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钢丝网骨架管的钢丝缠绕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钢丝网骨架管的钢丝缠绕装置。
背景技术:
钢丝网骨架管是用高强度钢丝网骨架和热塑性塑料聚乙烯为原材料,钢丝缠绕网作为聚乙烯塑料管的骨架增强体,采用热熔胶将钢丝骨架与内、外层聚乙烯紧密地连接在一起。
但是现有的钢丝网骨架管的钢丝缠绕装置,钢丝容易缠绕打结以及钢丝之间相互摩擦,导致张紧力不一,甚至钢丝被拉断的问题,且装置设备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钢丝网骨架管的钢丝缠绕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的钢丝网骨架管的钢丝缠绕装置,钢丝容易缠绕打结以及钢丝之间相互摩擦,导致张紧力不一,且装置设备复杂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钢丝网骨架管的钢丝缠绕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面固定连接前支架,所述前支架的上端面活动连接有骨架管,所述底座的上端面设置有转盘,所述转盘的右侧壁均匀分布固定有多个转轴,多个所述转轴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钢丝轴,所述转盘的右侧设置有绕线盘,所述绕线盘位于转盘的右侧,所述绕线盘的左侧贯穿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钢丝孔,所述绕线盘的右侧壁固定连接有锁紧管,所述锁紧管的右侧壁固定连接有加热熔管,所述加热熔管的右侧壁固定连接有制冷管,所述加热熔管与制冷管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后支架,所述后支架的下端面与底座的上端面固定连接。
为了使钢丝轴上缠绕的钢丝散开,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钢丝网骨架管的钢丝缠绕装置优选的,所述钢丝轴的外侧壁绕接有钢丝。
为了使转盘转动,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钢丝网骨架管的钢丝缠绕装置优选的,所述转盘的下端面啮合连接有前齿轮,所述前齿轮的右端固定连接有前转轴,所述前转轴远离前齿轮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前发动机。
为了使动绕线盘转动,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钢丝网骨架管的钢丝缠绕装置优选的,所述绕线盘的下端面啮合连接有后齿轮,所述后齿轮的右端固定连接有后转轴,所述后转轴远离后齿轮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后发动机。
为了使发动机与前发动机启动时稳定作业,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钢丝网骨架管的钢丝缠绕装置优选的,所述后发动机与前发动机的下端面均固定连接有支架,所述支架的下端面与底座的上端面固定连接。
为了使每个钢丝轴上的钢丝都能分派到每个钢丝孔中,进行缠绕加工,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钢丝网骨架管的钢丝缠绕装置优选的,所述钢丝轴的数量等于钢丝孔的数量。
为了使骨架管方便穿过第一管孔与第二管孔,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钢丝网骨架管的钢丝缠绕装置优选的,所述转盘的左侧壁贯穿开设有第一管孔,所述绕线盘的左侧壁贯穿开设有第二管孔,所述骨架管的右端依次贯穿第一管孔、第二管孔,加热熔管和制冷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种种钢丝网骨架管的钢丝缠绕装置,底座的上端面固定连接前支架,前支架的上端面活动连接有骨架管,底座的上端面设置有转盘,转盘的左侧壁均匀对称分布固定有多个转轴,多个转轴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钢丝轴,钢丝轴的外侧壁活动连接有钢丝,底座的上端设置有绕线盘,绕线盘的左侧开设有多个均匀对称分布的钢丝孔,钢丝孔贯穿绕线盘的内部并延伸至绕线盘的右侧,钢丝轴的数量与钢丝孔的数量相同,通过转盘上设置转轴,并在转轴的内侧壁固定连接钢丝轴,使转盘转动的时候带动钢丝轴上缠绕的钢丝散开,将钢丝的一端穿过钢丝孔,因钢丝轴的数量与钢丝孔的数量相同从而钢丝缠绕骨架管时不容易发生缠绕打结以及钢丝之间相互摩擦,导致张紧力不一情况;
