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玩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具有避障功能的玩具车。
背景技术:
玩具车是一种通过传动机构来实现移动的玩具,目前的玩具车的驱动分类两类:一类是手驱动的,即通过牙箱与车轮传动连接,即由人向牙箱施加动力,通过牙箱把该动力进行转换以后驱使车轮进行移动;另一类是电驱动的,即通过电机来带动车轮进行转动从,从而实现玩具车行走的效果。
对于电驱动的玩具车来说,为了便于控制,一般会配备有遥控器来进行控制。但是这类玩具车若遇上较高的障碍物,例如该障碍物比玩具车的车轮还高,这就会导致玩具车无法直接跨过该障碍物,只能够选择绕开,这无疑会降低玩具车的趣味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具有避障功能的玩具车,能够直接跨越较高的障碍物。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具有避障功能的玩具车,包括车体,所述车体的两侧分别转动设置有车轮,所述车体设置有飞行机构以及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换向机构以及动力机构,所述换向机构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车体,所述动力机构设置于所述换向机构的一端;
需要飞行时,所述飞行机构驱使所述车体部分悬空,使得所述换向机构动作,所述换向机构用于改变所述动力机构的输出方向,所述飞行机构的输出方向指向底部,当所述动力机构和所述飞行机构同时指向底部时,所述动力机构和所述飞行机构同时动作驱使所述车体飞行以实现避障。
进一步的,所述飞行机构包括两个飞行电机以及两个飞行扇叶,两个飞行电机分别装设于所述车体的一端的两侧,飞行扇叶传动设置于飞行电机的转轴。
更进一步的,飞行电机和飞行扇叶之间还设置有飞行配件,飞行配件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飞行凸台和飞行沉孔,飞行电机的转轴装设于飞行沉孔内;飞行扇叶设置有飞行容孔,飞行凸台用于装设在经点胶后的飞行容孔内。
进一步的,所述换向机构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以及转动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中部转动连接于所述车体,所述第一连接件的长度大于所述车体的与地面之间的高度;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设置有轮子,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另一端,所述转动架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另一端以及所述车体,所述动力机构设置于所述转动架。
更进一步的,所述车体的底部设置有车架,所述车架的底部设置有连接座,所述第一连接件转动设置于所述连接座内。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部以及由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弯折而成的第二连接部,所述轮子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另一端,所述车架设置有限位槽,所述第二连接部活动设置于所述限位槽内;所述第二连接件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部。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另一端设置有限位部,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转动架的底部,所述限位部用于与所述转动架的底部抵触。
更进一步的,所述转动架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安装座,所述动力机构包括两个动力电机和两个动力扇叶,动力电机装设于安装座内,动力扇叶传动连接于动力电机的转轴。
优选的,动力电机和动力扇叶之间还设置有动力配件,动力配件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动力凸台和动力沉孔,动力电机的转轴装设于动力沉孔内;动力扇叶设置有动力容孔,动力凸台用于装设在经点胶后的动力容孔内。
优选的,动力电机的外壁设置有卡块,安装座设置有卡扣,卡块卡接于卡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动力机构来驱动从而实现前移的功能;而当需要跨越障碍物时,由飞行机构驱动车体部分悬空,使得换向机构动作,由换向机构改变动力机构的输出方向而使得动力机构的输出方向与飞行机构的输出方向平行,从而使得整个车体悬空起飞,达到了让车体直接飞过障碍物的效果,提升了趣味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隐去车体时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飞行电机、飞行扇叶和飞行配件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换向机构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连接件的示意图。
