置有与固定套231上部分的第二外螺纹233相匹配的第二内螺纹,所述活动套232为倒锥形套筒结构,所述固定套231的上部分与空心圆管23下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套231的下部分设置有锁槽,所述外径较小的空心圆管23上端插嵌在固定套231下端的锁槽内,所述活动套232套在固定套231的外周上,所述活动套232与固定套231通过螺纹连接,并收紧锁槽,实现相邻两节空心圆管23连接处的位置固定,所述布设杆2的两端设置有用于连接的转轴孔31。这种是不可拆卸只能伸缩的布设杆2,需要伸长时,将活动套232拧松,使其与固定套231的螺纹连接分离,此时固定套231下端的锁槽松开外径较小的空心圆管23上端,将伸缩在外径较大的空心圆管23中的外径较小的空心圆管23拉出,达到需要长度时,将活动套232套在固定套231上并拧紧,此时锁槽收紧,实现相邻两节空心圆管23的连接,当使用完毕后,将活动套232拧松,使其与固定套231的螺纹连接分离,此时固定套231下端的锁槽松开外径较小的空心圆管23上端,将外径较小的空心圆管23向外径较大的空心圆管23中推,使得外径较小的空心圆管23缩在外径较大的空心圆管23的内空腔,将活动套232套在固定套231上并拧紧,此时锁槽收紧,实现相邻两节空心圆管23的位置固定,实现布设杆2的缩短,这种组装方式类似于旋转拖把的伸缩拖把杆结构,属于现有技术。
本实用新型所述30米×2蛇形跑场地布设装置结构要点:所述布设装置的校平杆1长2米,主要用于控制场地方向使得起点、终点相互平行,且起点线与校平杆1重合;布设杆2共6根,每根由3段组成,最大伸长尺寸为5.59米,最小收缩尺寸为2米,相邻两根布设杆2通过空心转轴3连接;空心转轴3共6个,闭合角度均为零度或锐角,校平杆1与相邻布设杆2之间的最大夹角α为63.44°,其余相邻两根布设杆2的最大打开角度均为126.88°;每个空心转轴3的中间撒上粉或设计粉盒撒粉,用于标记标志杆位置。
本实用新型所述30米×2蛇形跑场地布设装置使用要点:一、找到参照物,对照参照物标出起点线;二、将每根布设杆2连接或拉伸至最大尺度即5.59m;三、将校平杆1与相邻布设杆2拉开至最大夹角α为63.44°,其余相邻两根布设杆2拉开至最大打开角度均为126.88°;四、将校平杆1与起点标志线重合后,分别在空心转轴3的中心向内注入标志粉打标志点;五、挪开布设装置,按照标志点放置标志杆。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在场地进行现场组装,也可以提前组装,根据具体需要确定。
本实用新型所述30米×2蛇形跑场地布设装置适用范围:一、本单位已有标志杆;二、本单位有同时布设多个场地的需求;三、本单位有快速布设场地的需求。
与以往30米×2蛇形跑场地布设相比,本实用新型存在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一、场地、器材布设时间和人力大幅缩减。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布设装置,最多需要2人,该布设装置可在5min之内完成所有布设内容;
二、场地、器材布设不受时间、空间限制。采用本技术提供的布设装置,可以在训练、考核需要的任何时间及任何平整场地,快速完成场地布设;
三、场地、器材布设技术便捷易掌握。以往活动式场地布设需要多人在相对熟练的情况下互相配合才能尽快完成场地布设任务,采用本技术提供的布设装置,不需要培训讲解,只需要按照操作流程打开或合并布设装置即可完成场地的布设和撤销。
四、场地、器材布设的人工误差得到有效控制。以往单个或多个活动式场地布设均由人工操作,误差在所难免,采用本技术提供的布设装置,在完全打开的情况下可以确保单个场地符合考核标准,多个场地符合一致性尺度。
五、场地、器材的布设标准符合考核、训练需求。固定式场地不符合《军事体育训练大纲》的规则要求,采用本技术提供的布设装置,可以选择布设装置打点后放置已有的活动性标志杆,均符合规则要求。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出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仅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该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1.一种蛇形跑场地布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校平杆(1)和若干根布设杆(2),若干根布设杆(2)首尾相连形成折线形结构,所述折线形结构的布设杆(2)一端与校平杆(1)连接,相邻所述布设杆(2)之间通过空心转轴(3)活动连接,所述布设杆(2)一端与校平杆(1)通过空心转轴(3)活动连接,所述布设杆(2)与校平杆(1)之间、相邻两根所述布设杆(2)之间分别设置角度限位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蛇形跑场地布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布设杆(2)为一体结构,所述布设杆(2)的两端设置有用于连接的转轴孔(3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蛇形跑场地布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布设杆(2)为组装结构,所述布设杆(2)由2-6节套筒(21)组成,