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橡胶护舷辅助安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2  122


    本实用新型涉及港口施工领域,更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橡胶护舷辅助安装装置。



    背景技术:

    橡胶护舷是国际上近代开发的先进码头(船舶)防护设备,具有反力低,吸能量高,耐腐蚀,寿命长等突出特点,已经成为现代港口工程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防护设备之一。

    但是在南方高热高湿的环境中,会导致未安装的橡胶护舷产生轻微变形,尤其是v型的橡胶护舷,例如本公司在印尼的港口项目中,原设计宽度为88cm的橡胶护舷,在存放一段时间后大部分会大于设计宽度,有些甚至能达到95cm,安装费时费力,且吊装时也会因为变形导致重心改变,难以调节平衡。

    因此,需要一种橡胶护舷的辅助安装装置,能够便于变形的橡胶护舷安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解决变形的橡胶护舷安装困难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橡胶护舷辅助安装装置,包括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包括两侧的两根外固定杆和中间的两根内固定杆,所述外固定杆与所述内固定杆均互相平行设置,其顶端均固定连接至顶杆上;所述外固定杆与所述内固定杆底部均设置有连接孔,底杆穿过所述连接孔将所述外固定杆与所述内固定杆全部连接起来;所述底杆一端设置有限位把手,另一端螺纹连接有限位螺母;两根所述外固定杆之间的距离小于橡胶护舷主体的宽度;所述固定支架长度大于橡胶护舷长度。

    通过本方案,将内固定杆插入橡胶护舷的内侧,外固定杆置于橡胶护舷的外部两侧,将底杆连接上后,通过限位螺母的缩紧,挤压外固定杆,从而挤压变形的橡胶护舷回归原始形状。安装好橡胶护舷之后,松开底杆便可抽出固定支架,本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有效的解决橡胶护舷变形而不便于安装的问题。

    优选地,还包括整形杆,所述整形杆一端设置有定位杆,另一端活动连接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外侧螺纹连接有推动螺母;所述整形杆长度大于橡胶护舷的总宽度;所述定位杆以及所述活动杆均垂直于所述整形杆设置。

    通过本方案,将整形杆置于橡胶护舷底部,并利用定位杆与活动杆之间的距离缩短,逐渐将扩大的护舷挤压至原始位置,进一步方便了护舷的安装。

    优选地,所述活动杆中部向下弯折成锐角,使其两端均与所述整形杆活动连接。

    通过本方案,使活动杆起到支撑作用,在挤压过程中更加稳定牢固。

    优选地,所述活动杆两端均固定有滑环,所述活动杆通过滑环与所述整形杆滑动并转动连接。

    通过本方案,活动杆能够转动,在橡胶护舷通过螺栓初步固定后,转动活动杆,便于整形杆的抽出。

    优选地,所述顶杆上设置有两个吊环。

    通过本方案,有利于橡胶护舷的起吊,两个吊环更加有利于调节平衡。

    优选地,所述连接孔顶部设置有开口,所述底杆能够通过所述开口。

    通过本方案,便于底杆的拆装。

    优选地,所述底杆上布满螺纹,每根所述内固定杆两侧均设置有限位螺母。

    通过本方案,内固定杆也能够在限位螺母的调节下左右移动,进一步便于固定支架对橡胶护舷的整形。

    优选地,所述内固定杆中间固定有至少两根加强杆;所述加强杆垂直于所述内固定杆设置。

    通过本方案,提高内固定杆的强度。

    优选地,每根所述加强杆上垂直设置有支撑轮,所述支撑轮滚动方向平行于所述内固定杆;所述支撑轮支撑于所述橡胶护舷的顶端内侧。

    通过本方案,设置支撑轮,不仅便于本装置固定至橡胶护舷上,还有利于保持固定支架与护舷顶部内侧的距离,防止锁紧底杆时,本装置沿护舷两侧斜坡上滑,从而导致整形效果减弱。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效果在于,本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针对变形的橡胶护舷有效的进行整形并辅助安装。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且连同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橡胶护舷及辅助安装装置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橡胶护舷及辅助安装装置位置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辅助安装装置固定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辅助安装装置中连接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辅助安装装置中底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辅助安装装置中固定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橡胶护舷及辅助安装装置位置结构剖视示意图。

    其中,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橡胶护舷辅助安装装置,包括固定支架1100,所述固定支架1100包括两侧的两根外固定杆1120和中间的两根内固定杆1110,所述外固定杆1120与所述内固定杆1110均互相平行设置,其顶端均固定连接至顶杆1130上;所述外固定杆1120与所述内固定杆1110底部均设置有连接孔1101,底杆1140穿过所述连接孔1101将所述外固定杆1120与所述内固定杆1110全部连接起来;所述底杆1140一端设置有限位把手1141,另一端螺纹连接有限位螺母1142;两根所述外固定杆1120之间的距离小于橡胶护舷主体2100的宽度;所述固定支架1100长度大于橡胶护舷2000长度。

    通过本实施例该方案,使用时,将内固定杆1100插入橡胶护舷主体2100的内侧,外固定杆置于橡胶护舷主体2100的外部两侧,将底杆1140连接上后,通过最外侧的限位螺母1142的缩紧,挤压外固定杆1120,从而挤压变形的橡胶护舷2000回归原始形状。橡胶护舷主体2100两侧为安装部2200,安装部2200上设置有固定孔,对固定支架1100起吊并使固定孔对准港口侧壁的安装孔,安装好橡胶护舷2000之后,松开底杆1140便可抽出固定支架1100,本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有效的解决橡胶护舷变形而不便于安装的问题。

