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螺玩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2  152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陀螺玩具。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使陀螺玩具由主体部以及轴部(专利文献1中为“芯棒”)构成,将轴部(芯棒)设为相对于主体部旋转自由,同时使轴部(芯棒)的底部形成为平面状的陀螺玩具(专利文献1中为“陀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通过将陀螺玩具设为上述构成,与在一个点稳定旋转的一般的陀螺玩具不同,能够使陀螺玩具做出旋转的同时直线移动的运动,能够提高作为游戏工具的趣味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昭60-47588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陀螺玩具是通过在轴部(芯棒)倾斜时,轴部(芯棒)中的平面状的底部的周边部与地面接触,按照向切线方向的移动要素,进行直线状行进的运动的陀螺玩具。

    即,陀螺玩具的特征是持续进行几乎始终在行进的运动,着眼点放在享受该动作的趣味性上。

    在这一点上,在如所谓的陀螺对战游戏那样使陀螺玩具彼此碰撞而游戏的情况下,受到对方的陀螺玩具所产生的攻击时的防御力也很重要,在轴部(芯棒)的底部为平面状的情况下,容易因为冲击而破坏平衡。

    并且,陀螺玩具在破坏了平衡时,由于如上述那样陀螺玩具直线行进旋转而动作,容易从规定的对战场地弹出。

    因此,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陀螺玩具在应用使陀螺玩具彼此碰撞、对战的游戏方法的情况下是不利的。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受到来自对方的攻击时也难以倾倒,防御力优异的陀螺玩具。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一方案是一种陀螺玩具,其特征在于,

    具备轴部,该轴部具有:以与旋转中心一致的轴线为轴中心的轴主体部、以及保持该轴主体部的轴保持部,

    在上述轴主体部的上述轴部中的下端部,设置有接地构件,该接地构件具有在与接地面接地时,接地部分形成为能够弹性变形的环状的接地部,

    至少上述接地构件作为相对于上述轴保持部围绕轴自由旋转的旋转构件而构成。

    第二方案在第一方案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

    上述轴主体部具有以与上述旋转中心一致的轴线为轴中心的轴芯构件,上述接地构件配置于该轴芯构件的下方,

    上述轴主体部整体作为相对于上述轴保持部围绕轴自由旋转的上述旋转构件而构成。

    第三方案在第一方案或者第二方案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具备介于上述旋转构件与上述轴保持部之间的轴承构件。

    第四方案在第一方案至第三方案的任一方案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

    上述接地构件中,上述接地部是能够吸附于上述接地面的吸盘。

    第五方案在第一方案至第四方案的任一方案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

    上述轴主体部配置为具备能够相对于上述轴保持部上下动作的余地。

    实用新型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陀螺玩具的接地构件的接地部构成为,在与接地面接地时,接地部分形成为能够弹性变形,至少接地构件相对于轴保持部围绕轴自由旋转。

    由此,能够实现如下陀螺玩具:在轴部相对于接地面倾斜的状态下,陀螺玩具旋转,能够避免与对战对象的陀螺玩具侧面彼此碰撞,难以受到碰撞所产生的损害,能够长时间持续旋转。

    另外,轴主体部具有以与旋转中心一致的轴线为轴中心的轴芯构件,在设为包含接地构件的轴主体部整体相对于轴保持部围绕轴自由旋转的情况下,陀螺玩具也在轴部相对于接地面倾斜的状态下旋转,难以受到碰撞所产生的损害,能够设为能够长时间持续旋转的陀螺玩具。

    另外,在陀螺玩具中,在进一步具备介于作为自由旋转的部分的轴主体部等的旋转构件与轴保持部之间的轴承构件的情况下,能够减少轴主体部等的旋转构件相对于轴保持部的摩擦,陀螺玩具能够长时间顺利地持续旋转。

    进一步,在将陀螺玩具中的接地构件的接地部设为能够吸附于接地面的吸盘的情况下,通过接地构件吸附于接地面,由于对战对象的陀螺玩具所产生的攻击等,在受到冲击时也具有韧性,能够停留在场地内。

    另外,在配置为具备使轴主体部能够相对于轴保持部上下动作的余地的情况下,能够更加容易地旋转,陀螺玩具能够长时间顺利地持续旋转。

    附图说明

    图1中的(a)是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陀螺玩具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1中的(b)是用于说明其游戏方法的图。

