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钢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预压式水泥稳定碎石钢模。
背景技术:
建筑钢模常用于高层建筑修建方面使用,通常由钢模厂、金属加工厂等企业对不同材质的钢板通过专业的加工设备生产而成,建筑钢模属于钢模的一种,分类往往由钢模的用途来进行,常见分类有:高速铁路梁体钢模板,高速铁路墩柱钢模板,公路桥梁模板,港工航运钢模板,水利水电钢模板和建筑钢模。
现代高层建筑以惊人的速度耸立于城市之间,其间的功劳脱离不了建筑钢模发挥的作用,建筑钢模具有强度大,钢性好经久耐用等特点,与同种型号重型模具相比,结构简单,装配迅速,维修方便,生产效率高,投资小。而且经过简单的恢复可重复使用,避免了资源的浪费。
然而在进行水泥稳定碎石施工,在使用常规钢模支撑的过程中,经常出现水稳边缘线性较差,水稳边缘粒料松散,压路机对钢模误压,导致支撑失效,进而出现大面积的欠压部位的问题,为解决以上问题,设计一种预压式水泥稳定碎石钢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预压式水泥稳定碎石钢模,以解决在使用常规钢模支撑的过程中中,经常出现水稳边缘线性较差,水稳边缘粒料松散,压路机对钢模误压,导致支撑失效,进而出现大面积的欠压部位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预压式水泥稳定碎石钢模,包括钢模板,所述钢模板正表面的两侧均固连有端部插筒组件,位于钢模板左侧的所述端部插筒组件的管内可拆卸连接有端部插杆组件,所述钢模板正表面的中心处固连有支撑钢筋,所述支撑钢筋远离钢模板的一端固连有钢钎圆筒,所述钢钎圆筒的筒内可拆卸连接有钢钎插杆。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所述的预压式水泥稳定碎石钢模,进一步,所述钢钎圆筒包含有圆筒、通孔和条形凹槽,所述条形凹槽的内部开设有圆筒,所述圆筒轴线的两边开设有相互对称的通孔,且所述圆筒和通孔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所述的预压式水泥稳定碎石钢模,进一步,所述钢钎插杆包含有圆柱头、条形滑条、钢钎竖杆和锤形头,所述圆柱头的底部与钢钎竖杆的顶部固连,所述锤形头的顶部与钢钎竖杆的底部固连,所述条形滑条与钢钎竖杆的表面固连,所述条形滑条的数量为两个且关于钢钎竖杆轴线对称分布,所述条形滑条与通孔相配合,所述钢钎竖杆与圆筒相配合。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所述的预压式水泥稳定碎石钢模,进一步,所述支撑钢筋包含有斜撑钢筋和直撑钢筋,所述斜撑钢筋和直撑钢筋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所述斜撑钢筋之间的水平夹角为九十度,两个所述直撑钢筋之间的水平夹角为九十度,所述斜撑钢筋与直撑钢筋之间的竖直夹角为三十度。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所述的预压式水泥稳定碎石钢模,进一步,所述端部插筒组件包含有水平放置且相互平行的下插筒、中插筒和上插筒,且所述下插筒、中插筒和上插筒均与钢模板采用弧焊焊接,位于钢模板右侧的上插筒的表面开设有竖直方向上的第一定位通孔。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所述的预压式水泥稳定碎石钢模,进一步,所述端部插杆组件包含有分别与下插筒、中插筒和上插筒一一相配合的下插杆、中插杆和上插杆,所述端部插杆组件还包含有竖杆,所述下插筒、中插筒和上插筒的右端均与竖杆固连,所述上插杆的表面开设有竖直方向上的与第一定位通孔孔径相同的第二定位通孔。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所述的预压式水泥稳定碎石钢模,进一步,所述下插筒、中插筒和上插筒的长度是下插筒、中插筒和上插筒长度的一半,所述第一定位通孔的轴线到上插筒左端面的距离与第二定位通孔的轴线到上插杆左端面的距离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钢钎圆筒与钢钎插杆的相互配合,具有使钢钎圆筒在钢钎插杆内可以相对的转动的功能,进行支护时,将钢钎插杆经过钢钎圆筒锚固于路床或底基层,钢模整体可以钢钎插杆发生自由转动,每个钢模两端设计了端部插筒组件,两个钢模可以通过在端部插筒组件中横插端部插杆组件,从而形成一个整体,从而达到了预压和回压过程,有利于水稳摊铺面边部松散结构层的强度形成,由于钢模受力条件下能够发生微小转动,可以较显著的降低压路机对钢模的误压概率,相对于传统钢模,预压钢模的支护钢钎与钢模之间依靠转动连接,能够发生一定的自由转动,可以有效的消除传统支护钢钎所受的扭矩和传统钢模所受弯矩,较显著的提高了水稳钢模的受力性能的目的。
2、通过钢钎圆筒上的通孔和钢钎插杆上的条形滑条相互配合的设置,能够使钢钎圆筒在钢钎插杆内可以相对的转动的同时,对其转动的角度的大小进行限制,防止因为压路机压力过大,使得钢钎圆筒转动过度而导致预压和回压过度。
