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模板夹紧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建筑模板的夹顶紧一体化装置。
背景技术:
建筑模板,建筑模板是一种临时性支护结构,按设计要求制作,使混凝土结构、构件按规定的位置、几何尺寸成形,保持其正确位置,并承受建筑模板自重及作用在其上的外部荷载。进行模板工程的目的,是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与施工安全、加快施工进度和降低工程成本。
现有的比如专利号为cn201720261362.5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该专利公开了一种建筑模板的连接锁紧装置,其基本描述为:该装置包括设置在建筑模板侧边的框架板、固定在框架板内侧的卡板和穿设于相邻两框架板的连接件;所述卡板的背面固定连接在所述框架板上,正面上沿所述连接孔长孔方向两侧分别设置斜坡,所述斜坡的倾斜方向相反。
基于上述专利描述,可以看出,类似于这一专利中的建筑模板的连接装置连接时需将两块建筑模板重叠,安装时需要在建筑模板上打孔之类的操作,经常拆卸安装时装拆不方便,会降低建筑模板的强度,施工强度质量也会受到影响。
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基于建筑模板的夹顶紧一体化装置,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建筑模板的夹顶紧一体化装置,以解决类似于这一专利中的建筑模板的连接装置连接时需将两块建筑模板重叠,安装时需要在建筑模板上打孔之类的操作,经常拆卸安装时装拆不方便,会降低建筑模板的强度,施工强度质量也会受到影响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建筑模板的夹顶紧一体化装置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基于建筑模板的夹顶紧一体化装置,包括建筑模板主板,建筑模板副板,连接件,连接件副板,凸轴,导轨,螺钉,圆孔,旋紧扣,螺帽,垫圈;所述连接件通过螺钉连接于建筑模板主板的表面,且连接件安装于建筑模板主板的边缘;所述连接件副板通过螺钉连接于建筑模板副板的表面,且连接件副板安装于建筑模板副板的边缘;所述凸轴通过一次加工成型于连接件副板的左端,且导轨通过一次加工成型于连接件的右端;所述圆孔的一半开设于连接件的表面,且圆孔的另一半开设于连接件副板的表面;所述旋紧扣通过自带的螺纹孔与螺帽上的螺杆形成螺纹连接,且垫圈安装于旋紧扣与连接件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圆孔为连接件与连接件副板上的两个开槽拼接而成的圆形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为有钩状结构的薄板,且连接件副板同样为此结构可与连接件对扣。
进一步的,所述螺帽为圆柱形的螺杆,且螺帽的后端为圆盘形。
进一步的,所述凸轴为圆柱形滑块,且凸轴的体积小于导轨,并且凸轴可与导轨行成滑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设计在现有的一种基于建筑模板的夹顶紧一体化装置的基础上进行了结构上的改进,主要体现在:在本结构的连接件的形状为钩形的薄板,且可以与同样的结构的连接件副板对扣使用,在建筑模板的两面都有安装,可以使对接时更方便,对接更结实,下次使用建筑模板时不需要将连接件和连接件副板拆下便可将不同组的夹紧装置对接使用,螺帽的螺杆部分,在连接件对接准确后可以将螺杆穿过圆形通孔,建筑模板上同时也开有一通孔,将螺杆穿过后将垫圈安装好,用旋紧扣可以将其锁紧,避免连接件与连接件副板脱离,造成连接不稳定的情况,凸轴与导轨可以对接,进一步提高了连接的牢固性,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比现有的建筑模板连接装置更方便多次拆卸和安装而不影响板材的质量,连接的紧固性也进一步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接件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接件扣合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建筑模板扣合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建筑模板展开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1、建筑模板主板;2、建筑模板副板;3、连接件;4、连接件副板;5、凸轴;6、导轨;7、螺钉;8、圆孔;9、旋紧扣;10、螺帽