    图2中的(a)是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陀螺玩具的轴部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2中的(b)是图2中的(a)中的左右方向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施方式的陀螺玩具的轴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4中的(a)是本实施方式的陀螺玩具的轴主体部的立体图,图4中的(b)是轴主体部的剖视图。

    图5中的(a)是本实施方式的接地构件的立体图,图5中的(b)是本实施方式的一个变形例的接地构件的立体图,图5中的(c)是图5中的(b)所示的接地构件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轴部的轴线倾斜的常态中的接地状态的陀螺玩具的侧视图。

    图7中的(a)是表示轴部的轴线不倾斜地旋转的一般的陀螺玩具彼此碰撞的样子的示意图,图7中的(b)是表示轴部的轴线倾斜旋转的本实施方式的陀螺玩具与一般的陀螺玩具碰撞的样子的示意图。

    符号说明

    1陀螺玩具

    10轴部

    17轴支承构件

    20轴主体部

    22缓冲构件

    23轴承构件

    25接地构件

    30性能可变环

    40主体

    50轴保持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从图1中的(a)以及图1中的(b)到图7中的(a)以及图7中的(b),对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陀螺玩具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此外,在以下实施方式中,为了实施本实用新型附加了技术性优选的各种限定,但是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并不限于以下实施方式以及图示例。

    《整体构成》

    图1中的(a)是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陀螺玩具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1中的(b)是对陀螺玩具的游戏方法进行说明的图。

    本实施方式的陀螺玩具1是能够在所谓的陀螺对战游戏中使用的陀螺玩具。

    具体来说,该陀螺玩具1能够在利用由彼此的碰撞而产生的冲击力使对方的陀螺玩具1如图1中的(b)所示那样分解而取得胜利的对战游戏中使用。

    如图2所示,该陀螺玩具1由构成下部构造并成为驱动器的轴部10,构成上部构造的性能可变环30以及主体40构成。主体40经由性能可变环30安装于轴部10。

    此外,在下文中,对作为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特征性构成的部分的轴部10详细地进行说明。

    《轴部的细节构成》

    图2中的(a)是本实施方式的陀螺玩具的轴部的立体图。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上下、左右以及前后是指图2中的(a)所示的方向。

    图2中的(b)是将本实施方式的陀螺玩具的轴部在图2中的(a)中的左右方向上切断的情况的剖视图。

    另外,图3是本实施方式中的轴部的分解立体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轴部10具有:以与陀螺玩具1的旋转中心一致的轴线为轴中心的轴主体部20、以及保持该轴主体部20的轴保持部50(参照图3)。

    在本实施方式中,轴主体部20(参照图3以及图4中的(a)、图4中的(b))在轴部10的大致中央部,沿轴部10的轴线配置(参照图2中的(b))。

    如图2中的(a)、图2中的(b)以及图3所示,作为轴部10的外观构成,在上下方向中间部具备凸缘部12,在上部具备圆筒部13,在下端部配置有构成轴主体部20的接地构件25。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轴部10具备上部壳体14、按压构件15、柱状构件16、轴支承构件17等作为轴保持部50。此外,轴保持部50的构成并不限定于此,并不一定要具备全部的这些构件,也可以具备上部构件以外的构件。

    在轴部10的外观构成中,凸缘部12以及圆筒部13作为上部壳体14一体形成,构成轴部上部。

    在上部壳体14的圆筒部13以及凸缘部12上,夹持轴部10的轴线在左右方向上对置的两处部位分别形成有突出部141。该突出部141的外表面与凸缘部12的外周面大致成为同一水平面。

    另外,如图2中的(a)、图2中的(b)以及图3所示,在上部壳体14的圆筒部13以及凸缘部12上,夹持轴部10的轴线在前后方向上对置的两处部位分别形成有切口部142。切口部142沿轴部10的轴线延伸。

