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工程领域,特别是一种矩形风管的保温结构。
背景技术:
某项目为冬季运动管理中心综合训练馆项目,此项目由于防火要求较高,防排烟系统防火隔热及速滑、滑冰、冰壶场上空空调系统保温材料选用岩棉板,因本项目社会影响大,防火及节能效能要求高,绿色环保要求高,采用岩棉板或玻璃面板保温的风管,其固定方式通常是采用胶水粘贴的保温钉穿过保温板通过保温压片固定,其缺点主要有:1、胶粘的保温钉受施工环境温度5°c以上限制影响大;2、胶水的固化时间长达12小时以上,由于施工条件难以实现;3、使保温质量难以保证,时常出现保温板鼓包脱落,冷凝水渗出,能量流失;4、粘贴胶水不环保;5、粘贴胶水不防火;6、粘贴胶水易老化,影响保温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矩形风管的保温结构,要解决传统的保温结构施工时受环境影响大、施工条件难以实现、保温质量难以保证、环保和防火性能差以及结构寿命较短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矩形风管的保温结构,设置在矩形风管的外表面上;包括有固定框组件和保温板;所述固定框组件有一组,并且一组固定框组件沿着矩形风管的长轴向平行间隔套设在矩形风管上;所述固定框组件包括有矩形框和翻边;所述矩形框由钢带弯折而成,并且矩形框的尺寸与矩形风管横截面尺寸相适应;所述翻边由钢带的两端分别向外弯折形成,并且两端的翻边相互贴合;在两个翻边的下部对应开设有穿孔,穿孔中穿设有连接螺栓;两个翻边的上部向同侧弯折,形成咬合接头;所述矩形框的框边上间隔设置有连接杆和连接孔;所述连接杆有一组,沿着矩形框的四条框边间隔布置;其中,每根连接杆与对应的框边垂直设置;所述连接孔有一组,间隔开设在矩形框的四条框边上;所述矩形框通过穿设在连接孔中的固定件与矩形风管固定;所述保温板有四块,对应铺设在矩形风管四个侧面上;在保温板的板面上、开设有穿过连接杆的通孔;所述连接杆的端部超出保温板的外表面,并且保温板通过设置在连接杆端部的卡头压设在矩形风管上。
优选的,所述矩形风管由一组矩形风管单元拼接而成;相邻两个矩形风管单元之间可拆卸连接。
优选的,最外侧的固定框组件与矩形风管端部之间的间距小于等于150mm,相邻两个固定框组件之间的间距小于等于300mm。
优选的,所述固定框组件的材质采用镀锌钢板或碳素钢制成,矩形框的框边宽度为不小于20mm。
优选的,所述连接杆为铅丝或铝丝制成,并且连接杆与矩形框之间焊接连接;相邻连接杆之间的间距不大于200mm。
优选的,所述连接杆超出保温板的部位长度不小于10mm,卡头为连接杆超出保温板部位弯折形成。
优选的,所述连接杆上、位于保温板与卡头之间设置有压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保温结构采用固定框组件,与保温板相连接的连接杆焊接在固定框组件上,不与风管主体焊接,这种连接方式利用固定框组件将保温板的质量分散,不直接将保温板与风管主体的连接,从而不容易破坏主体风管面层,并且连接杆采用焊接形式与固定框组件连接,使风管与保温板固定牢固,保温板不易脱落,保证了保温板的永久性的质量和能效。
2、本实用新型采用固定框组件将保温板固定在矩形风管上,并且在固定框组件上焊接连接杆,连接杆固定保温板不受环境影响,连接杆的材料获取方式简单,不受材料间歇时间要求,保证施工进度。
3、本实用新型中的采用焊接方式将保温钉与固定框组件连接,取代胶水粘贴形式,提高的连接的牢固性,延长了使用寿命,且使施工无污染、防火,保证了施工安全。
4、本实用新型中的固定框组件可采用制作风管的边角料,节省材料的费用,从而节约项目成本,固定框组件也可工厂预制化,随时可以制作,有利于施工进度的保证。
5、本实用新型中的矩形框的两端设置翻边,并且通过穿设的连接螺栓将翻边连接,同时将翻边的上部进行弯折,形成弯钩形的咬合接头,咬合接头的端部压设在保温板上;本实用新型采用这种连接接头不仅使连接端更加牢固,而且在施工时,咬合接头的端部不会朝向外侧、对施工人员造成伤害,提高了施工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温结构的正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固定框组件上设置有连接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固定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咬合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翻边上开有穿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矩形框上设置连接杆和连接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保温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矩形风管单元两端设置法兰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压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矩形风管、1.1-矩形风管单元、2-固定框组件、2.1-矩形框、2.2-翻边、2.2.1-咬合接头、3-保温板、4-穿孔、5-连接螺栓、6-连接杆、7-连接孔、8-固定件、9-通孔、10-卡头、11-法兰接头、11.1-法兰立向接口、11.2-法兰横向接口、12-压片、13-