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填充墙构造柱浇筑而无需凿除喇叭口的定型工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2  132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设备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填充墙构造柱浇筑而无需凿除喇叭口的定型工具。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工程管理要求越来越高,质量与成本控制成为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一般填充墙构造柱施工时,构造柱模板常采用木模板拼接而成,在构造柱顶一侧支设喇叭形状入料口。待拆模后再凿除喇叭口位置混凝土。木模板拼装喇叭口,工序繁琐,耗时较长。且木模板周转使用后易脱皮,导致喇叭口成型质量较差。

    拆模后再凿除喇叭口混凝土,易破坏构造柱,对成品保护不利,影响构造柱观感质量。凿除喇叭口混凝土需要耗费较多人工,增加施工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填充墙构造柱浇筑而无需凿除喇叭口的定型工具,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一种填充墙构造柱浇筑而无需凿除喇叭口的定型工具,包括喇叭口模具和隔断开关板;

    所述喇叭口模具包括:斜板、第一侧向竖向板、第二侧向竖向板、第一喇叭口竖向板、第二喇叭口竖向板、喇叭口竖向板间连接板;

    第一侧向竖向板、第二侧向竖向板对称设置在斜板的两侧,且其形状为直接三角形;斜板设置在第一侧向竖向板、第二侧向竖向板的斜边;第一喇叭口竖向板与第一侧向竖向板的竖向的直角边固定连接,且第一喇叭口竖向板与第一侧向竖向板相互垂直;且第一喇叭口竖向板的高度大于第一侧向竖向板的竖向的直角边的高度;第二喇叭口竖向板与第二侧向竖向板的竖向的直角边固定连接,且第二喇叭口竖向板与第二侧向竖向板相互垂直;且第二喇叭口竖向板的高度大于第二侧向竖向板的竖向的直角边的高度;

    第一喇叭口竖向板、第二喇叭口竖向板的下部之间通过喇叭口竖向板间连接板相互连接,且喇叭口竖向板间连接板的高度不高于斜板的底部的高度;

    第一喇叭口竖向板、第二喇叭口竖向板、喇叭口竖向板间连接板之间构成喇叭口的入料口;

    所述第一喇叭口竖向板、第二喇叭口竖向板的内部设置有水平的滑动槽、以及铆钉孔;且滑动槽的高度范围大于第一侧向竖向板以及第二侧向竖向板的竖向的直角边的高度范围;

    隔离开关板包括:第一插板、第二插板;

    所述第一插板插入第一喇叭口竖向板的滑动槽中,且能够沿着滑动槽水平滑动;

    所述第二插板插入第二喇叭口竖向板的滑动槽中,且能够沿着滑动槽水平滑动;

    第一插板与第二插板的长度之和不小于入料口的宽度。

    进一步,滑动槽的截面形状为矩形。

    进一步,第一插板、第二插板面向入料口的竖向端面为锯齿状,两者接触时,能够相互卡合。

    进一步,第一插板、第二插板的下部设置有导向t型凸起;在滑动槽的下部以及竖向板间连接板的顶面,设置有导向t型凸起相配合的t型导向槽。

    进一步,在第一插板、第二插板的顶面设置有竖向的插孔,在两者卡合接触后,采用一u型杆插入到第一插板、第二插板的顶面的插孔内,进而防止第一插板、第二插板之间分开。

    进一步,第一喇叭口竖向板、第二喇叭口竖向板、喇叭口竖向板间连接板一体成型。

    进一步,喇叭口竖向板的滑动槽的底面与喇叭口竖向板间连接板的顶面接平。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申请利用采用喇叭口竖向板内设置滑动槽,滑动槽中设置插板,通过插板的水平运动来闭合入料口的方式,不再需要处理凿除混凝土;利用插板-滑动槽之间的摩擦力,可以放置两个插板分离。

    (2)本申请中第一插板、第二插板面向入料口的竖向端面为锯齿状,两者接触时,能够相互卡合。

    (3)本申请中:第一插板、第二插板的下部设置有导向t型凸起;在滑动槽的下部以及竖向板间连接板的顶面,设置有导向t型凸起相配合的t型导向槽;通过上述设计,进一步提高插板在运动时的导向作用。