    按压构件15形成为大致圆筒状,具备圆筒部151、顶部152、以及脚部153。

    在本实施方式中,按压构件15由合成树脂形成,按压构件15也可以是金属等制成。

    圆筒部151的外径比上部壳体14的圆筒部13的内径小,在组装状态下,按压构件15的圆筒部151配置于上部壳体14的圆筒部13内。

    另外,圆筒部151的内径形成为比下文所述的柱状构件16的上端部的外径大,柱状构件16的上端部嵌入到圆筒部151内。

    顶部152设置于圆筒部151的上端。在该顶部152,形成有与柱状构件16的上端部对应形状的开口部154。

    另外,脚部153设置于圆筒部151的外周下端部。

    在圆筒部151的外周中,夹持轴部10的轴线在前后方向上对置的两处部位分别形成有该脚部153。

    这样构成的按压构件15,在组装状态下,脚部153以插入于上述上部壳体14的切口部142的方式设置。切口部142设定为上下方向的尺寸比脚部153的长度尺寸大,通过在切口部142内在上下方向上引导脚部153,按压构件15能够沿轴部10的轴线在上下方向上移动。

    利用未图示的弹簧对该按压构件15向上方施力。通过脚部153与切口部142的上边缘抵接,限制该按压构件15向上方的移动,在常态下,按压构件15的上端与上部壳体14的圆筒部13的上端配置在大致同一高度位置。

    另外,在按压构件15的顶部152的上表面,夹持轴部10的轴线在左右方向上对置的两处部位分别形成有在半径方向上延伸的凸条(突起)157。

    柱状构件16具备:形成为大致圆筒状的筒状部161、顶部162、以及脚部163。

    筒状部161的外径比按压构件15的圆筒部151的内径小,在组装状态下,柱状构件16的筒状部161配置于按压构件15的圆筒部151内。然后,如上文所述,柱状构件16的上端部嵌入到按压构件15的开口部154中。

    另外,脚部163设置于筒状部161的外周下端部。

    在筒状部161的外周中,夹持轴部10的轴线在左右方向上对置的两处部位分别形成有该脚部163。

    该脚部163从筒状部161大致水平地伸出,在一对脚部163的大致对称位置处,形成有在轴线方向上贯通的贯通孔164。

    轴支承构件17支承下文所述的轴主体部20的轴芯构件21。

    轴支承构件17具有圆筒状的柱状部171、以及从柱状部171的外周朝向外侧伸出的一对伸出部172。

    柱状部171的内部成为从柱状部171的上端部贯通到轴支承构件17的下端部的贯通孔173,在作为轴支承构件17中的下侧面且与柱状部171对应的位置(即,轴支承构件17下侧的大致中央部),形成有凹部174(参照图2中的(b))。

    柱状部171的外径比柱状构件16的筒状部161的内径小,在组装状态下,轴支承构件17的柱状部171配置于柱状构件16的筒状部161内。

    柱状部171的内径形成为比下文所述的轴主体部20的轴芯构件21的外径大,在组装状态下,轴芯构件21插通到柱状部171的内部。

    另外,凹部174的内径形成为比下文所述的轴主体部20的接地支承构件24的筒状部243的外径大,在组装状态下,接地支承构件24的筒状部243嵌插到凹部174的内部。

    在一对伸出部172上分别形成有贯通孔175。

    贯通孔175形成于在组装状态下与柱状构件16的贯通孔164以及上部壳体14的孔部143对应的位置,如图3所示,通过使螺钉18插通于贯通孔175、贯通孔164以及孔部143,上部壳体14、柱状构件16、轴支承构件17以及配置于上部壳体14与柱状构件16之间的按压构件15被固定、一体化。

    图4中的(a)是本实施方式中的轴主体部的立体图,图4中的(b)是图4中的(a)所表示的轴主体部的剖视图。

    如图3以及图4中的(a)、图4中的(b)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轴主体部20构成为具备轴芯构件21、缓冲构件22、轴承构件23、接地支承构件24、接地构件25等。此外,轴主体部20的构成并不限定于此,可以不具备所有这些构件,也可以具备这些构件以外的构件。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轴主体部20配置为具备相对于轴保持部50上下动作的余地。由此,轴主体部20更加容易旋转,陀螺玩具1能够长时间顺利地持续旋转。