    在本实施例或其他实施例中,还包括整形杆1200,所述整形杆1200一端设置有定位杆1210,另一端活动连接有活动杆1220,所述活动杆1220外侧螺纹连接有推动螺母1230;所述整形杆1200长度大于橡胶护舷2000的总宽度;所述定位杆1210以及所述活动杆1220均垂直于所述整形杆1200设置。对于底部变形较大的橡胶护舷2000,将整形杆1200置于橡胶护舷2000底部,并利用定位杆1210与活动杆1220之间的距离缩短,逐渐将扩大的护舷挤压至原始位置,进一步方便了护舷的安装。整形杆1200可以设置多根,例如每个固定孔附近均设置有整形杆1200,通过整形杆1200的挤压,促使固定孔与安装孔重合,便于安装。

    在本实施例或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活动杆1220中部向下弯折成锐角,使其两端均与所述整形杆1200活动连接,该设置能够使活动杆1220起到支撑作用,在挤压过程中更加稳定牢固,防止活动杆1220倾斜;固定杆1210也可以跟活动杆1220形状一致,更加稳定也更加美观,还可以作为把手,便于抓握。

    在本实施例或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活动杆1220两端均固定有滑环(图中未示出),所述活动杆1220通过滑环与所述整形杆1200滑动并转动连接。活动杆1220能够转动,在橡胶护舷2000通过螺栓初步固定后,预留有一定的空隙,转动活动杆1220至90度位置,使其平行于安装面,便于整形杆1200抽出。

    在本实施例或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顶杆1130上设置有两个吊环1131。该吊环1131对称设置于顶杆1130中心的两侧,有利于橡胶护舷2000的起吊,且两个吊环更加有利于调节平衡。

    在本实施例或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孔1101顶部设置有开口,所述底杆1140能够通过所述开口,便于底杆1140的拆装。开口朝上设置,使本装置在起吊过程中,底杆1140不会脱落。

    在本实施例或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底杆1140上布满螺纹,每根所述内固定杆1110两侧均设置有限位螺母1142,从而使内固定杆1110也能够在限位螺母1142的调节下左右移动,进一步便于固定支架1100对橡胶护舷的整形。远离限位把手1141的外固定杆1120底部两侧也均设置有限位螺母1142,使用于不同情况的变形。

    本实施例的一个技术效果在于,本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针对变形的橡胶护舷有效的进行整形并辅助安装。

    <实施例二>

    如图6和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辅助安装装置,相较于上述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内固定杆1110中间固定有至少两根加强杆1150;所述加强杆1150垂直于所述内固定杆1110设置,提高内固定杆1110的强度,防止整形过程中内固定杆1110弯曲。

    在本实施例或其他实施例中,每根所述加强杆1150上垂直设置有支撑轮1151,所述支撑轮1151滚动方向平行于所述内固定杆1110;所述支撑轮1151支撑于所述橡胶护舷2000的顶端内侧。

    通过本实施例该方案,设置支撑轮1151,不仅能够在安装时减小本装置与橡胶护舷2000之间的摩擦力,便于本装置固定至橡胶护舷2000上,还有利于保持固定支架1100与护舷顶部内侧的距离,防止锁紧底杆1140时,本装置会沿护舷两侧斜坡上滑,从而导致整形效果减弱。

    虽然已经通过示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示例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橡胶护舷辅助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包括两侧的两根外固定杆和中间的两根内固定杆,所述外固定杆与所述内固定杆均互相平行设置,其顶端均固定连接至顶杆上;所述外固定杆与所述内固定杆底部均设置有连接孔,底杆穿过所述连接孔将所述外固定杆与所述内固定杆全部连接起来;所述底杆一端设置有限位把手,另一端螺纹连接有限位螺母;两根所述外固定杆之间的距离小于橡胶护舷主体的宽度;所述固定支架长度大于橡胶护舷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舷辅助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整形杆,所述整形杆一端设置有定位杆,另一端活动连接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外侧螺纹连接有推动螺母;所述整形杆长度大于橡胶护舷的总宽度;所述定位杆以及所述活动杆均垂直于所述整形杆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护舷辅助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杆中部向下弯折成锐角,使其两端均与所述整形杆活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护舷辅助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杆两端均固定有滑环,所述活动杆通过滑环与所述整形杆滑动并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护舷辅助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杆上设置有两个吊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舷辅助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孔顶部设置有开口,所述底杆能够通过所述开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护舷辅助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杆上布满螺纹,每根所述内固定杆两侧均设置有限位螺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舷辅助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固定杆中间固定有至少两根加强杆;所述加强杆垂直于所述内固定杆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护舷辅助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每根所述加强杆上垂直设置有支撑轮,所述支撑轮滚动方向平行于所述内固定杆;所述支撑轮支撑于所述橡胶护舷的顶端内侧。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橡胶护舷辅助安装装置,包括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包括两侧的两根外固定杆和中间的两根内固定杆,所述外固定杆与所述内固定杆均互相平行设置,其顶端均固定连接至顶杆上;所述外固定杆与所述内固定杆底部均设置有连接孔,底杆穿过所述连接孔将所述外固定杆与所述内固定杆全部连接起来;所述底杆一端设置有限位把手,另一端螺纹连接有限位螺母;两根所述外固定杆之间的距离小于橡胶护舷主体的宽度;所述固定支架长度大于橡胶护舷长度。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橡胶护舷在高温环境下变形后难以安装。实用新型的一个用途是用于固定至变形的橡胶护舷上,便于安装。

    技术研发人员:孙振华;纪现伟;杨宋灵;孙承峰;李嘉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建筑港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6.06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514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