图6为图2的a处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车架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动力电机、动力扇叶和动力配件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1—车体,2—车轮,3—飞行机构,4—驱动机构,5—换向机构,6—动力机构,11—车架,31—飞行电机,32—飞行扇叶,33—飞行配件,51—第一连接件,52—第二连接件,53—转动架,54—轮子,61—动力电机,62—动力扇叶,63—动力配件,111—连接座,112—限位槽,321—飞行容孔,331—飞行凸台,332—飞行沉孔,511—第一连接部,512—第二连接部,521—限位部,531—安装座,532—卡扣,611—卡块,621—动力容孔,631—动力凸台,632—动力沉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具有避障功能的玩具车,包括车体1,所述车体1的两侧分别转动设置有车轮2,所述车体1设置有飞行机构3以及驱动机构4,所述驱动机构4包括换向机构5以及动力机构6,所述换向机构5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车体1,所述动力机构6设置于所述换向机构5的一端;需要飞行时,所述飞行机构3驱使所述车体1部分悬空,使得所述换向机构5动作,所述换向机构5用于改变所述动力机构6的输出方向,所述飞行机构3的输出方向指向底部,当所述动力机构6和所述飞行机构3同时指向底部时,所述动力机构6和所述飞行机构3同时动作驱使所述车体1飞行以实现避障。而车体1内设置有控制芯片,这属于电驱动玩具车所必然具备的公知常识,因此不再赘述。
具体的,以图1为例,图1的右侧为前方,左侧为后方,而飞行机构3是安装在车体1的后方的,而动力机构6则是位于车体1的前方。在前行时,飞行机构3不动作,换向机构5使得动力机构6的输出端指向车体1的后方,即通过动力机构6驱使车体1前行;而当需要跨越障碍物时,动力机构6先停止工作,然后先由飞行机构3动作而使得车体1的后端悬空,换向机构5随着车体1的后端悬空而驱使该动力机构6进行翻转,动力机构6的输出端从指向后方改为指向底部,然后动力机构6也开始工作,使得动力机构6与飞行机构3配合,让整个车体1进行悬空,从而带动本实用新型起飞来从障碍物的上方跨越障碍物,提升了本实用新型的趣味性。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飞行机构3包括两个飞行电机31以及两个飞行扇叶32,两个飞行电机31分别装设于所述车体1的一端的两侧,如本实施例中的飞行电机31是装设于车体1的后端的两侧的;飞行扇叶32传动设置于飞行电机31的转轴,优选为飞行扇叶32装设于飞行电机31的转轴。即本实用新型通过飞行电机31来驱动飞行扇叶32转动来获取让车体1的后端悬空的动力的。当然,飞行机构3设置于车体1的前端也可以,此时只需把动力机构4进行常规的技术变换即可,在此不再赘述。
具体的,如图3所示,由于飞行电机31在工作时,其转轴会因高速旋转而发热,若飞行扇叶32直接通过胶水与飞行电机31的转轴连接的话,在这种情况下容易导致两者的连接发生松动。而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本实施例中飞行电机31和飞行扇叶32之间还设置有飞行配件33,飞行配件3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飞行凸台331和飞行沉孔332,飞行电机31的转轴装设于飞行沉孔332内;飞行扇叶32设置有飞行容孔321,飞行凸台321用于装设在经点胶后的飞行容孔321内。也就是说,飞行扇叶32的飞行容孔321内的胶水会被飞行配件33的飞行凸台331堵住而不发生泄露,且由于飞行配件33作为隔绝件,因此会减少飞行电机31的转轴传递至飞行扇叶32的热量,避免了胶水的融化。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换向机构5包括第一连接件51、第二连接件52以及转动架53,所述第一连接件51的中部转动连接于所述车体1,所述第一连接件51的长度大于所述车体1的与地面之间的高度;所述第一连接件51的一端设置有轮子54,所述第二连接件52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51的另一端,所述转动架53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件52的另一端以及所述车体1,所述动力机构6设置于所述转动架53。
在普通状态下,由于第一连接件51的长度大于车体1与地面之间的高度,因此在车体1的重力作用下,第一连接件51会被带动而转动至倾斜状态,使得轮子54抵触地面,且第一连接件51会通过第二连接件52带动转动架53保持在翻转状态,使得动力机构6的输出端始终对着车体1的后方;而在需要飞行时,由于飞行机构3带动车体1的后端悬空,即使得第一连接件51不再被压住,在转动架53的重力作用下,转动架53会翻转至动力机构6的输出端对着地面,从而让动力机构6能够与飞行机构3配合带动整个车体1起飞。
具体的,如图1、图2和图7所示,所述车体1的底部设置有车架11,所述车架11的底部设置有连接座111,所述第一连接件51转动设置于所述连接座111内。通过连接座111的设置,保证了第一连接件51在转动时不会与车架11发生较大的碰撞,起到很好的安装效果。
优选的,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连接件51包括第一连接部511以及由所述第一连接部511的一端弯折而成的第二连接部512,所述轮子54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部511的另一端,所述车架11设置有限位槽112,所述第二连接部512活动设置于所述限位槽112内;所述第二连接件52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部512。车体1的后端悬空时,第一连接件51转动直至第二连接部512与限位槽112发生抵触,此时即为转动架53翻转至动力机构6的输出端指向地面的状态,从而避免了转动架53翻转角度过大而影响了动力机构6与飞行机构3的配合。
具体的,如图5所示,所述第二连接件52的另一端设置有限位部521,所述第二连接件52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转动架53的底部,所述限位部521用于与所述转动架53的底部抵触。通过该限位部521的设置,即让本实用新型在地上行走时,通过限位部521“兜住”转动架53的底部,来保证转动架53处于让动力机构6的输出端指向车体1后方的效果。
具体的,如图2所示,所述转动架53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安装座531,所述动力机构6包括两个动力电机61和两个动力扇叶62,动力电机61装设于安装座531内,动力扇叶62传动连接于动力电机61的转轴。即本实用新型的动力机构6,也是通过扇叶来为车体1的移动提供动力的。