2.该种钢丝网骨架管的钢丝缠绕装置,绕线盘的右侧壁固定连接有锁紧管,锁紧管的右侧壁固定连接有加热熔管,加热熔管的右侧壁固定连接有制冷管,加热熔管与制冷管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后支架,后支架的下端面与底座的上端面固定连接,通过在绕线盘的右侧壁固定连接有锁紧管,锁紧管的右侧壁固定连接有加热熔管,加热熔管的右侧壁固定连接有制冷管,从而使得骨架管直接通过锁紧管锁紧后进入加热熔管熔化使管材外层塑料与管件内层塑料熔融,把管材与管件可靠地连接在一起,再将加工好的钢丝网骨架管通过制冷管进行冷却,使钢丝网骨架管的钢丝缠绕装置简单放便操作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钢丝网骨架管的钢丝缠绕装置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钢丝网骨架管的钢丝缠绕装置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转盘的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装置绕线盘的结构图;
图中,1、底座;101、前支架;102、后支架;103、支架;2、骨架管;3、转盘;301、第一管孔;302、钢丝轴;303、钢丝;304、前齿轮;305、前转轴;306、前发动机;307、转轴;4、绕线盘;401、后齿轮;402、后转轴;403、后发动机;404、钢丝孔;405、第二管孔;5、锁紧管;6、加热熔管;7、制冷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钢丝网骨架管的钢丝缠绕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的上端面固定连接前支架101,前支架101的上端面活动连接有骨架管2,底座1的上端面设置有转盘3,转盘3的右侧壁均匀分布固定有多个转轴307,多个转轴307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钢丝轴302,转盘3的右侧设置有绕线盘4,绕线盘4位于转盘3的右侧,绕线盘4的左侧贯穿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钢丝孔404,绕线盘4的右侧壁固定连接有锁紧管5,锁紧管5的右侧壁固定连接有加热熔管6,加热熔管6的右侧壁固定连接有制冷管7,加热熔管6与制冷管7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后支架102,后支架102的下端面与底座1的上端面固定连接。
本实施案中:底座1的上端面固定连接前支架101,前支架101的上端面活动连接有骨架管2,通过底座1的上端面固定连接前支架101,进而使骨架管2在缠绕钢丝时稳定,底座1的上端面设置有转盘3,转盘3的左侧壁均匀对称分布固定多个转轴307,多个转轴307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钢丝轴302,通过在底座1的上端面设置有转盘3,转盘3的左侧壁均匀分布固定多个转轴307,多个转轴307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钢丝轴302,使钢丝轴302外侧壁缠绕的钢丝缠绕在骨架管2的外侧壁,转盘3的右侧设置有绕线盘4,绕线盘4位于转盘3的右侧,绕线盘4的左侧贯穿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钢丝孔404,绕线盘4的右侧壁固定连接有锁紧管5,锁紧管5的右侧壁固定连接有加热熔管6,加热熔管6的右侧壁固定连接有制冷管7,加热熔管6与制冷管7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后支架102,后支架102的下端面与底座1的上端面固定连接,通过锁紧管5将骨架管2固定,使固定的骨架管2经过加热熔管6使将骨架管2融化,融化的骨架管2进过制冷管7后,制成缠绕好的骨架管2。
具体的,钢丝轴302的外侧壁绕接有钢丝303。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钢丝轴302的外侧壁绕接有钢丝303,使转盘3转动时转轴307带动钢丝轴302转动,从而使钢丝轴302上缠绕的钢丝303散开。
具体的,转盘3的下端面啮合连接有前齿轮304,前齿轮304的右端固定连接有前转轴305,前转轴305远离前齿轮30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前发动机306。
本实施例中:前发动机306的型号为y2-90s-2,通过在转盘3的下端面啮合连接前齿轮304,前齿轮304的右端固定连接前转轴305,并在前转轴305远离前齿轮304的一端固定连接前发动机306,从而使带动转盘3转动。
具体的,绕线盘4的下端面啮合连接有后齿轮401,后齿轮401的右端固定连接有后转轴402,后转轴402远离后齿轮40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后发动机403。
本实施例中:后发动机403的型号为y2-90s-2,通过在绕线盘4的下端面啮合连接后齿轮401,后齿轮401的右端固定连接后转轴402,并在后转轴402远离后齿轮40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后发动机403,从而带动绕线盘4转动。
