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深度除锈敷片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2  161


    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清洁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石材深度除锈敷片。



    背景技术:

    由石材制作的大理石地面会经常出现病变并在病变处形成锈迹,病变的主要是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自然反应生成,因为石材内部的物质成分中都含有赤铁矿和硫铁矿,这些铁质矿物接触空气被氧化而生成三氧化二铁(铁锈)后,通过石材的毛细孔渗出;二是因为石材在开采、加工、运输、安装、使用等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接触到铁制物品,这些铁质物品的残留沾敷在石材表面,被氧化后形成铁锈污染。天然石材中都存在着微裂隙和毛细孔,天长日久会吸附中期中的细小尘埃和污物,由于毛细作用而慢慢渗入到石材内部,从而大大降低了石材的使用寿命,需要对此进行改进。

    现有的处理石材病变的办法是,在石材病变的地方涂抹除锈剂,然后在石材上涂抹了除锈剂的部分覆盖保鲜膜或其他的塑料制品进行保温,使得除锈剂在保鲜膜和之间微循环反应,以达到除锈的目的。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使用保鲜膜覆盖在待除锈位置以进行保温的工作,因一片区域内石材存在多处病变,且除锈的时间较长,且各个病变处较为分散,一般的做法是将保鲜膜直接覆盖在待除锈的位置,待除锈位置的四周没有做围挡等措施,以免影响行人的平时的正常通行,但是,将保鲜膜直接覆盖在涂抹了除锈剂的石材处,保护膜的重量较轻,在行人踩踏到保护膜上或者在风吹的情况下,保护膜容易脱离待除锈的区域,影响保鲜膜对除锈剂的保温效果,使得除锈剂的除锈功能下降,需要对此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石材深度除锈敷片,具有对除锈剂保有良好保温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石材深度除锈敷片,包括防渗布和保温布,所述防渗布和所述保温布贴合放置,所述保温布的大小不小于所述防渗布的大小,所述防渗布上设置有胶粘圈,所述胶粘圈上设置有保护膜,敷片上设置提拉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石材的病变处涂抹除锈剂,然后撕开胶粘圈上的保护膜,然后将胶粘圈与已涂抹除锈剂外围的区域粘接,使得防渗布以及保温布均覆盖并固定在除锈中的石材的表面,使用胶粘圈将防渗布与石材地面固定,使用防渗布有利于将除锈剂包覆在石材和防渗布之间,除锈剂不易流出敷片的覆盖范围之外,有利于除锈剂在石材和除锈剂之间进行微循环反应,同时在行人踩踏到敷片时,敷片不易发生位移。使用保护膜对胶粘圈进行保护,使得敷片在未使用的状态下,不易粘连到其他的物体,胶粘圈保持良好的粘接性。在需要打开敷片往石材病变区增加除锈剂或者查看除锈情况时,直接将防渗层打开即可,查看完毕之后,重新将防渗片与石材粘接即可,能达到固定防渗布的同时,保持了石材的完整性。保温布对涂抹了除锈剂的病变区域具有保温的效果,使得除锈剂保持在一定的温度下,有利于除锈剂与石材的病变处区微循环的进行,除锈剂的除锈效果良好。