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地面原浆大颗粒水磨石。
背景技术:
水磨石又称磨石,是将碎石、玻璃、石英石等骨料拌入水泥粘接料制成混凝制品后经表面研磨、抛光等工序制作而成的产品,有着价格低廉、施工方便等独特的优势,所以在中国有着巨大的市场,但传统的水磨石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比较粗糙,且容易开裂,严重的甚至造成水磨石破碎的情况。
综上所述,如何提高水磨石的牢固性和耐磨性,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地面原浆大颗粒水磨石,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水磨石耐磨性和牢固性较差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新型地面原浆大颗粒水磨石,包括打磨层、混凝土层、垫层、硬化层、加强层和基层,所述加强层设置在所述基层的上面,所述硬化层设置在所述加强层的上面,所述垫层设置在所述硬化层的上面,所述混凝土层位于所述垫层的上面,所述打磨层位于所述混凝土层的上面。
进一步地,所述混凝土层的填充基材为混凝土,混凝土内设有若干个磨石块和若干个碎玻璃。
更进一步地,所述垫层内设有若干个加强筋,相邻的两个所述加强筋之间开有第一漏孔,所述第一漏孔的顶部和所述混凝土层贯通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漏孔的直径从下到上逐渐增大,所述第一漏孔的上顶面直径是下底面直径的1.5倍。
更进一步地,所述硬化层的内部设有若干个第二漏孔,所述第二漏孔的直径和所述第一漏孔的下底面直径相等,所述第二漏孔和所述第一漏孔贯通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加强层包括加强顶层、加强中层和加强底层,所述加强顶层设置在所述硬化层的下面,所述加强中层连接在所述加强顶层的下面,所述加强底层连接在所述加强中层的下面。
更进一步地,所述加强顶层的内部设有若干个肋板和若干个固定圈,所述固定圈和所述肋板间隔设置,所述固定圈和所述肋板的中间交汇处具有中孔,所述肋板和所述固定圈之间具有镂腔。
更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圈内设有若干个横杆,若干个横杆搭接成“米”字型,若干个横杆的交汇处开有第三漏孔,所述第三漏孔位于所述中孔的外面。
更进一步地,所述加强底层的内部具有凹腔,所述凹腔的两侧均连接有延伸臂。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设有混凝土层,且混凝土层中填充有水磨石和碎玻璃,能提高混凝土层的牢固性和耐磨性;
2.本实用新型中设有硬化层,硬化层涂有硬化剂,能提高石材整体的硬度;
3.本实用新型中设有加强层,加强层中设有肋板和固定圈,能进一步提高石材的硬度,使得支撑性能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加强层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加强层的俯视图。
附图中:打磨层10,混凝土层20,磨石块21,碎玻璃22,沙垫层30,第一漏孔31,加强筋32,硬化层40,第二漏孔41,加强层50,加强顶层51,第三漏孔511,中孔512,肋板513,固定圈514,横杆515,镂腔516,加强中层52,加强底层53,凹腔54,延伸臂541,基层6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文中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请参见附图1至图4,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新型地面原浆大颗粒水磨石,包括打磨层10、混凝土层20、垫层30、硬化层40、加强层50和基层60,所述加强层50设置在所述基层60的上面,所述硬化层40设置在所述加强层50的上面,所述垫层30设置在所述硬化层40的上面,所述混凝土层20位于所述垫层30的上面,所述打磨层10位于所述混凝土层20的上面。
所述混凝土层20的填充基材为混凝土,混凝土内设有若干个磨石块21和若干个碎玻璃22,所述磨石块21和所述碎玻璃22和混凝土混合填充在所述混凝土层20内,加入所述磨石块21后,能提高所述混凝土层20的耐磨性,所述碎玻璃22为建筑废料,这样有助于实现建筑垃圾的回收再利用,提高资源的回收利用率。
优选地,所述垫层30内设有若干个加强筋32,所述垫层30内填充料为沙土,具体为沙、土和水的混合物,所述加强筋32能增加所述垫层30的硬度,提高石材整体的牢固性,相邻的两个所述加强筋32之间开有第一漏孔31,所述第一漏孔31的顶部和所述混凝土层20贯通连接,所述第一漏孔31内填充有混凝土。
优选地,所述第一漏孔31的直径从下到上逐渐增大,所述第一漏孔31的上顶面直径是下底面直径的1.5倍。
所述硬化层40的内部设有若干个第二漏孔41,所述硬化层40为硬化剂涂层,能在性能上增加所述硬化层40的整体硬度,防止石材开裂,所述第二漏孔41的直径和所述第一漏孔31的下底面直径相等,所述第二漏孔41和所述第一漏孔31贯通连接,所述第二漏孔41内填充有混凝土。
如图3,所述加强层50包括加强顶层51、加强中层52和加强底层53,所述加强顶层51设置在所述硬化层40的下面,所述加强中层52连接在所述加强顶层51的下面,所述加强底层53连接在所述加强中层52的下面。
