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间歇溶剂水热结晶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2  138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结晶反应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间歇溶剂水热结晶反应釜。



    背景技术:

    反应釜的广义理解即有物理或化学反应的容器。其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橡胶、农药、染料、医药、食品,用来完成硫化、硝化、氢化、烃化、聚合、缩合等工艺过程的压力容器,例如反应器、反应锅、分解锅、聚合釜等;材质一般有碳锰钢、不锈钢、锆、镍基(哈氏、蒙乃尔、因康镍)合金及其它复合材料。水热晶化法是在特制的密闭反应器(高压釜)中采用水溶液作为反应介质,通过对反应器加热,创造一个高温、高压反应环境,使得通常难溶或不溶的物质溶解并且重结晶以形成分散的纳米晶核的方法。目前用于结晶的反应釜大多十分简单,管道连接方式和加热方式也比较单一,没有热循环机构,导致热能浪费比较严重,内部的加热效率也比较有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改进的间歇溶剂水热结晶反应釜,解决目前用于结晶的反应釜大多十分简单,管道连接方式和加热方式也比较单一,没有热循环机构,导致热能浪费比较严重,内部的加热效率也比较有限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间歇溶剂水热结晶反应釜,包括反应釜本体和固定安装在反应釜本体上端的搅拌电机,所述的反应釜本体内部设置有纵向搅拌轴,所述的纵向搅拌轴外侧面上开设有多个上端开口的条形装配槽,所述的纵向搅拌轴外侧面对应条形装配槽位置具有搅拌叶片,所述的搅拌叶片近纵向搅拌轴端具有一体结构装配条,所述的搅拌叶片通过装配条从上往下插入条形装配槽内部和纵向搅拌轴外侧面卡接固定,所述的反应釜本体左侧面上端焊接固定有第一排液管,所述的反应釜本体左侧面下端焊接固定有第二排液管,所述的反应釜本体右侧面上端焊接固定有第三排液管,所述的反应釜本体右侧面下端焊接固定有第四排液管,所述的反应釜本体内部位于搅拌叶片外围设置有多个纵向结晶管,所述的反应釜本体下表面开设有圆形加热槽,所述的加热槽上端开口位置卡接固定有金属加热板,所述的金属加热板下表面具有一体结构螺旋加热管,所述的第二排液管内侧端插入加热槽内部和螺旋加热管焊接固定,所述的第四排液管内侧端插入加热槽内部和螺旋加热管焊接固定,所述的反应釜本体内部位于纵向结晶管上、下端均具有与纵向结晶管相连通的一体结构环形连接管,所述的第一排液管内侧端插入反应釜本体内部和环形连接管焊接固定,所述的第二排液管内侧端插入反应釜本体内部和环形连接管焊接固定,所述纵向结晶管下端的环形连接管和螺旋加热管之间通过一体结构t型聚流管相连通,所述的第一排液管和第二排液管之间焊接固定有第一纵向回流管,所述的第三排液管和第四排液管之间焊接固定有第二纵向回流管,所述的第一排液管、第二排液管,第三排液管,第四排液管、第一纵向回流管和第二纵向回流管上均固定连接有用于控制内部流量的手控球阀。

    进一步地,为了降低成本,所述的第一排液管、第二排液管,第三排液管和第四排液管大小相同。

    进一步地,为了降低成本,方便热循环,所述的第一纵向回流管和第二纵向回流管大小相同。

    进一步地,为了配合循环加热,所述的第一纵向回流管和第二纵向回流管中间段均设置有内置电辅热机构的外置水箱。

    进一步地,为了方便安装,所述的外置水箱上、下端均具有向外凸起的连接套管,所述的外置水箱通过连接套管套在第一、第二纵向回流管上和第一、第二纵向回流管相连通。

    进一步地,为了提升装配稳定性,所述的搅拌叶片近纵向搅拌轴连接端外侧面为弧形贴合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间歇溶剂水热结晶反应釜通过在内部设置由纵向结晶管和环形连接管组成的内部导热机构,在内底面开设内置由金属加热板和螺旋加热管组成的底部导热机构,并且配合分体式连接的电动搅拌机构,使得反应釜的加热效果大大提升,加热面积更加均匀,在外侧面上焊接固定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排液管,在第一与第二排液管之间和第三与第四排液管之间均连通有内置电辅热外置水箱的纵向回流管,使得整个反应釜的外部连接方式可以根据需要更加多样化,连接操作更加简单方便,利用排液和回流管可以形成热循环流道,大大提升结晶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纵向搅拌轴连接端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剖视图。

