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合板拼缝防漏浆模板装置及拼缝现浇施工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2  14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向叠合板整体式拼缝处防漏浆模板装置及拼缝现浇施工结构,属于装配式建筑领域。



    背景技术:

    装配式建筑楼板分为两部分:下面为预制叠合板,上面为现浇层。楼面由一块块叠合板配置起来上面再浇筑一定厚度混凝土,对于尺寸较大双向受力楼面板,一般会拆分成多块叠合板,叠合板与叠合板有不少于250mm的现浇段,现浇段底部支模与上面现浇层一起浇筑形成整体,但目前模板一般为水平的,如果出现安装误差或者叠合板不平整会导致模板与叠合板之间不能紧密接触,导致漏浆,目前漏浆成为叠合板现浇段的质量通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叠合板拼缝防漏浆模板装置及拼缝现浇施工结构,该模板装置具有重复利用、通用性强、施工现场操作方便快捷等优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叠合板拼缝防漏浆模板装置,其结构特点是,包括模板,开设在模板上表面的至少两条纵向延伸的槽,以及设置在所述槽内并沿着槽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弹性元件;

    在垂直于弹性元件长度方向的任意截面看,所述弹性元件的一端设置在槽内,该弹性元件的另一端伸出所述槽外形成伸出端,该伸出端用于与叠合板下表面保持接触;

    至少位于中间的两条槽之间的间距大于叠合板的拼缝宽度l。

    由此,使用时,将叠合板的端部支撑在模板上,两块叠合板的拼缝位于两条纵向延伸的槽之间,槽的纵向延伸方向与拼缝的延伸方向平行,这样弹性元件与叠合板下表面保持接触,现浇混凝土时,浆液被弹性元件约束在拼缝区域内而不会溢出,从而提高了防漏浆效果。浇筑完成后,模板可以用于叠合板的下一处拼缝现浇,施工现场操作方便快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优化,以下为优化后形成的技术方案:

    在其中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模板上表面开设有两条平行设置的槽,两条槽之间的间距大于叠合板的拼缝宽度l。必要时,为了增强防漏浆的效果,模板的上表面开以开设多余两条的槽。

    为了提高防漏浆的效果,所述弹性元件为弧形的弹片,该弹片的内弧面朝上,该弹片的顶端面为使用时与所述叠合板下表面贴合的平面。

    为了进一步保证叠合板放置在模板上时贴合可靠,避免漏浆,所述弹性元件朝向所述叠合板的一面设有柔性材料层。柔性材料层可以为橡胶层等。

    为了保证弹性元件和模板连接成一个整体,方便使用,所述弹性元件的一端固定在槽内。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元件为金属弹片,该金属弹片的一端通过焊接或紧固件固定在模板的槽内。

    为了保证防漏效果,所述弹性元件设置在槽内的一端靠近拼缝。

    基于同一个发明构思,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叠合板拼缝现浇施工结构,其包括至少两块叠合板,相邻两块叠合板之间形成纵向延伸的拼缝;两块叠合板的拼缝处支撑在所述的叠合板拼缝防漏浆模板装置上,所述拼缝位于叠合板拼缝防漏浆模板装置的两条槽之间;所述弹性元件的伸出端紧贴所述叠合板的下表面。

    为了方便施工,所述叠合板拼缝防漏浆模板装置支撑在模板支撑的顶端。

    进一步地,所述叠合板的上表面以及拼缝内均浇筑有现浇混凝土,该现浇混凝土与所述叠合板固定连接在一起形成楼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重复利用。

    传统方法通过打胶、或者填充软质材料来封堵缝隙来达到堵浆目的,每浇筑一层都需要对缝隙进行处理。

    本实用新型在模板上设置回弹顶紧装置(弹性元件)和模板(铝模)形成整体,可以跟随模具重复利用。

    2、操作简单、现场施工方便。

    传统方法通过打胶、或者塞填软质材料需要花费财力物力,通过打胶方式重复利用模板时还需进行二次清理,直接塞填软质材料一般不能重复利用,现场随意洒落,增加建筑垃圾,影响安全文明施工。

    本实用新型在模板上设置回弹顶紧装置和铝模形成整体,只需按照正常的支模就可以,叠合板压在回弹顶紧装置上,没有增加任何工序,反而减少。

    3、通用性强、制作简单且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不仅适用于装配式建筑叠合板整体式拼缝处,对于传统的后浇带底模板防漏浆也一样适用,而且只需将弹片柔性材料胶合成整体,通过焊接或者螺栓固定在模板上,制作简单且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原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叠合板拼缝防漏浆模板装置细部图。

    在图中

    1、模板;2、弹片;3、柔性材料层;4、模板支撑;5、叠合板;6、叠合板钢筋;7、现浇层上部钢筋;8、现浇混凝土;9、拼缝;11、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为叙述方便,下文中如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

    一种叠合板整体式拼缝处防漏浆模板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模板1,开设在模板1上表面的两条纵向延伸的槽11,以及设置在所述槽11内并沿着槽1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弹片2(弹性元件)。所述模板1上表面开设有两条平行设置的槽11,两条槽之间的间距大于叠合板5的拼缝9宽度l。