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9所示,这种矩形风管的保温结构,设置在矩形风管1的外表面上;包括有固定框组件2和保温板3;所述固定框组件2有一组,并且一组固定框组件2沿着矩形风管1的长轴向平行间隔套设在矩形风管1上;所述固定框组件2包括有矩形框2.1和翻边2.2;所述矩形框2.1由钢带弯折而成,并且矩形框2.1的尺寸与矩形风管1横截面尺寸相适应;所述翻边2.2由钢带的两端分别向外弯折形成,并且两端的翻边2.2相互贴合;在两个翻边2.2的下部对应开设有穿孔4,穿孔4中穿设有连接螺栓5;两个翻边2.2的上部向同侧弯折,形成咬合接头2.2.1,咬合接头2.2.1的端部压在保温板3上;所述矩形框2.1的框边上间隔设置有连接杆6和连接孔7;所述连接杆6有一组,沿着矩形框2.1的四条框边间隔布置;其中,每根连接杆6与对应的框边垂直设置;所述连接孔7有一组,间隔开设在矩形框2.1的四条框边上;所述矩形框2.1通过穿设在连接孔7中的固定件8与矩形风管1固定;所述保温板3有四块,对应铺设在矩形风管1四个侧面上;在保温板3的板面上、开设有穿过连接杆6的通孔9;所述连接杆6的端部超出保温板3的外表面,并且保温板3通过设置在连接杆6端部的卡头10压设在矩形风管1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8为保温钉,并且保温钉与矩形风管1焊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矩形风管1由一组矩形风管单元1.1拼接而成;相邻两个矩形风管单元1.1之间可拆卸连接。
本实施例中,最外侧的固定框组件2与矩形风管1端部之间的间距小于等于150mm,相邻两个固定框组件2之间的间距小于等于300mm。
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框组件2的材质采用镀锌钢板或碳素钢制成,矩形框2.1的框边宽度为不小于20mm;当采用碳素钢时,在固定框组件2的外表面做防腐处理。
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杆6为铅丝或铝丝制成,并且连接杆6与矩形框2.1之间焊接连接;相邻连接杆6之间的间距不大于200mm。
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杆6超出保温板3的部位长度不小于10mm,卡头10为连接杆6超出保温板3部位弯折形成。
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杆6上、位于保温板3与卡头10之间设置有压片12。
这种矩形风管的保温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步骤如下。
步骤一:依据设计图纸确定矩形风管1的横截面尺寸、矩形风管单元1.1的长度以及相邻矩形风管单元1.1的连接方式。
步骤二:对制作固定框组件2的钢带进行放样:切割20mm宽的δ0.75mm~δ1.2mm厚的钢带,材质采用镀锌钢板或碳素钢,当采用碳素钢时,在钢带的外表面做防腐处理;按照设计图纸对钢带进行放样,在钢带一端预留长度不小于20mm的翻边2.2,在钢带另一端预留长度不小于25mm的翻边2.2;当钢带的长度不够时,采用焊接加长。
步骤三:在钢带上标记连接杆6的位置,使用不褪色记号在钢带上进行标记,连接杆6在钢带上的布置原则为:位于矩形框2.1顶部横边上的连接杆6与对应一侧的折线之间的间距不大于100mm,相邻连接杆6之间的间距不大于200mm;位于矩形框2.1两侧竖边上的连接杆6与对应一侧的折线之间的间距不大于100mm,相邻连接杆6之间的间距不大于150mm;位于矩形框2.1底部横边上的连接杆6与对应一侧的折线之间的间距不大于100mm,相邻连接杆6之间的距离不大于100mm。
步骤四:在钢带两端预留翻边2.2上打穿孔4,穿孔4与钢带对应一端端部之间的间距不小于10mm。
步骤五:在钢带上打连接孔7,打设连接孔7位置及数量如下。
当矩形框2.1两侧竖边的长度小于等于500mm时,在竖边的中部打一个连接孔7;当矩形框2.1两侧竖边的长度大于500mm时,在竖边上间隔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连接孔7,并且相邻连接孔7之间的间距为不大于500mm;
当矩形框2.1底部横边的长度小于等于400mm时,在底部横边的中部打一个连接孔7,当矩形框2.1底部横边的长度大于400mm时,在底部横边上间隔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连接孔7,并且相邻连接孔7之间的间距为不大于400mm。
步骤六:按照标记的折线对钢带进行弯折,使标记有连接杆6的位置的一侧面朝外,使钢带弯折后的端部位于矩形框2.1顶部,将钢带的端部按照翻边2.2的折线向上呈90°弯折,并且使两侧翻边2.2上的穿孔4对应。
步骤七:将连接螺栓5穿入穿孔4中,将两侧的翻边2.2连接。
步骤八:取易折和易焊接的铅丝或铝丝剪切成连接杆6,使连接杆6超出保温板3的长度不小于10mm。
步骤九:拆掉连接螺栓5,将一组矩形框2.1平行间隔箍设在矩形风管1上;使矩形框2.1两端的翻边2.2上部向同侧弯折,进行初步咬合。
步骤十:在矩形框2.1上的连接孔7中穿设固定件8,利用固定件8将矩形框2.1与矩形风管1固定。
步骤十一:将连接螺栓5穿入穿孔4中拧紧,并对矩形框2.1两端的翻边2.2上部再次向同侧弯折,使咬口端咬合锁紧,形成咬合接头2.2.1。
步骤十二:制作保温板3:根据矩形风管单元1.1的各个侧面尺寸,对保温板3进行下料。
