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施工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山地斜坡混凝土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政施工中使用混凝土一般都是采用商品混凝土,由混凝土搅拌车运至施工现场,然后通过串筒或溜槽滑落下来,但是对于一些山地斜坡下的工地,由于施工区域交通不方便,运输道路与施工区域之间存在一定山坡度时,常规的串筒、溜槽输送达不到施工区域,若采用泵机输送,一则由于场地难以布置多余地泵平管段,且施工区域零散,每处需求的混凝土量不一致,使用泵机不实用也不经济;二则施工工期较长,泵机租赁费用高,大大增加了施工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山地斜坡混凝土输送装置,结构简单,施工成本低,装置拆卸搬移简单,施工效果显著。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山地斜坡混凝土输送装置,包括:
输送波纹管,倾斜设置在山地斜坡上,用于将混凝土从坡顶输送到坡底;
可移动式集料斗,位于坡顶,并与所述输送波纹管顶端的进料口相连;
钢管支架,倾斜设置在山地斜坡上,用于支撑所述输送波纹管;
防冲力接收装置,位于坡底,与所述输送波纹管底端的出料口相连,用于降低混凝土卸落时的冲力。
优选的,还包括运料斗车,位于所述防冲力接收装置的下方,用于接受滑落下来的混凝土并转至施工点。
在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可移动式集料斗的底面与侧面之间设有溜管,所述溜管可与所述输送波纹管的进料口衔接。
进一步的,所述防冲力接收装置主要由三个侧面挡板和一个底面挡板组成,所述底面挡板设置成漏状收口。
在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防冲力接收装置以四根钢管作为支撑腿,所述支撑腿制成尖状或平底状;
所述支撑腿的腿底加设有钢管作为斜撑。
进一步的,所述钢管支架采用扣件固定连接,每隔1.5米设置一处钢管支架进行支撑,用于对所述输送波纹管进行稳定加固。
优选的,所述可移动式集料斗的底面设有可伸缩调节架,所述可伸缩调节架的底部具有四个滚珠钢轮,每个滚珠钢轮上设有用于固定防滑作用的锁止阀。
本实用新型的适用于山地斜坡混凝土输送装置采用可移动式集料斗,使用方便,能快捷有效的起到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的溜槽或串筒与输送波纹管之间的连接作用;依据山地坡度形式,采用波纹管作为输送管,内壁光滑,摩擦阻力小,能快速输送混凝土,并且能有效降低混凝土损耗。钢管支架对波纹管支撑,支撑有力,拆装方便,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山地陡坡转送混凝土输送不方便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适用于山地斜坡混凝土输送装置工艺简单,材料易得,装置拆卸搬移简单,材料可回收,施工快捷安全,且混凝土不离析,达到很好的施工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山地斜坡混凝土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山地斜坡混凝土输送装置的可移动式集料斗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山地斜坡混凝土输送装置的防冲力接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适用于山地斜坡混凝土输送装置包括可移动式集料斗10、作为斜坡输送用的输送波纹管20、支撑输送波纹管20所用的钢管支架30、防冲力接收装置40以及接受滑落下来的混凝土并转至施工点的运料斗车50。
其中,可移动式集料斗10采用q235碳钢焊制,钢板厚2mm,其底面与侧面之间有个长50cm的溜管,溜管的管径为dn400mm,该溜管可与输送波纹管20衔接。可移动式集料斗10的底部设有可伸缩调节架11,可伸缩调节架11可由下支撑杆和可插入到所述下支撑杆的上支撑杆构成,所述下支撑杆和上支撑杆的侧部均形成有均匀间隔开来的通孔,经由插销穿过所述下支撑杆和上支撑杆上的通孔将下支撑杆和上支撑杆固定,并且通过上支撑杆上不同高度的通孔与下支撑杆上的通孔对应时,可调节可伸缩调节架11的高度。所述可伸缩调节架11的底部有四个滚珠钢轮12,滚珠钢轮具有锁止阀,起到固定防滑作用。
另外,可移动式集料斗10的两端有长约0.5米的钢管,可以作为移动时的手推柄,又可作为从混凝土搅拌运输车60卸落混凝土冲力过大时,方便增派人工临时加固。
输送波纹管20采用hdpe双壁波纹管,公称直径为500mm,长度为6米。该类波纹管具有内壁光滑,抗泄漏,受力强度大,环刚度可达8kn/m2,可依据实际生产需要进行接驳,接驳处为橡胶圈承插连接,柔性接口,防泄漏。