在敷片上设置提拉件,方便在握住提拉件掀开敷片,方便操作者的操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渗布包括针刺棉,所述胶粘圈绕靠近所述防渗布的边沿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利用针刺棉防水和保温的性能,使得敷片内的水不易透过针刺棉渗出到针刺棉覆盖范围之外,除锈剂被留在石材病变的区域,同时也配合保温布对除锈剂进行保温,以保证除锈剂的除锈效果良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渗布的边沿处凸起有上凸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握住上凸片得到着力点将敷片打开一角,因上凸片设置在靠近胶粘圈处,对上凸片施力时胶粘圈首先受力,方便将敷片掀开一角,以观看石材病变处的除锈情况和添加新的除锈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保温布的边沿处凸设有下凸片,所述上凸片上穿设有插杆,所述下凸片上穿设有插块,所述插块内设置有插槽,所述插杆与所述插槽插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插杆和插槽插接以增加保温布和防渗布之间连接的紧密性,减小保温布和防渗布之间的空隙,使得保温布对除锈剂的保温效果良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渗布靠近边沿处设置有弹性圈,所述弹性圈位于所述胶粘圈远离防渗布边沿的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弹性圈位于胶粘圈远离防渗布边沿的一侧,胶粘圈与石材粘接之后,防渗布对弹性圈施加朝向地面的压力,弹性圈发生弹性形变贴紧地面,以使得除锈剂不易从防渗布的边沿处流出到防渗布的覆盖范围之外,除锈剂的除锈效果良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提拉件包括提拉杆,所述提拉杆依次穿过防渗布、保温布并均与所述防渗布以及所述保温布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防渗布和保温布均与提拉杆固定,通过拉动提拉杆便可将防渗布和保温布同时从地面上拉起,防渗布和保温布不易发生分离。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渗布和所述保温布之间穿设有若干根拉绳,每根所述拉绳多次穿过所述防渗布和所述保温布,每根所述拉绳的起始端均与所述弹性圈固定连接,每根所述拉绳的终端均与所述提拉杆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拉绳以进一步增加防渗布和保温布之间连接的紧密性,将拉绳的起始端与弹性圈固定连接,将拉绳的终端与提拉杆固定连接,在拉动提拉杆时,由于拉绳的牵引的作用,使得整片敷片均被提起,方便将敷片与石材分离。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杆可拆卸连接于所述上凸片,所述插块可拆卸连接于所述下凸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敷片使用完毕之后,将插杆和插块分别从上凸片和下凸片上取下以便再次利用,减少了材料的浪费。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提拉杆远离所述胶粘圈的一端固定有拉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掀起敷片时,手从卡环上的圆孔处穿过再拉动拉环,使得在掀开敷片时,手不易打滑,有利于将敷片从石材表面拉起。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凸片和所述下凸片均绕所述防渗布的边沿间隔设置有若干个。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增加上凸片和下凸片的数量以增加防渗布和保温布之间连接的紧密性,使得防渗布和保温布不易发生相互分离。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在石材的病变处涂抹除锈剂,然后撕开胶粘圈上的保护膜,然后将胶粘圈与已涂抹除锈剂外围的区域粘接,使得防渗布以及保温布均覆盖并固定在除锈中的石材的表面,使用胶粘圈将防渗布与石材地面固定,使用防渗布有利于将除锈剂包覆在石材和防渗布之间,除锈剂不易流出敷片的覆盖范围之外,有利于除锈剂在石材和除锈剂之间进行微循环反应,同时在行人踩踏到敷片时,敷片不易发生位移;