    轴芯构件21具有以与轴部10的轴中心大致一致的方式设置的轴芯部211、以及设置于轴芯部211的上端,具有比轴芯部211的直径大的直径的轴头部212。

    在轴芯部211上插通有环状的缓冲构件22。

    如上文所述,在组装状态下,轴芯构件21的轴芯部211以插入到轴支承构件17的柱状部171内的状态,配置于柱状构件16的筒状部161内。

    此时,由于缓冲构件22的外径比柱状部171的内径大,比筒状部161的内径小,因此缓冲构件22配置为介于柱状部171的上端面与轴头部212的下侧面之间,使轴芯构件21稳定地配置。

    另外,由于轴芯部211的外径比嵌插于轴支承构件17的凹部174的接地支承构件24的筒状部243的内径小,因此轴芯部211在轴支承构件17内从柱状部171贯通到凹部174内,进一步,嵌入到嵌插于凹部174内的筒状部243内。

    在轴芯部211的前端侧,装配有环状的轴承构件23。该轴承构件23的外径形成为比轴支承构件17的凹部174的内径小,比接地支承构件24的筒状部243的内径以及轴支承构件17的贯通孔173的内径大。因此,轴承构件23以介于筒状部243的上端面与凹部174内的下侧面(底面)之间的方式配置。

    由此,轴承构件23介于构成轴主体部20的轴芯构件21(轴芯构件21的轴芯部211)与轴保持部50(轴保持部50的轴支承构件17)之间,轴主体部20作为相对于轴保持部50围绕轴顺利地自由旋转的旋转构件而构成。

    此外,轴承构件23的构成可以是任意构成,只要是使轴主体部20能够相对于轴保持部50顺利地自由旋转的构件,能够适用各种构成。另外,具备轴承构件23不是必须的,也可以设为不具备轴承构件23的构成。

    接地支承构件24是支承接地构件25的构件。

    在本实施方式中,接地支承构件24由第一构件241以及第二构件242的两个构件构成,大致能够对半分割。由此,部件的生产性优异,在组装时能够容易地组装。

    在将第一构件241与第二构件242组装的状态下,在接地支承构件24的上部大致中央形成有筒状部243。

    此外,在图3以及图4中的(a)、图4中的(b)所表示的例子中,例示了在第二构件242的一侧形成有筒状部243的情况,但是第一构件241以及第二构件242的形状等并不限于图示例。例如,第一构件241以及第二构件242是将接地支承构件24在大致中央部分为两个部分的大致相等形状的构件,可以是通过匹配两构件才形成筒状部243的构成。

    另外,在接地支承构件24的内部,形成有容纳保持下文所述的接地构件25的头部252的容纳部244。

    如上文所述,接地支承构件24的筒状部243形成为比轴支承构件17的凹部174的内径小,接地支承构件24的筒状部243在组装时嵌插到凹部174的内部。

    另外,筒状部243的内径形成为比轴芯构件21的轴芯部211的外径大,轴芯部211的前端侧嵌入到筒状部243内。

    接地构件25是配置于陀螺玩具1的下端,与接地面f(参照图6等)接地的构件。

    图5中的(a)是本实施方式中的接地构件25的立体图。

    如图4中的(a)、图4中的(b)以及图5中的(a)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接地构件25具备:接地部251、以及卡止于接地支承构件24的头部252。

    如上文所述,通过使接地构件25的头部252容纳保持于接地支承构件24内部的容纳部244,接地构件25卡止于接地支承构件24。

    接地部251设置于轴主体部20的轴部10的下端部,与接地面f接地时,其接地部分是形成为能够弹性变形的环状的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接地部251形成为,随着向下端行进直径变大的锥形。

    接地构件25中,至少接地部251由能够弹性变形的软性的材料形成。作为软性的材料,例如可考虑为硅等,没有特别限定。

    在使本实施方式的陀螺玩具1旋转时,接地部251的接地部分由于陀螺玩具1本身的重量等变形,以在从陀螺玩具1的轴中心脱离的方向(即外侧)上卷曲的方式倾倒。

    由此,陀螺玩具1的轴部10倾斜,接地部251也与倾斜量对应地大幅压塌,接地面积增大。因此,陀螺玩具1以轴部10倾斜的状态在该场所以头部(主体40)摆动的方式持续旋转。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接地构件25中,接地部251是能够吸附于接地面f的吸盘。

