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模具和施工方法,确切地说是一种后浇预留洞口封堵吊模工具。
背景技术:
阶段施工过程中,建筑水电竖向管道穿板大部分采用支模时预留孔洞施工,预留洞口在管道安装完成后均需进行二次浇筑,而建筑施工水电管道预留洞口封堵二次浇筑支模时常规采用钢筋 铁丝 模板/苯板进行吊模,此施工工艺常出现以下问题:
1、钢筋 铁丝 模板/苯板吊模体系模板拆除困难,易损坏,易粘模导致蜂窝麻面。
2、吊模安装工序复杂,吊模稳定性较差,施工振捣易造成模板脱落、胀模,而且模板与预留洞口四周板底接缝不密实,容易漏浆、混凝土成型后的质量无法保证的同时造成水电管根漏水。
3、封堵后的混凝土残留有铁丝,后期装修后板底易生锈,从而留下质量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后浇预留洞口封堵吊模工具,该工具解决现有建筑施工现场水电管道预留洞二次浇筑时吊模施工困难、吊模模板周转效率低、拆模后混凝土质量差、施工后质量隐患多等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后浇预留洞口封堵吊模工具,包括前半圆吊模工具、后半圆吊模工具,所述的前半圆吊模工具、后半圆吊模工具均设有托台,前半圆吊模工具、后半圆吊模工具的托台分别是两个设有相同半圆形卡口的平台板,半圆形卡口的半径与后浇预留洞口的水电管的半径相同,前半圆吊模工具、后半圆吊模工具的托台的底面均连接抱箍,前半圆吊模工具、后半圆吊模工具通过抱箍、螺栓夹持固定在后浇预留洞口的水电管上。
本技术方案通过抱箍将前半圆吊模工具、后半圆吊模工具的托台夹持固定在后浇预留洞口处,使托台上表面顶竖洞口处的墙壁,使托台能承托二次浇筑填充物。抱箍与管道产生握裹力,防止吊模工具因上部荷载过大而产生下滑。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突出的特点是:
(1)构造简单,造价低廉、适用面广、操作方便,特别适合当前在我国普遍使用的水电管道预留洞口处的二次浇筑吊模施工。
(2)可以解决解决现有建筑施工现场水电管道预留洞二次浇筑时吊模施工困难、吊模模板周转效率低、拆模后混凝土质量差、施工后质量隐患多等问题。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优选方案如下:
所述的平台板为半圆状平台板,半圆形卡口的圆心与平台板的圆心同心设置。
上述设置,使托台的平台板,载荷均匀。
所述的抱箍为半圆弧腔,前半圆吊模工具、后半圆吊模工具的抱箍抱合后组成圆柱形的中空的腔体。
上述设置,使抱箍抱合与水电管有较大的解压面积,防止夹持使水电管变形或损坏。
所述的抱箍内侧壁胶粘附塑胶层。
塑胶层可以增加同水电管的摩擦,使固定更牢固。
所述的抱箍的外侧壁通过支撑棱与托台底面连接。
支撑棱用于增加托台承压能力,防止托台受压变形。
所述的支撑棱为2个三角形棱与2个矩形棱,矩形棱与矩形棱对称设置,三角形棱与三角形棱对称设置。四个支撑棱,使支撑更均衡。
所述的2个矩形棱相应位置设有凹槽,螺栓的螺杆卡套在凹槽内,螺栓的螺母及螺帽挤紧固定两个相连接的抱箍的矩形棱。
上述设置,便于拆卸螺杆。松动螺母后,将螺杆向外平滑,即可取下并拆卸掉本装置。
所述的螺帽为轴状螺帽,轴状螺帽的两端与一个矩形棱的凹槽铰接连接;螺杆绕轴状螺帽旋转。
上述设置,便于通过旋松螺母后再旋转螺杆的方式拆卸本装置,且拆卸后螺杆仍固定在一个抱箍上,方便再次使用及收放本装置,不易丢部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仰视图;
图2是图1的a-a向剖视图;
图3是图1的b-b向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托台;2-螺母;3-螺杆;4-抱箍;5-塑胶片;6-支撑棱;7-前半圆吊模工具;8-后半圆吊模工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图3,本实用新型的后浇预留洞口封堵吊模工具,由前半圆吊模工具7、后半圆吊模工具8及带螺栓的抱箍4组成;前半圆吊模工具7、后半圆吊模工具8结构均由托台1、抱箍4、支撑棱6组成;托台1整体为环形平台板,前半圆吊模工具7、后半圆吊模工具8的托台分别是两个设有相同半圆形卡口的平台板;每平台板的半圆形卡口的边沿处的底面与抱箍4连成一体;前半圆吊模工具7、后半圆吊模工具8通过抱箍4及螺栓连接,前半圆吊模工具7、后半圆吊模工具8的抱箍4是两个相同的半圆弧腔,螺栓设有螺杆3、螺母2;前半圆吊模工具7、后半圆吊模工具8的抱箍4抱合后组成圆柱形的中空的腔体,上述圆柱形的中空的腔体用于容纳水电管,抱箍4大小可随需支模的水电管径大小调整制作。
