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地下排风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地下式雨水收集排风竖井。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地下建筑越来越多,人们在地下建筑中的活动也越来越频繁,此类地下建筑往往分为多个防火分区,每个防火分区新风系统、排风系统和排烟系统至少需要设置2个可通至室外的通风排烟竖井。
现有技术中,排风井一般设置成凸出地面,贴着建筑物外墙或单独设置在路面,破坏了建筑物外墙的立面风格或影响了室外景观的全局视线,还有噪音污染。因此,如何合理规划和设置排风井在地面的位置,降低对建筑物外观的影响,并降低噪音污染,已成为地下建筑设计的难点之一。
如能将排风井与地上建筑的台阶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统一的景观,可避免传统排风井因凸出地面对建筑外立面或外部地面景观造成的破坏和占用,为人们的各种社会活动创造更舒适的活动空间。
此外,单独建设地下雨水调蓄设施的成本较高,如能将地下排风设施与雨水调蓄设施结合设置,可显著节约投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排风畅通、不会影响建筑美观性的、具有雨水收集功能的地下式雨水收集排风竖井。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地下式雨水收集排风竖井,包括室外硬化地面、室外台阶、室外绿化地面和排风井室,所述室外硬化地面的水平高度高于室外绿化地面,在所述室外硬化地面与所述室外绿化地面之间设置有室外台阶,靠近所述室外硬化地面的室外台阶下方设有所述排风井室,所述排风井室底部设有雨水收集坑,在所述室外硬化地面的下部设有土建风道,所述土建风道与排风井室相连通,在所述土建风道与排风井室的连接处安装有不锈钢导流百叶,所述土建风道下方连通有地下排风井;所述室外绿化地面的下方设有室外地下室上方覆土,所述室外地下室上方覆土的底部通过渗流连通花管与雨水收集坑相连通。
进一步的,还包括安装在室外台阶两侧位置的铁艺栏杆,所述铁艺栏杆固定安装在室外台阶上方,所述排风井室设置在两个铁艺栏杆之间的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不锈钢导流百叶的每个叶片均为倾斜设置,每个叶片的倾斜低端位于土建风道的一侧,每个叶片的倾斜高端位于排风井室的一侧。
进一步的,所述雨水收集坑内安装有管道,管道与市政排水管网相连通,管道上安装有用以将雨水进行抽取的提升泵;所述雨水收集坑内部安装有水位报警器,水位报警器与提升泵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排风井室为半下沉式结构,排风井室与室外大气相连通。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地下排风井采用半下沉式设计,将其与地上台阶融合在一起,不需在地面上设置独立的排风井,可避免传统排风井因凸出地面对建筑外立面或外部地面景观造成的破坏和占用;
2、优化排风百叶的叶片角度,对排风进行导流可避免回流,保证了排风时气流组织的顺畅;
3、地下空间内的排风井可根据建筑方案需要设置成矩形、三角形等不同的形状,再通过标准规格的土建静压箱连通至室外百叶,避免了不同规格的竖井凸出地面,使得地面百叶可以标准化、规范化,在保证美观的同时使建筑设计过程更加便捷;
4.地下排风井的排风通过土建风道、排风井室再排出室外;经过了地下排风井到土建风道的截面积“突扩”和土建风道到排风井室、排风井再到室外的结构上的两个90度转向,以及从排风井室内到出口的截面积“缩小”,可减少传到室外地面的地下排风井内的噪音强度,起到消音的作用。
5、排风井底部的雨水收集坑可以作为海绵城市的组成部分,有效利用空间集储雨水,合理拦峰调峰。
6、设有渗流连通花管,将雨水收集坑与室外地下室上方覆土的下部连通,实现雨水的由“水多处”到“水少处”的自然调蓄渗透,为覆土上种植的植被提供水分并补充覆土蒸发的水分降低热岛效应。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排风井室局部的平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不锈钢导流百叶的布置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平面布置图。
