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土木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土木工程用便于连接的建筑模板。
背景技术:
建筑模板是一种临时性支护结构,按设计要求组合安装后,使混凝土结构、构件按规定的位置、几何尺寸成形,保持其正确位置,并承受建筑模板自重及作用在其上的外部荷载,但是现有的建筑模板多为单一板体,在连接时需要安装多个螺栓和密封件,使得连接过程繁琐,且在连接过程中,需要工人扶持待连接的建筑模板,提高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还容易出现待连接建筑模板翻倒的现象,不便于工人快速连接建筑模板,所以人们急需一种基于土木工程用便于连接的建筑模板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土木工程用便于连接的建筑模板,可以有效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有的建筑模板多为单一板体,在连接时需要安装多个螺栓和密封件,使得连接过程繁琐,且在连接过程中,需要工人扶持待连接的建筑模板,提高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还容易出现待连接建筑模板翻倒的现象,不便于工人快速连接建筑模板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土木工程用便于连接的建筑模板,包括板体,所述板体两侧表面边部均设置有连接边板,所述连接边板边部对称焊接有半圆柱,所述半圆柱外侧开设有螺纹,所述板体一侧设置有垫条,所述垫条中部一侧设置有连接中板,所述连接中板顶端和底端均通过合页铰接连接有连接端板,所述连接端板中部贯穿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垫条顶部和底部对应第一通孔位置处均贯穿开设有第二通孔;
所述板体前端面中心位置处贯穿开设有螺孔,所述板体前端面中心和背端面中心均开设有沉槽,所述螺孔内部通过螺纹啮合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两端均胶接有密封柱;
所述连接端板一端面对称嵌入安装有若干滚珠,所述连接端板一端面靠近连接中板的边部对称焊接有限位块。
优选的,所述第一通孔内直径和第二通孔的内直径两者均与半圆柱的外直径相等,四个所述半圆柱的螺纹螺纹参数均相同。
优选的,所述沉槽内直径、密封柱外直径和第一通孔内直径三者数值相等,所述沉槽深度与密封柱长度相等。
优选的,所述垫条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滚珠收纳槽,所述滚珠收纳槽与滚珠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
优选的,所述半圆柱外表面到板体侧表面最近距离的数值等于垫条厚度和连接端板厚度相加之和。
优选的,所述连接中板两侧表面通过合页铰接连接有清理刮条,所述垫条中部开设有安装凹槽,所述安装凹槽内部胶接有契合橡胶条,所述契合橡胶条两侧表面均等距离开设有吸附孔。
优选的,所述垫条一侧表面与连接端板一侧表面贴合时,所述契合橡胶条的两侧表面分别与两个清理刮条的一侧表面贴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
1、通过两个半圆柱的螺纹重合,并使得半圆柱穿过垫条和连接端板,使用锁母锁紧,实现了两块建筑模板的快速连接,减少了工人拿取工件和操作的时间,提高建筑模板的连接效率,同时连接后两块建筑模板一侧贴合更紧密,减少混凝土或水泥成型后的缝隙,使得后续操作更便捷,并在垫条的作用下,将连接端板和连接中板塞入到半圆柱与板体之间,便于垫条和连接端板随着板体同步运输。
2、通过将密封柱穿过第一通孔,使得一个连接端板与板体前端面贴合,使得连接端板和连接中板在限位块的作用下保持稳定,进而对板体进行支撑,使得待连接的建筑模板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减少建筑模板翻倒损坏的情况,也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同时设置了滚珠,降低与地面接触的连接端板移动阻力,便于支撑状态下的移动。
