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领域,涉及一种建筑结构加固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梁底模板加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梁的施工过程中,往往会采用“步步紧”这种紧固件进行梁下模板的固定,但因“步步紧”自身的构件特点,两端的固定卡尺长度较小,采用其进行梁下模板固定时,梁下支撑次龙骨木方需要扁放,导致木方受力性能降低,支撑架体刚度将受到影响;或采用特制加长型“步步紧”、采用方钢作为次龙骨等措施,这将会对材料性能要求将会提高,材料投入费用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简单、牢固可靠、提高施工质量,避免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产生漏浆及涨模等质量问题的梁底模板加固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梁底模板加固装置,包括梁底模板、设置在梁底模板左右两侧的梁侧模板和设置在梁侧模板外侧的梁侧封边木方,其中:还包括设置在梁底模板下方的若干块顶撑木方、对拉螺栓和若干块梁底支撑木方;所述顶撑木方与梁底模板平行,顶撑木方与梁底支撑木方相互垂直;所述梁底支撑木方上端开设可供对拉螺栓穿过的通孔;相邻的梁底支撑木方之间和梁底支撑木方的外侧均设置顶撑木方,对拉螺栓穿过每个梁底支撑木方后拉结顶撑木方和梁侧封边木方。
优选地,所述顶撑木方的数量至少为三块。
优选地,所述梁底支撑木方的数量至少为两块。
优选地,所述对拉螺栓拉杆规格:m14对拉螺栓、长度超过梁宽两侧不小于150mm。
本实用新型梁底模板加固装置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梁底两侧和或梁侧底部设置梁底支撑木方,并在梁底支撑木方之间按对拉螺栓间距垂直于梁方向设置顶撑木方,通过对拉螺栓对梁底模板进行紧固,能有效避免梁底模板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模板拼缝不严、刚度不够等问题,导致的梁底混凝土漏浆、涨模、变形等质量问题,减少混凝土结构梁返修工作,提高施工质量,有利于后续施工工序的快速开展。
(2)本实用新型材料易得、加工方便、操作简单、结构可靠,通过其特定的组合拼装方式,对梁底模板进行加固,实现木方次龙骨的立放,增强梁侧底部及梁底模板拼装体系的整体性及模板的密闭性能,提高施工质量,避免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产生漏浆及涨模等质量问题,减少二次维修工作量,提高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梁底模板加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梁侧模板;2、梁侧封边木方;3、对拉螺栓;4、梁底支撑木方;5、顶撑木方;6、梁底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梁底模板加固装置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梁底模板加固装置,包括梁底模板6、设置在梁底模板6左右两侧的梁侧模板1、设置在梁侧模板1外侧的梁侧封边木方2、设置在梁底模板6下方的若干块顶撑木方5、对拉螺栓3和若干块梁底支撑木方4。所述顶撑木方5与梁底模板6平行设置,顶撑木方5与梁底支撑木方4相互垂直,梁底支撑木方4的数量至少为两块,即梁底模板6底部的左右两侧各设置一块,再根据梁底模板的长度需求在梁底模板的底部可增加梁底支撑木方4;顶撑木方5的数量至少为三块,如当梁底支撑木方的数量为两块时,相邻的梁底支撑木方之间设置一块顶撑木方5,梁底支撑木方的外侧再各设置一块顶撑木方5。所述梁底支撑木方4上端开设可供对拉螺栓3穿过的通孔;对拉螺栓3穿过每个梁底支撑木方后拉结顶撑木方5和梁侧封边木方2。
本发明中所述的梁下对拉螺栓拉杆规格:m14对拉螺栓、长度超过梁宽两侧不小于150mm。
本发明中所述的螺栓加固顶撑木方规格:50×100木方、长度依据梁宽及支撑木方间隔加工制作。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1.一种梁底模板加固装置,包括梁底模板、设置在梁底模板左右两侧的梁侧模板和设置在梁侧模板外侧的梁侧封边木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梁底模板下方的若干块顶撑木方、对拉螺栓和若干块梁底支撑木方;所述顶撑木方与梁底模板平行,顶撑木方与梁底支撑木方相互垂直;所述梁底支撑木方上端开设可供对拉螺栓穿过的通孔;相邻的梁底支撑木方之间和梁底支撑木方的外侧均设置顶撑木方,对拉螺栓穿过每个梁底支撑木方后拉结顶撑木方和梁侧封边木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梁底模板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撑木方的数量至少为三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梁底模板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梁底支撑木方的数量至少为两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梁底模板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拉螺栓拉杆规格:m14对拉螺栓、长度超过梁宽两侧不小于150mm。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