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工程建筑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携移动式悬挑操作平台。
背景技术:
当今社会,在楼体装修的过程中,需要用到的悬挑脚手架和落地脚手架,但是有的一些楼体的构造会碰到无法正常使用悬挑脚手架和落地脚手架的情况,例如筒子楼、很多办公楼等,使用悬挑脚手架和落地脚手架时显得很不方便,所以智慧的工作人员集思广益,充分论证,发明创造了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特殊环境中使用的、方便携带、方便移动的便携移动式悬挑操作平台。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进而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便携移动式悬挑操作平台,包括支撑架、置物架、配重块和保护板,所述支撑架竖直设置,所示支撑架的上部与水平设置的置物架的一端搭接,所述置物架的另一端悬空且设置有保护板,所述支撑架的下部上设置有配重块。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架为四根竖直设置的第一支撑杆,且呈矩形设置,所述第一支撑杆每相邻的两根的端部之间搭接有连接杆;
所述置物架为水平行设置的四根第二支撑杆,且呈矩形状,所述第二支撑杆每相邻的两根的端部之间搭接有连接杆。
进一步的,所述保护板水平设置的板与通过若干搭接杆与置物架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架每根的第一支撑杆下端都设置有便于移动的万向轮。
进一步的,所述配重块放置在所述支撑架下端的连接杆上,且远离置物架悬空端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实用性强,结构简单且合理,工作效率很高,移动方便,携带也方便,节约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安全性很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便携移动式悬挑操作平台,包括支撑架1、置物架2、配重块3和保护板4,所述支撑架1竖直设置,所示支撑架1的上部与水平设置的置物架2的一端搭接,所述置物架2的另一端悬空且设置有保护板4,所述支撑架1的下部上设置有配重块3。
所述支撑架1为四根竖直设置的第一支撑杆11,且呈矩形设置,所述第一支撑杆11每相邻的两根的端部之间搭接有连接杆12,所述置物架2为水平行设置的四根第二支撑杆21,且呈矩形状,所述第二支撑杆21每相邻的两根的端部之间搭接有连接杆12。
所述保护板4水平设置的板与通过若干搭接杆41与置物架2固定。
所述支撑架1每根的第一支撑杆11下端都设置有便于移动的万向轮5。
所述配重块3放置在所述支撑架1下端的连接杆12上,且远离置物架2悬空端的一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便携移动式悬挑操作平台,包括支撑架、置物架、配重块和保护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架竖直设置,所述支撑架为四根竖直设置的第一支撑杆,且呈矩形设置,所述第一支撑杆每相邻的两根的端部之间搭接有连接杆,支撑架的上部与水平设置的置物架的一端搭接,所述置物架为水平行设置的四根第二支撑杆,且呈矩形状,所述第二支撑杆每相邻的两根的端部之间搭接有连接杆,所述置物架的另一端悬空且设置有保护板,所述保护板水平设置的板与通过若干搭接杆与置物架固定,所述支撑架的下部上设置有配重块,所述配重块放置在所述支撑架下端的连接杆上,且远离置物架悬空端的一侧,所述支撑架每根的第一支撑杆下端都设置有便于移动的万向轮。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