其中:1、地下排风井;2、土建风道;3、不锈钢导流百叶;4、雨水收集坑;5、排风井室;6、室外台阶;7、铁艺栏杆;8、室外硬化地面;9、室外绿化地面;10、室外地下室上方覆土;11、渗流连通花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所示,一种地下式雨水收集排风竖井,包括室外硬化地面8、室外台阶6、室外绿化地面9和排风井室5,所述室外硬化地面8的水平高度高于室外绿化地面9,在所述室外硬化地面8与所述室外绿化地面9之间设置有室外台阶6,靠近所述室外硬化地面8的室外台阶6下方设有所述排风井室5,所述排风井室5底部设有雨水收集坑4,在所述室外硬化地面8的下部设有土建风道2,所述土建风道2与排风井室5相连通,在所述土建风道2与排风井室5的连接处安装有不锈钢导流百叶3,所述土建风道2下方连通有地下排风井1;所述室外绿化地面9的下方设有室外地下室上方覆土10,所述室外地下室上方覆土10的底部通过渗流连通花管11与雨水收集坑4相连通。
进一步的,还包括安装在室外台阶6两侧位置的铁艺栏杆7,所述铁艺栏杆7固定安装在室外台阶6上方,所述排风井室5设置在两个铁艺栏杆7之间的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不锈钢导流百叶3的每个叶片均为倾斜设置,每个叶片的倾斜低端位于土建风道2的一侧,每个叶片的倾斜高端位于排风井室5的一侧,用以避免排风气流因撞击挡土墙而产生回流,有利于提高排风的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雨水收集坑4内安装有管道,管道与市政排水管网相连通,管道上安装有用以将雨水进行抽取的提升泵;所述雨水收集坑4内部安装有水位报警器,水位报警器与提升泵电连接,当雨水深度达到雨水收集坑4的报警水位时,雨水提升泵启动排雨水,但并不将水排完,而是排至井深二分之一处的储水水位。
进一步的,所述排风井室5为半下沉式结构,排风井室5与室外大气相连通。
在使用该雨水收集排风竖井时,地下室的风经过地下排风井1进入土建风道2,然后经过不锈钢导流百叶3将风排入排风井室5,再从排风井室5排入外界大气中;在排风过程中,倾斜设置的不锈钢导流百叶3能够保证排风在叶片的导流作用下向着排风井室5的上方排出,避免了排风气流碰撞挡土墙后产生回流;
渗流连通花管11将雨水收集坑4与室外地下室上方覆土10的下部通过渗流连通花管11连通,当室外地下室上方覆土10内渗入的水量较大、水位较高时,雨水从室外地下室上方覆土10内流入雨水收集坑4内、触发报警水位时通过雨水提升泵排出至其他雨水用水或储水设施;
当因天气原因(比如高温干旱天气、阳光暴晒)室外地下室上方覆土10内干燥缺水且雨水收集坑4内的雨水未达到启泵水位时,雨水从雨水收集坑4通过渗流连通花管11渗入到室外地下室上方覆土10内,补充覆土因蒸发失去的水分(类似浇花的底盘吸水效应),室外地下室上方覆土10得到水分补充后,上部植被不易干死,且覆土表面在太阳照射下随着水分蒸发可降低温度,降低建筑物周边局部的热岛效应。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地下式雨水收集排风竖井,其特征在于,包括室外硬化地面(8)、室外台阶(6)、室外绿化地面(9)和排风井室(5),所述室外硬化地面(8)的水平高度高于室外绿化地面(9),在所述室外硬化地面(8)与所述室外绿化地面(9)之间设置有室外台阶(6),靠近所述室外硬化地面(8)的室外台阶(6)下方设有所述排风井室(5),所述排风井室(5)底部设有雨水收集坑(4),在所述室外硬化地面(8)的下部设有土建风道(2),所述土建风道(2)与排风井室(5)相连通,在所述土建风道(2)与排风井室(5)的连接处安装有不锈钢导流百叶(3),所述土建风道(2)下方连通有地下排风井(1);所述室外绿化地面(9)的下方设有室外地下室上方覆土(10),所述室外地下室上方覆土(10)的底部通过渗流连通花管(11)与雨水收集坑(4)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式雨水收集排风竖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在室外台阶(6)两侧位置的铁艺栏杆(7),所述铁艺栏杆(7)固定安装在室外台阶(6)上方,所述排风井室(5)设置在两个铁艺栏杆(7)之间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式雨水收集排风竖井,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锈钢导流百叶(3)的每个叶片均为倾斜设置,每个叶片的倾斜低端位于土建风道(2)的一侧,每个叶片的倾斜高端位于排风井室(5)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式雨水收集排风竖井,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收集坑(4)内安装有管道,管道与市政排水管网相连通,管道上安装有用以将雨水进行抽取的提升泵;所述雨水收集坑(4)内部安装有水位报警器,水位报警器与提升泵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式雨水收集排风竖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井室(5)为半下沉式结构,排风井室(5)与室外大气相连通。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