    (4)本申请中:第一插板、第二插板的顶面设置有竖向的插孔,在两者卡合接触后,采用一u型杆插入到第一插板、第二插板的顶面的插孔内,进一步防止第一插板、第二插板之间分开。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图1为实施例一的喇叭口钢模的俯视设计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的喇叭口钢模的侧立面设计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一的隔离开关板-喇叭口竖向板的截面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一的第一喇叭口竖向板、第二喇叭口竖向板、第一插板、第二插板、喇叭口竖向板间连接板分解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一的第一插板、第二插板在混凝土浇筑时分离时的设计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一的第一插板、第二插板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卡合时的设计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二的插板与喇叭口竖向板的导向t型凸起-t型导向槽之间的截面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三的第一插板、第二插板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卡合时的设计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如图1-6所示,一种填充墙构造柱浇筑而无需凿除喇叭口的定型工具,包括喇叭口钢模1和隔断开关板2;

    所述喇叭口钢模1包括:斜板1-1、第一侧向竖向板1-2、第二侧向竖向板1-3、第一喇叭口竖向板1-4、第二喇叭口竖向板1-5、喇叭口竖向板间连接板1-6;第一侧向竖向板1-2、第二侧向竖向板1-3对称设置在斜板1-1的两侧,且其形状为直接三角形;斜板1-1设置在第一侧向竖向板1-2、第二侧向竖向板1-3的斜边;

    第一喇叭口竖向板1-4与第一侧向竖向板1-2的竖向的直角边固定连接,且第一喇叭口竖向板1-3与第一侧向竖向板1-2相互垂直;且第一喇叭口竖向板1-4的高度大于第一侧向竖向板1-2的竖向的直角边的高度;

    第二喇叭口竖向板1-5与第二侧向竖向板1-3的竖向的直角边固定连接,且第二喇叭口竖向板1-5与第二侧向竖向板1-3相互垂直;且第二喇叭口竖向板1-5的高度大于第二侧向竖向板1-3的竖向的直角边的高度;

    第一喇叭口竖向板1-4、第二喇叭口竖向板1-5的下部之间通过喇叭口竖向板间连接板1-6连接,且喇叭口竖向板间连接板1-6的高度不高于斜板1-1的底部的高度;

    第一喇叭口竖向板1-4、第二喇叭口竖向板1-5、喇叭口竖向板间连接板1-6之间构成喇叭口的入料口3,且第一喇叭口竖向板1-4、第二喇叭口竖向板1-5、喇叭口竖向板间连接板1-6可以采用一体成型;(即喇叭口竖向板与侧向竖向板构成l型板、且两个喇叭口竖向板向外弯折,以便形成入料口);

    所述第一喇叭口竖向板1-4、第二喇叭口竖向板1-5的内部设置有水平的滑动槽5、以及铆钉孔4;且滑动槽5的高度范围大于第一侧向竖向板1-2以及第二侧向竖向板1-3的竖向的直角边的高度范围(其目的是为了保证隔离开关板将入料口关严);

    隔离开关板2包括:第一插板2-1、第二插板2-2;

    所述第一插板2-1插入第一喇叭口竖向板1-4的滑动槽5中,且能够沿着滑动槽水平滑动;

    所述第二插板2-2插入第二喇叭口竖向板1-5的滑动槽5中,且能够沿着滑动槽水平滑动;

    在使用时,第一喇叭口竖向板1-4、第二喇叭口竖向板1-5、喇叭口竖向板间连接板1-6与木模板通过铆钉孔固定连接(铆钉孔设置在滑动槽的下方和/或上方,不影响插板的运动);

    如图5-6所示,初始浇筑混凝土时,第一插板2-1、第二插板2-2预先插入到第一喇叭口竖向板1-4、第二喇叭口竖向板1-5内部,且第一插板2-1的插入到滑动槽的端部与第一喇叭口竖向板1-4的入料口一侧的端部平齐,第二插板2-2的插入到滑动槽的端部与第二喇叭口竖向板1-5的入料口一侧的端部平齐;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迅速推动第一插板2-1、第二插板2-2,使得两者相向运动直接两者接触,将入料口隔开。

    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插板、第二插板需要闭合时,第一插板2-1、第二插板2-2突出于滑动槽5的部分,其下表面与喇叭口竖向板间连接板1-6的上表面平齐。

    进一步的,第一插板2-1、第二插板2-2面向入料口的竖向端面采用锯齿状设计,两者接触时,能够相互卡合。

    实施例二,如图7所示,第一插板2-1、第二插板2-2的下部设置有导向t型凸起7-1;在滑动槽5的下部、以及竖向板间连接板1-6的顶面,设置有导向t型凸起7-1相配合的t型导向槽7-2。

    通过导向t型凸起7-1与t型导向槽7-2的配合,使得第一插板2-1、第二插板2-2在推动过程中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实施例三,如图8所示,在第一插板2-1、第二插板2-2的顶面设置有竖向的插孔,在两者卡合接触后,采用一u型杆插入到第一插板2-1、第二插板2-2的顶面的插孔内,进而防止第一插板、第二插板之间分开。