3、通过第一定位通孔和第二定位通孔的相互配合,使得工作人员能够插入螺栓对端部插筒组件和端部插杆组件进行限位,预防了因为反复进行预压回压的压路工作,而导致端部插杆组件从端部插筒组件慢慢滑出脱落的风险,确保了工作质量。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以下附图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其他方面的优点将变得更清楚和更容易理解,这些附图只是示意性的,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支撑钢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钢钎插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端部插筒组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端部插杆组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压路机前轮碾压态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压路机后轮碾压态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两组钢模组合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钢模板;2、支撑钢筋;21、斜撑钢筋;22、直撑钢筋;3、端部插筒组件;31、下插筒;32、中插筒;33、上插筒;34、第一定位通孔;4、钢钎圆筒;41、圆筒;42、通孔;43、条形凹槽;5、钢钎插杆;51、圆柱头;52、条形滑条;53、钢钎竖杆;54、锤形头;6、端部插杆组件;61、下插杆;62、中插杆;63、上插杆;64、竖杆;65、第二定位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预压式水泥稳定碎石钢模的实施例。
在此记载的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特定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均是解释性和示例性的,不应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及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除在此记载的实施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基于本申请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采用显而易见的其它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包括采用对在此记载的实施例的做出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和修改的技术方案。
本说明书的附图为示意图,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构思,示意性地表示各部分的形状及其相互关系。请注意,为了便于清楚地表现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各部件的结构,各附图之间并未按照相同的比例绘制。相同的参考标记用于表示相同的部分。
图1-图9示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一种预压式水泥稳定碎石钢模,包括钢模板1,钢模板1正表面的两侧均固连有端部插筒组件3,位于钢模板1左侧的端部插筒组件3的管内可拆卸连接有端部插杆组件6,钢模板1正表面的中心处固连有支撑钢筋2,支撑钢筋2远离钢模板1的一端固连有钢钎圆筒4,钢钎圆筒4的筒内可拆卸连接有钢钎插杆5。
钢钎圆筒4包含有圆筒41、通孔42和条形凹槽43,条形凹槽43的内部开设有圆筒41,圆筒41轴线的两边开设有相互对称的通孔42,且圆筒41和通孔42相连通。通过这种设置能够使钢钎圆筒4在钢钎插杆5内可以相对的转动的同时,对其转动的角度的大小进行限制,防止因为压路机压力过大,使得钢钎圆筒4转动过度而导致预压和回压过度。钢钎插杆5包含有圆柱头51、条形滑条52、钢钎竖杆53和锤形头54,圆柱头51的底部与钢钎竖杆53的顶部固连,锤形头54的顶部与钢钎竖杆53的底部固连,条形滑条52与钢钎竖杆53的表面固连,条形滑条52的数量为两个且关于钢钎竖杆53轴线对称分布,条形滑条52与通孔42相配合,钢钎竖杆53与圆筒41相配合。支撑钢筋2包含有斜撑钢筋21和直撑钢筋22,斜撑钢筋21和直撑钢筋22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斜撑钢筋21之间的水平夹角为九十度,两个直撑钢筋22之间的水平夹角为九十度,斜撑钢筋21与直撑钢筋22之间的竖直夹角为三十度。端部插筒组件3包含有水平放置且相互平行的下插筒31、中插筒32和上插筒33,且下插筒31、中插筒32和上插筒33均与钢模板1采用弧焊焊接,位于钢模板1右侧的上插筒33的表面开设有竖直方向上的第一定位通孔34。端部插杆组件6包含有分别与下插筒31、中插筒32和上插筒33一一相配合的下插杆61、中插杆62、上插杆63,端部插杆组件6还包含有竖杆64,下插筒31、中插筒32和上插筒33的右端均与竖杆64固连,上插杆63的表面开设有竖直方向上的与第一定位通孔34孔径相同的第二定位通孔65。下插筒31、中插筒32和上插筒33的长度是下插筒31、中插筒32和上插筒33长度的一半,第一定位通孔34的轴线到上插筒33左端面的距离与第二定位通孔65的轴线到上插杆63左端面的距离相同,通过这种设置使得能够插入螺栓对端部插筒组件3和端部插杆组件6进行限位,预防了因为反复进行预压回压的压路工作,而导致端部插杆组件6从端部插筒组件3慢慢滑出脱落的风险,确保了工作质量。上述通过端部插筒组件和钢钎圆筒的相互配合穿插,再通过螺栓穿过第一定位通孔和第二定位通孔以此来保持稳定,从而形成一个整体,从而达到了预压和回压过程,有利于水稳摊铺面边部松散结构层的强度形成,由于钢模受力条件下能够发生微小转动,可以较显著的降低压路机对钢模的误压概率,相对于传统钢模,预压钢模的支护钢钎与钢模之间依靠轴承连接,能够发生自由转动,可以有效的消除传统支护钢钎所受的扭矩和传统钢模所受弯矩,较显著的提高了水稳钢模的受力性能。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在钢模支撑完毕之后,将相邻钢模通过端部插筒组件(3)和钢钎圆筒(4)的相互配合穿插,再通过螺栓穿过第一定位通孔(34)和第二定位通孔(65)以此来保持稳定,从而使多个钢模连接为一个整体,后进行松铺,松铺之后,将端部插环3中的钢筋取出,进行碾压,即将钢模的被动支护转变为半主动式支护;
