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品储罐脱水阀组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2  160


    本实用新型涉及阀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油品储罐脱水阀组。



    背景技术:

    油品储罐的作用是储存及输送油品,在物料输送方将油品输送至油品储罐后,油品储罐内组份为油水混合物,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油品与水沉淀后分离,形成分层状态。油品与水分离开后,通过油品储罐脱水阀组进行脱水,最终通过输送泵输送至指定物料接收方。而在实际操作脱水过程中,由于操作人员经验不同,其所脱水的质量也随之有差异化,在油品储罐脱水时遇到油品色泽与水相似时,油品与水不易分辨易造成跑油事故。

    为此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104069648b)公开了一种改进的油品储罐脱水阀组,包括:油品储罐、设置于油品储罐侧壁的切水口和通过切水一次阀与切水口相连接的切水直管;所述切水直管与切水二次阀通过管路相连接;在切水直管远离油品储罐一段增设观察视镜,并在观察视镜内加入观察浮球一个,浮球提前用红笔标注介质为水时的吃水印记,当有油品流出时油品会淹没浮球吃水线,从而达到辨识油水分层界面问题,在切水直管横截面中间位置向安装油品回收阀,当油品脱水时发现视窗中有油品后,可用切水直管上安装的油品回收阀将切水直管段上方油品回收至油品回收桶内,从而减少污水外排,对环境减少污染。但是该装置需要人为通过观察窗判断油品,主观判断对结果影响较大,实际脱水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品储罐脱水阀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油品储罐脱水阀组,包括固定于储罐底部的排水管,排水管中部固定连接有电磁阀,所述排水管右端与分液箱连通,所述分液箱底部呈锥形,分液箱内部放置有分液球,分液球的密度大于油密度且小于水的密度,所述分液箱顶部固定连接有回液管,回液管末端与临时储箱连通,所述临时储箱内部固定连接有若干液位传感器,所述临时储箱顶部固定连接有液泵,液泵右侧固定连接有吸油管,吸油管末端位于临时储箱内底部,所述液泵上方固定连接有排油管,排油管与储罐顶部侧壁连通,所述液泵、电磁阀分别通过液位传感器与电源电性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分液箱底部固定连接有集液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电磁阀为二通电磁阀。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液泵为蠕动泵。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排水管、回液管、吸油管与排油管均为不锈钢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在使用时能够根据液体密度实现分液球位置的调节,继而在水流完之后自动封闭分液箱,使得油液流向临时储箱,继而通过液泵实现油液回流,并且同步自动关闭电磁阀,实现全自动的脱水,更便利,值得推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油品储罐脱水阀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油品储罐脱水阀组中分液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油品储罐脱水阀组中液位传感器的布置图;

    图中:1-储罐、2-排水管、3-电磁阀、4-分液箱、5-分液球、6-集液槽、7-回液管、8-临时储箱、9-液位传感器、10-液泵、11-吸油管、12-排油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3,一种油品储罐脱水阀组,包括固定于储罐1底部的排水管2,排水管2中部固定连接有电磁阀3,所述排水管2右端与分液箱4连通,所述分液箱4底部呈锥形,分液箱4内部放置有分液球5,分液球5的密度大于油密度且小于水的密度,所述分液箱4顶部固定连接有回液管7,回液管7末端与临时储箱8连通;

    使用时开启电磁阀3,油液底部的水就会随着排水管2排出,由于分液球5密度比水小,就会飘在水上,水会从分液箱4底部排出,当水排完,油液开始经过排水管2排出时,则会使得分液球5下降,并且堵住分液箱4的出口;

    所述临时储箱8内部固定连接有若干液位传感器9,所述临时储箱8顶部固定连接有液泵10,液泵10右侧固定连接有吸油管11,吸油管11末端位于临时储箱8内底部,所述液泵10上方固定连接有排油管12,排油管12与储罐1顶部侧壁连通,所述液泵10、电磁阀3分别通过液位传感器9与电源电性连接;

    油液经过回液管7进入临时储箱8,当油液达到液位传感器9的高度时,电磁阀3就会关闭,同时液泵10开启,将油液吸入储罐1内,实现自动化脱水。

    所述分液箱4底部固定连接有集液槽6。所述电磁阀3为二通电磁阀。所述液泵10为蠕动泵。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作为上一实施例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排水管2、回液管7、吸油管11与排油管12均为不锈钢管。不锈钢材质的管道能够避免水与油液对管道产生腐蚀,继而延长装置的耐用程度。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开启电磁阀3,油液底部的水就会随着排水管2排出,由于分液球5密度比水小,就会飘在水上,水会从分液箱4底部排出,当水排完,油液开始经过排水管2排出时,则会使得分液球5下降,并且堵住分液箱4的出口,油液经过回液管7进入临时储箱8,当油液达到液位传感器9的高度时,电磁阀3就会关闭,同时液泵10开启,将油液吸入储罐1内,实现自动化脱水。

    应可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不将其应用限制到本文提出的部件的详细结构和布置方式。本实用新型能够具有其他实施例,并且能够以多种方式实现并且执行。前述变形形式和修改形式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应可理解的是,本文公开和限定的本实用新型延伸到文中和/或附图中提到或明显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单独特征的所有可替代组合。本文所述的实施例说明了已知用于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最佳方式,并且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利用本实用新型。


    技术特征:

    1.一种油品储罐脱水阀组,包括固定于储罐(1)底部的排水管(2),排水管(2)中部固定连接有电磁阀(3),所述排水管(2)右端与分液箱(4)连通,所述分液箱(4)底部呈锥形,分液箱(4)内部放置有分液球(5),分液球(5)的密度大于油密度且小于水的密度,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液箱(4)顶部固定连接有回液管(7),回液管(7)末端与临时储箱(8)连通,所述临时储箱(8)内部固定连接有若干液位传感器(9),所述临时储箱(8)顶部固定连接有液泵(10),液泵(10)右侧固定连接有吸油管(11),吸油管(11)末端位于临时储箱(8)内底部,所述液泵(10)上方固定连接有排油管(12),排油管(12)与储罐(1)顶部侧壁连通,所述液泵(10)、电磁阀(3)分别通过液位传感器(9)与电源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品储罐脱水阀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液箱(4)底部固定连接有集液槽(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品储罐脱水阀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阀(3)为二通电磁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品储罐脱水阀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泵(10)为蠕动泵。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油品储罐脱水阀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2)、回液管(7)、吸油管(11)与排油管(12)均为不锈钢管。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品储罐脱水阀组,涉及一种阀组,包括固定于储罐底部的排水管,排水管中部固定连接有电磁阀,所述排水管右端与分液箱连通,所述分液箱底部呈锥形,分液箱内部放置有分液球,分液球的密度大于油密度且小于水的密度,所述分液箱顶部固定连接有回液管,回液管末端与临时储箱连通,所述临时储箱内部固定连接有若干液位传感器,所述临时储箱顶部固定连接有液泵,液泵右侧固定连接有吸油管。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在使用时能够根据液体密度实现分液球位置的调节,继而在水流完之后自动封闭分液箱,使得油液流向临时储箱,继而通过液泵实现油液回流,并且同步自动关闭电磁阀,实现全自动的脱水,更便利。

    技术研发人员:张鉴绪;于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张鉴绪
    技术研发日:2019.04.09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484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