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型材连接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台模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2  131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型材连接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台模。



    背景技术:

    台模,一般由平台板组件、支架组件和支撑组件等组成,适用于高层建筑的现浇混凝土楼盖施工,具有省人工和技术要求低等优点,在建筑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支架组件中的用于连接支撑组件的第一型材和用于连接平台板组件的第二型材进行连接时,需要预先在第一型材和第二型材上进行开孔,以便使用螺栓固定。这种连接方式虽然能够将第一型材和第二型材进行固定,但是其结构单一,当需要对不同规格的平台板组件进行连接时,则需要选择规格相匹配的第一型材和第二型材进行连接,或在第一型材和第二型材上重新开孔进行连接,其通用性差,导致建筑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型材连接结构,该型材连接结构的结构简单,能够适应不同规格的混凝土楼盖施工,通用性强,降低建筑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型材连接结构,其包括有用于连接支撑组件的第一型材,用于连接平台板组件的第二型材,其中,所述第一型材包括:腹板;设置在所述腹板上方的第一翼缘,其设有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翼缘的长度方向相同且开槽方向向上的第一放置槽;该型材连接结构还包括有用于与所述第二型材固定连接的第一外接配件;所述第一外接配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放置槽内且沿所述第一放置槽的延伸方向运动。

    采用上述型材连接结构,用于将第一型材和第二型材连接在一起的第一外接配件,其能够在第一放置槽上进行与第一放置槽延伸方向相同的运动,使得第一型材和第二型材的安装位置能够根据平台板组件的规格进行调整,通用性强,无需像现有技术中为了迎合平台板组件的规格而去对第一型材和第二型材进行更换,也无需对第一型材和第二型材进行重新开孔,其结构简单,通用性强,能够有效降低建筑成本。

    优选地,所述第一外接配件包括:第一螺栓,其设置在所述第一放置槽内且沿所述第一放置槽的延伸方向运动;第一装配件,其与所述第二型材连接;所述第一装配件上设有第一通孔;第一锁紧螺母,其与所述第一螺栓相匹配;在装配时,所述第一螺栓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中,且与所述第一锁紧螺母拧紧配合,使得所述第二型材固定在所述第一型材的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型材连接结构还包括有与所述第二型材连接且沿第二型材的延伸方向运动的第二外接配件;所述第一翼缘上还设有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翼缘的长度方向相同,且开槽方向向下的第一固定槽;在装配时,所述第二外接配件与所述第一固定槽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型材连接结构还包括:用于连接平台板组件的第三型材;外接支撑件,其位于所述第三型材的下方且与所述第三型材连接;所述外接支撑件的下端设有第二开槽;第二螺栓,其设置在所述第一放置槽内且沿所述第一放置槽的延伸方向运动;第二锁紧螺母,其与所述第二螺栓相匹配;在装配时,所述第二螺栓穿设于所述第二开槽中,且与所述第二锁紧螺母拧紧配合,使得所述外接支撑件固定在所述第一型材的上方。

    优选地,所述第一型材还包括有设置在所述腹板下方的第二翼缘,其设有第二放置槽和第二固定槽;其中,所述第二放置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翼缘的长度方向相同,且开槽方向向下;所述第二固定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翼缘的长度方向相同,且开槽方向向上。

    进一步地,所述腹板上设有多组用于连接支撑组件的第一安装孔和多组用于连接承力支架的第二安装孔;其中,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交替排列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腹板的一端设有第一腹板连接槽,另一端设有第二腹板连接槽,所述第二腹板连接槽与左右相邻的腹板上的第一腹板连接槽连接,形成一组第三安装孔;该型材连接结构还包括有固定组件,其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安装孔相匹配的腹板安装孔,以及与所述第三安装孔相匹配的过渡孔;该型材连接结构还包括有锁紧件,其依次插设于所述腹板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中,以对左右相邻两块腹板进行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型材还与滑动组件连接;在台模转运时,所述滑动组件的下端与地面或混凝土楼盖的上表面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型材由铝合金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台模,其包括平台板组件、支撑组件和支架组件,其中,所述支架组件包括上述的型材连接结构。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台模的正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台模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型材的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型材的正视图;

    图5是图1中a的放大示意图;

    图6是图1中b的放大示意图;

    图7是图2中c的放大示意图;

    图8是图2中d的放大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左右相邻的第一型材的连接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左右相邻的第一型材的连接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平台板组件

