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工地用脚手架。
背景技术:
脚手架指施工现场为解决垂直和水平运输而搭设的各种支架,建筑用的脚手架一般搭建在建筑物外侧。目前常用的脚手架由若干钢管和支脚扣件组成,脚手架中横向设置和竖向设置的钢管分别称为平管和竖管,若干平管和竖管纵横交错组成网状结构,直角扣件在平管与竖管交叉处将平管与竖管固定在一起。
由于钢管表面未设置支撑结构,这种脚手架在使用过程中,当平管受力时,仅依靠直角扣件与竖管之间的静摩擦力来防止平管下滑。而脚手架一般长时间暴露在外界,当再次使用时,若竖管或者直角扣件发生锈蚀,当直角扣件受到压力时,锈迹容易与竖管脱落,导致直角扣件难以卡紧竖管。
其次,直角扣件包括固定连接且分别与竖管和平管连接的两个连接部,即使直角扣件卡紧竖向和平管,当平管受到向下的压力时,平管也仅通过直角扣件的连接部将力传递至竖管处,直角扣件在长时间使用和锈蚀的情况下,两个连接部之间的连接处无法避免的会出现损坏,而工地上使用的直角扣件数量众多,工人难以一一辨认直角扣件是否损坏,所以容易造成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对平管进行支撑的建筑工地用脚手架。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建筑工地用脚手架,包括平管、竖管和直角扣件,直角扣件包括分别与平管和竖管可拆卸连接的平管连接部和竖管连接部,平管连接部与竖管连接部固定,竖管上沿轴向间隙固定有支撑板,且所有支撑板均位于同一直线上,支撑板与平管连接部底部相抵。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所示:
1.脚手架搭建时,平管连接部放置在支撑板上,当平管受到向下的压力时,支撑板对平管辅助进行支撑,而非仅依靠平管连接部与竖管连接部之间的固定连接处进行支撑,即使平管连接部与竖管连接部之间的固定连接处损坏,平管也不至于完全失去支撑,故本方案的脚手架的安全系数更高。
2.当平管受到向下的压力时,由于支撑板可以承受一部分压力,所以最后并非仅依靠竖管连接部与竖管之间的摩擦力起到防止平管下滑的作用,故对平管的支撑效果更好。
进一步,支撑板顶部为靠近竖管一端低于另一端的斜面。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当平管受到压力时,斜面可以为平管连接部提供倾斜向上的支撑力,从而避免平管连接部与竖管连接部之间的固定连接处受到远离竖管方向的拉力,进一步避免平管连接部与竖管连接部之间的固定连接处在拉力作用下损坏。
进一步,斜面与竖管之间的夹角为45~60°。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夹角为45~60°时,在支撑板的宽度相同的情况下,支撑板与竖管之间的空间有足够的大小用于安装平管连接部,而不需要增大支撑板的宽度,减少支撑板的用料。
进一步,支撑板底部竖向固定有加强板,加强板靠近竖管一端固定在竖管上。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加强板可以为支撑板提供支撑,避免支撑板弯曲。
进一步,加强板位于平管连接部的正下方。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本方案中的加强板正对支撑板与平管连接部的受力点,对加强板的支撑效果更好。
进一步,加强板远离竖管的一端位于平管连接部远离竖管一侧。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加强板远离竖管的一端能够更好的对支撑板与平管连接部的受力处进行支撑,进一步提高支撑效果。
进一步,加强板为直角梯形状,且加强板的斜边与支撑板固定。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当加强板受力时,位于加强板下部的直角边可以避免加强板发生弯曲变形,从而提高加强板的支撑效果。
进一步,竖管连接部底部低于平管连接部底部。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由于支撑板顶部为斜面,本方案中的竖管连接部也可与支撑板顶部接触,支撑板从而可以对竖管连接部进行支撑,提高支撑效果。
进一步,竖管连接部底部和平管连接部底部均设有可容纳支撑板的支撑槽。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支撑槽与支撑板配合可以避免安装过程中平管连接部发生扭转,从而保证多个平管连接部均位于同一直线上,保证平管能够穿过多个平管连接部完成安装。
进一步,支撑板与竖管一体成型。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与焊接相比,一体成型的连接更为牢固,避免支撑板与竖管的连接处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竖向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图3的竖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竖管1、支撑板11、加强板12、平管2、竖管连接部31、平管连接部32。
实施例1
建筑工地用脚手架,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平管2、竖管1和直角扣件,直角扣件包括分别与平管2和竖管1扣接的平管连接部32和竖管连接部31,竖管连接部31底部低于平管连接部32,且平管连接部32与竖管连接部31一体成型。
竖管1上沿轴向间隙设有若干三角形的支撑板11,本实施例中的相邻支撑板11之间的距离为0.8m,所有的支撑板11沿竖直方向的投影重合。支撑板11左端与竖管1一体成型,且支撑板11呈右端高于左端的倾斜设置,支撑板11与竖管1之间的夹角为45~60°,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支撑板11与竖管1之间的夹角为60°。竖管连接部31和平管连接部32底部均设有可容纳支撑板11的容纳槽,当平管连接部32位于支撑板11与竖管1之间的空间内时,支撑板11的右端位于平管连接部32的右侧。
本实施例中的脚手架的安装过程如下:
先人工将若干竖管1竖向设置,相邻竖管1之间的距离为0.6m,然后在最下方的支撑板11上方安装直角扣件。安装时人工将竖管连接部31固定在竖管1上,并保证支撑板11位于容纳槽内,当所有竖管1最下方的支撑板11上均安装有直角扣件后,再进行平管2的安装。平管2安装时将平管2固定在平管连接部32内即可,重复上述步骤,从下至上逐一完成平管2的安装。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支撑板11下方设有加强板12,加强板12竖向设置,且加强板12位于平管连接部32的正下方。加强板12呈直角梯形,加强板12的左端为上顶,且左端与竖管1一体成型,加强板12的斜边与支撑板11一体成型,加强板12的右端位于平管连接部32的右侧。
本实施例中的脚手架的安装过程与实施例1相同,本实施例中的脚手架,当支撑板11受到压力时,加强板12对支撑板11提供支撑,从而提高支撑板11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实用新型所省略描述的技术、形状、构造部分均为公知技术。
1.建筑工地用脚手架,包括平管、竖管和直角扣件,所述直角扣件包括分别与平管和竖管可拆卸连接的平管连接部和竖管连接部,所述平管连接部与竖管连接部固定,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管上沿轴向间隙固定有支撑板,且所有支撑板均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支撑板与平管连接部底部相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工地用脚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顶部为靠近竖管一端低于另一端的斜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工地用脚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面与竖管之间的夹角为45~6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工地用脚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底部竖向固定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靠近竖管一端固定在竖管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建筑工地用脚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位于平管连接部的正下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建筑工地用脚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远离竖管的一端位于平管连接部远离竖管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建筑工地用脚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为直角梯形状,且加强板的斜边与支撑板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工地用脚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管连接部底部低于平管连接部底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建筑工地用脚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管连接部底部和平管连接部底部均设有可容纳支撑板的支撑槽。
10.根据权利要求7或9所述的建筑工地用脚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与竖管一体成型。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