    本实用新型安装方便,施工速度快,为构造柱浇筑提供新的入料方式,易于浇筑;操作简便,易于拆除,可多次周转使用,节约资源;构造柱成型质量较好,不会因凿除喇叭口影响构造柱观感质量。节约了人工成本,从而降低了施工成本。同时解决了使用木模板后喇叭口混凝土凿除造成现场文明施工情况较差的问题,符合国家提倡的“节能减排、低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以上所举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仅用来方便说明本实用新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提技术特征的范围内,利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技术内容所作出局部更动或修饰的等效实施例,并且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内容,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特征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填充墙构造柱浇筑而无需凿除喇叭口的定型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喇叭口模具和隔断开关板;

    所述喇叭口模具包括:斜板、第一侧向竖向板、第二侧向竖向板、第一喇叭口竖向板、第二喇叭口竖向板、喇叭口竖向板间连接板;

    第一侧向竖向板、第二侧向竖向板对称设置在斜板的两侧,且其形状为直接三角形;斜板设置在第一侧向竖向板、第二侧向竖向板的斜边;第一喇叭口竖向板与第一侧向竖向板的竖向的直角边固定连接,且第一喇叭口竖向板与第一侧向竖向板相互垂直;且第一喇叭口竖向板的高度大于第一侧向竖向板的竖向的直角边的高度;第二喇叭口竖向板与第二侧向竖向板的竖向的直角边固定连接,且第二喇叭口竖向板与第二侧向竖向板相互垂直;且第二喇叭口竖向板的高度大于第二侧向竖向板的竖向的直角边的高度;

    第一喇叭口竖向板、第二喇叭口竖向板的下部之间通过喇叭口竖向板间连接板连接,且喇叭口竖向板间连接板的高度不高于斜板的底部的高度;

    第一喇叭口竖向板、第二喇叭口竖向板、喇叭口竖向板间连接板之间构成喇叭口的入料口;

    所述第一喇叭口竖向板、第二喇叭口竖向板的内部设置有水平的滑动槽、以及铆钉孔;且滑动槽的高度范围大于第一侧向竖向板以及第二侧向竖向板的竖向的直角边的高度范围;

    隔离开关板包括:第一插板、第二插板;

    所述第一插板插入第一喇叭口竖向板的滑动槽中,且能够沿着滑动槽水平滑动;

    所述第二插板插入第二喇叭口竖向板的滑动槽中,且能够沿着滑动槽水平滑动;

    第一插板与第二插板的长度之和不小于入料口的宽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填充墙构造柱浇筑而无需凿除喇叭口的定型工具,其特征在于,滑动槽的截面形状为矩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填充墙构造柱浇筑而无需凿除喇叭口的定型工具,其特征在于,第一插板、第二插板面向入料口的竖向端面为锯齿状,两者接触时,能够相互卡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填充墙构造柱浇筑而无需凿除喇叭口的定型工具,其特征在于,第一插板、第二插板的下部设置有导向t型凸起;在滑动槽的下部以及竖向板间连接板的顶面,设置有导向t型凸起相配合的t型导向槽。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填充墙构造柱浇筑而无需凿除喇叭口的定型工具,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插板、第二插板的顶面设置有竖向的插孔,在两者卡合接触后,采用一u型杆插入到第一插板、第二插板的顶面的插孔内,进而防止第一插板、第二插板之间分开。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填充墙构造柱浇筑而无需凿除喇叭口的定型工具,其特征在于,第一喇叭口竖向板、第二喇叭口竖向板、喇叭口竖向板间连接板一体成型。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填充墙构造柱浇筑而无需凿除喇叭口的定型工具,设计要点在于,包括喇叭口模具和隔断开关板;第一喇叭口竖向板、第二喇叭口竖向板、喇叭口竖向板间连接板之间构成喇叭口的入料口;所述第一喇叭口竖向板、第二喇叭口竖向板的内部设置有水平的滑动槽;所述第一插板插入第一喇叭口竖向板的滑动槽中,且能够沿着滑动槽水平滑动;所述第二插板插入第二喇叭口竖向板的滑动槽中,且能够沿着滑动槽水平滑动;第一插板与第二插板的长度之和不小于入料口的宽度。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填充墙构造柱浇筑而无需凿除喇叭口的定型工具,以解决柱体浇筑完成后凿除混凝土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卢南兴;陈文辉;陈秀峰;王子豪;凌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富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7.14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463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