    因此,在通过吸附力吸附于接地面f的情况下,由于在该场地仅使头部(主体40)摆动,而不会在构成接地面f的场地(对战场地)内到处移动,很难从场地弹出。

    然后,如上文所述,轴承构件23介于构成轴主体部20的轴芯构件21(轴芯构件21的轴芯部211)与轴保持部50(轴保持部50的轴支承构件17)之间,由于轴主体部20构成为相对于轴保持部50围绕轴自由旋转,因此即使接地部251吸附于接地面f,陀螺玩具1也不会停止旋转而是继续旋转。

    此外,接地构件25的形状并不限于图5中的(a)所示的情况。

    例如,如图5中的(b)所示,在侧面观察外观的情况下,也可以具备作为圆筒状的接地部251a。

    此外,在该情况下,在陀螺玩具1的轴部10倾斜时,接地部251a优选以在从陀螺玩具1的轴中心脱离的方向(即外侧)上卷曲的方式倾倒。

    因此,如图5中的(c)所示,使接地部251a的内侧形成为随着向下端行进而直径变大的锥形,接地部251a优选形成为容易在从陀螺玩具1的轴中心脱离的方向(即外侧)上卷曲。

    此外,接地构件25的形状只要是在接地部251接地时,接地部251在从陀螺玩具1的轴中心脱离的方向(即外侧)上倾倒而接地面积增大的构成即可,也可以是此处例示以外的形状。

    《组装方法》

    接下来,对陀螺玩具1的组装方法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此外,在此,以轴部10的组装为中心进行说明。

    首先,组装上部壳体14、按压构件15、柱状构件16。然后,在使缓冲构件22插通轴芯构件21的轴芯部211后,将轴芯部211从上方插入到轴支承构件17的柱状部171内,使轴芯部211的前端侧在轴支承构件17的下侧的凹部174内突出。

    另外,使接地构件25的头部252容纳保持于接地支承构件24内部的容纳部244,使接地构件25卡止于接地支承构件24。

    将轴承构件23安装于在凹部174内突出的轴芯部211的前端侧,将轴芯部211的前端侧压入到接地支承构件24的筒状部243内。

    由此,图4中的(a)以及图4中的(b)所示的轴主体部20成为安装于轴支承构件17的状态。

    在该状态下,在上部壳体14、按压构件15、柱状构件16上,组装安装有轴主体部20的轴支承构件17,使螺钉18插通贯通孔175、贯通孔164以及孔部143。由此,轴主体部20、上部壳体14、柱状构件16、轴支承构件17以及配置在上部壳体14与柱状构件16之间的按压构件15被固定。

    由此,构成轴部10的全部部件被一体化,轴部10的组装完成。

    然后,在这样组装的轴部10的上部以嵌合状态组装性能可变环30。

    进一步,从下方相对于主体40组装该组装体,将主体40、性能可变环30以不容易从轴部10脱离的方式设为锁定状态。

    由此,本实施方式中的陀螺玩具1的组装完成。

    《游戏方法以及作用》

    接着,对使用该陀螺玩具1的游戏方法的一个例子以及陀螺玩具1的作用进行说明。

    在该游戏方法的一个例子中,使陀螺玩具1旋转,进行与对方的陀螺玩具的对战。

    在该情况下,陀螺玩具1的旋转力的施加用未图示的发射器等进行,使陀螺玩具1旋转而发射到规定的场地(对战场地)上。

    若这样发射的陀螺玩具1在该场地旋转,与对方的陀螺玩具碰撞,则碰撞所产生的冲击力等作用于陀螺玩具1。然后,通过重复碰撞,陀螺玩具1的锁定状态被解除,如图1中的(b)所示,陀螺玩具1被分解为轴部10、性能可变环30以及主体40。

    如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陀螺玩具1被发射到场地上,若接地构件25的接地部251与场地的接地面f接地,则接地部251中的接地部分以在从陀螺玩具1的轴中心脱离的方向(即外侧)上倾倒(压塌)的方式弹性变形。

    由此,轴部10倾斜,接地部251的接地面积与该倾斜对应地增大,陀螺玩具1不倾倒而以在该场地倾斜的状态持续旋转。

    如图7中的(a)所示,若对战的陀螺玩具彼此都以轴部10的轴线相对于场地等的接地面f垂直的状态互相碰撞,则陀螺玩具中,主体40的侧面彼此碰撞。因此,由于受到的冲击较大,猛烈弹飞,陀螺玩具的锁定状态被解除而变得容易分解。

