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玩具领域,尤其涉及了一种指尖陀螺。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流行一种放在指尖的陀螺,这种指尖陀螺结构小,用法简单好玩,受到人们的喜欢。专利标题为指尖陀螺,申请号为cn201720715536.0的实用新型专利中记载,一种指尖陀螺,包括陀螺主体、第一盖体、第二盖体和轴承,所述陀螺主体开设有安装孔,所述轴承设置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第一盖体中部设置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二盖体中部设置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盖体和所述第二盖体分别盖合于所述安装孔上,以使所述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分别插设于所述轴承内;所述陀螺主体固定设置有相互对称的第一旋转翼和第二旋转翼,所述第一旋转翼具有第一突起部,所述第二旋转翼具有第二突起部,所述第一突起部和所述第二突起部相互对称设置。上述专利由于所述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分别插设于轴承内,因此第一旋转翼和第二旋转翼与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之间摩擦力小,用户以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作为转动支点操作转动,转动效果好;相互对称的第一突起部和第二突起部使得第一旋转翼和第二旋转翼的转动速度快。但是指尖陀螺的玩法比较单一,一般是通过手指拨动使转动体发生旋转,这种玩法对用户的吸引力已经不够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指尖陀螺的玩法比较单一的缺点,提供了一种指尖陀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一种指尖陀螺,包括压块、旋转块、弹簧、盖帽和上盖,压块上设有至少一条螺旋条,旋转块上设有供螺旋条穿过的通槽,弹簧一端与压块接触,弹簧另一端与盖帽接触,旋转块内设有盖帽,上盖上设有卡条,卡条穿过盖帽后与压块连接。通过压块的螺旋条在旋转块的通槽滑动的方式,由于压块是与大拇指接触保持不旋转的,因此压块带动旋转块往上移动并发生旋转;弹簧用于在大拇指松开时给压块复位,方便后续的往复按压。
作为优选,还包括转动体,转动体上设有轴承,轴承套设在卡条上;旋转块上设有一圈锯齿,转动体上设有一圈与锯齿相配合的齿槽。转动体通过轴承在卡条上转动,由于轴承的原因,使转动体受到的摩擦力更小,转动速度更快。相对于传统的指尖陀螺,本申请的结构改变了指尖陀螺的玩法,传统的指尖陀螺是通过手指拨动使转动体发生旋转,而本申请的指尖陀螺是通过按压压块从而使转动体发生旋转,本实用新型改变了传统的玩法,具有可玩性高、增加用户的体验乐趣、放松心情的作用。
作为优选,转动体包括转子和至少一个叶片,叶片环绕设置在转子的圆周上,叶片上设有第一通孔,转子上设有轴承。转动体通过叶片上的第一通孔降低转动体的质量,从而使转动体受到的阻力更小,转动体转动时间更长。
作为优选,压块包括底板和立柱,底板上设有立柱,立柱上设有螺旋条,弹簧与立柱接触,旋转块上设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与通槽连通,立柱穿过第二通孔。
作为优选,卡条上设有两个对称的弹性卡件,弹性卡件上设有凸起块,立柱上设有与凸起块配合的凹槽。
作为优选,旋转块内壁设有至少两个限位块,限位块与盖帽接触;盖帽上设有中心孔,卡条穿过中心孔与压块连接。限位块用于限制住盖帽的位置,避免盖帽从旋转块内脱出。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用中指与上盖上表面接触,再用大拇指按动压块,压块在大拇指的作用下往上移动,通过压块的螺旋条在旋转块的通槽滑动的方式,由于压块是与大拇指接触保持不旋转的,因此压块带动旋转块往上移动并发生旋转,旋转块上的锯齿与转动体上的齿槽啮合并且旋转块带动转动体旋转,转动体通过轴承在卡条上转动,由于轴承的原因,使转动体受到的摩擦力更小,转动速度更快。本实用新型相对于传统的指尖陀螺,改变了指尖陀螺的玩法,传统的指尖陀螺是通过手指拨动使转动体发生旋转,而本申请的指尖陀螺是通过按压压块从而使转动体发生旋转,并且压块在弹簧的作用下能自动复位,从而能往复按压,本实用新型改变了传统的玩法,具有可玩性高、增加用户的体验乐趣、放松心情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图1中上盖和卡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压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旋转块另一种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中转动体另一种