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送风功能的无动力风帽。
背景技术:
建筑排气坚井风帽主要配合建筑厨房、卫生间排烟气道使用,通过风帽的安装可以有效提高排烟气道的排烟和通风效率,防止排烟气道出现倒灌以及防止雨水进入排烟气道现象等。但因风帽均安装在建筑高楼屋顶,往往容易让人忽略它的存在及其重要性。
现有的建筑排烟气道坚井顶部有挡雨板,四周有排气孔,在没有空气流动时排烟效果尚可,当有空气流动时会形成排烟不畅、甚至发生烟气倒灌的现象,也有做成方形的防风挡雨风帽,由于其构造简单,只在特定的方向有一定的效果,在其他方向也会形成排风不畅。
并且现有风帽通常只具有排气功能,无法将户外的空气引入屋内,房屋内不能形成循环回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风帽在空气流动时排烟不畅或只在特定的风向有效,并且无法将户外空气引入屋内的问题,提供一种具有送风功能的无动力风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具有送风功能的无动力风帽,所述风帽设置在风道的顶端,所述风帽包括第一排气管、第二排气管和射流装置,所述第一排气管下端与风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排气管下端套合在第一排气管内且与第一排气管转动连接、上端与射流装置连通;
所述风道顶端呈圆柱形,风道包括进风道和出风道,所述进风道和出风道的横截面均呈半圆形;
所述第一排气管的竖截面呈下端开口的“凹”字形,第一排气管的横截面呈圆环状,第一排气管下部固定设置有第一隔板,第一排气管的内圆壁上开设有第一排气口和第一进气口,所述第一排气口和第一进气口的横截面均呈半圆弧状且投影至同一平面呈圆形,第一排气口的下端面高于第一进气口的上端面,第一排气管的外圆壁下端面与进风道和出风道的圆弧形上端面密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隔板下端面与进风道和出风道的直线形上端面密封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排气管呈上端开口的圆筒状,第二排气管内竖直固定设置有第二挡板,第二排气管下部侧壁上开设有第二排气口和第二进气口,所述第二排气口和第二进气口的横截面均呈半圆弧状且投影至同一平面呈圆形,第二排气口位置和第二进气口位置分别与第一排气口位置和第一进气口位置对应;
所述射流装置呈两端开口的空心壳体状,射流装置由进风段、引射段和出风段组成,所述进风段、引射段和出风段一体成型,引射段呈圆管状,引射段两端分别与进风段和出风段平滑过渡连接,引射段中部与第二排气管连通并密封固定连接,引射段内上部通过扭簧转动连接有止回板,所述止回板靠近进风段的一侧贴合至第二挡板靠近出风段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排气口的上端面与第一排气管顶板的下表面平齐。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进气口的下端面与第二排气管底板的上表面平齐。
进一步地,所述进风段远离引射段的一端的宽度大于高度;所述出风段远离引射段的一端的高度大于宽度。
进一步地,所述进风段远离引射段的一端和出风段远离引射段的一端均呈椭圆形。
进一步地,所述出风段竖直设置有尾翼,所述尾翼为上下对称设置的两个,尾翼呈竖直的板状。
进一步地,所述尾翼一端与出风段固定连接、另一端呈圆弧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利用了流体力学上的射流原理来将室内污浊的空气排入室外,当室外空气通过进风段进入引射段时,引射段内由于气流流速增大导致静压减小,形成局部负压进而通过与风道连通的第一排气管和第二排气管抽出建筑物内污浊的空气;且本实用新型不需要动力设施,保证风帽运行安全环保;第一排气管和第二排气管转动连接,通过射流装置的形状,使射流装置根据风向自动调整方向,进一步保证了射流作用稳定有效。
2.本实用新型的风道包括进风道和出风道,第一排气管和第二排气管内分别设置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使第一排气管和第二排气管均分成两个部分,且分别与进风道和出风道连通,通过射流装置将屋内污浊空气排到室外的同时将室外的清新空气引入室内,同时射流装置内设置有止回板,通过止回板保证送风和排风不会进行交叉污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送风功能的无动力风帽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送风功能的无动力风帽的安装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送风功能的无动力风帽的射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