抱箍4内侧壁胶粘附塑胶层5。
抱箍4的外侧壁通过支撑棱6与托台1底面连接;支撑棱6为2个三角形棱与2个矩形棱组成,用于增加托台1承压能力,其中2个矩形棱内凹2个螺栓孔配合连接螺栓使用。
利用上述后浇预留洞口封堵吊模工具的吊模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1)根据水电管预留洞的大小、水电管的直径确定托台的表面大小及抱箍的大小,在需要吊模的水电管预留洞口将前半圆吊模工具7、后半圆吊模工具8的托台1顶面紧贴楼板底部,使托台1顶面完全封闭预留洞口的底面;
(2)通过抱箍4、螺栓将半圆吊模工具7、后半圆吊模工具8固定在水电管上;
(3)吊模处的水电管预留洞在上方用微膨胀混凝土填塞后,再用振捣工具振捣密实,凝固;
(4)拆模,旋开螺母2,将半圆吊模工具7、后半圆吊模工具8分离拆卸下,清理完毕后即刻循环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可行的实施例而已,并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化,均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之内。
1.一种后浇预留洞口封堵吊模工具,包括前半圆吊模工具、后半圆吊模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半圆吊模工具、后半圆吊模工具均设有托台,前半圆吊模工具、后半圆吊模工具的托台分别是两个设有相同半圆形卡口的平台板,半圆形卡口的半径与后浇预留洞口的水电管的半径相同,前半圆吊模工具、后半圆吊模工具的托台的底面均连接抱箍,前半圆吊模工具、后半圆吊模工具通过抱箍、螺栓夹持固定在后浇预留洞口的水电管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浇预留洞口封堵吊模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平台板为半圆状平台板,半圆形卡口的圆心与平台板的圆心同心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浇预留洞口封堵吊模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抱箍为半圆弧腔,前半圆吊模工具、后半圆吊模工具的抱箍抱合后组成圆柱形的中空的腔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浇预留洞口封堵吊模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抱箍内侧壁胶粘附塑胶层。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浇预留洞口封堵吊模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抱箍的外侧壁通过支撑棱与托台底面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后浇预留洞口封堵吊模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棱为2个三角形棱与2个矩形棱,矩形棱与矩形棱对称设置,三角形棱与三角形棱对称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后浇预留洞口封堵吊模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2个矩形棱相应位置设有凹槽,螺栓的螺杆卡套在凹槽内,螺栓的螺母及螺帽挤紧固定两个相连接的抱箍的矩形棱。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后浇预留洞口封堵吊模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帽为轴状螺帽,轴状螺帽的两端与一个矩形棱的凹槽铰接连接;螺杆绕轴状螺帽旋转。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