    200支撑组件

    300支架组件310第一型材311腹板

    312第一翼缘313第一放置槽

    314第一外接配件315第二型材

    316第一螺栓317第一装配件

    318第一锁紧螺母319第二外接配件

    320第一固定槽321第三型材

    322外接支撑件323第二螺栓

    324第二锁紧螺母325第二翼缘

    326第二放置槽327第二固定槽

    328第一安装孔329第二安装孔

    330承力支架331第一腹板连接槽

    332第二腹板连接槽333第三安装孔

    334固定组件335腹板安装孔

    336过渡孔338滑动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型材连接结构,其包括有用于连接支撑组件200的第一型材310,用于连接平台板组件100的第二型材315,其中,所述第一型材310包括:腹板311;设置在所述腹板311上方的第一翼缘312,其设有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翼缘312的长度方向相同且开槽方向向上的第一放置槽313;该型材连接结构还包括有用于与所述第二型材315固定连接的第一外接配件314;所述第一外接配件314设置在所述第一放置槽313内且沿所述第一放置槽313的延伸方向运动。

    采用上述型材连接结构,用于将第一型材和第二型材连接在一起的第一外接配件,其能够在第一放置槽上进行与第一放置槽延伸方向相同的运动,使得第一型材和第二型材的安装位置能够根据平台板组件的规格进行调整,通用性强,无需像现有技术中为了迎合平台板组件的规格而去对第一型材和第二型材进行更换,也无需对第一型材和第二型材进行重新开孔,其结构简单,通用性强,能够有效降低建筑成本。

    具体地,如图1、图3、图4和图5所示,当确定平台板组件100的规格后,安装人员根据平台板组件100下方的安装点所在的位置,将第二型材放置在安装点处,再通过第一外接配件314在所述第一放置槽313上运动至与第二型材的位置并进行固定,从而改变第二型材在所述第一型材上的安装位置。

    优选地,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外接配件314包括:第一螺栓316,其设置在所述第一放置槽313内且沿所述第一放置槽313的延伸方向运动;第一装配件317,其与所述第二型材315连接;所述第一装配件317上设有第一通孔;第一锁紧螺母318,其与所述第一螺栓316相匹配;在装配时,所述第一螺栓316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中,且与所述第一锁紧螺母318拧紧配合,使得所述第二型材315固定在所述第一型材310的上方。在预确定第二型材在第一型材上的安装位置后,将所述第一螺栓316沿所述第一放置槽313的延伸方向运动到安装位置,并穿过所述第一装配件317上的第一通孔与第一锁紧螺母318拧紧配合,使得所述第二型材315能够固定在所述第一型材310的上方。

    如图7所示,为了能够进一步增加型材连接结构的通用性和加强第一型材和第二型材的固定强度,进一步地,所述型材连接结构还包括有与所述第二型材315连接且沿第二型材315的延伸方向运动的第二外接配件319,使得第一型材和第二型材无需像现有技术一样需要按照指定的开孔位置进行连接,增加其通用性。所述第一翼缘312上还设有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翼缘312的长度方向相同,且开槽方向向下的第一固定槽320;在装配时,所述第二外接配件319与所述第一固定槽320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外接配件和第二外接配件将第一型材和第二型材进行固定,从而加强第一型材和第二型材的固定强度。

    为了应对与平台板组件连接的第三型材321的连接,还需要增加外接支撑件322进行连接,如图1和图6所示,进一步地,所述型材连接结构还包括:用于连接平台板组件100的第三型材321;外接支撑件322,其位于所述第三型材321的下方且与所述第三型材321连接;所述外接支撑件322的下端设有第二开槽;第二螺栓323,其设置在所述第一放置槽内且沿所述第一放置槽的延伸方向运动;第二锁紧螺母324,其与所述第二螺栓323相匹配;在装配时,所述第二螺栓323穿设于所述第二开槽中,且与所述第二锁紧螺母324拧紧配合,使得所述外接支撑件322固定在所述第一型材310的上方。在确定所述外接支撑件的位置后,通过将第二螺栓323在所述第一放置槽内进行运动到安装位置,并穿过第二开槽后通过第二锁紧螺母324进行拧紧,使得所述外接支撑件322固定在所述第一型材310的上方。

    如图3所示,优选地,所述第一型材310还包括有设置在所述腹板311下方的第二翼缘325,其设有第二放置槽326和第二固定槽327;其中,所述第二放置槽326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翼缘325的长度方向相同,且开槽方向向下;所述第二固定槽327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翼缘325的长度方向相同,且开槽方向向上。一旦所述第一放置槽或第一固定槽发生损坏而导致无法正常使用时,安装人员还能通过翻转所述第一型材310的方式,使第二放置槽326和第二固定槽327代替第一放置槽和第一固定槽的原本工作,增加第一型材的使用寿命。

    如图1、图2、图4和图8所示,进一步地,所述腹板311上设有多组用于连接支撑组件200的第一安装孔328和多组用于连接承力支架330的第二安装孔329;其中,所述第一安装孔328和所述第二安装孔329交替排列设置。具体地,装配人员能够通过所述第一安装孔,将两块第一型材与支撑组件200进行固定,而且为了增加支架组件的稳定性,装配人员还通过承力支架,将位于上方的第一型材和位于下方的第二型材进行连接,并形成三角区域,增加台模的结构稳定性。