步骤十三:将保温板3穿过连接杆6紧贴在矩形风管单元1.1对应一侧的侧面上,并且在连接杆6超出保温板3的部位上依次设置压片12和卡头10,对保温板3进行固定。
步骤十四:按设计要求在保温板3外侧设防腐保温层和防火层,至此施工完毕。
本实施例中,步骤一中相邻矩形风管单元1.1的连接方式采用法兰连接,并且确定法兰接头11的规格。
本实施例中,步骤九中矩形框2.1与矩形风管单元1.1端部之间的间距小于等于150mm,相邻两个矩形框2.1之间的间距小于等于300mm。
本实施例中,步骤十三中,在连接杆6上穿设压片12,并且对连接杆6超出保温板3的部位进行弯折,形成卡头10,并且使弯折后的连接杆6端部压接在压片12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翻边2.2由钢带的两端分别向外呈90°弯折形成。
本实施例中,两个翻边2.2的上部向同侧先水平弯折,在竖向弯折,形成弯钩形的咬合接头2.2.1。
本实施例中,所述法兰接头11包括有法兰立向接口11.1和法兰水平压口11.2;所述法兰水平压口11.2呈环形,且套接在矩形风管单元1.1的端部、与矩形风管单元1.1面接触;所述法兰立向接口11.1呈环形,设置在法兰水平压口11.2外表面上、对应矩形风管单元1.1端部位置处;所述法兰立向接口11.1垂直于法兰水平压口11.2。
本实施例中,所述保温板3的内侧面上、对应相邻矩形风管单元1.1连接位置处设置有凹槽13;所述法兰接头11的法兰立向接口11.1插设在凹槽13中。
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杆6的直径为2~4mm。
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为保温钉。
上述实施例并非具体实施方式的穷举,还可有其它的实施例,上述实施例目的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所有由本实用新型简单变化而来的应用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1.一种矩形风管的保温结构,设置在矩形风管(1)的外表面上;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固定框组件(2)和保温板(3);所述固定框组件(2)有一组,并且一组固定框组件(2)沿着矩形风管(1)的长轴向平行间隔套设在矩形风管(1)上;所述固定框组件(2)包括有矩形框(2.1)和翻边(2.2);所述矩形框(2.1)由钢带弯折而成,并且矩形框(2.1)的尺寸与矩形风管(1)横截面尺寸相适应;所述翻边(2.2)由钢带的两端分别向外弯折形成,并且两端的翻边(2.2)相互贴合;在两个翻边(2.2)的下部对应开设有穿孔(4),穿孔(4)中穿设有连接螺栓(5);两个翻边(2.2)的上部向同侧弯折,形成咬合接头(2.2.1);所述矩形框(2.1)的框边上间隔设置有连接杆(6)和连接孔(7);所述连接杆(6)有一组,沿着矩形框(2.1)的四条框边间隔布置;其中,每根连接杆(6)与对应的框边垂直设置;所述连接孔(7)有一组,间隔开设在矩形框(2.1)的四条框边上;所述矩形框(2.1)通过穿设在连接孔(7)中的固定件(8)与矩形风管(1)固定;所述保温板(3)有四块,对应铺设在矩形风管(1)四个侧面上;在保温板(3)的板面上、开设有穿过连接杆(6)的通孔(9);所述连接杆(6)的端部超出保温板(3)的外表面,并且保温板(3)通过设置在连接杆(6)端部的卡头(10)压设在矩形风管(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矩形风管的保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风管(1)由一组矩形风管单元(1.1)拼接而成;相邻两个矩形风管单元(1.1)之间可拆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矩形风管的保温结构,其特征在于:最外侧的固定框组件(2)与矩形风管(1)端部之间的间距小于等于150mm,相邻两个固定框组件(2)之间的间距小于等于30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矩形风管的保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框组件(2)的材质采用镀锌钢板或碳素钢制成,矩形框(2.1)的框边宽度为不小于2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矩形风管的保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6)为铅丝或铝丝制成,并且连接杆(6)与矩形框(2.1)之间焊接连接;相邻连接杆(6)之间的间距不大于200m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矩形风管的保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6)超出保温板(3)的部位长度不小于10mm,卡头(10)为连接杆(6)超出保温板(3)部位弯折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矩形风管的保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6)上、位于保温板(3)与卡头(10)之间设置有压片(12)。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