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浇筑墙窗框模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2  151


    本实用新型涉及浇筑模板,特别涉及一种浇筑墙窗框模板。



    背景技术:

    建筑模板是一种临时性支护结构,按设计要求制作,使混凝土结构、构件按规定的位置、几何尺寸成形,使混凝土在凝结的过程中保持正确的位置。窗框模板是成形墙体窗洞的模板,窗框模板固定支护在墙体模板上,这样在浇筑混凝土之后就能够利用窗框模板和墙体模板成形具有窗洞的墙体。

    现有的窗框模板包括四块模板,四块模板分别插入墙模板上的预留窗孔内,四块模板分别贴合预留窗孔的四面,四块模板之间相互拼接并且在四块模板的折角处以及四块模板与墙模板的折角处通过角片等结构固定连接,保证窗框模板的稳定性。

    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在于,窗框模板中的四个模板一般都为平面的模板,成型的窗洞内表面也为平面。而在一些特定的窗框结构中,要求窗洞内表面为特定的阶梯状,采用平面的模板浇筑成型后,仍需要对窗洞的内表面进行后期的修整较为麻烦,而采用外表面为阶梯状的窗框模板来成形窗洞内表面时,若窗框模板采用整体性结构则成型后不易拆模取出,若采用分体式拼接结构则在窗框折角处的外表面结构复杂,不易拼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浇筑墙窗框模板,采用易拼接的分体式拼接形成窗框模板,达到了快速安装窗框模板并且易拆卸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浇筑墙窗框模板,包括四个模板,四个模板的外周面均设置有阶梯面,模板的拼接处设置有拼接块,拼接块的外周面具有窗洞折角处的形状,拼接块的两侧边分别与相邻的两个模板互相靠近的端面贴合,拼接块与相邻的模板之间通过卡接结构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拼接块来成型模板折角处的形状,再利用卡接结构将拼接块与模板固定连接,保证连接的稳定性,在安装和拆卸窗框模板的过程中,仅需要将卡接结构安装或者拆离,就能够使得拼接块与模板相对固定或者分离,便于从安装以及窗洞成型后拆模。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卡接结构包括拉杆、卡板和拉杆螺栓,拉杆一体连接在拼接块的内侧面并且拉杆从模板拼接折角处向窗洞中心延伸,卡板位于模板内侧的折角处,卡板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模板内侧抵接,拉杆穿过卡板,拉杆螺栓与拉杆远离拼接块的一端螺纹连接,并且拉杆螺栓抵接在卡板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安装的过程中,将拼接块和模板拼接完成后,拧动拉杆螺栓,拉杆螺栓带动卡板向拼接块靠近,卡板抵接模板,保证模板与拼接块紧密地接而固定,达到快速固定模板的作用,同时在拆卸的过程中将拉杆螺栓和卡板拆离拼接块后,就能够将向内移动,快速无损地拆模。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卡接结构还包括搭板和搭槽,搭板与拼接块一体连接,搭槽开设在与拼接块相拼接的两个模板靠近拼接块的外表面端部,搭板搭接在搭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搭板和搭槽的搭接作用,在拉杆和卡板在抵接固定拼接块和模板的过程中,搭板能够对搭槽也施加一部分压力,提升拼接块与模板安装的稳定性,避免模板在卡板的抵接作用下相对拼接块向外移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拉杆与相邻的两个模板之间的角度为4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板对相邻的两个模板施加的作用力相同,有助于提升卡板固定两个模板的一致性,每个模板的两端受到不同卡板的压力也大致相同,有助于提升模板固定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卡板靠近拼接块一面靠近模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抵接槽,模板的端部内侧固定设置有与抵接槽抵接的抵接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抵接部和抵接槽的配合,能够提升卡板抵接固定模板的稳定性,降低卡板抵接模板时模板相对卡板滑动的可能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四个模板分别为上模板、下模板和两个侧模板,两个侧模板之间固定设置有横撑杆,横撑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侧模板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横撑杆能够支撑两个侧模板,避免侧模板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变形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上模板与两个侧模板之间均设置有斜撑杆,斜撑杆的两端分别与上模板以及一个侧模板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提升上模板和侧模板的强度,在灌注混凝土的过程中,降低上模板和侧模板受到混凝土压力而变形的变形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斜撑杆与侧模板的倾斜角度为4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斜撑杆对上模板和侧模板的支撑效果相当,便于保证斜撑杆对侧模板和上模板的受力均衡,降低斜撑杆滑动掉落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通过将窗框模板划分为拼接块和模板,将拼接块拼接在模板的折角处,形成一个便于拆卸和安装的窗框模板结构;