    如图4、图9和图10所示,进一步地,所述腹板311的一端设有第一腹板连接槽331,另一端设有第二腹板连接槽332,所述第二腹板连接槽332与左右相邻的腹板311上的第一腹板连接槽331连接,形成一组第三安装孔333;该型材连接结构还包括有固定组件334,其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安装孔329相匹配的腹板安装孔335,以及与所述第三安装孔333相匹配的过渡孔336;该型材连接结构还包括有锁紧件,其依次插设于所述腹板安装孔335和所述第二安装孔329中,以对左右相邻两块腹板311进行连接。通过将两块第一型材进行连接,从而在不更换第一型材规格的前提下,增加其长度,使得第一型材的通用性得以加强。

    如图1所示,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型材310还与滑动组件338连接;在台模转运时,所述滑动组件338的下端与地面或混凝土楼盖的上表面接触,从而利用滑动组件338在地面或混凝土楼盖的上表面上进行滑动,方便转运台模。其中,所述滑动组件能够通过与所述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进行配合,以安装到所述第一型材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型材310由铝合金材料制成。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台模,其包括平台板组件100、支撑组件200和支架组件300,其中,所述支架组件300包括上述的型材连接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竖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为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内容的限制。

    如果本文中使用了“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的话,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晓:“第一”、“第二”的使用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如没有另外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如果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改动或变形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倘若这些改动和变形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等同技术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形。


    技术特征:

    1.一种型材连接结构,其包括有用于连接支撑组件的第一型材,用于连接平台板组件的第二型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型材包括:

    腹板;

    设置在所述腹板上方的第一翼缘,其设有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翼缘的长度方向相同且开槽方向向上的第一放置槽;

    该型材连接结构还包括有用于与所述第二型材固定连接的第一外接配件;所述第一外接配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放置槽内且沿所述第一放置槽的延伸方向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型材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接配件包括:

    第一螺栓,其设置在所述第一放置槽内且沿所述第一放置槽的延伸方向运动;

    第一装配件,其与所述第二型材连接;所述第一装配件上设有第一通孔;

    第一锁紧螺母,其与所述第一螺栓相匹配;

    在装配时,所述第一螺栓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中,且与所述第一锁紧螺母拧紧配合,使得所述第二型材固定在所述第一型材的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型材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型材连接结构还包括有与所述第二型材连接且沿第二型材的延伸方向运动的第二外接配件;

    所述第一翼缘上还设有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翼缘的长度方向相同,且开槽方向向下的第一固定槽;

    在装配时,所述第二外接配件与所述第一固定槽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型材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型材连接结构还包括:

    用于连接平台板组件的第三型材;

    外接支撑件,其位于所述第三型材的下方且与所述第三型材连接;所述外接支撑件的下端设有第二开槽;

    第二螺栓,其设置在所述第一放置槽内且沿所述第一放置槽的延伸方向运动;

    第二锁紧螺母,其与所述第二螺栓相匹配;

    在装配时,所述第二螺栓穿设于所述第二开槽中,且与所述第二锁紧螺母拧紧配合,使得所述外接支撑件固定在所述第一型材的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型材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型材还包括有设置在所述腹板下方的第二翼缘,其设有第二放置槽和第二固定槽;

    其中,所述第二放置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翼缘的长度方向相同,且开槽方向向下;所述第二固定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翼缘的长度方向相同,且开槽方向向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型材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腹板上设有多组用于连接支撑组件的第一安装孔和多组用于连接承力支架的第二安装孔;其中,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交替排列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型材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腹板的一端设有第一腹板连接槽,另一端设有第二腹板连接槽,所述第二腹板连接槽与左右相邻的腹板上的第一腹板连接槽连接,形成一组第三安装孔;

    该型材连接结构还包括有固定组件,其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安装孔相匹配的腹板安装孔,以及与所述第三安装孔相匹配的过渡孔;

    该型材连接结构还包括有锁紧件,其依次插设于所述腹板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中,以对左右相邻两块腹板进行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型材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型材还与滑动组件连接;

    在台模转运时,所述滑动组件的下端与地面或混凝土楼盖的上表面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型材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型材由铝合金材料制成。

    10.一种台模,其包括平台板组件、支撑组件和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组件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型材连接结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型材连接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台模,其包括有用于连接支撑组件的第一型材,用于连接平台板组件的第二型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型材包括:腹板;设置在所述腹板上方的第一翼缘,其设有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翼缘的长度方向相同且开槽方向向上的第一放置槽;该型材连接结构还包括有用于与所述第二型材固定连接的第一外接配件;所述第一外接配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放置槽内且沿所述第一放置槽的延伸方向运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能够适应不同规格的混凝土楼盖施工,通用性强,降低建筑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孔庆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博恒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5.31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473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