优选的,如图8所示,动力电机61和动力扇叶62之间还设置有动力配件63,动力配件6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动力凸台631和动力沉孔632,动力电机61的转轴装设于动力沉孔632内;动力扇叶62设置有动力容孔621,动力凸台631用于装设在经点胶后的动力容孔621内。该动力配件63的作用与飞行配件33的作用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优选的,如图6所示,动力电机61的外壁设置有卡块611,安装座531设置有卡扣532,卡块611卡接于卡扣532。通过卡扣532与卡块611配合,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动力电机61能够稳定地装配在安装座531内,还便于使用者拆下动力电机61进行更换和维修。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变更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是指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1.一种具有避障功能的玩具车,包括车体,所述车体的两侧分别转动设置有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设置有飞行机构以及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换向机构以及动力机构,所述换向机构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车体,所述动力机构设置于所述换向机构的一端;
需要飞行时,所述飞行机构驱使所述车体部分悬空,使得所述换向机构动作,所述换向机构用于改变所述动力机构的输出方向,所述飞行机构的输出方向指向底部,当所述动力机构和所述飞行机构同时指向底部时,所述动力机构和所述飞行机构同时动作驱使所述车体飞行以实现避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避障功能的玩具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飞行机构包括两个飞行电机以及两个飞行扇叶,两个飞行电机分别装设于所述车体的一端的两侧,飞行扇叶传动设置于飞行电机的转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避障功能的玩具车,其特征在于:飞行电机和飞行扇叶之间还设置有飞行配件,飞行配件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飞行凸台和飞行沉孔,飞行电机的转轴装设于飞行沉孔内;飞行扇叶设置有飞行容孔,飞行凸台用于装设在经点胶后的飞行容孔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避障功能的玩具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机构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以及转动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中部转动连接于所述车体,所述第一连接件的长度大于所述车体的与地面之间的高度;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设置有轮子,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另一端,所述转动架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另一端以及所述车体,所述动力机构设置于所述转动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避障功能的玩具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的底部设置有车架,所述车架的底部设置有连接座,所述第一连接件转动设置于所述连接座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避障功能的玩具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部以及由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弯折而成的第二连接部,所述轮子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另一端,所述车架设置有限位槽,所述第二连接部活动设置于所述限位槽内;所述第二连接件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部。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避障功能的玩具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另一端设置有限位部,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转动架的底部,所述限位部用于与所述转动架的底部抵触。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避障功能的玩具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架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安装座,所述动力机构包括两个动力电机和两个动力扇叶,动力电机装设于安装座内,动力扇叶传动连接于动力电机的转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具有避障功能的玩具车,其特征在于:动力电机和动力扇叶之间还设置有动力配件,动力配件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动力凸台和动力沉孔,动力电机的转轴装设于动力沉孔内;动力扇叶设置有动力容孔,动力凸台用于装设在经点胶后的动力容孔内。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具有避障功能的玩具车,其特征在于:动力电机的外壁设置有卡块,安装座设置有卡扣,卡块卡接于卡扣。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