    图中:1.反应釜本体,2.搅拌电机,3.纵向搅拌轴,4.条形装配槽,5.搅拌叶片,6.装配条,7.第一排液管,8.第二排液管,9.第三排液管,10.第四排液管,11.纵向结晶管,12.加热槽,13.金属加热板,14.螺旋加热管,15.环形连接管,16.聚流管,17.第一纵向回流管,18.第二纵向回流管,19.手控球阀,20.外置水箱,21.连接套管。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图1、图2和图3所示的一种间歇溶剂水热结晶反应釜,包括反应釜本体1和固定安装在反应釜本体1上端的搅拌电机2,反应釜本体1内部设置有纵向搅拌轴3,纵向搅拌轴3外侧面上开设有6个上端开口的条形装配槽4,纵向搅拌轴3外侧面对应条形装配槽4位置具有搅拌叶片5,搅拌叶片5近纵向搅拌轴3端具有一体结构装配条6,条形装配槽4和装配条6横截面为大小相同的t型结构,搅拌叶片5通过装配条6从上往下插入条形装配槽4内部和纵向搅拌轴3外侧面卡接固定,反应釜本体1左侧面上端焊接固定有第一排液管7,反应釜本体1左侧面下端焊接固定有第二排液管8,反应釜本体1右侧面上端焊接固定有第三排液管9,反应釜本体1右侧面下端焊接固定有第四排液管10,反应釜本体1内部位于搅拌叶片5外围设置有4个纵向结晶管11,反应釜本体1下表面开设有圆形加热槽12,加热槽12上端开口位置卡接固定有金属加热板13,金属加热板13下表面具有一体结构螺旋加热管14,第二排液管8内侧端插入加热槽12内部和螺旋加热管14焊接固定,第四排液管10内侧端插入加热槽12内部和螺旋加热管14焊接固定,反应釜本体1内部位于纵向结晶管11上、下端均具有与纵向结晶管11相连通的一体结构环形连接管15,第一排液管7内侧端插入反应釜本体1内部和环形连接管15焊接固定,第二排液管8内侧端插入反应釜本体1内部和环形连接管15焊接固定,纵向结晶管11下端的环形连接管15和螺旋加热管14之间通过一体结构t型聚流管16相连通,第一排液管7和第二排液管8之间焊接固定有第一纵向回流管17,第三排液管9和第四排液管10之间焊接固定有第二纵向回流管18,第一排液管7、第二排液管8,第三排液管9,第四排液管10、第一纵向回流管17和第二纵向回流管18上均固定连接有用于控制内部流量的手控球阀19。

    进一步地,为了降低成本,第一排液管7、第二排液管8,第三排液管9和第四排液管10大小相同,进一步地,为了降低成本,方便热循环,第一纵向回流管17和第二纵向回流管18大小相同,进一步地,为了配合循环加热,第一纵向回流管17和第二纵向回流管18中间段均设置有内置电辅热机构的外置水箱20,电辅热机构为电加热管,通过外接电源来供电加热,进一步地,为了方便安装,外置水箱20上、下端均具有向外凸起的连接套管21,外置水箱20通过连接套管21套在第一、第二纵向回流管上和第一、第二纵向回流管相连通,进一步地,为了提升装配稳定性,搅拌叶片5近纵向搅拌轴3连接端外侧面为弧形贴合面,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间歇溶剂水热结晶反应釜通过在内部设置由纵向结晶管11和环形连接管15组成的内部导热机构,在内底面开设内置由金属加热板13和螺旋加热管14组成的底部导热机构,并且配合分体式连接的电动搅拌机构,使得反应釜的加热效果大大提升,加热面积更加均匀,在外侧面上焊接固定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排液管,在第一与第二排液管之间和第三与第四排液管之间均连通有内置电辅热外置水箱20的纵向回流管,使得整个反应釜的外部连接方式可以根据需要更加多样化,连接操作更加简单方便,利用排液和回流管可以形成热循环流道,大大提升结晶效率。