    2、通过将卡接结构设置成拉杆、卡板和拉杆螺栓,利用拉杆螺栓压紧卡板,再用卡板压紧模板和拼接块,达到稳定卡接模板和拼接块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2是拼接块与模板拼接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模板;2、下模板;3、侧模板;4、拼接块;5、卡接结构;51、搭板;52、搭槽;53、拉杆;54、卡板;541、抵接槽;542、抵接部;55、拉杆螺栓;6、横撑杆;7、斜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介绍了一种浇筑墙窗框模板,与墙模板9配合使用成型窗洞,包括四个模板和拼接块4,四个模板分别为上模板1、下模板2和两个侧模板3,四个模板拼接成框形,拼接块4位于模板拼接的折角处,拼接块4的两侧边分别与相邻的两个模板互相靠近的端面贴合,拼接块4则是通过卡接结构5与模板之间固定连接。四个模板的外周面均为阶梯面,拼接块4的外周面具有窗洞折角处的形状,这样利用拼接块4和模板在浇筑过程中就能够形成内表面为完整阶梯状的窗洞。

    卡接结构5的形式有多种,钉板、角码等结构都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中介绍了其中一种形式以供参考。

    如图2所示,卡接结构5包括拉杆53、卡板54和拉杆螺栓55,拉杆53一体连接在拼接块4的内侧面并且拉杆53从模板拼接折角处向窗洞中心延伸,卡板54位于模板内侧的折角处,卡板54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模板内侧抵接,拉杆53穿过卡板54,拉杆螺栓55与拉杆53远离拼接块4的一端螺纹连接,并且拉杆螺栓55抵接在卡板54上。在安装的过程中,将拼接块4和模板拼接完成后,拧动拉杆螺栓55,拉杆螺栓55带动卡板54向拼接块4靠近,卡板54抵接模板,保证模板与拼接块4紧密地接而固定,达到快速固定模板的作用,同时在拆卸的过程中将拉杆螺栓55和卡板54拆离拼接块4后,就能够将向内移动,快速无损地拆模。

    在利用卡板54抵接模板的过程中,可能会存在卡板54将模板往外抵接造成模板相对拼接块4向外滑动,模板向外滑动一方面会导致模板与拼接块4之间错位而漏浆或者影响窗洞内侧表面质量,另一方面会造成模板挤压墙模板造成墙模板受力变形。为解决这个问题,如图2所示,可以在卡接结构5上增设搭板51和搭槽52,搭板51与拼接块4一体连接,搭槽52开设在与拼接块4相拼接的两个模板靠近拼接块4的外表面端部,搭板51搭接在搭槽52内。利用搭板51和搭槽52的搭接作用,在拉杆53和卡板54在抵接固定拼接块4和模板的过程中,搭板51能够对搭槽52也施加一部分压力,起到限位作用,提升拼接块4与模板安装的稳定性,避免模板在卡板54的抵接作用下相对拼接块4向外移动。

    如图2所示,还可以在卡板54靠近拼接块4一面靠近模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抵接槽541,模板的端部内侧固定设置有与抵接槽541抵接的抵接部542。利用抵接部542和抵接槽541的配合,当抵接部542插入抵接槽541内之后,就能够利用抵接部542和抵接槽541的限位作用而提升卡板54抵接固定模板的稳定性,降低卡板54抵接模板时模板相对卡板54滑动的可能性。另外,抵接部542最好能够与拉杆53互相平行,便于抵接部542插入抵接槽541内。

    如图2所示,拉杆53与相邻的两个模板之间的角度最好设置为45°,这样的话,卡板54对相邻的两个模板施加的作用力相同,有助于提升卡板54固定两个模板的一致性,每个模板的两端受到不同卡板54的压力也大致相同,有助于提升模板固定的稳定性。

