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稀土行业加工工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转型澄清槽除渣联合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稀土分离冶炼生产中主要采用浓硫酸分解工艺,这种方式是一种经典的分解工艺,独居石精矿与浓硫酸在一定温度下反应生成稀土的硫酸盐。
浸出得到的浸出液为硫酸稀土,与皂化有机进行反应得到负载有机,负载有机经过澄清分离出硫酸镁废水、渣液,废水经水处理系统处理后回用于水浸系统;渣液浮与液体表面,利用刮渣机将渣液收集于渣液槽,并经板框过滤,过滤后清液返回转型系统。
主要反应式:
3mg(ha2)2 re2(so4)3=2re(ha2)3 3mgso4(废水)
3ca(ha2)2 re2(so4)3=2re(ha2)3 3caso4↓(渣)
因上述反应大量硫酸钙沉淀渣,需利用刮泥装置加以去除,才可以保证后续氯化稀土全分离冶炼的生产顺行,但是现在还需要进行分布操作,实现整个渣液过滤,使用起来非常的不方便,并且过滤效果也不佳,直接导致后续加工工艺的生产精度。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转型澄清槽除渣联合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转型澄清槽除渣联合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转型澄清槽除渣联合装置,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从左到右依次固定安装有第一转型区、第一澄清区、第二转型区和第二澄清区,所述第一转型区输入端与加料装置固定相通连接,所述第一转型区输出端与第一澄清区输入端固定相通连接,所述第一澄清区输出端与第二转型区输入端固定相通连接,所述第二转型区输出端与第二澄清区输入端固定相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工作台两侧分别安装有楼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转型区采用三组圆形搅拌槽组成,每组采用四个搅拌槽串联组成,所述第二转型区采用三组圆形搅拌槽组成,每组采用两个搅拌槽串联组成,所述搅拌槽内安装有搅拌叶片,搅拌叶片与外接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相邻搅拌槽之间设级间隔板,在隔板上设置标高不同的开孔的位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澄清区和第二澄清区分别采用两组澄清槽组成,每组澄清槽内固定安装有刮泥机构,刮板分布设置于澄清槽内壁,所述刮泥机构刮泥输出端与排渣漏斗输入端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刮泥机构采用链条式刮泥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排渣漏斗内安装有搅拌叶片,搅拌叶片与外接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种转型澄清槽除渣联合装置,通过硫酸稀土水浸液和皂化有机液分别通过管道输送至第一转型区的第一个搅拌槽,在搅拌装置的作用下水浸液与皂化有机充分混合,以混合相的形式存在,转型槽多级设置,每级间设级间隔板,在隔板上设置标高不同的开孔的位置,从而调节混合相在各个转型槽中的流动趋势,使混合相充分反应,最终使稀土收率提高,同时混合相进入澄清槽后开始逐步澄清,水相与有机相不断分层的同时,皂化有机中ca 与水浸液中so42-所形成沉淀亦不断分离出来,形成了一定量的硫酸钙渣液,主要集中于澄清槽底部,在利用刮泥机的缓慢推动下,澄清槽底部的硫酸钙渣液与液相逆向流动,最终集中于澄清槽起始端,澄清槽起始端底部设置排渣漏斗,将硫酸钙渣液排出,并且采用链条式刮泥机,其主体结构及刮板均位于澄清槽内部,只有轨道等运行机构位于澄清槽侧壁上方,运行起来更加方便灵活。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转型澄清槽除渣联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转型澄清槽除渣联合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转型澄清槽除渣联合装置的图1中b-b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工作台;2、第一转型区;3、第一澄清区;4、刮泥机构;5、排渣漏斗;6、第二转型区;7、第二澄清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转型澄清槽除渣联合装置,包括工作台1,工作台1上从左到右依次固定安装有第一转型区2、第一澄清区3、第二转型区6和第二澄清区7,第一转型区2输入端与加料装置固定相通连接,第一转型区2输出端与第一澄清区3输入端固定相通连接,第一澄清区3输出端与第二转型区6输入端固定相通连接,第二转型区6输出端与第二澄清区7输入端固定相通连接。