    手控球阀19为市面上十分常见的手控水阀,为直接采购,当第一排液管7球阀打开、第二排液管8球阀关闭,第三排液管9球阀关闭,第四排液管10球阀打开、第一纵向回流管17球阀关闭和第二纵向回流管18球阀关闭时,为正常的单通道加热结晶;当第一排液管7球阀关闭、第二排液管8球阀关闭,第三排液管9球阀关闭,第四排液管10球阀打开、第一纵向回流管17球阀关闭和第二纵向回流管18球阀关闭时,加热水加热完成后流入外置水箱20,用于热循环,当第一排液管7球阀关闭、第二排液管8球阀关闭,第三排液管9球阀关闭,第四排液管10球阀打开、第一纵向回流管17球阀关闭和第二纵向回流管18球阀打开时,为单循环流道;当第一排液管7球阀关闭、第二排液管8球阀打开,第三排液管9球阀关闭,第四排液管10球阀打开、第一纵向回流管17球阀打开和第二纵向回流管18球阀打开时,为双循环流道,外置水箱20内部的电辅热启动,为外置水箱20内部的回水进行加热。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间歇溶剂水热结晶反应釜,包括反应釜本体(1)和固定安装在反应釜本体(1)上端的搅拌电机(2),其特征是:所述的反应釜本体(1)内部设置有纵向搅拌轴(3),所述的纵向搅拌轴(3)外侧面上开设有多个上端开口的条形装配槽(4),所述的纵向搅拌轴(3)外侧面对应条形装配槽(4)位置具有搅拌叶片(5),所述的搅拌叶片(5)近纵向搅拌轴(3)端具有一体结构装配条(6),所述的搅拌叶片(5)通过装配条(6)从上往下插入条形装配槽(4)内部和纵向搅拌轴(3)外侧面卡接固定,所述的反应釜本体(1)左侧面上端焊接固定有第一排液管(7),所述的反应釜本体(1)左侧面下端焊接固定有第二排液管(8),所述的反应釜本体(1)右侧面上端焊接固定有第三排液管(9),所述的反应釜本体(1)右侧面下端焊接固定有第四排液管(10),所述的反应釜本体(1)内部位于搅拌叶片(5)外围设置有多个纵向结晶管(11),所述的反应釜本体(1)下表面开设有圆形加热槽(12),所述的加热槽(12)上端开口位置卡接固定有金属加热板(13),所述的金属加热板(13)下表面具有一体结构螺旋加热管(14),所述的第二排液管(8)内侧端插入加热槽(12)内部和螺旋加热管(14)焊接固定,所述的第四排液管(10)内侧端插入加热槽(12)内部和螺旋加热管(14)焊接固定,所述的反应釜本体(1)内部位于纵向结晶管(11)上、下端均具有与纵向结晶管(11)相连通的一体结构环形连接管(15),所述的第一排液管(7)内侧端插入反应釜本体(1)内部和环形连接管(15)焊接固定,所述的第二排液管(8)内侧端插入反应釜本体(1)内部和环形连接管(15)焊接固定,所述纵向结晶管(11)下端的环形连接管(15)和螺旋加热管(14)之间通过一体结构t型聚流管(16)相连通,所述的第一排液管(7)和第二排液管(8)之间焊接固定有第一纵向回流管(17),所述的第三排液管(9)和第四排液管(10)之间焊接固定有第二纵向回流管(18),所述的第一排液管(7)、第二排液管(8),第三排液管(9),第四排液管(10)、第一纵向回流管(17)和第二纵向回流管(18)上均固定连接有用于控制内部流量的手控球阀(1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间歇溶剂水热结晶反应釜,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排液管(7)、第二排液管(8),第三排液管(9)和第四排液管(10)大小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间歇溶剂水热结晶反应釜,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纵向回流管(17)和第二纵向回流管(18)大小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间歇溶剂水热结晶反应釜,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纵向回流管(17)和第二纵向回流管(18)中间段均设置有内置电辅热机构的外置水箱(2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间歇溶剂水热结晶反应釜,其特征是:所述的外置水箱(20)上、下端均具有向外凸起的连接套管(21),所述的外置水箱(20)通过连接套管(21)套在第一、第二纵向回流管上和第一、第二纵向回流管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间歇溶剂水热结晶反应釜,其特征是:所述的搅拌叶片(5)近纵向搅拌轴(3)连接端外侧面为弧形贴合面。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结晶反应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间歇溶剂水热结晶反应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间歇溶剂水热结晶反应釜通过在内部设置由纵向结晶管和环形连接管组成的内部导热机构,在内底面开设内置由金属加热板和螺旋加热管组成的底部导热机构,并且配合分体式连接的电动搅拌机构,使得反应釜的加热效果大大提升,加热面积更加均匀,在外侧面上焊接固定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排液管,在第一与第二排液管之间和第三与第四排液管之间均连通有内置电辅热外置水箱的纵向回流管,使得整个反应釜的外部连接方式可以根据需要更加多样化,连接操作更加简单方便,利用排液和回流管可以形成热循环流道,大大提升结晶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杨德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张家港清澄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4.12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490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