3、设置了清理刮条,在施工结束后,能通过清理刮条对板体背端面进行清理,使得建筑模板能被快速清理并回收,提高建筑模板的使用效率,同时设置了安装凹槽、契合橡胶块和吸附孔,能将清理刮条摆动并收纳在连接中板内部,实现对清理刮条的收纳,避免其干扰建筑模板的搬运和收纳。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板体的局部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清理刮条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垫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板体与板体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板体;2、连接边板;3、半圆柱;4、螺纹;5、垫条;6、连接中板;7、连接端板;8、第一通孔;9、第二通孔;10、螺孔;11、沉槽;12、螺杆;13、密封柱;14、滚珠;15、限位块;16、清理刮条;17、安装凹槽;18、契合橡胶条;19、吸附孔;20、滚珠收纳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土木工程用便于连接的建筑模板,包括板体1,板体1两侧表面边部均设置有连接边板2,连接边板2边部对称焊接有半圆柱3,半圆柱3外侧开设有螺纹4,板体1一侧设置有垫条5,垫条5中部一侧设置有连接中板6,连接中板6顶端和底端均通过合页铰接连接有连接端板7,连接端板7中部贯穿开设有第一通孔8,垫条5顶部和底部对应第一通孔8位置处均贯穿开设有第二通孔9,第一通孔8内直径和第二通孔9的内直径两者均与半圆柱3的外直径相等,使得合在一起的两个半圆柱3能穿过第一通孔8和第二通孔9,并四个半圆柱3的螺纹4螺纹参数均相同,使得两个半圆柱3穿过后,能通过螺纹4安装螺母锁紧,半圆柱3外表面到板体1侧表面最近距离的数值等于垫条5厚度和连接端板7厚度相加之和,使得在运输建筑模板时,能将垫条5连接端板7叠放入半圆柱3与板体1之间,便于垫条5和连接端板7的同步运输。
板体1前端面中心位置处贯穿开设有螺孔10,板体1前端面中心和背端面中心均开设有沉槽11,螺孔10内部通过螺纹啮合连接有螺杆12,螺杆12两端均胶接有密封柱13,沉槽11内直径、密封柱13外直径和第一通孔8内直径三者数值相等,沉槽11深度与密封柱13长度相等,使得密封柱13能穿过第一通孔8,并密封住沉槽11,完成连接端板7的安装并保证板体1背端面的平整度
连接端板7一端面对称嵌入安装有若干滚珠14,垫条5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滚珠收纳槽20,滚珠收纳槽20与滚珠14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便于对滚珠14的收纳,连接端板7一端面靠近连接中板6的边部对称焊接有限位块15。
连接中板6两侧表面通过合页铰接连接有清理刮条16,垫条5中部开设有安装凹槽17,安装凹槽17内部胶接有契合橡胶条18,垫条5一侧表面与连接端板7一侧表面贴合时,契合橡胶条18的两侧表面分别与两个清理刮条16的一侧表面贴合,进而对清理刮条16位置进行限制,避免清理刮条16晃动,现了收纳作用,契合橡胶条18两侧表面均等距离开设有吸附孔19,通过吸附孔19内气体排出,形成负压状态,更有效的吸附契合橡胶条18,减少契合橡胶条18晃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该基于土木工程用便于连接的建筑模板使用时,在第一块建筑模板固定后,选取第二建筑模板与第一块连接固定,将第一块建筑模板的垫条5和连接中板6从半圆柱3与板体1之间取出,接着通过第二块建筑模板的密封柱13穿过第一通孔8,使得连接端板7套在第二块建筑模板螺杆12外侧并可以转动,因连接中板6与连接端板7通过合页铰接连接,因此,转动连接中板6和连接端板7,在限位块15的作用下,使得连接中板6一端的连接端板7与地面平行贴合,连接中板6另一端的连接端板7套住在螺杆12外侧,此时通过板体1的底端和与地面平行贴合的连接端板7,实现了第一块建筑模板的连接中板6和连接端板7安装到第二块建筑模板板体1的一侧,形成一点一线的支撑,保证了第二块建筑模板的稳定,使得连接过程中,不需要工人扶持,提高连接稳定并降低工人劳动强度,并在连接端板7端部嵌入安装了滚珠14,使得第二块建筑模板移动是连接端板7受到的阻力降低,不会出现连接中板6折断的情况,使得连接更加便捷。
接着取下第二建筑模板的垫条5和连接中板6,并移动第二块建筑模板,使得第二块建筑模板的连接边板2与第一块建筑模板的连接边板2贴合,使得两个连接边板2边部的半圆柱3贴合,接着通过贴合后的半圆柱3穿过第二通孔9对垫条5进行安装,接着通过贴合后的半圆柱3穿过第一通孔8对连接端板7进行安装,此时因连接中板6两侧通过合页铰接的清理刮条16折叠,并清理刮条16一侧表面与契合橡胶条18贴合,不会出现清理刮条16随意晃动的现象,接着向贴合的半圆柱3外侧安装螺母,通过螺纹4的作用使得螺母紧贴连接端板7进行锁紧,锁紧过程简单便捷,实现两个建筑模板之间连接便捷的目的,在进行第三块建筑模板连接时,需要将第一块建筑模板的连接中板6和连接端板7从第二块建筑模板上取下,并安装至第三块建筑模板上,再进行上述操作,即可连接第二块建筑模板和第三块建筑模板;