如图7所示,当压路机前轮碾压线位于区域ⅰ范围内时,压路机竖向压力作用下,水稳材料的横向泊松力,将导致钢模沿逆时针方向发生dφ的微小转动,从而实现对区域ⅱ范围内水稳材料的横向预压;
如图8所示,当压路机后轮碾压线位于区域ⅱ范围内时,压路机竖向压力作用下,水稳材料的横向泊松力,将导致钢模沿顺时针方向发生-dφ的微小转动,从而实现对区域ⅰ范围内水稳材料的横向回压。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一种预压式水泥稳定碎石钢模,解决了在使用常规钢模支撑的过程中中,经常出现水稳边缘线性较差,水稳边缘粒料松散,压路机对钢模误压,导致支撑失效,进而出现大面积的欠压部位的问题。
上述披露的各技术特征并不限于已披露的与其它特征的组合,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根据实用新型之目的进行各技术特征之间的其它组合,以实现本实用新型之目的为准。
1.一种预压式水泥稳定碎石钢模,包括钢模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模板(1)正表面的两侧均固连有端部插筒组件(3),位于钢模板(1)左侧的所述端部插筒组件(3)的管内可拆卸连接有端部插杆组件(6),所述钢模板(1)正表面的中心处固连有支撑钢筋(2),所述支撑钢筋(2)远离钢模板(1)的一端固连有钢钎圆筒(4),所述钢钎圆筒(4)的筒内可拆卸连接有钢钎插杆(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压式水泥稳定碎石钢模,其特征在于,所述钢钎圆筒(4)包含有圆筒(41)、通孔(42)和条形凹槽(43),所述条形凹槽(43)的内部开设有圆筒(41),所述圆筒(41)轴线的两边开设有相互对称的通孔(42),且所述圆筒(41)和通孔(42)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预压式水泥稳定碎石钢模,其特征在于,所述钢钎插杆(5)包含有圆柱头(51)、条形滑条(52)、钢钎竖杆(53)和锤形头(54),所述圆柱头(51)的底部与钢钎竖杆(53)的顶部固连,所述锤形头(54)的顶部与钢钎竖杆(53)的底部固连,所述条形滑条(52)与钢钎竖杆(53)的表面固连,所述条形滑条(52)的数量为两个且关于钢钎竖杆(53)轴线对称分布,所述条形滑条(52)与通孔(42)相配合,所述钢钎竖杆(53)与圆筒(41)相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预压式水泥稳定碎石钢模,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钢筋(2)包含有斜撑钢筋(21)和直撑钢筋(22),所述斜撑钢筋(21)和直撑钢筋(22)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所述斜撑钢筋(21)之间的水平夹角为九十度,两个所述直撑钢筋(22)之间的水平夹角为九十度,所述斜撑钢筋(21)与直撑钢筋(22)之间的竖直夹角为三十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预压式水泥稳定碎石钢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插筒组件(3)包含有水平放置且相互平行的下插筒(31)、中插筒(32)和上插筒(33),且所述下插筒(31)、中插筒(32)和上插筒(33)均与钢模板(1)采用弧焊焊接,位于钢模板(1)右侧的上插筒(33)的表面开设有竖直方向上的第一定位通孔(3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预压式水泥稳定碎石钢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插杆组件(6)包含有分别与下插筒(31)、中插筒(32)和上插筒(33)一一相配合的下插杆(61)、中插杆(62)和上插杆(63),所述端部插杆组件(6)还包含有竖杆(64),所述下插筒(31)、中插筒(32)和上插筒(33)的右端均与竖杆(64)固连,所述上插杆(63)的表面开设有竖直方向上的与第一定位通孔(34)孔径相同的第二定位通孔(6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预压式水泥稳定碎石钢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插筒(31)、中插筒(32)和上插筒(33)的长度是下插筒(31)、中插筒(32)和上插筒(33)长度的一半,所述第一定位通孔(34)的轴线到上插筒(33)左端面的距离与第二定位通孔(65)的轴线到上插杆(63)左端面的距离相同。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