    2.因弹性圈位于胶粘圈远离防渗布边沿的一侧,胶粘圈与石材粘接之后,防渗布对弹性圈施加朝向地面的压力,弹性圈发生弹性形变贴紧地面,以使得除锈剂不易从防渗布的边沿处流出到防渗布的覆盖范围之外,除锈剂的除锈效果良好;

    3.将防渗布和保温布均与提拉杆固定,通过拉动提拉杆便可将防渗布和保温布同时从地面上拉起,防渗布和保温布不易发生分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中防渗布和保温布分离时的示意图。

    图中,1、胶粘圈;2、敷片;21、防渗布;22、保温布;3、弹性圈;4、保护膜;5、上凸片;6、插块;7、提拉件;71、提拉杆;72、拉环;73、拉绳;8、下凸片;9、插杆;10、圆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石材深度除锈敷片,包括贴合放置的防渗布21和保温布22,防渗布21上设置有胶粘圈1,胶粘圈1上设置有保护膜4,敷片2上设置有提拉件7。

    防渗布21为椭圆形针刺棉,在其他的实施例中,防渗布21还可以是提花布、色织布或丝绸等,胶粘圈1绕防渗布21的边沿延伸形成首尾闭合的椭圆状,在本实施例中,胶粘圈1为从东莞市亿华包装材料有限公司购买的可反复使用的双面胶,防渗布21上与胶粘圈1同侧固定连接有椭圆形的弹性圈3,弹性圈3位于胶粘圈1内侧,胶粘圈1将弹性圈3包围在内,弹性圈3为橡胶。弹性圈3的厚度大于胶粘圈1的厚度。

    参照图2,防渗布21两端弧形端处均固定有上凸片5,防渗布21的每个弧形端均有两片上凸片5,上凸片5上可拆卸连接有插杆9。

    保温布22为椭圆形,保温布22的大小与防渗布21的大小一致,保温布22与防渗布21贴合固定,在本实施例中,保温布22为无纺布,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保温布22还可以是咬胶棉。保温布22两端弧形端处均固定有下凸片8,保温布22的每个弧形端均有两片下凸片8,下凸片8上可拆卸连接有插块6,插块6上凹陷有插槽(未示出),插杆9与插槽插接配合。

    插杆9为圆柱形,插杆9的自由端固定有圆柄10,插杆9穿透上凸片5,插杆9上的圆柄10与上凸片5抵接。插块6的纵截面为倒t形,插块6的一端穿过下凸片8,插块6的另一端与下凸片8抵接,在本实施中,插块6和插杆9均由塑性材料制成。

    提拉件7由提拉杆71和四根拉绳72组成,提拉杆71为圆柱形,提拉杆71依次穿过保温布22和防渗布21的中部后停留在防渗布21内,每根拉绳73的起始端对应固定在弹性圈3靠近上凸片5处,拉绳73多次依次穿过保温布22和防渗布21,每根拉伸的终端均与提拉杆71固定连接。提拉杆71上固定有圆形的拉环72。

    本实施例的工况及原理为:

    根据实际的石材病变区域的大小制作不同规格的敷片2,撕开保护膜4,使得胶粘圈1的胶面露出,将敷片2对准已涂抹除锈剂的石材,将胶粘圈1与石材上涂抹了除锈剂的外围区域粘接固定。

    通过设置防渗布21和保温布22,利用防渗布21防水保温的效果,使得除锈剂不易渗透防渗布21,外界的水等液体物质也不易渗透防渗布21对除锈剂造成影响,减少了除锈剂的损耗,有利于保证除锈剂良好的除锈效果,减少了需要添加除锈剂的次数,从而减少了打开敷片2的次数,减少了敷片2覆盖区域与石材之间的热量的损失,有利于除锈剂在石材的病变处进行微循环反应。

    保温布22对除锈剂具有保温的效果,使得除锈剂与病变区域产生的热量不易散失,除锈剂保持在一定的温度下,有利于加快除锈的微循环反应,除锈剂发挥良好的除锈效果。

    通过将保护膜4粘接在胶粘圈1上,在敷片2未使用的状态下对胶粘圈1进行保护,使得胶粘圈1不易粘到其它的物体,影响胶粘圈1的粘黏性。

    通过设置上凸片5和下凸片8,并将上凸片5和下凸片8之间通过插杆9和插槽插接固定,在需要打开敷片2添加除锈剂或者观看病变区的除锈情况时,可以通过握住插杆9和插块6的扣合处施力,同时因为上凸片5、下凸片8以及胶粘圈1均靠近防渗布21的边沿处,握住插杆9和插槽固定处进行固定时,胶粘圈1首先受力,便于将敷片2的一角掀起以便观看。

    通过插杆9和插块6的插接以增加防渗布21和保温布22之间连接的贴合性,使得在掀开敷片2时,防渗布21和保温布22不易发生相互分离,敷片2保持良好的保温和防渗水功能。