送风功能的无动力风帽的第一排气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送风功能的无动力风帽的第二排气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送风功能的无动力风帽的图1中a-a处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送风功能的无动力风帽的图1中第二排气管转动后的a-a处剖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送风功能的无动力风帽的图1中b-b处剖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送风功能的无动力风帽的图1中第二排气管转动后的b-b处剖视图。
附图中标号为:1为风道,2为第一排气管,3为第二排气管,4为射流装置,5为第一隔板,6为第二隔板,7为第一排气口,8为第一进气口,9为第二排气口,10为第二进气口,101为进风道,102为出风道,401为进风段,402为引射段,403为出风段,404为尾翼,405为止回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9所示,一种具有送风功能的无动力风帽,所述风帽设置在风道1的顶端,所述风帽包括第一排气管2、第二排气管3和射流装置4,所述第一排气管2下端与风道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排气管3下端套合在第一排气管2内且与第一排气管2转动连接、上端与射流装置4连通;
所述风道1顶端呈圆柱形,风道1包括进风道101和出风道102,所述进风道101和出风道102的横截面均呈半圆形;
所述第一排气管2的竖截面呈下端开口的“凹”字形,第一排气管2的横截面呈圆环状,第一排气管2下部固定设置有第一隔板5,第一排气管2的内圆壁上开设有第一排气口7和第一进气口8,所述第一排气口7和第一进气口8的横截面均呈半圆弧状且投影至同一平面呈圆形,第一排气口7的下端面高于第一进气口8的上端面,第一排气管2的外圆壁下端面与进风道101和出风道102的圆弧形上端面密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隔板5下端面与进风道101和出风道102的直线形上端面密封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排气管3呈上端开口的圆筒状,第二排气管3内竖直固定设置有第二挡板,第二排气管3下部侧壁上开设有第二排气口9和第二进气口10,所述第二排气口9和第二进气口10的横截面均呈半圆弧状且投影至同一平面呈圆形,第二排气口9位置和第二进气口10位置分别与第一排气口7位置和第一进气口8位置对应;
所述射流装置4呈两端开口的空心壳体状,射流装置4由进风段401、引射段402和出风段403组成,所述进风段401、引射段402和出风段403一体成型,引射段402呈圆管状,引射段402两端分别与进风段401和出风段403平滑过渡连接,引射段402中部与第二排气管3连通并密封固定连接,引射段402内上部通过扭簧转动连接有止回板405,所述止回板405靠近进风段401的一侧贴合至第二挡板靠近出风段403的一侧。
为了提高排气效果,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排气口7的上端面与第一排气管2顶板的下表面平齐。
为了提高进气效果,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进气口10的下端面与第二排气管3底板的上表面平齐。
为了保证风帽能够随风向自动调整方向,本实施例中,所述进风段401远离引射段402的一端的宽度大于高度;所述出风段403远离引射段402的一端的高度大于宽度;所述进风段401远离引射段402的一端和出风段403远离引射段402的一端均呈椭圆形。
为了使风帽更好的随风向自动调整方向,本实施例中,所述出风段403竖直设置有尾翼404,所述尾翼404为上下对称设置的两个,尾翼404呈竖直的板状;所述尾翼404一端与出风段403固定连接、另一端呈圆弧状。
本实用新型利用了流体力学上的射流原理来将室内污浊的空气排入室外,当室外空气通过进风段401进入引射段402时,引射段402内由于气流流速增大导致静压减小,形成局部负压进而通过与风道1连通的第一排气管2和第二排气管3抽出建筑物内污浊的空气;且本实用新型不需要动力设施,保证风帽运行安全环保;第一排气管2和第二排气管3转动连接,通过射流装置4的形状,使射流装置4根据风向自动调整方向,进一步保证了射流作用稳定有效。