如图4,所述加强顶层51的内部设有若干个肋板513和若干个固定圈514,所述肋板513和所述固定圈514起到支撑的作用,防止所述加强层50的形状发生变化,进一步防止石材开裂,所述固定圈514和所述肋板513间隔设置,所述固定圈514和所述肋板513的中间交汇处具有中孔512,所述肋板513和所述固定圈514之间具有镂腔516。
所述固定圈514内设有若干个横杆515,若干个横杆515搭接成“米”字型,若干个横杆515的交汇处开有第三漏孔511,所述第三漏孔511位于所述中孔512的外面,所述中孔512和所述第三漏孔511内均填充有混凝土。
优选地,所述加强底层53的内部具有凹腔54,所述凹腔54的两侧均连接有延伸臂541,所述凹腔54和所述延伸臂541内均填充有混凝土。
在施工时,先在底部铺设所述基层60,再按照所述加强层50、所述硬化层40、所述沙垫层30和所述混凝土层20的顺序自下向上铺设,在铺设所述混凝土层20时,先进行混凝土浇捣,此时,混凝土流向所述第一漏孔31、所述第二漏孔41、所述凹腔54和所述延伸臂541并按照从下到上的顺序填满,这样每层之间又一次通过混凝土连接,使得石材的整体连接性更好,再进行混凝土振捣,振出每层之间的空气,使得填充更加饱满,等1~2小时约初凝之前,在混凝土表面散上石子,用滚筒对表面进行拉压整平,然后等混凝土强度等级达到或且有其他工序完成后,开始打磨施工,打磨按照一般水磨石打磨,最终形成所述打磨层10,经过这些步骤之后会形成整体性没有接缝的天然仿石面,不仅外观平整光滑耐用,不开裂不漏水,且施工方便造价低。
应当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对属于本实用新型整体构思,而仅仅是显而易见的改动,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新型地面原浆大颗粒水磨石,其特征在于,包括打磨层(10)、混凝土层(20)、垫层(30)、硬化层(40)、加强层(50)和基层(60),所述加强层(50)设置在所述基层(60)的上面,所述硬化层(40)设置在所述加强层(50)的上面,所述垫层(30)设置在所述硬化层(40)的上面,所述混凝土层(20)位于所述垫层(30)的上面,所述打磨层(10)位于所述混凝土层(20)的上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地面原浆大颗粒水磨石,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层(20)的填充基材为混凝土,混凝土内设有若干个磨石块(21)和若干个碎玻璃(2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地面原浆大颗粒水磨石,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层(30)内设有若干个加强筋(32),相邻的两个所述加强筋(32)之间开有第一漏孔(31),所述第一漏孔(31)的顶部和所述混凝土层(20)贯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地面原浆大颗粒水磨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漏孔(31)的直径从下到上逐渐增大,所述第一漏孔(31)的上顶面直径是下底面直径的1.5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地面原浆大颗粒水磨石,其特征在于,所述硬化层(40)的内部设有若干个第二漏孔(41),所述第二漏孔(41)的直径和所述第一漏孔(31)的下底面直径相等,所述第二漏孔(41)和所述第一漏孔(31)贯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地面原浆大颗粒水磨石,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层(50)包括加强顶层(51)、加强中层(52)和加强底层(53),所述加强顶层(51)设置在所述硬化层(40)的下面,所述加强中层(52)连接在所述加强顶层(51)的下面,所述加强底层(53)连接在所述加强中层(52)的下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地面原浆大颗粒水磨石,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顶层(51)的内部设有若干个肋板(513)和若干个固定圈(514),所述固定圈(514)和所述肋板(513)间隔设置,所述固定圈(514)和所述肋板(513)的中间交汇处具有中孔(512),所述肋板(513)和所述固定圈(514)之间具有镂腔(516)。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地面原浆大颗粒水磨石,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圈(514)内设有若干个横杆(515),若干个横杆(515)搭接成“米”字型,若干个横杆(515)的交汇处开有第三漏孔(511),所述第三漏孔(511)位于所述中孔(512)的外面。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地面原浆大颗粒水磨石,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底层(53)的内部具有凹腔(54),所述凹腔(54)的两侧均连接有延伸臂(541)。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