具体的,后发动机403与前发动机306的下端面均固定连接有支架103,支架103的下端面与底座1的上端面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后发动机403与前发动机306的下端面均固定连支架103,从而使后发动机403与前发动机306启动时稳定作业。
具体的,钢丝轴302的数量等于钢丝孔404的数量。
本实施例中:通过将钢丝轴302的数量等于钢丝孔404的数量,从而使每个钢丝轴302上的钢丝303都能分派到每个钢丝孔404中,进行缠绕加工。
具体的,转盘3的左侧壁贯穿开设有第一管孔301,绕线盘4的左侧壁贯穿开设有第二管孔405,骨架管2的右端依次贯穿第一管孔301、第二管孔405、锁紧管5,加热熔管6和制冷管7。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转盘3的左侧壁开设有第一管孔301,第一管孔301贯穿转盘3的内部,并延伸至转盘3的右侧壁,绕线盘4的左侧壁开设有第二管孔405,第二管孔405贯穿绕线盘4的内部,并延伸至绕线盘4的右侧壁,从而方便使骨架管2穿过第一管孔301与第二管孔405。
工作原理:首先,操作者将骨架管2放置在前支架101的上端面,再将钢丝轴302外侧壁缠绕的钢丝的端头穿过钢丝孔404,再将骨架管2的前端贯穿到第一管孔301再贯穿到第二管孔405,然后分别启动后发动机403与后发动机403,通过前发动机306的转动会带动转盘3,转盘3转动的同时,会带动钢丝轴302的转动,钢丝轴302转动的同时,钢丝轴外侧壁缠绕的钢丝303,会从钢丝轴302的外侧壁散开,又通过后发动机403的带动绕线盘4,使钢丝孔404得钢丝303在绕线盘4的转动下,驱使钢丝缠绕在骨架管2的外侧壁,后发动机403与后发动机403的转动方向相反,再接着钢丝303缠绕好的骨架管2通过锁紧管5的束缚进入加热熔管6,通过加热熔管6使管材外层塑料与管件内层塑料熔融,把管材与管件可靠地连接在一起,再将加工好的钢丝网骨架管通过制冷管7进行冷却,从而完成了对骨架管的钢丝缠绕的加工。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钢丝网骨架管的钢丝缠绕装置,包括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上端面固定连接前支架,所述前支架的上端面活动连接有骨架管,所述底座的上端面设置有转盘,所述转盘的右侧壁均匀分布固定有多个转轴,多个所述转轴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钢丝轴,所述转盘的右侧设置有绕线盘,所述绕线盘位于转盘的右侧,所述绕线盘的左侧贯穿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钢丝孔,所述绕线盘的右侧壁固定连接有锁紧管,所述锁紧管的右侧壁固定连接有加热熔管,所述加热熔管的右侧壁固定连接有制冷管,所述加热熔管与制冷管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后支架,所述后支架的下端面与底座的上端面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丝网骨架管的钢丝缠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丝轴的外侧壁绕接有钢丝。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丝网骨架管的钢丝缠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的下端面啮合连接有前齿轮,所述前齿轮的右端固定连接有前转轴,所述前转轴远离前齿轮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前发动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丝网骨架管的钢丝缠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盘的下端面啮合连接有后齿轮,所述后齿轮的右端固定连接有后转轴,所述后转轴远离后齿轮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后发动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钢丝网骨架管的钢丝缠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发动机与前发动机的下端面均固定连接有支架,所述支架的下端面与底座的上端面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丝网骨架管的钢丝缠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丝轴的数量等于钢丝孔的数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丝网骨架管的钢丝缠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的左侧壁贯穿开设有第一管孔,所述绕线盘的左侧壁贯穿开设有第二管孔,所述骨架管的右端依次贯穿第一管孔、第二管孔,加热熔管和制冷管。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