在分离建筑模板对板体1进行清理时,先转动密封柱13,使得螺杆12在螺孔10的作用下移动,当密封柱13完全进入到板体1前端面的沉槽11内部后停止,接着通过密封柱13穿过第一通孔8,使得连接端板7套在螺杆12外侧并可以转动,此时摆动清理刮条16,使得连接中板6一端面和清理刮条16一端面均与板体1背端面贴合,以螺杆12为中心转动连接中板6,进而使得连接中板6两侧清理刮条16对板体1表面的污渍进行清理,实现板体1表面污渍的快速清理,并在清理结束后取下连接中板6,将连接中板6和垫条5收纳到半圆柱3与板体1之间,等待下次使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基于土木工程用便于连接的建筑模板,包括板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1)两侧表面边部均设置有连接边板(2),所述连接边板(2)边部对称焊接有半圆柱(3),所述半圆柱(3)外侧开设有螺纹(4),所述板体(1)一侧设置有垫条(5),所述垫条(5)中部一侧设置有连接中板(6),所述连接中板(6)顶端和底端均通过合页铰接连接有连接端板(7),所述连接端板(7)中部贯穿开设有第一通孔(8),所述垫条(5)顶部和底部对应第一通孔(8)位置处均贯穿开设有第二通孔(9);
所述板体(1)前端面中心位置处贯穿开设有螺孔(10),所述板体(1)前端面中心和背端面中心均开设有沉槽(11),所述螺孔(10)内部通过螺纹啮合连接有螺杆(12),所述螺杆(12)两端均胶接有密封柱(13);
所述连接端板(7)一端面对称嵌入安装有若干滚珠(14),所述连接端板(7)一端面靠近连接中板(6)的边部对称焊接有限位块(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土木工程用便于连接的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8)内直径和第二通孔(9)的内直径两者均与半圆柱(3)的外直径相等,四个所述半圆柱(3)的螺纹(4)螺纹参数均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土木工程用便于连接的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槽(11)内直径、密封柱(13)外直径和第一通孔(8)内直径三者数值相等,所述沉槽(11)深度与密封柱(13)长度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土木工程用便于连接的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垫条(5)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滚珠收纳槽(20),所述滚珠收纳槽(20)与滚珠(14)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土木工程用便于连接的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圆柱(3)外表面到板体(1)侧表面最近距离的数值等于垫条(5)厚度和连接端板(7)厚度相加之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土木工程用便于连接的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中板(6)两侧表面通过合页铰接连接有清理刮条(16),所述垫条(5)中部开设有安装凹槽(17),所述安装凹槽(17)内部胶接有契合橡胶条(18),所述契合橡胶条(18)两侧表面均等距离开设有吸附孔(19)。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土木工程用便于连接的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垫条(5)一侧表面与连接端板(7)一侧表面贴合时,所述契合橡胶条(18)的两侧表面分别与两个清理刮条(16)的一侧表面贴合。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