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其中,1—上盖、2—转动体、201—轴承、202—转子、203—叶片、204—齿槽、2031—第一通孔、3—旋转块、301—限位块、302—锯齿、303—通槽、304—第二通孔、4—弹簧、5—压块、501—底板、502—立柱、5021—螺旋条、5022—凹槽、6—卡条、601—弹性卡件、6011—凸起块、7—盖帽、701—中心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一种指尖陀螺,如图1-6所示,包括压块5、旋转块3、弹簧4、盖帽7和上盖1,压块5上设有三条螺旋条5021,旋转块3上设有供螺旋条5021穿过的通槽303,弹簧4一端与压块5接触,弹簧4另一端与盖帽7接触,旋转块3内设有盖帽7,上盖1上设有卡条6,卡条6穿过盖帽7后与压块5连接。
还包括转动体2,转动体2上设有轴承201,轴承201套设在卡条6上;旋转块3上设有一圈锯齿302,转动体2上设有一圈与锯齿302相配合的齿槽(204)。
转动体包括转子202和五个叶片203,叶片203环绕设置在转子202的圆周上,叶片203上设有第一通孔2031,转子202上设有轴承201。
压块5包括底板501和立柱502,底板501上设有立柱502,立柱502上设有螺旋条5021,弹簧4与立柱502接触,旋转块3上设有第二通孔304,第二通孔304与通槽303连通,立柱502穿过第二通孔304。
卡条6上设有两个对称的弹性卡件601,弹性卡件601上设有凸起块6011,立柱502上设有与凸起块6011配合的凹槽5022。
旋转块3内壁设有三个限位块301,限位块301与盖帽7接触;盖帽7上设有中心孔701,卡条6穿过中心孔701与压块5连接。
用中指与上盖1上表面接触,再用大拇指按动压块5,压块5在大拇指的作用下往上移动,通过压块5的螺旋条5021在旋转块3的通槽303滑动的方式,由于压块5是与大拇指接触保持不旋转的,因此压块5带动旋转块3往上移动并发生旋转,旋转块3上的锯齿302与转动体2上的齿槽204啮合并且旋转块3带动转动体2旋转,转动体2通过轴承201在卡条6上转动,由于轴承201的原因,使转动体2受到的摩擦力更小,转动速度更快。本实用新型相对于传统的指尖陀螺,改变了指尖陀螺的玩法,传统的指尖陀螺是通过手指拨动使转动体发生旋转,而本申请的指尖陀螺是通过按压压块5从而使转动体2发生旋转,并且压块5在弹簧4的作用下能自动复位,从而能往复按压,本实用新型改变了传统的玩法,具有可玩性高、增加用户的体验乐趣、放松心情的作用。
实施例2
同实施例1,所不同的是螺旋条5021的数量为四条,叶片203的数量为4个,限位块301的数量为4个。
实施例3
同实施例1,所不同的是螺旋条5021的数量为五条,叶片203的数量为6个,限位块301的数量为5个。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涵盖范围。
1.一种指尖陀螺,其特征在于:包括压块(5)、旋转块(3)、弹簧(4)、盖帽(7)和上盖(1),压块(5)上设有至少一条螺旋条(5021),旋转块(3)上设有供螺旋条(5021)穿过的通槽(303),弹簧(4)一端与压块(5)接触,弹簧(4)另一端与盖帽(7)接触,旋转块(3)内设有盖帽(7),上盖(1)上设有卡条(6),卡条(6)穿过盖帽(7)后与压块(5)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指尖陀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动体(2),转动体(2)上设有轴承(201),轴承(201)套设在卡条(6)上;旋转块(3)上设有一圈锯齿(302),转动体(2)上设有一圈与锯齿(302)相配合的齿槽(20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指尖陀螺,其特征在于:转动体包括转子(202)和至少一个叶片(203),叶片(203)环绕设置在转子(202)的圆周上,叶片(203)上设有第一通孔(2031),转子(202)上设有轴承(20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指尖陀螺,其特征在于:压块(5)包括底板(501)和立柱(502),底板(501)上设有立柱(502),立柱(502)上设有螺旋条(5021),弹簧(4)与立柱(502)接触,旋转块(3)上设有第二通孔(304),第二通孔(304)与通槽(303)连通,立柱(502)穿过第二通孔(30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指尖陀螺,其特征在于:卡条(6)上设有两个对称的弹性卡件(601),弹性卡件(601)上设有凸起块(6011),立柱(502)上设有与凸起块(6011)配合的凹槽(502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指尖陀螺,其特征在于:旋转块(3)内壁设有至少两个限位块(301),限位块(301)与盖帽(7)接触;盖帽(7)上设有中心孔(701),卡条(6)穿过中心孔(701)与压块(5)连接。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