所述套筒(21)为圆柱形套筒,所述套筒(21)两端的外径相同,所述套筒(2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外螺纹(211),所述套筒(21)的另一端设置有与第一外螺纹(211)相匹配的第一内螺纹,所述2-6节套筒(21)的首尾通过螺纹连接形成一根布设杆(2),所述布设杆(2)的两端设置有用于连接的转轴孔(3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蛇形跑场地布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布设杆(2)为伸缩结构,所述布设杆(2)由2-6节空心圆管(23)组成,所述2-6节空心圆管(23)首尾相连形成一根布设杆(2),组装成布设杆(2)的空心圆管(23)从布设杆(2)的一端向另一端呈现空心圆管(23)的外径逐渐减小的趋势,相邻两节空心圆管(23)的连接处设置有位置紧固装置,所述位置紧固装置由设置在外径较大的空心圆管(23)下端的固定套(231)和设置在外径较小的空心圆管(23)上端的活动套(232)组成,所述固定套(231)上部分设置有第二外螺纹(233),所述活动套(232)的上部分设置有与固定套(231)上部分的第二外螺纹(233)相匹配的第二内螺纹,所述活动套(232)为倒锥形套筒结构,所述固定套(231)的上部分与空心圆管(23)下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套(231)的下部分设置有锁槽,所述外径较小的空心圆管(23)上端插嵌在固定套(231)下端的锁槽内,所述活动套(232)套在固定套(231)的外周上,所述活动套(232)与固定套(231)通过螺纹连接,并收紧锁槽,实现相邻两节空心圆管(23)连接处的位置固定,所述布设杆(2)的两端设置有用于连接的转轴孔(3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蛇形跑场地布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转轴(3)内设置有可拆卸的粉盒,所述空心转轴(3)上部的内壁设置有用于放置粉盒的卡槽,所述粉盒的底部设置有开口缝,从粉盒顶部向粉盒施压后,粉盒底部破裂,粉落在空心转轴(3)的底部,粉落的位置作为设置标志杆的点,实现标志杆位置打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蛇形跑场地布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校平杆(1)的一端设置有用于连接的转轴孔(3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蛇形跑场地布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限位装置为可拆卸的角度限位杆(41),所述角度限位杆(41)的两端设置有l型拐角(411),所述角度限位杆(41)的长度根据夹角的角度、其与空心转轴(3)之间的距离而确定,夹角的角度越大,则角度限位杆(41)的长度越长,角度限位杆(41)与空心转轴(3)之间的距离越长,角度限位杆(41)的长度越长,所述校平杆(1)与相邻布设杆(2)上分别设置有用于安装角度限位杆(41)的角度限位孔(42),所述相邻的布设杆(2)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安装角度限位杆(41)的角度限位孔(42),所述角度限位杆(41)两端的l型拐角(411)插入角度限位孔(42),实现角度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蛇形跑场地布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限位装置为v型折叠限位杆(43),所述v型折叠限位杆(43)由两根限位杆组成,所述两根限位杆的一端通过第一转轴(431)活动连接,所述校平杆(1)与相邻布设杆(2)上分别设置有用于安装角度限位杆(41)的角度限位孔(42),所述v型折叠限位杆(43)的两端分别与校平杆(1)的角度限位孔(42)、布设杆(2)的角度限位孔(42)通过第二转轴活动连接,所述相邻的布设杆(2)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安装角度限位杆(41)的角度限位孔(42),所述v型折叠限位杆(43)的两端分别相邻两根布设杆(2)的角度限位孔(42)通过第二转轴活动连接,所述角度限位杆(41)的长度根据夹角的角度、其与空心转轴(3)之间的距离而确定,夹角的角度越大,则角度限位杆(41)的长度越长,角度限位杆(41)与空心转轴(3)之间的距离越长,角度限位杆(41)的长度越长,所述v型折叠限位杆(43)展开成一字型时,校平杆(1)与相邻布设杆(2)的夹角为预设夹角,相邻两根布设杆(2)的夹角为预设夹角。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蛇形跑场地布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校平杆(1)与相邻布设杆(2)之间的最大夹角(α)为63.44°,相邻两根所述布设杆(2)之间的最大夹角(β)为126.88°,所述校平杆(1)的长度是2m,所述布设杆(2)的最长长度为5.59m。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