钢管支架30采用扣件固定连接,依据山坡地形倾斜设置在山地斜坡上,每隔1.5米设置一处钢管支架支撑,对输送波纹管20进行稳定加固。
防冲力接收装置40主要由三个侧面挡板和一个底面挡板组成,挡板用q235碳钢焊制,底面挡板设置成漏状收口,方便运料斗车50接料。防冲力接收装置40以四根钢管作支撑腿,支撑腿可依据地形制成尖状或平底状,打用锤敲打入地面。支撑腿的腿底加钢管作斜撑,进一步起到加固稳定作用。
运料斗车50位于所述防冲力接收装置40的下方,接收滑落下来的混凝土,转运至施工浇注点。
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在长斜坡处,先用钢管搭建好支架,然后将输送波纹管20放置钢管支架30上,装置定好位后,注意控制轴线偏差。在输送波纹管20底端的出料口,为防止混凝土的冲力,在波纹管正前方出料口处设置防冲力接收装置40,并加三角斜撑加固稳定。支撑处螺丝按照初拧、终拧分部进行。
混凝土搅拌运输车60停靠位置的溜槽或串筒对准可移动式集料斗10,依据此路线完成混凝土的运输:卸下的混凝土——溜槽(或串筒)——可移动式集料斗——波纹管——防冲力接收装置——运料斗车接料——施工位置处。
本实用新型的集料斗使用移动式,可依据施工需要,移动搭设输送装置,并依据山坡形式选用波纹管做输送管,材料简单易得,受力刚度大,内壁光滑,摩擦阻力小,柔性接口接驳简单方便,抗泄漏。输送波纹管采用钢管支撑,支撑力度有保障,装拆方便;采用防冲力接收装置可降低混凝土卸落时的冲力,防止混凝土四处飞溅,安全,减少混凝土损失,方便斗车接料。出料口用斗车接料转至施工位置,灵活方便,周转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山地斜坡,混凝土运输不方便的施工区域,也可适用于具有坡度的隧道、斜井等。
本实用新型的适用于山地斜坡混凝土输送装置采用可移动式集料斗10,使用方便,能快捷有效的起到混凝土搅拌运输车60的溜槽或串筒与输送波纹管20之间的连接作用;依据山地坡度形式,采用波纹管作为输送管,内壁光滑,摩擦阻力小,能快速输送混凝土,并且能有效降低混凝土损耗。钢管支架30对波纹管支撑,支撑有力,拆装方便,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山地陡坡转送混凝土输送不方便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适用于山地斜坡混凝土输送装置工艺简单,材料易得,装置拆卸搬移简单,材料可回收,施工快捷安全,且混凝土不离析,达到很好的施工效果。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1.一种适用于山地斜坡混凝土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输送波纹管,倾斜设置在山地斜坡上,用于将混凝土从坡顶输送到坡底;
可移动式集料斗,位于坡顶,并与所述输送波纹管顶端的进料口相连;
钢管支架,用于支撑所述输送波纹管;
防冲力接收装置,位于坡底,与所述输送波纹管底端的出料口相连,用于降低混凝土卸落时的冲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山地斜坡混凝土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运料斗车,位于所述防冲力接收装置的下方,用于接受滑落下来的混凝土并转至施工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山地斜坡混凝土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式集料斗的底面与侧面之间设有溜管,所述溜管可与所述输送波纹管的进料口衔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山地斜坡混凝土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冲力接收装置主要由三个侧面挡板和一个底面挡板组成,所述底面挡板设置成漏状收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适用于山地斜坡混凝土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冲力接收装置以四根钢管作为支撑腿,所述支撑腿制成尖状或平底状;
所述支撑腿的腿底加设有钢管作为斜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山地斜坡混凝土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支架采用扣件固定连接,每隔1.5米设置一处钢管支架进行支撑,用于对所述输送波纹管进行稳定加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山地斜坡混凝土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式集料斗的底面设有可伸缩调节架,所述可伸缩调节架的底部具有四个滚珠钢轮,每个滚珠钢轮上设有用于固定防滑作用的锁止阀。
技术总结