    如图2所示,在垂直于弹性元件长度方向(即垂直于图1和图2的纸面方向)的任意截面看,所述弹性元件的一端设置在槽11内,该弹性元件的另一端伸出所述槽11外形成伸出端,该伸出端用于与叠合板下表面保持接触。

    如图1所示,底部模板1左右两侧与叠合板5接触部位上设置弹片2和柔性材料层3,以及连接在上下两部分支模角钢或方管之间的连接片。当叠合板压在模板上时,可以通过弹片2及柔性材料层3的压缩及回弹力使模具与叠合板5紧密的接触,达到封堵混凝土效果。

    本实施例的模板装置可在铝模设计加工时就考虑进去,或者通过后期螺栓固定在铝模上。

    如图2所示,所述弹片为弧形的弹片2,该弹片2的内弧面朝上,该弹片2的顶端面为使用时与所述叠合板5下表面贴合的平面。柔性材料层3设置在弹片2朝向所述叠合板5的一面。所述弹片2固定在槽11内的一端靠近拼缝9。

    一种叠合板拼缝现浇施工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两块叠合板5,两块叠合板5之间形成纵向延伸(从图1看纵向即垂直于纸面的方向)的拼缝9,叠合板5内预埋的叠合板钢筋6的一部分伸入到拼缝9内,并通过连接件将两块叠合板5叠合板钢筋6焊接在一起。叠合板5的上表面设置有现浇层上部钢筋7,浇筑后叠合板5的上表面形成现浇层。所述叠合板5的上表面以及拼缝9内均浇筑有现浇混凝土8,该现浇混凝土8与所述叠合板5固定连接在一起形成楼板。现浇完成后,整个楼板的厚度为h,其中叠合板厚度为h1,现浇层厚度为h2。

    两块叠合板5的拼缝9处支撑在所述的模板1上,且位于模板1的两条平行设置的槽11之间,所述拼缝9位于模板1的两条槽11之间。所述弹片2的伸出端紧贴所述叠合板5的下表面。所述叠合板整体式拼缝处防漏浆模板装置支撑在模板支撑4的顶端。

    上述实施例阐明的内容应当理解为这些实施例仅用于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入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叠合板拼缝防漏浆模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模板(1),开设在模板(1)上表面的至少两条纵向延伸的槽(11),以及设置在所述槽(11)内并沿着槽(1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弹性元件;

    在垂直于弹性元件长度方向的任意截面看,所述弹性元件的一端设置在槽(11)内,该弹性元件的另一端伸出所述槽(11)外形成伸出端,该伸出端用于与叠合板下表面保持接触;

    至少位于中间的两条槽(11)之间的间距大于叠合板(5)的拼缝(9)宽度l。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板拼缝防漏浆模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1)上表面开设有两条平行设置的槽(11),两条槽之间的间距大于叠合板(5)的拼缝(9)宽度l。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板拼缝防漏浆模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为弧形的弹片(2),该弹片(2)的内弧面朝上,该弹片(2)的顶端面为使用时与所述叠合板(5)下表面贴合的平面。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叠合板拼缝防漏浆模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朝向所述叠合板(5)的一面设有柔性材料层(3)。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叠合板拼缝防漏浆模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的一端固定在槽(11)内。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叠合板拼缝防漏浆模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为金属弹片,该金属弹片的一端通过焊接或紧固件固定在模板的槽(11)内。

    7.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叠合板拼缝防漏浆模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设置在槽(11)内的一端靠近拼缝(9)。

    8.一种叠合板拼缝现浇施工结构,包括:

    至少两块叠合板(5),相邻两块叠合板(5)之间形成纵向延伸的拼缝(9);其特征在于,

    两块叠合板(5)的拼缝(9)处支撑在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叠合板拼缝防漏浆模板装置上,所述拼缝(9)位于叠合板拼缝防漏浆模板装置的两条槽(11)之间;

    所述弹性元件的伸出端紧贴所述叠合板(5)的下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叠合板拼缝现浇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叠合板拼缝防漏浆模板装置支撑在模板支撑(4)的顶端。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叠合板拼缝现浇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叠合板(5)的上表面以及拼缝(9)内均浇筑有现浇混凝土(8),该现浇混凝土(8)与所述叠合板(5)固定连接在一起形成楼板。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叠合板拼缝防漏浆模板装置及拼缝现浇施工结构。所述防漏浆模板装置包括模板,开设在模板上表面的至少两条纵向延伸的槽,以及设置在所述槽内并沿着槽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弹性元件;在垂直于弹性元件长度方向的任意截面看,所述弹性元件的一端设置在槽内,该弹性元件的另一端伸出所述槽外形成伸出端,该伸出端用于与叠合板下表面保持接触;至少位于中间的两条槽之间的间距大于叠合板的拼缝宽度L。本实用新型的模板装置具有重复利用、通用性强、施工现场操作方便快捷等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廖满军;任朗明;黄巍;彭小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水利水电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7.01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473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