其中,工作台1两侧分别安装有楼梯,方便维修人员上工作台1进行检修。
其中,第一转型区2采用三组圆形搅拌槽组成,每组采用四个搅拌槽串联组成,第二转型区6采用三组圆形搅拌槽组成,每组采用两个搅拌槽串联组成,搅拌槽内安装有搅拌叶片,搅拌叶片与外接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相邻搅拌槽之间设级间隔板,在隔板上设置标高不同的开孔的位置,实现充分的搅拌,产生离心作用力,实现渣液的分离。
其中,第一澄清区3和第二澄清区7分别采用两组澄清槽组成,每组澄清槽内固定安装有刮泥机构4,刮板分布设置于澄清槽内壁,刮泥机构4刮泥输出端与排渣漏斗5输入端固定连接,可以实现自动残渣液输送出去。
其中,刮泥机构4采用链条式刮泥机,刮板块数多,刮泥能力强,刮板的移动速度慢,对污水扰动小,有利于泥砂沉淀,刮板作连续的直线运动,不必往返换向,因而不需要行程开关,驱动装置设在池顶的平台上,配电及维修都很简便,不需要另加机构可同时兼作撇渣机,无重结构部件及支撑件,系统能源消耗低。
其中,排渣漏斗5内安装有搅拌叶片,搅拌叶片与外接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实现排渣,防止堵塞。
工作原理:
本联合装置包括如下:
第一转型区2和第一澄清区3:
第一转型区2采用三组圆形搅拌槽组成,每组采用四个搅拌槽串联组成;
第一澄清区3采用两组澄清槽组成,每组澄清槽内固定安装有刮泥机构4。
第二转型区6和第二澄清区7:
第二转型区6采用三组圆形搅拌槽组成,每组采用两个搅拌槽串联组成。
第二澄清区7采用两组澄清槽组成,每组澄清槽内固定安装有刮泥机构4
而搅拌槽内安装有搅拌叶片,搅拌叶片与外接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实现充分的搅拌,产生离心作用力,实现渣液的分离,然后可以通过澄清槽内的刮泥机构4进行排渣过滤,这样采用两段的转型和澄清,提高了反应效率,保证了过滤效果。
具体在转型过程中,
硫酸稀土水浸液和皂化有机液分别通过管道输送至第一转型区2的第一个搅拌槽,在搅拌装置的作用下水浸液与皂化有机充分混合,以混合相的形式存在。
相邻搅拌槽之间设有间隔板,在隔板上设置标高不同的开孔的位置,从而调节混合相在各个搅拌槽中的流动趋势,使混合相充分反应,最终使稀土收率提高。
澄清过程
混合相进入澄清槽后开始逐步澄清,水相与有机相不断分层的同时,皂化有机中ca 与水浸液中so42-所形成沉淀亦不断分离出来,形成了一定量的硫酸钙渣液,主要集中于澄清槽底部。
在刮泥机的缓慢推动下,澄清槽底部的硫酸钙渣液与液相逆向流动,最终集中于澄清槽起始端,澄清槽起始端底部设置排渣漏斗5,将硫酸钙渣液排出。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转型澄清槽除渣联合装置,包括工作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上从左到右依次固定安装有第一转型区(2)、第一澄清区(3)、第二转型区(6)和第二澄清区(7),所述第一转型区(2)输入端与加料装置固定相通连接,所述第一转型区(2)输出端与第一澄清区(3)输入端固定相通连接,所述第一澄清区(3)输出端与第二转型区(6)输入端固定相通连接,所述第二转型区(6)输出端与第二澄清区(7)输入端固定相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型澄清槽除渣联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两侧分别安装有楼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型澄清槽除渣联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型区(2)采用三组圆形搅拌槽组成,每组采用四个搅拌槽串联组成,所述第二转型区(6)采用三组圆形搅拌槽组成,每组采用两个搅拌槽串联组成,所述搅拌槽内安装有搅拌叶片,搅拌叶片与外接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相邻搅拌槽之间设级间隔板,在隔板上设置标高不同的开孔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型澄清槽除渣联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澄清区(3)和第二澄清区(7)分别采用两组澄清槽组成,每组澄清槽内固定安装有刮泥机构(4),刮板分布设置于澄清槽内壁,所述刮泥机构(4)刮泥输出端与排渣漏斗(5)输入端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转型澄清槽除渣联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刮泥机构(4)采用链条式刮泥机。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转型澄清槽除渣联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渣漏斗(5)内安装有搅拌叶片,搅拌叶片与外接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