    四个模板与墙模板之间通过角码等结构固定连接,而仅仅依靠模板与墙模板之间的连接,在浇筑的过程中模板很难承受混凝土重力所产生的压力,因此四个模板之间好需要加固。如图1所示,两个侧模板3之间固定设置有横撑杆6,横撑杆6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侧模板3抵接,上模板1与两个侧模板3之间均设置有斜撑杆7,斜撑杆7的两端分别与上模板1以及一个侧模板3抵接。横撑杆6能够支撑两个侧模板3,避免侧模板3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变形量,而斜撑杆7能够提升上模板1和侧模板3的强度,在灌注混凝土的过程中,降低上模板1和侧模板3受到混凝土压力而变形的变形量。

    而斜撑杆7与侧模板3的倾斜角度最好也为45°,这样,斜撑杆7对上模板1和侧模板3的支撑效果相当,便于保证斜撑杆7对侧模板3和上模板1的受力均衡,降低斜撑杆7滑动掉落的可能性。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

    在安装窗框模板时,首先将下模板2和侧模板3放置进入墙模板的预留孔内,并且在下模板2与侧模板3的折角位置处放置拼接块4,拧动拉杆螺栓55,拉杆螺栓55带动卡板54向拼接块4靠近,卡板54抵接下模板2和侧模板3,在此过程中抵接部542插入抵接槽541内,搭板51搭接在搭槽52内,保证拼接块4固定下模板2和侧模板3的稳定性;用同样的方法固定侧模板3和上模板1,再放置横撑杆6和斜撑杆7,最后用角码将模板与墙模板固定连接,完成安装。在拆卸的过程中,按照顺序逆向拆卸即可。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技术特征:

    1.一种浇筑墙窗框模板,包括四个模板,四个模板的外周面均设置有阶梯面,其特征在于,模板的拼接处设置有拼接块(4),拼接块(4)的外周面具有窗洞折角处的形状,拼接块(4)的两侧边分别与相邻的两个模板互相靠近的端面贴合,拼接块(4)与相邻的模板之间通过卡接结构(5)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浇筑墙窗框模板,其特征在于,卡接结构(5)包括拉杆(53)、卡板(54)和拉杆螺栓(55),拉杆(53)一体连接在拼接块(4)的内侧面并且拉杆(53)从模板拼接折角处向窗洞中心延伸,卡板(54)位于模板内侧的折角处,卡板(54)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模板内侧抵接,拉杆(53)穿过卡板(54),拉杆螺栓(55)与拉杆(53)远离拼接块(4)的一端螺纹连接,并且拉杆螺栓(55)抵接在卡板(54)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浇筑墙窗框模板,其特征在于,卡接结构(5)还包括搭板(51)和搭槽(52),搭板(51)与拼接块(4)一体连接,搭槽(52)开设在与拼接块(4)相拼接的两个模板靠近拼接块(4)的外表面端部,搭板(51)搭接在搭槽(52)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浇筑墙窗框模板,其特征在于,拉杆(53)与相邻的两个模板之间的角度为45°。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浇筑墙窗框模板,其特征在于,卡板(54)靠近拼接块(4)一面靠近模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抵接槽(541),模板的端部内侧固定设置有与抵接槽(541)抵接的抵接部(54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浇筑墙窗框模板,其特征在于,四个模板分别为上模板(1)、下模板(2)和两个侧模板(3),两个侧模板(3)之间固定设置有横撑杆(6),横撑杆(6)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侧模板(3)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浇筑墙窗框模板,其特征在于,上模板(1)与两个侧模板(3)之间均设置有斜撑杆(7),斜撑杆(7)的两端分别与上模板(1)以及一个侧模板(3)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浇筑墙窗框模板,其特征在于,斜撑杆(7)与侧模板(3)的倾斜角度为45°。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浇筑模板,特别涉及一种浇筑墙窗框模板,包括四个模板,四个模板的外周面均设置有阶梯面,模板的拼接处设置有拼接块,拼接块的外周面具有窗洞折角处的形状,拼接块的两侧边分别与相邻的两个模板互相靠近的端面贴合,拼接块与相邻的模板之间通过卡接结构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中,利用拼接块来成型模板折角处的形状,再利用卡接结构将拼接块与模板固定连接,保证连接的稳定性,在安装和拆卸窗框模板的过程中,仅需要将卡接结构安装或者拆离,就能够使得拼接块与模板相对固定或者分离,便于从安装以及窗洞成型后拆模。

    技术研发人员:马陈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前海荣群铝业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5.24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466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