同时本实用新型的风道1包括进风道101和出风道102,第一排气管2和第二排气管3内分别设置有第一隔板5和第二隔板6,使第一排气管2和第二排气管3均分成两个部分,通过第一排气口7和第二排气口9使射流装置4和出风道102连通,通过第一进气口8和第二进气口10使射流装置4和进风道101连通。当第二排气管3转动时,第二排气口9与第一排气口7重合的部分连通,不重合的部分被第一排气管2遮挡闭合,第二进气口10与第一进气口8重合的部分连通,不重合的部分被第一排气管2遮挡闭合,防止送风和排风不会进行交叉污染。通过射流装置4将屋内污浊空气排到室外的同时将室外的清新空气引入室内,同时射流装置4内设置有止回板405,通过止回板405保证送风和排风不会进行交叉污染。
以上所述之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内。
1.一种具有送风功能的无动力风帽,所述风帽设置在风道(1)的顶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帽包括第一排气管(2)、第二排气管(3)和射流装置(4),所述第一排气管(2)下端与风道(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排气管(3)下端套合在第一排气管(2)内且与第一排气管(2)转动连接、上端与射流装置(4)连通;
所述风道(1)顶端呈圆柱形,风道(1)包括进风道(101)和出风道(102),所述进风道(101)和出风道(102)的横截面均呈半圆形;
所述第一排气管(2)的竖截面呈下端开口的“凹”字形,第一排气管(2)的横截面呈圆环状,第一排气管(2)下部固定设置有第一隔板(5),第一排气管(2)的内圆壁上开设有第一排气口(7)和第一进气口(8),所述第一排气口(7)和第一进气口(8)的横截面均呈半圆弧状且投影至同一平面呈圆形,第一排气口(7)的下端面高于第一进气口(8)的上端面,第一排气管(2)的外圆壁下端面与进风道(101)和出风道(102)的圆弧形上端面密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隔板(5)下端面与进风道(101)和出风道(102)的直线形上端面密封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排气管(3)呈上端开口的圆筒状,第二排气管(3)内竖直固定设置有第二挡板,第二排气管(3)下部侧壁上开设有第二排气口(9)和第二进气口(10),所述第二排气口(9)和第二进气口(10)的横截面均呈半圆弧状且投影至同一平面呈圆形,第二排气口(9)位置和第二进气口(10)位置分别与第一排气口(7)位置和第一进气口(8)位置对应;
所述射流装置(4)呈两端开口的空心壳体状,射流装置(4)由进风段(401)、引射段(402)和出风段(403)组成,所述进风段(401)、引射段(402)和出风段(403)一体成型,引射段(402)呈圆管状,引射段(402)两端分别与进风段(401)和出风段(403)平滑过渡连接,引射段(402)中部与第二排气管(3)连通并密封固定连接,引射段(402)内上部通过扭簧转动连接有止回板(405),所述止回板(405)靠近进风段(401)的一侧贴合至第二挡板靠近出风段(403)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送风功能的无动力风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气口(7)的上端面与第一排气管(2)顶板的下表面平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送风功能的无动力风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气口(10)的下端面与第二排气管(3)底板的上表面平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送风功能的无动力风帽,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段(401)远离引射段(402)的一端的宽度大于高度;所述出风段(403)远离引射段(402)的一端的高度大于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具有送风功能的无动力风帽,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段(401)远离引射段(402)的一端和出风段(403)远离引射段(402)的一端均呈椭圆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送风功能的无动力风帽,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段(403)竖直设置有尾翼(404),所述尾翼(404)为上下对称设置的两个,尾翼(404)呈竖直的板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具有送风功能的无动力风帽,其特征在于,所述尾翼(404)一端与出风段(403)固定连接、另一端呈圆弧状。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