    因弹性圈3位于胶粘圈1远离防渗布21边沿的内侧,胶粘圈1与石材表面固定时,弹性圈3被挤压变形贴合石材表面,有利于增加石材表面与防渗布21边沿之间的密封性,使得除锈剂不易从防渗布21的边沿处渗出到防渗布21的覆盖范围之外,同时除锈剂不易渗透到胶粘圈1处,影响胶粘圈1的胶粘性。

    将插杆9和插块6分别与上凸片5和下凸片8可拆卸连接,在敷片2使用完毕之后,将插杆9和插块6分别从上凸片5和下凸片8上拆卸下来进行循环使用,减少了物料的浪费。

    通过设置拉绳73多次依次穿过保温布22和防渗布21,以增加防渗布21和保温布22之间连接的紧密性,将拉绳73的一端与弹性圈3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提拉杆71固定连接,在掀起敷片2时,因弹性圈3本身具有一定的弹性,在拉绳73对其施加牵引力的情况下,相对于拉动防渗布21的来说,减小了形变量,方便将敷片2拉起。拉环72可以使得操作者不易出现打滑,方便操作者拉起敷片2。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石材深度除锈敷片,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渗布(21)和保温布(22),所述防渗布(21)和所述保温布(22)贴合放置,所述保温布(22)的大小不小于所述防渗布(21)的大小,所述防渗布(21)上设置有胶粘圈(1),所述胶粘圈(1)上设置有保护膜(4),敷片(2)上设置提拉件(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材深度除锈敷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渗布(21)包括针刺棉,所述胶粘圈(1)绕靠近所述防渗布(21)的边沿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材深度除锈敷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渗布(21)的边沿处凸起有上凸片(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石材深度除锈敷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布(22)的边沿处凸设有下凸片(8),所述上凸片(5)上穿设有插杆(9),所述下凸片(8)上穿设有插块(6),所述插块(6)内设置有插槽,插杆(9)与插槽插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石材深度除锈敷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渗布(21)靠近边沿处设置有弹性圈(3),所述弹性圈(3)位于所述胶粘圈(1)远离防渗布(21)边沿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石材深度除锈敷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拉件(7)包括提拉杆(71),所述提拉杆(71)依次穿过防渗布(21)、保温布(22)并均与所述防渗布(21)以及所述保温布(22)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石材深度除锈敷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渗布(21)和所述保温布(22)之间穿设有若干根拉绳(73),每根所述拉绳(73)多次穿过所述防渗布(21)和所述保温布(22),每根所述拉绳(73)的起始端均与所述弹性圈(3)固定连接,每根所述拉绳(73)的终端均与所述提拉杆(71)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石材深度除锈敷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杆(9)可拆卸连接于所述上凸片(5),所述插块(6)可拆卸连接于所述下凸片(8)。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石材深度除锈敷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拉杆(71)远离所述胶粘圈(1)的一端固定有拉环(72)。

    10.根据权利要求3或4或8任一所述的石材深度除锈敷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凸片(5)绕所述防渗布(21)的边沿间隔设置有若干个。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材深度除锈敷片,包括防渗布和保温布,防渗布和保温布贴合放置,保温布的大小不小于防渗布的大小,防渗布上设置有胶粘圈,胶粘圈上设置有保护膜,敷片上设置提拉件。在石材的病变处涂抹除锈剂,然后撕开胶粘圈上的保护膜,然后将胶粘圈与已涂抹除锈剂外围的区域粘接,使得防渗布以及保温布均覆盖并固定在除锈中的石材的表面,使用胶粘圈将防渗布与石材地面固定,使用防渗布有利于将除锈剂包覆在石材和防渗布之间,除锈剂不易流出敷片的覆盖范围之外,有利于除锈剂在石材和除锈剂之间进行微循环反应,同时在行人踩踏到敷片时,敷片不易发生位移。

    技术研发人员:李旬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州市升辉清洁服务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6.26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499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