;11、垫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5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建筑模板的夹顶紧一体化装置,包括建筑模板主板1,建筑模板副板2,连接件3,连接件副板4,凸轴5,导轨6,螺钉7,圆孔8,旋紧扣9,螺帽10,垫圈11;所述连接件3通过螺钉7连接于建筑模板主板1的表面,且连接件3安装于建筑模板主板1的边缘;所述连接件副板4通过螺钉7连接于建筑模板副板2的表面,且连接件副板4安装于建筑模板副板2的边缘;所述凸轴5通过一次加工成型于连接件副板4的左端,且导轨6通过一次加工成型于连接件3的右端;所述圆孔8的一半开设于连接件3的表面,且圆孔8的另一半开设于连接件副板4的表面;所述旋紧扣9通过自带的螺纹孔与螺帽10上的螺杆形成螺纹连接,且垫圈11安装于旋紧扣9与连接件3之间。
其中,所述圆孔8为连接件3与连接件副板4上的两个半圆通孔拼接而成的圆形通孔,此结构的圆孔8如图2所示,拼接成型后的圆孔8可用来安装圆孔8。
其中,所述连接件3为有钩状结构的薄板,且连接件副板4同样为此结构可与连接件3对扣,连接件3与连接件副板4在板材的背面同样安装,且为多处,此结构的连接件3如图2所示,使用时将钩状结构的薄板对扣,即可起到大部分方向的固定作用。
其中,所述螺帽10为圆柱形的螺杆,且螺帽10的后端为圆盘形,将螺帽10的螺杆穿过拼接成型后的圆孔8内可防止连接件3与连接件副板4脱离扣合,需要拆下连接好的建筑模板时将螺杆扣出即可。
其中,所述凸轴5为圆柱形滑块,且凸轴5的体积小于导轨6,并且凸轴5可与导轨6行成滑动连接,安装时将凸轴5塞进导轨6,可进一步加强连接的牢固性。
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本实用新型中,将建筑模板主板1与建筑模板副板2对接,将连接件3与连接件副板4分别通过螺钉7连接于建筑模板主板1与建筑模板副板2上,将凸轴5与导轨6对齐,移动建筑模板主板1与建筑模板副板2,使连接件3与连接件副板4的钩状板对扣,最后把螺帽10穿过圆孔8内,扭紧旋紧扣9,建筑模板连接完成,若需要拆卸,拆下旋紧扣9,将螺帽10抽出,把建筑模板移动使连接件3与连接件副板4分开就可拆开,可以看出,比现有的建筑模板连接装置更方便多次拆卸和安装而不影响板材的质量,连接的紧固性也进一步提高。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1.一种基于建筑模板的夹顶紧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一种基于建筑模板的夹顶紧一体化装置包括建筑模板主板(1),建筑模板副板(2),连接件(3),连接件副板(4),凸轴(5),导轨(6),螺钉(7),圆孔(8),旋紧扣(9),螺帽(10)和垫圈(11);所述连接件(3)通过螺钉(7)连接于建筑模板主板(1)的表面,且连接件(3)安装于建筑模板主板(1)的边缘;所述连接件副板(4)通过螺钉(7)连接于建筑模板副板(2)的表面,且连接件副板(4)安装于建筑模板副板(2)的边缘;所述凸轴(5)通过一次加工成型于连接件副板(4)的左端,且导轨(6)通过一次加工成型于连接件(3)的右端;所述圆孔(8)的一半开设于连接件(3)的表面,且圆孔(8)的另一半开设于连接件副板(4)的表面;所述旋紧扣(9)通过自带的螺纹孔与螺帽(10)上的螺杆形成螺纹连接,且垫圈(11)安装于旋紧扣(9)与连接件(3)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建筑模板的夹顶紧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孔(8)为连接件(3)与连接件副板(4)上的两个开槽拼接而成的圆形通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建筑模板的夹顶紧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3)为有钩状结构的薄板,且连接件副板(4)同样为此结构可与连接件(3)对扣。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建筑模板的夹顶紧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帽(10)为圆柱形的螺杆,且螺帽(10)的后端为圆盘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建筑模板的夹顶紧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轴(5)为圆柱形滑块,且凸轴(5)的体积小于导轨(6),并且凸轴(5)可与导轨(6)行成滑动连接。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