    相对于此,如图7中的(b)所示,在陀螺玩具1以倾斜的状态旋转的情况下,陀螺玩具1的主体40的上表面相对于对战对象的陀螺玩具的侧面发生碰撞。因此,能够缓冲冲击,很难受到较大的损害。

    另外,在接地部251成为吸盘的情况下,接地部251吸附于场地等的接地面f,即使在与对战对象的陀螺玩具碰撞的情况下,也不会从场地弹出,能够具有韧性地长时间稳定地持续旋转。

    《本实施方式的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轴主体部构成为相对于轴保持部围绕轴自由旋转,同时,陀螺玩具的接地部形成为在与接地面接地时,接地部分能够弹性变形。

    由此,陀螺玩具1以轴部10相对于接地面f倾斜的状态旋转,能够避开与对战对象的陀螺玩具的侧面彼此碰撞,难以受到碰撞所引起的损害,能够实现能长时间持续旋转的陀螺玩具1。

    另外,进一步具备介于陀螺玩具1的轴主体部20与轴保持部50之间的轴承构件23。

    因此,轴主体部20相对于轴保持部50的摩擦减少,不阻碍轴部10的旋转,陀螺玩具1能够长时间顺利地持续旋转。

    进一步,在将陀螺玩具1中的接地构件25的接地部251设为能够吸附于接地面f的吸盘的情况下,通过吸附于接地面f,在由于对战对象的陀螺玩具所产生的攻击等而受到冲击时也能够具有韧性地停留在场地内,能够实现防御力优异的陀螺玩具1。

    另外,由于轴主体部20配置为具备能够相对于轴保持部50上下移动的余地,因此轴主体部20更容易旋转,陀螺玩具1能够长时间顺利地持续旋转。

    此外,以上虽然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偏离其主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变形是不言而喻的。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在轴芯构件21的轴芯部211的周围设置轴承构件23的例子,但是接地构件25或者具备该接地构件25的轴主体部20也可以作为能够相对于轴保持部50自由旋转的旋转构件而构成。在该情况下,以自由旋转的构件能够相对于轴保持部50自由旋转的方式配置轴承构件23即可,轴承构件23并不限于设置于轴芯部211的周围的情况。

    例如,也可以将轴芯构件21固定在轴保持部50一侧,在接地构件25或者支承该接地构件25的接地支承构件24的周围等配置轴承构件23。


    技术特征:

    1.一种陀螺玩具,其特征在于,

    具备轴部,该轴部具有:以与旋转中心一致的轴线为轴中心的轴主体部、以及保持该轴主体部的轴保持部,

    在所述轴主体部的所述轴部中的下端部,设置有接地构件,该接地构件具有在与接地面接地时,接地部分形成为能够弹性变形的环状的接地部,

    至少所述接地构件作为相对于所述轴保持部围绕轴自由旋转的旋转构件而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陀螺玩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主体部具有以与所述旋转中心一致的轴线为轴中心的轴芯构件,所述接地构件配置于该轴芯构件的下方,

    所述轴主体部整体作为相对于所述轴保持部围绕轴自由旋转的所述旋转构件而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陀螺玩具,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具备介于所述旋转构件与所述轴保持部之间的轴承构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陀螺玩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地构件中,所述接地部是能够吸附于所述接地面的吸盘。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陀螺玩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主体部配置为具备能够相对于所述轴保持部上下动作的余地。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在受到来自对方的攻击时也难以倾倒,防御力优异的陀螺玩具。该陀螺玩具具备轴部(10),该轴部(10)具有以与旋转中心一致的轴线为轴中心的轴主体部(20)、以及保持该轴主体部(20)的轴保持部(50),在轴主体部(20)的轴部(10)中的下端部,设置有接地构件(25),该接地构件(25)具有在与接地面(F)接地时,接地部分形成为能够弹性变形的环状的接地部(251),至少接地构件(25)作为相对于轴保持部(50)围绕轴自由旋转的旋转构件而构成。

    技术研发人员:堀越研次;前田竹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株式会社多美
    技术研发日:2019.03.15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515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